A | A | A

第八十三章:流言里的麦穗

小说: 青麦   作者:紫色蝴蝶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紫色蝴蝶兰”推荐阅读《青麦》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第八十三章:流言里的麦穗

麦青是被村口的议论声惊醒的。

天刚蒙蒙亮,窗外的老槐树上还落着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里,夹杂着二婶王桂香尖利的嗓门:“……我可亲眼看见了,麦青跟那个省城来的年轻男人在粮厂里说了半天话,两人还握手呢!要不是有啥猫腻,能请动省里的人?”

另一个声音接了话,是村西头的三奶奶,语气里带着几分笃定:“我就说读太多书不好,心思野了。以前跟建国好得跟啥似的,现在攀上高枝了,哪还看得上咱庄稼人?”

“可不是嘛,”有人叹了口气,“听说那男人是农业厅的干部,难怪豫丰粮业给那么高的价,原来是看人的面子……”

麦青猛地坐起来,心口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扎了一下。她披了件衣服跑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村口的碾盘旁围了七八个人,二婶的女儿王小梅站在最中间,脸上带着隐秘的笑意,正给大家比划着什么,手舞足蹈的样子,像是在演一出编排好的戏。

不用说,这流言的源头就是她。

王小梅比麦青小两岁,从小就嫉妒麦青读书好。当年麦青考上县一中,她落榜后去了镇上的绣花厂,每次回村都故意穿着时髦的连衣裙,在麦青面前晃来晃去。后来麦青办合作社,她撺掇着二婶也想加入,却因为总偷懒耍滑被社员们劝了回去,从此就记恨上了。

“青丫头,你别听她们胡咧咧。”母亲李秀莲端着水盆进来,眼圈红红的,显然也听见了外面的议论,“身正不怕影子斜,咱靠的是麦子好,不是别的。”她把毛巾往麦青手里塞,声音压得很低,“你爷也听见了,刚才在院里摔了旱烟袋,说要去找王桂香理论。”

麦青攥紧了毛巾,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她不怕别人说闲话,可她怕祖父动气,怕母亲伤心,更怕这些流言像毒药一样,污染了合作社好不容易攒下的信任。

“娘,我没事。”麦青深吸一口气,掀开被子下床,“该干啥干啥,总不能让几句闲话耽误了种麦子。”

刚走出院门,就撞见建国匆匆忙忙跑过来,额头上还带着汗,显然是刚从县城赶回来。他看见麦青,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最后只憋出一句:“别往心里去,她们就是嫉妒。”

“我知道。”麦青看着他手里的化肥袋子,上面印着“生态有机肥”的字样,“你这是刚从农资店回来?”

“嗯,进了批新化肥,张书记说对冬小麦好。”建国把化肥往院里一放,声音沉了些,“我在县城就听说了,王小梅在镇上跟人说你……说你靠陈阳才卖了好价钱。我没忍住,跟她吵了一架。”

麦青心里一暖,又有点无奈:“跟她吵啥,越吵越说不清。”

“可我听着难受。”建国挠了挠头,黝黑的脸上泛起红,“你为合作社受了多少罪,我都看在眼里。她们凭啥瞎编排?”他从兜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纸包,递给麦青,“这是豫丰粮业的汇款单,昨天下午到的,我去取了。”

纸包里是一沓崭新的钞票,用红绳捆着,散发着淡淡的油墨味。麦青数了数,不多不少,正好是扣除运费后的全部收入,比预期的还多了两百块——王经理说他们的麦子检测指标特别好,多给了点奖励。

“走,咱去合作社。”麦青把钱往包里一塞,拉着建国就往外走,“正好今天要给社员们发分红,让大家亲眼看看,这钱来得干干净净。”

合作社的场院里己经热闹起来。李大爷带着几个老人在翻晒麦种,金黄的麦粒在竹匾里滚动,像一群活泼的金豆子;几个妇女蹲在地上拣选麦种里的杂质,说说笑笑的声音老远就能听见。看见麦青进来,大家的声音突然停了,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

显然,他们也听说了那些流言。

麦青心里像被泼了盆冷水,但脸上还是带着笑,把钱往桌上一放:“乡亲们,豫丰粮业的钱到了,今天就给大家发分红。”她拿起账本,翻到记录产量的那一页,“按咱之前说好的,亩产超过千斤的,每斤多提一分钱;参加过修水渠的,额外补贴五十块。”

场院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麦堆的沙沙声。二婶王桂香站在人群后面,眼神躲闪着,不敢看麦青。昨天她还因为分到的桃钱比预期多而眉开眼笑,今天就被女儿撺掇着说了那些闲话,此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

“咋不说话了?”麦青抬起头,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是不是信了外面的闲话,觉得这钱来得不干净?”

