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我立于宫门之外,衣袂轻扬。昨夜灯火未熄,案上《诗会开场词》尚留墨香,然此刻,风己吹散纸上余温。
远处马蹄声碎,金丝绣纹的使团旌旗在晨曦中缓缓展开。我整了整衣襟,抬眸望去,只见一队异域装束的使者策马而至,马蹄踏过青石,回响在宫墙之间。
女帝己立于殿前,身着常服,眉眼柔和。她回首望我一眼,目光中似有千言万语,却只轻轻颔首。
“林羽,今日,便由你主理接待。”她低声言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
我拱手应下,转身迎向使团。
为首者身着紫袍,金发披肩,蓝眸如海。他下马时动作利落,目光扫过宫门两侧的文官,最后停在我身上,略带疑惑。
“阁下……便是接待使?”他以盛华朝语问,虽字正腔圆,却掩不住语调中的试探。
我微微一笑,拱手行礼:“正是。欢迎诸位远道而来。”
他略一颔首,却未下跪,只以本国礼仪抱拳回应。此举引起朝中数位大臣皱眉,有人低声讥讽:“无礼之徒。”
我未动怒,只道:“礼随地异,道在相通。贵使远道而来,当以宾礼相待。”
此言一出,那紫袍使者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点头,向我走近。
文化展览设于宫中文馆后院,乃我亲自布置。画卷悬挂于廊下,展柜中陈列着古今节俗器物,墙上贴着“古今并列图”,一边是古礼仪仗,一边是新政下的文人聚会。
“此为‘礼之新者,亦可为古’。”我指着图中一隅,向使团解释。
紫袍使者凝神细看,低声与身旁随从交谈几句,随即转头问我:“贵朝之礼,是否己非旧礼?”
我答:“礼非桎梏,而是秩序之基。若旧礼不合今世,便当随世而变。”
他沉吟片刻,忽然问:“若女子为帝,男子为臣,是否亦合礼?”
此问一出,西周文官皆色变。有人冷笑,有人皱眉,更有保守派大臣欲出言反驳。
我却神色不变,引他至“女子为政图谱”前,指着其中一幅画像:“此为我朝开国女帝,统御天下,国泰民安。礼随政变,非人定也。”
他望着画像良久,终未再言。
诗会设于文馆后院,夜幕初垂,灯火初上。我立于台前,向诸位使团成员致开场词。
“诗以载礼,礼以承文。”我开口,声音清朗,“诗非虚言,乃心之所感,情之所寄。今夜,愿诸位以诗会友,共赏盛华之风。”
话音未落,一阵异域琴音忽起。使团中一名女子执琴而奏,音调婉转,曲调陌生,却别有一番风味。
我侧耳听罢,转头对身旁女官道:“此曲可录,交由乐坊研习。”
女官迟疑:“此音与我朝乐律大异,恐不合礼。”
我淡笑:“礼之新者,亦可为古。乐亦如是。”
夜色渐深,使团成员与盛华文人共饮赋诗,虽言语不通,却以笔代口,于纸上对答。有使团成员提笔写下异国诗篇,我命人誊抄,收入《诗会文集》。
展览结束时,紫袍使者于“古今并列图”前驻足良久,忽然对身旁随从低语几句。我虽听不懂其语,却敏锐察觉他语气中的震动。
翌日,我命人整理使团语言习惯,准备后续交流之用。
夜风穿廊,我立于书房,翻阅昨夜所录异国诗篇。纸页间墨香未散,却己添了几分异域气息。
我提笔批注:“此诗虽异,情意相通。”
正欲合卷,忽闻门外脚步声近。一名文臣急步入内,神色凝重。
“林大人,使团中一名女子,在诗会上低声吟诵您所作‘诗以载礼,礼以承文’,被我听见。”
我闻言,指尖轻顿,笔尖在纸上留下一滴墨痕。
“记下她的声音,”我低声吩咐,“日后,或许她会成为我朝文化使节。”
文臣应声退下。
我合上书卷,抬头望向窗外。晨曦初现,梅香浮动,花瓣飘落,沾于案上诗稿。
我拾起花瓣,夹入书中,合上书页,灯火微晃,映出我眉间一抹沉静。
风起,纸页轻动,我立于窗前,目光如水。
远处,使团的旗帜尚未收起,晨光中,隐隐可见那女子的身影。正此时,女帝贴身的小宦官匆匆前来,“林大人,女帝陛下宣您即刻前往御书房。”我不敢耽搁,急忙随他而去。踏入御书房,女帝正看着桌上的异域物件沉思。见我进来,她招手让我近前,“林羽,此次接待使团,你处理得很好。不过,那紫袍使者虽表面客气,我总觉得他别有心思。”我拱手道:“陛下放心,我会时刻留意。那紫袍使者对我朝礼制变革颇为关注,似有学习借鉴之意。”女帝微微点头,“如此甚好。盛华朝需广纳西方之长,以兴邦国。但也不可不防,他们若有不轨之心,你当早做应对。”我领命而出,回到自己的书房。刚坐下,便收到消息,那紫袍使者请求单独与我再谈。我嘴角微扬,看来这使团之行,远不止表面的文化交流这么简单,一场暗藏玄机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SUC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