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芝点了头,她原先和族长他们商量好了菜单,里边就有豆腐酿,正愁找谁家买呢,这个卖豆腐挣钱赶过来。
农村大席不比城里那么讲究,图的就是吃饱还能沾点荤腥,大菜就是那几个老样子,有些地方会上豆腐酿,这东西算是半个荤腥。
把里头的豆腐掏空留下一个豆腐皮,随后把调好的馅塞进去,挖出来的豆腐心也不扔,跟肉沫一块下锅煮汤,也能烫粉吃。
九越这边酷爱吃粉,早餐铺子大多数烫粉拌粉,做的米粉乃是用米浆蒸熟后切成扁扁的细粉,这唤做切米粉,当地人习惯唤其扁粉,顾名思义,扁的粉。
大席一般是在中午和晚上两餐,因早餐要筹备午食的菜式,所以早餐就吃得简单,顶多是用猪下水炒几个菜,随后一桌一袋米粉,一碗热汤。
吃多少就往碗里夹多少粉,随后只用热汤淋一下就能吃了。
这种米粉在时下不好留过夜,容易馊,大多数都是卖粉的人家早早起来蒸好了的。
这种米粉便是没煮过,用酱油拌一拌也能吃,倒是不怕烫不熟。
汤只是给它增添了风味。
李桂芝很喜欢吃大席的热汤烫粉,平日里吃不到这个味,还得等吃席的时候能吃到。
到县里头倒是也有早餐铺子卖汤粉,不过没有大席上吃的那个味。
可能这就是情怀不同吧。
李桂芝跟他说了要多少。
村里人一百户左右人家,差不多有六百人,便定下了六十五桌,大约每桌十人。
一盘豆腐酿要有二十个。
油果重量比油片和水豆腐都轻,一斤里头大概能有五十个左右。
如此看来,中晚两餐都要有,那估计就要五十二斤,约摸二百六十文。
李桂芝带他往祠堂那边去,跟李族长说了这事。
这不是什么大事负责采购的族老大手一挥起了个契子,白纸黑字写了摁上手印,又给了卖豆腐的一百文定金,这事算是成了。
卖豆腐的对李桂芝感激不尽,他完全没想到还能有这个意外之喜。
一下子就给家里增加了那么多钱。
一百文在时下己经很多了,他家卖豆腐就是靠的积攒成多。
卖豆腐回去后跟家里人说了,卖豆腐的爹瞧着那契纸,他略认识几个字,看到儿子名字下边那个鲜红的指印不由勾起嘴角:“我听闻那榕树村就是那位肥田老太太所在的地方,也不知她若是种豆如何。”
卖豆腐的家中也有几亩薄田,因着人丁少,便是一家老小下地也伺候不了太多,所以倒是不算得劳累,家中种黄豆比较多。
卖豆腐的笑了笑:“不管如何,她能让田产增产都是她的本事,人吃五谷杂粮,咱们就算是卖豆腐也不可能不吃米啊!”
一家子点点头,这都这倒也是。
他老爹又叮嘱道:“这事得办得漂亮些,改日我同你一块去。”
卖豆腐本就是这个打算,故而点了点头。
·
再说李桂芝,买了豆腐回来后,便将狗肝菜洗干净,又把油片切成一指宽,这样比较好入味。
今个儿中午就吃糙米饭配油片炒肉、狗肝草肉沫豆腐汤、蒜叶煎鸭蛋。
三个菜分量足足的,吃得一家子心满意足。
原先的夹心粉摊子还没出,这事情太多了,打算吃了席后再继续出摊。
不过约摸只能做个把月了,天一冷,山里头的野兽就喜欢下来找吃的,每年冬日都是猎户们发财的日子。
实在是九越虎患太多,冬日一些动物冬眠,那大虫闲不住成群结队下山要吃人。
这才需要猎户狩虎。
每年冬日光猎下山作孽的老虎猎户们就己经肥了腰包。
越冷越是如此。
只是今年不知冬日冷不冷。
九越这边冬日实在跟北边不一样,十一月在别的地方可能银装素裹,可在这里还太阳高照,有些人还穿着单薄的短打。
甚至前些年过冬都不需要烧炭。
这就是为何李桂芝敢拿芦花被给锦姐儿她盖的原因。
若是换在别的地,她这个行为实实在在就是个恶毒老奶奶,克扣闺女。
可在这里,她都怕锦姐儿盖着芦花被中暑。
今年十一月初了,那气温也不见多冷,估计要等十一月中旬才开始降温。
王秀华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后,早就把难过抛之脑后了,惦记起锦姐儿来:“也不知锦姐儿如今如何了?”
李桂芝道:“明同村里采买的人一块去县里,拿着什么去瞧瞧她便是。我记得她也是一旬休两日,那月中旬就能回来瞧瞧了,也正好看看要不要什么新衣裳。”
越快临近年底,活计就越少,大多数是上前砍柴,再不济就是将田里那些稻草收回来,别的也没什么了。
一年到头也就这几个月能清闲些。
开了春又要忙碌一年了。
李桂芝家好在下半年还种多少花生,若是种多些花生,过年猫冬时也少不得得烤着火摘花生。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来到了大席那一日。
榕树村男女老少加起来约摸就六百人,置办了六十五桌,因着是全村的大事,人手倒是不缺,干起活来也快。
这日的席一人出十文钱,五岁小孩不算人头钱。
这对村里人来说己然是十分不错的了,寻常酒席也是要给个五六文钱加些鸡蛋什么的。
这十文钱加起来都不够六两银子,听村长说这六十五桌己经花了几十两银子。
那可是出了大钱了。
其中有李桂芝给的二十两,李族长和村里头族老他们一起的出了剩余西十两。
杀了一头猪,青菜什么的都是村里人你一把我一把凑够了,也不费什么钱。
当中苏凤那一把把鲜嫩的鸡毛菜最为显眼,看着就觉得好吃。
不少人还拿着自己家的菜跟苏凤换了些菜苗打算种。
苏凤问了李桂芝,李桂芝没反对,都种吧,种多了将来也不愁菜品单一了。
如今的青菜种类可没后世那么多,尤其适合冬日种的菜更少,很多人都大白菜。
再不济白萝卜雪里蕻之类的,还有一种小菜心,长得细细的很好吃,九越冬日里就爱吃这个菜用来烫锅子,吃着鲜嫩,又补充了维生素,也不愁便秘了。
九越这边冬日吃绿色菜比北边容易,要不怎么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
大席虽然大,但在李陆两族族长的联手下,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当地吃席大多会分为男女一桌,小孩又一桌。
没别的意思,男的吃席喜欢喝酒吹牛,吃得等菜冷了还没散场。
而女的则吃得快,小孩更不必说了,孩子们爱扎堆,让他们同大人一块还不乐意呢!
当然也有特殊的,那就是村里头地位高的人会在一块,以往李桂芝一样是在老妇人们挤一桌,如今被毕恭毕敬请到了上桌,桌上大多数上了年纪的族老,平时除了族老的媳妇族长的媳妇之外,少有其他妇人在,如今,李桂芝稳稳当当坐到了这个位置。
谁又敢说村里头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
古城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STZ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