没人应声,有人低下头抠着手指,有人望着远处的田野发呆。

“那我就给大家算笔账。”麦青走到堆着麦种的竹匾旁,抓起一把麦粒举起来,“咱这麦子,颗粒度达到95%,比普通麦子高15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14%,能做高档面粉。豫丰粮业收一级麦的挂牌价是一块二,给咱一块三,多出来的一毛,是咱的麦子挣来的,不是谁的面子!”

她把麦粒放回竹匾,发出清脆的响声:“我跟陈阳是大学同学,他现在在农业厅工作,帮咱搭了个桥,这没错。但桥搭得再好,咱自己的麦子不过硬,也过不了河!去年王老板来收麦,给八毛还缺斤短两,那时候咋没人说他给的价低是因为咱没靠上关系?”

“青丫头说得对!”李大爷把手里的木锨往地上一戳,声音洪亮,“我去乡上开会,张书记拿着咱的检测报告给全乡人看,说这是咱麦家庄的骄傲!凭本事赚的钱,光明正大!”

建国也往前站了一步,手里拿着农资店的进货单:“我这儿有账本,从春耕到秋收,买种子花了多少钱,雇收割机花了多少钱,清清楚楚。扣除成本,剩下的钱一分不少都在这儿,谁不信可以过来查!”

人群开始松动了。麦老五搓了搓手,不好意思地笑了:“青丫头,是俺们糊涂,听了闲话瞎琢磨。你别往心里去,俺家那口子还等着分红买过冬的煤呢。”

“就是,”一个妇女也开了口,“王小梅那丫头就见不得别人好,上次她想让她男人进合作社当会计,你说他不识数,她就记恨上了。”

王桂香站在后面,脸一阵红一阵白,最后狠狠跺了跺脚,拨开人群往家走:“都围着干啥!还不赶紧发钱!耽误了种麦子,你们赔得起?”她走了几步,又回头瞪了一眼看热闹的人,“看啥看!还不干活去!”

麦青知道,二婶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道歉。她忍不住笑了,拿起账本:“来,按名单发钱。麦老五家,亩产一千一百斤,分红……”

场院里又恢复了热闹。领了钱的人喜滋滋地数着,互相比较着谁家分得多,说笑声盖过了之前的阴霾。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年轻媳妇抱着娃,给麦青递过来一块糖:“青丫头,给娃吃的,沾沾喜气。我家那口子在外地打工,听说合作社分红高,打电话说过年回来也加入。”

“好啊,欢迎。”麦青接过糖,塞进孩子手里,小家伙咯咯地笑起来,小手抓着糖往嘴里塞,弄得满脸都是糖渣。

阳光越升越高,照在场院的麦粒上,泛着耀眼的光。麦青看着眼前这一切——领了钱的村民们喜气洋洋地往家走,李大爷在给几个年轻人讲冬小麦的种植技术,建国在核对剩下的种子数量,连平时爱偷懒的麦强也在帮忙搬化肥,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她突然觉得,那些流言就像秋天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土地是最公正的裁判,你付出多少,它就给你多少回报;人心也是块田地,只要你播下真诚的种子,总会长出信任的庄稼。

“青丫头,”建国走过来,手里拿着个新账本,“这是我连夜算的,明年咱扩大种植面积,再引进几台播种机,肯定能赚更多。”他把账本递给她,眼神里带着期待,“到时候,让那些说闲话的人好好看看,咱麦家庄的日子,是靠自己干出来的!”

麦青接过账本,翻开第一页,上面画着一片金黄的麦田,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麦家庄的麦子,一年比一年好。”

她抬起头,望向村口的方向。王小梅早就不见了踪影,只有几只麻雀还在碾盘上蹦跳着,啄食着地上散落的麦粒。远处的田野里,新翻的土地散发着的气息,等待着冬小麦的播种。

风拂过场院,带来浓郁的麦香。麦青知道,只要这麦香还在,只要大家心里的希望还在,再多的流言蜚语,也挡不住麦家庄往前走的脚步。

就像地里的麦子,不管遇到风雨还是虫害,只要根还扎在土里,春天一到,总会抽出新的嫩芽。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