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翻新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比起房子简单得多,也快许多。
小翻新的话家里男人弄个两天就好了,像李桂芝这种大翻新需要重新糊墙面的倒是比较久,要十几天。
若是天公作美不下雨,也就十几天的时间,若是下雨就得延长一些了。
好在李桂芝翻新房这几日天气都不错,除了偶尔一两天飘着毛毛细雨之外,大多数都是晴天,首到新墙都干了,瓦片也换完了,整个老宅焕然一新后,这几日也没下雨。
就是天看着阴沉了一些,以李桂芝以往的经验来看,恐怕不日就要阴雨连绵进入冬季最冷的时候了。
可能也是张淑娣的男人会看天气,觉得要下雨,所以这阵子都在赶着工。
紧赶慢赶的,可算是赶在下雨前忙完了,李桂芝还摆了两桌子请那些帮忙的汉子和工匠,结完了钱后一家子又忙起来,在屋子里生了艾草堆烧屋子,好除湿除虫。
时下土房子刚起好需要晾干几日,最好是在屋子里起个火塘烤一烤,时人会掺和一些驱虫的干草在里边撩一撩房子,这样能够避免一些虫害。
等做完这一切后,又将老宅的家具都搬回去,擦拭了一遍干干净净的,就等过年时两个女儿回来了。
李桂芝可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一松口气,人忽然就病了,吓得全家都紧张了起来,别说全家便是村里其他人都要踏破她家门槛了。
钱县令还派人过来看了一眼带了大夫过来,好在只是天气一冷又下雨着凉了些,吃了药后过了几天就好了。
这几日可把人吓坏了。
就这么忙着,时间一不小心就溜走了,转眼间就要到腊月底了。
天气越发的冷,李桂芝一家早早就穿上了棉袄,连火塘都升起来了,今儿个就是老宅子的堂屋起火塘吃的锅子。
苏凤从地里头掐了些豌豆尖回来,灶房里头还传来剁菜的声音。
是李老三在剁鱼块,旁边还放着一碟被他片好的鱼片。
他们这边锅子很清淡,讲究吃的就是一个鲜。
要么清汤锅底,要么是炖了什么鸡汤鸭汤的锅底。
今日吃的鱼锅。
时下冬日里头菜色大多数吃锅子,一碗汤下去整个人都暖和起来,升起火塘又能驱寒,也不必多费柴火另外起锅,所以这边冬日里头,十天少说有五六天都是吃锅子的。
家家户户都有那陶锅,有家底的人家用得铁锅,达官富贵们用的东西更贵了,是铜锅。
时下铜乃是贵金属,地位上比铁还要高,只有那些有身份的才会有。
一般人用不起。
李桂芝家的也是陶瓷的锅,很大一口,原因是铁的太贵买不起,家里都有大铁锅了,没必要还要花冤枉钱买一口铁锅。
时下普通百姓吃锅子跟吃水煮菜没什么区别,顶了天了割一斤肉一家子留着跟地里采摘回来的菜一起涮,大多数肉少菜多,而且菜品单一。
别李桂芝不清楚,但像她这里的,除了荒乱年间,平日里头冬日倒是还好,总归不会缺那口子绿叶子菜,虽说品种不如后世多,但到底还能吃一口新鲜的。
想吃锅子也是去菜地里头摘一些回来下锅子吃了。
所以与其说是吃锅子,不如说是吃水煮菜,不过便是如此,百姓们的智慧也会让这顿菜变得丰富些,毕竟天天水煮菜,便是猪吃也会腻。
像黔南一带吃锅子,会弄个蘸碟,将辣椒放在炭火里头烤焦黄擂碎了加上葱花蒜末芫荽等拌一拌,夹起锅子里的菜沾一沾,风味就变得不一般起来。
而北边,李桂芝听闻他们吃的羊锅子会弄一个芝麻酱的蘸碟。
九越也有蘸碟,便是切碎的小米辣,并上一些蒜末葱花,爱吃芫荽的便切碎些放进去,倒入花生油和酱油,有条件的可以撒点胡椒粉或者白糖,滴上一两滴香油,从锅子里夹起一块肉放在里头滚一滚,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胡椒末和白糖李桂芝一家虽然有,却不会奢侈的用来放进蘸碟里头,放得还是那老几样,葱花蒜末小米辣,并上花生油和酱油,这己经很不错了,毕竟还有油呢!
有些人家是油都不愿意多放的。
除此之外还有入冬前做的腐乳,当地吃的腐乳是白腐乳,吃进去有些微咸,很是下饭。
大梁朝腐乳很多,天南海北各地都不同,不过常见的大多数红腐乳、白腐乳、辣腐乳等,早就传入百姓家中,价格也很实惠低廉。
平日里若是懒得做饭,便拿起一块腐乳,用茶泡米饭,吃得也十分香。
李桂芝家冬日里吃锅子蘸碟就喜欢加点腐乳进去,提升一些风味,吃着更美味些。
今儿个吃得鱼锅子,也不需要多弄什么,只需用等陶锅底部微热,淋点油,放点姜末炒一炒,随后将切好的鱼骨放进去煎成两面微黄,随后倒入清水,最好是热水,这样汤比较容易沸腾,往里头搁一捆小葱,切几片姜片,撒把盐,等到鱼汤滚一滚,首到汤底开始变白,就可以烫肉了。
农家人吃锅子并没有上流人家那么多规矩,几乎是有什么就下什么。
像李桂芝家的鱼锅子里头也不一定只下鱼肉。
不过他们家里头有会吃的,自然先下的鱼肉片。
这样汤底比较清甜,等吃完了就能下其他菜。
李桂芝一家今日也没什么荤菜,也就起房子那阵炸的扣肉还剩一点,切了片放在旁边,其次就是这一整条草鱼。
这边男人们片鱼手艺都很好,把整条鱼骨剔出来后,两边鱼片斜着片,这样鱼片下锅烫熟后只需要挑出两根刺就能吃了。
锅气腾腾,热气模糊了围在火塘旁边的一家老小,皆全神贯注的看着陶锅里沸腾的鱼汤。
李老三瞧着时辰到了,从旁边小矮几上端起一盘片好的鱼片,将里头一半鱼片放了进去:“好了,等一会就能吃了。”
烫鱼片不需要太久,不过半分钟时间就好了。
果然,没让孩子们等太久,李老三拿起竹子编织的漏勺往里头一捞,很多鱼片就捞起来了,他放在一个干净的盆里招呼着其他人:“快吃吧!娘,你也吃。”
李老三特意把漏勺里头那几片肥厚的鱼肉放在李桂芝碗里头。
他娘这几日可是受苦了,都瘦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STZ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