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踏入京城最繁华的东市时,日头正高。
阳光穿过雕梁画栋的檐角,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光影。街巷两侧商铺林立,绸缎庄、药铺、瓷器行门前皆悬着红绸,那是昨夜黑水堂覆灭后百姓自发挂起的庆贺之物。风过处,红绸轻扬,如血未干。
此行目的明确——寻富商合作,筹措通商之资。
第一家登门的是沈记布行东主沈元章。此人早年靠贩盐起家,如今手握三省布匹专营之权,最是精明不过。我未着官服,只穿一袭素色深衣,袖口绣银线云纹,是他去年送女帝寿礼时同款。他一见便知来意不凡,却仍端坐不动,茶盏轻叩案几三声,似在试探。
“林大人此来,可是为邻国通商?”他嗓音低沉,“小人斗胆问一句,若对方毁约,谁担得起这万两白银的亏空?”
我并未答话,而是从袖中取出一纸文书,铺于案上。那是“乾坤阁”所录《海外贸易利弊策》,字迹工整,墨色沉稳。我指尖点在“互市税赋”一行,道:“你可知,邻国铁矿丰沛,而我朝缺铁?若以丝帛换其生铁,转售江南工匠,利可翻五倍。”
他目光微动,未语。
我又道:“你若出资三千两,我允你独占首批生铁交易权。且——”我顿了顿,压低声音,“女帝亲赐玉印在此,若有违约,我亲自追讨。”
他终于起身,绕案踱步三圈,忽而一笑:“好!便信你一回。”
第二日,我携沈元章之名拜访其余七家商贾。有人观望,有人质疑,我一一应对,或以利诱,或以势迫,终得万五千两现银,另有绸缎、药材等物资若干,皆可作通商资本。
临行前夜,一位老掌柜忽低声问我:“大人可知邻国有一族,姓萧?世代掌管边关榷场,传闻其家主能令市价一日三变。”
我心头微震,记下“萧氏”二字。
三日后,我持女帝玉印,率使团渡江入邻国。
谈判之地设在边境重镇琅琊城,厅堂宽敞,西壁悬挂两国旗帜。邻国使者姓崔,面白无须,眼神锐利如刀。他开口便提苛例:我朝货物入境须缴三成关税,且不得贩售茶叶、瓷器;反之,他们可免税输入马匹、皮毛。
我静坐不动,袖中手指轻抚玉印温润边缘,心神沉入乾坤阁。
片刻后,我抬眸:“贵国欲独占茶利,却不思长远。若我朝断供三年,贵国民众何以为饮?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赘婿女帝的逆袭盛宠》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若贵国马匹无处可售,又将烂于厩中。”
崔使面色微变。
我继续道:“不如互免关税两年,设市集共管,所得收益五五分成。再者——”我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对方诸人,“我朝可提供新式织机图纸,助贵国提升布匹产量。”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第三日,僵局再起。崔使坚称条款须由邻国单方面审定,否则罢谈。
我起身离席,缓步至窗前。窗外柳枝拂水,倒影破碎又重圆。我忽然道:“何不请第三方见证?譬如西域商会驻琅琊代表。”
崔使闻言皱眉,竟未立刻应允,反是低声与副使交换眼神。
那一瞬,我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犹豫——并非拒绝,而是忌惮。
当晚,我重拟条款,删去模糊表述,细化责任义务,并附上一份《联合科研备忘录》,提议两国共建工坊,研习新型染料与纺织技艺。
第西日晨,阳光洒在案几之上,映得墨迹泛金。
崔使终于点头,执笔欲签。
就在他蘸墨之际,我忽然道:“贵国境内,可有矿脉传闻?”
他笔尖一顿,墨滴坠下,在纸上晕开一小片黑痕。
他未抬头,只轻声道:“你倒是耳聪目明。”
我亦不语,只将盛华朝印章稳稳按在文书右侧。
纸页微颤,墨迹未干。
他的手悬在半空,笔尖悬着一滴将落未落的墨。
就在这僵持之际,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一名侍卫匆匆入内,在崔使耳边低语几句。崔使脸色骤变,手中毛笔险些掉落。原来,边境有一小股势力打着“为通商公平”的旗号闹事,意图破坏此次谈判。我心中暗忖,这背后定有隐情,或许是有人不想看到两国通商达成。
我站起身,镇定自若道:“崔使,眼下这状况,更说明两国通商的重要性。若任由这些不稳定因素存在,对两国百姓都无益处。只有通过通商,促进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稳定边境。”
崔使沉默良久,缓缓放下笔,深吸一口气道:“林大人所言极是。今日这状况,倒让我更坚定了与贵国通商的决心。”说罢,他重新蘸墨,在文书上签下名字。
我微微一笑,也完成了签署。至此,通商之约终成。而那背后的势力,我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http://www.220book.com/book/SUC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