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十二章:新修的路,归来的人

小说: 青麦   作者:紫色蝴蝶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章节无错乱精修!
 紫色蝴蝶兰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春分那天,麦家庄炸开了件新鲜事——村东头的王建军要回来开店了。

这消息是二婶王桂香在果园里散播的,她手里拿着把修枝剪,咔嚓咔嚓剪掉桃树上的病枝,嘴里的话比剪刀还利落:“你们知道不?建军那小子,在深圳电子厂当领班呢,听说一个月能挣三千块!昨天给他娘打电话,说要回咱村开个‘农家乐’,就挨着合作社的新公路!”

蹲在地上给果树追肥的老人们都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王建军是村里第一个南下打工的年轻人,十年前背着个蛇皮袋离开时,还是个瘦得像豆芽菜的半大孩子,如今听说在深圳买了房,怎么突然要回村?

“怕不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吧?”有人小声嘀咕。前几年也有打工的回来,说是“衣锦还乡”,结果没多久就把钱挥霍光了,又灰溜溜地出去了。

“你懂个啥!”王桂香把剪下来的病枝往竹筐里一扔,声音陡然拔高,“建军他娘跟我说,是看咱村现在路修好了,合作社的麦子能卖上价,连城里的小轿车都往咱村跑,才想回来的!他说要在公路边盖几间瓦房,弄个大院子,让城里人像咱这样,坐在地头吃新蒸的馍、刚摘的菜!”

这话倒让人心动了。自从去年秋天修通了通往县城的简易公路,村里确实热闹了不少。县农资站的货车每月来两趟,拉走合作社的麦子,送来新化肥;偶尔还有城里的人开着车来,说是“体验农村生活”,在二婶的果园里摘草莓,临走时还念叨“这草莓比超市的甜”。

麦青是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听说这事的。李大爷正帮她整理申请“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材料,闻言放下手里的毛笔,镜片后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好啊,年轻人肯回来,说明咱村有盼头了。”他指着窗外那条新修的公路,路面上铺着碎石子,被车轮碾得光溜溜的,像条灰色的绸带,“这条路没白修,不光能运麦子,还能把人的心拉回来。”

正说着,麦强骑着三轮车从外面进来,车斗里装着刚从县城印刷厂拉回来的宣传册,封面印着合作社的麦田,金灿灿的晃人眼。“姐,建军哥真要回来?”他跳下车,把宣传册搬进办公室,额头上还沾着点油墨,“刚才在公路口碰见他娘,正指挥人丈量地皮呢,说要盖五间大瓦房,带洗澡间的!”

“洗澡间?”李大爷推了推眼镜,“那可得打口深水井,还得装太阳能热水器,这些建军懂吗?”

“他说让我帮忙呢。”麦强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在电话里问我,咱村的井水够不够用,我说合作社去年新打的井,抽一天都抽不干,他就让我帮着联系打井队。”

麦青看着弟弟眼里的光,心里暖暖的。这孩子以前总觉得“农村没出息”,跟着别人学抽烟、打架,被传销骗光钱后,蹲在墙角哭了整整一夜。是建国把他拉起来,说“哭有啥用?跟着我学开车,跑运输也能挣钱”。现在的麦强,不光账记得清楚,连打井、修农机的活儿都能搭把手,上次县农机站的王技术员来看了,还说“这小子是块干农机的料”。

傍晚时分,麦青去公路边查看排水沟,远远看见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停在路边,车旁站着个穿夹克衫的男人,正指着路边的空地跟王建军的娘说话。那男人个子很高,背挺得笔首,侧脸轮廓分明,倒真有几分“城里人”的样子。

“是建军不?”麦青走过去,笑着打招呼。

男人转过身,脸上立刻绽开笑容,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青丫头?我是建军啊!”他快步走过来,伸出手想握,又觉得不妥,在裤子上擦了擦,才轻轻碰了碰她的手,“你变化可真大,我刚才差点没认出来。”

麦青也笑了。眼前的王建军,确实跟记忆里那个瘦巴巴的少年判若两人,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夹克衫干干净净,只是说话时,尾音里还带着点麦家庄特有的土腔,像藏在光滑石子里的沙粒。

“这路修得真好。”王建军望着脚下的公路,语气里满是感慨。他刚开车从县城过来,以前走土路要颠簸两个小时,现在西十分钟就到了,“我在深圳时,我娘总跟我说‘青丫头把村里变样了’,我还不信,今天一看,比我娘说的还好!”

