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华闻言也是无语了,怎么不见李老大这么对自己这么上心?
啧。
不过她倒是想得开,毕竟那可是十两银子买回来的!
十两!
可不珍贵么!
她一边手脚利索的将盆里的鸡食拿到后院,一边道:“娘,你把那糙米收起来吧,不然中午煮了吃也成!”
李桂芝这才留意到花架那桌子上边有一袋米,她打开一看,跟今天出门时那样分毫不少,有点疑惑,扭头朝后院那边问:“你不是说带回去给你娘么?咋又带回来了?”
李桂芝还记得昨儿个王秀华支支吾吾过来问自己那样子,后来得了自己的允许,便欢天喜地的拉着十几斤熬着夜舂了大半宿,这一早又拎着一篮子鸭蛋一块回娘家了。
回来的时候还把米带回来?
李桂芝震惊了。
她从被娘家用一袋米换给李楏当媳妇的时候,就当没娘家了,这些年也没联系过,自然也不知道那边过的如何。
只是还有几个老姐姐还有联系,这些年来姐姐也陆续去了,更没啥亲戚了。
有的亲戚也就两个儿媳那边娘家。
王秀华原先喜欢搬东西往娘家待,自从今年中秋闹了一场后就跟小王村那边淡了下来。
苏凤更不必多说了,自从她双亲去世后,回去一次被哥嫂挤兑一次,久而久之也不乐意回去了,何况她娘家那村子距离榕树村有些距离。
李桂芝到了后院去问王秀华,“怎么东西还带回来了?受委屈了?”
王秀华鼻子一酸,把身子转向另一边:“没有的事,就是我娘不爱吃这个。娘,咱们中午吃啥?还有忠哥儿他们去干嘛了……”
王秀华絮絮叨叨的问,李桂芝心里就有底了,看来这是是受委屈了,见她也不乐意提这事,李桂芝就装做看不到。
一边往灶房走,一边回她:“李族长说要写什么东西,唤了忠哥儿去帮忙,他带着三个小崽子去了,如今在李氏祠堂那边呢,老二家的这会应该是在菜地里捉虫,家里鸡毛菜长了一大片,这阵子没空摘,也没有集赶着拿去卖,打算留下来给村里酒席去了……”
李桂芝声音越来越远,王秀华吸了吸鼻子,红着眼哽咽着把鸡食喂给鸡鸭。
她养鸡有一手,喂得比别人家勤快,没事还去外边找些构树果子过来给鸡,鸡吃这东西下蛋勤快,所以虽然家里只有三只母鸡,但蛋有时一天能收六个。
不过可能临近冬日,鸡下蛋也没那么勤快了,如今一天也能有三西个。
她都捡起来攒起来留着家里吃,她还打算开春再跟陆翠花多买几只小鸡。
或者留些受精蛋给母鸡孵蛋过冬算了。
可是也不知今年冬日如何,太冷了总是不太好过的……
王秀华想了很多,终于把心口那份酸楚给抛之脑后了。
离做大席还有三天,这两日己经不少人家省吃省喝,打算留着肚子吃肉了。
李桂芝没有这样,虽然这样是时下常态,可是久不吃荤腥忽然猛吃对肠胃不好,可能有些人受不住会腹泻。
她怕家里人也这样,所以这几日还是正常吃喝。
再说家里今年难得丰收,又没打算卖钱,干嘛不吃呢?
李桂芝想到王秀华那红眼眶,从灶房那橱柜里头捡了几个鸭蛋出来,又往院门口墙边放着坛坛罐罐里种的蒜苗拔了好几根,切成碎末打算做蒜叶炒鸭蛋。
就光这个还不够,她出了门往后院靠近池边的小林子走,周边都是野草丛生,她瞧见了狗肝草。
蹲下掐了嫩尖,掐了约摸一小篮子,看着差不多够了就带回去了。
想到了什么,忽然听到有人吆喝卖豆腐的声音。
李桂芝赶紧走过去,瞧见一个卖豆腐的挑着担子在村里走,走走停停,逢人就问要不要买豆腐。
这边卖豆腐的很有特色,家里有固定摊位,也有人挑着豆腐进村里头叫卖。
一般卖两种豆腐,一种是白豆腐也叫水豆腐,还有油炸过的扁扁的豆腐叫油片,孩子们最喜欢吃这个,跟猪肉一块炒很香。
油片跟豆腐干外形差不多,但口感不似豆干那样有嚼劲,它外酥里嫩,外边那层经过油渣的豆腐皮非常香脆,里边的豆腐又很嫩。
即便是首接这么吃也香的很。
油片香得馋哭小孩,未经过烹制的油片就是巴掌大小扁扁的金黄模样,跟旁边白嫩的白豆腐形成显目对比。
豆腐有股子豆香气,或者说豆腥味,但油片没有这种味道,它是一股子油炸过的豆香,还未靠近就被其香气霸道勾引。
李桂芝走过来的时候,卖豆腐的旁边也有几个人围着了。
等其他人卖完,李桂芝一边往卖豆腐那边走,一边跟他招了招手。
这个卖豆腐的是个夫妻作坊,原先是他妻子一块来的,估计榕树村有点偏远,所以这次自己来了。
“豆腐怎么卖?”李桂芝上前问,光闻着味道就知道这豆腐错不了。
有些豆腐做不好会有稍微苦涩味道,但这个人做的豆腐没有,便是白豆腐拌一拌小葱也能吃得香。
不过李桂芝家里爱吃的是油片,那东西跟猪肉炒了豆香之中混合着肉香,豆腐片里头吸满了肉汁,比肉还好吃!
“婶子,白豆腐一块一斤一文钱一块,油豆腐三文钱一斤。婶要哪种?”他举起一个蒸干的荷叶问。
李桂芝从身上摸索出五文钱:“要两块白豆腐,一斤油豆腐。”
“好嘞。”卖豆腐的手脚麻利的把两块白豆腐用蒸软的荷叶包好,又拿起一片捡了五六片油片包好给李桂芝,“婶,您的豆腐。”
李桂芝让他放在自己菜篮子上,随后把五文钱给他:“今儿个怎么就你自己,你媳妇呢?”
卖豆腐的扬起笑容道:“她有了身子,不好走动。”
李桂芝惊讶:“那恭喜你了,我瞧着你这豆腐不错,平日里做得多么?”
卖豆腐苦笑:“也就维持个温饱罢了。”
家里就他一个独苗,爹娘老了在家做豆腐,原先他和妻子一块走街串巷卖,如今妻子有了身子也不能这么劳累,便让她在家卖豆腐。
都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做豆腐。
他说的可都是实话,家里好在人口少还能混个温饱,别的,唉,也不敢多想。
卖豆腐的还想着这些日子秋收后各个村子手头宽裕些,所以才担着担子来卖豆腐,比在自己家守着豆腐摊好点。
虽说累是累了些,但也能多卖些钱,好让妻子多吃点肉补补。
“那你家里还做油果么?”油果就是油豆腐,那种跟小灯笼似的的豆腐泡,油果是当地人的叫法。
价格比油片还贵些,一斤要五文钱,卖豆腐的偶尔也装一些在担子上拿来卖,李桂芝买过两回,觉得味道还可以。
卖豆腐的把包好的豆腐放在篮子里笑道:“自然是有的,我娘做的油果味道人人都称好,就是价格贵了些,要五文钱一斤。”
李桂芝便道:“这个倒是没问题,三日后你赶早拉一板子过来,我们这做席用得着。”
卖豆腐惊喜道:“婶子,你说真的吗?”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遭老罪了,又重生回古代当寡妇了(http://www.220book.com/book/STZ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