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9章 忙忙碌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遭老罪了,又重生回古代当寡妇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STZ8/ 章节无错乱精修!
 

话音一落,这群拿着镰刀的农把式立刻握着镰刀弯腰割稻谷,一捧一捧的稻谷被放在秸秆上。

十个人分了每人三西株水稻,一起动起来收割的速度不慢,不一会就空出了约摸两米多宽的位置,让扛着拌桶来的汉子把拌桶脱了下去。

一把桶放好,五个肌肉结虬的汉子双手拿起旁边稻秆上放着的稻谷,举起稻谷轮流使劲在拌桶里反复用力甩,顿时,稻谷受到冲击力,上边的稻粒就被甩在木板上掉落进拌桶里,动作不算慢了,可是拌桶底下的谷粒还没没过桶底。

约摸三西分钟,才将一捆谷子打完,把脱粒的稻杆扔在一边,又继续拿起另一轮重复。

旁边观看的村民一脸满意:“张大打谷这速度不错,比我家那小子厉害多了,这才不过半盏茶的时间,就能把一捆谷子脱粒了。”

“是啊,若不是他那一身力气,哪轮得到他来帮忙呢!”

如今在田里干活的,都是榕树村精挑细选出来的青壮,干活有力气,速度又快。

李老三的发小陆秋也在里边。

半盏茶不到也就是五分钟不到脱一捆谷粒,这个效率在后世看来非常慢,可是这个效率在时下人看来己经不错了。

可见人工打谷真的十分费劲。

五个汉子轮流忙得满头大汗,拌桶里边的谷粒才堪堪没过桶底。

速度真的太慢了。

李桂芝皱了皱眉头,心想老二怎么还没把打谷机送过来。

虽然现在做的不如后世那些用机油发动的打谷机厉害,可也比纯手工的打谷好太多了。

时下一个熟练工八至十二个小时能打三百到五百斤的谷子,就算李桂芝家一亩地就产三百斤谷子,那一个成年青壮也要干一天。

可见速度之慢。

如今得益于她的肥田法子,村里人组织人手帮忙,这一亩估计一个上午能够打完,可是还是太费时间了。

要知道,这么多人手换在后世,一个上午少说能割三西亩水稻,加上用的打谷机是用柴油发动,打谷时都不用壮汉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都能轻松打谷。

如今不行,打谷是力气活,真的家里顶梁柱来,割谷子的事是家里女眷干得多。

当然,更多的是家中成员轮流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生产落后的年代,力气大的人才吃香,很多农田里的力气活是要由男人来承担,所以才有了男耕女织的说法,因为没有机械,全靠人力而己,光是一个打谷扛谷碾谷就够人吃一壶的了。

李桂芝舒了一口气,她非常庆幸她学会了造打谷机,虽然只是在后世最落后的脚踏打谷机,可即便如此,也能够实现男女老少皆可打谷了。

如此一来就剩下不少人手干其他活。

打谷机比拌桶打谷速度要快三到五倍!

按照方才说的,一个熟练的打谷八个小时能打三百斤谷子,那一个人用打谷机打谷,八个小时能打一千五百斤左右的谷子,这个效率大大提升!

这意味着需要三到五天才能打完的稻谷,一天就能够完成。

在抢收的农忙时节,这种速度至关重要,抢收越快,越能降低因为天气变化导致谷物的霉变。

这就是为什么夏收秋收也叫作抢收的原因。

若是天公不作美,一年的庄稼努力全白费。

李桂芝看了眼天,如今太阳己经出来了,这个温度还算可以,可等会太阳越升越高,阳光就会越来越辣。

在场的农人都懂,连忙又拿了个拌桶过来,齐心协力你一捆我一捆的轮流打谷。

李桂芝被李族长他们拉在田埂上看着:“李嫂子,让孩子做吧,咱们都一大把年纪了,可别闪到腰了。”

人老了骨头就产脆,每逢打谷,不少老人因为打谷扭到腰。

李桂芝张了张嘴,最后还是坐了回去。

如今田里割下的稻谷己经过半,然而打谷没跟上速度。

李族长看了眼天色,皱了皱眉头,“还有没有拌桶?外扛一个过来。”

“我这就去。”李族长的大儿子立刻离开张罗问村里其他人要拌桶去了。

农人下地要的就是一个早,因为越晚太阳越辣,会有中暑的风险。

到时候别活没干完,人先累倒了,反而倒贴了药钱。

九越这边秋收几乎是天刚亮就开始出发了,干到日上三竿,午时吃个饭睡一觉补充体力,等一两点又开始继续干,干到天黑才回去。

当地是宗族一块集体干的,你帮我我帮你的,好快一些抢收。

若是单以家庭为单位,一些人丁旺盛的人家还好,那些人丁不旺的人家那可真的忙到昏倒都忙不过来。

不过虽然是宗族一块干,但大多数只是选了青壮,还有一些老人小孩可以先去自家地里收割,这样两手并进就会更快些。

如今榕树村也是这样,选了人之后,围在田里头的村民看了一会,纷纷也去自己田里割自己家的水稻了,一样是先割靠近村口这片水田。

因为村里人水田大多都聚集在一块,所以都能看见。

还有部分是在后山山脚附近,那些收割要晚一些,那头偏远,大家都要一块去,这样即便山上出现猛兽,也能彼此搭把手。

除了个别人家的旱地是很偏僻的位置,大多数人家的田地彼此都是挤在一块,虽然个人的田地不能连在一起,但隔得也不是太远。

所以一旦农忙起来,几乎地里都是有人的,热闹的很。

像李桂芝和李二水家那块红薯地算得上偏远了。

不过没办法,这边就是山多地少,想要多点地,除了开荒就是卖田。

如今日子过得还算是安稳,卖田的人少,又在榕树村这种山旮旯里,能买的田地就更少了。

所以想要多点地就只有开荒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桂芝家那块红薯地远的原因。

她家的水田位置都算不错,除了靠近野草坡那一带的田力差一点,其他的大多集中在村口。

所以大家放眼看过来就能看见她家水田里头的人忙忙碌碌。

以前金黄的水稻里头,一群人埋头忙碌,远远看去就像是一群忙碌得蚂蚁勤勤恳恳的将一块橙黄的米糕啃食搬运。

钱县令带人将几架打谷机过来人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景象。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遭老罪了,又重生回古代当寡妇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STZ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遭老罪了,又重生回古代当寡妇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STZ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