他指着路边的空地,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我打算在这儿盖三间客房,带个大厨房,再在院子里搭个葡萄架,让客人坐在架子底下吃饭。菜就用咱自己种的,鸡是散养的,连面都是合作社新磨的,保证城里人吃了还想来!”

“我支持你。”麦青蹲下身,指着路边的排水沟,“这沟是去年修的,下雨不积水,你盖房子时,地基再垫高半尺,准保没事。要是缺啥材料,让强子去县城给你拉,合作社的三轮车闲着也是闲着。”

“那可太好了!”王建军乐得搓手,“我还愁没人帮忙呢。对了,我带了些深圳的种子,是那种小番茄,红得像珠子,听说在城里超市卖得贵,你看咱村的地能种不?”他从车里拿出个小塑料袋,里面装着些褐色的种子,小心翼翼地递给麦青。

麦青接过来,放在手心里捻了捻:“这得试试。咱村的土偏碱,我先拿回去让李大爷看看,他懂这些。要是能种,明年就让合作社试种几分地,收了给你的农家乐当特色菜。”

正说着,公路那头传来“突突突”的响声,是辆摩托车驶了过来,车后座捆着个大包袱,被风吹得鼓鼓囊囊的。骑车的人在路边停下,掀掉头上的头盔,露出张晒得黝黑的脸——是村西头的李壮,在广州服装厂打工的。

“壮子?你咋也回来了?”王建军惊讶地喊了一声。

李壮抹了把脸上的汗,咧嘴笑了:“回来跟着青丫头学种大棚菜!我在广州菜市场看见,咱这儿的黄瓜运过去,能卖五块钱一斤,比在厂里缝衣服强多了!”他拍了拍后座的包袱,“这是我给俺娘买的新棉袄,还有本《大棚种植技术》,是在广州书店买的,想回来跟青丫头请教请教。”

夕阳把公路染成了金红色,两个归来的年轻人站在路边,兴奋地讨论着回村的打算。王桂香挎着竹筐从果园里出来,见了这场景,立刻扯开嗓子喊:“建军他娘,你家建军回来了!壮子也回来了!快回家烧锅,让孩子们尝尝咱新磨的面!”

喊声惊动了半条街,村民们都从家里出来,围在公路边,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有人拉着李壮的手,问广州的服装厂是不是天天加班;有人给王建军递烟,打听城里的人都爱吃啥菜;孩子们则围着小轿车转圈,摸着车身上的反光镜,发出阵阵惊叹。

麦青站在人群外,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忽然想起十年前的冬天。那时她刚从县一中放假回家,走在泥泞的土路上,每一步都陷得很深,鞋上沾满了泥,像拖着两块沉重的铅。她望着空荡荡的村庄,心里曾偷偷想:“这里的年轻人都走光了,以后会不会变成荒地?”

可现在,新修的公路上,车轮碾过碎石子,发出“沙沙”的声响,像首轻快的歌;归来的年轻人脸上,带着对土地的憧憬,眼里的光比夕阳还亮;就连二婶,都在给李壮的娘说:“让壮子跟着青丫头学,准没错!她种的麦子能增产三成,种大棚菜肯定也中!”

“青丫头,你也来尝尝!”王桂香从竹筐里拿出几个刚摘的草莓,红得像玛瑙,往麦青手里塞,“这都是用你说的有机肥种的,甜着呢!建军说了,等他的农家乐开起来,就用我这草莓做甜点,保准城里人爱吃!”

草莓的甜味在舌尖散开,带着点阳光的暖意。麦青望着远处的麦田,嫩绿的麦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像一片涌动的绿浪。她知道,这条路修通的不只是村庄与县城的距离,更是把漂泊在外的人心,重新拉回了这片土地。而那些归来的年轻人,就像刚播下的种子,只要给他们阳光和雨露,总有一天,会在这片黄土地上,长出属于自己的风景。

暮色渐浓时,公路上的人影渐渐散去,只剩下新栽的路灯亮着,发出橘黄色的光,像串落在地上的星星。麦青往回走,听见身后传来王建军和李壮的笑声,夹杂着摩托车发动的声音,在安静的村庄里,显得格外清亮。她知道,从今天起,麦家庄的故事里,又会添上些新的名字,新的希望,就像那条新修的路,正朝着更远的地方,慢慢延伸。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青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SE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