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学午后的操场像一块巨大的、被晒得发烫的金属板。白晃晃的阳光倾泻而下,灼烤着水泥地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震耳欲聋的蝉鸣如同永不停歇的声波武器,从操场西周高大的香樟树冠里倾泻而下,冲击着空气。孩子们嬉闹的尖叫、皮球砸地的砰砰声都淹没在这片声浪的汪洋里。
操场最僻静的西北角,沙坑边缘的阴影勉强提供着一丝喘息。五岁的吴鑫蹲在那里,小小的身体蜷缩着,几乎与滚烫的水泥地融为一体。他手里紧握着一截枯树枝,尖端在沙土上飞快地移动、勾勒。沙粒粗糙的质感摩擦着树枝,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他画的不是什么孩童的涂鸦,而是极其复杂、严谨的几何结构——纵横交错的矩形网格代表机柜阵列,流畅的弧线象征光纤通道,密集的交叉点标注着交换机节点。汗水顺着他的额角、鬓角蜿蜒而下,如同透明的小溪。他抬起手臂,用沾满沙粒的袖口狠狠抹了一把,更多的汗珠又立刻沁出来。一滴汗珠不堪重负,终于从眉骨滑落,带着微咸的温度,“啪嗒”一声,精准地砸在沙土图纸的某个关键连接点上——那个标注着“核心交换机冗余链路”的位置。
沙粒瞬间被洇湿、塌陷,精心勾勒的线条模糊成一团混沌的深褐色污迹。吴鑫的手指猛地顿住,树枝尖端悬停在沙地上方,微微颤抖。前世在武汉协和医院负一层,那间恒温恒湿、轰鸣声永不停歇的机房里,参与搭建云存储中心的无数个日夜瞬间涌入脑海。那些冰冷的机柜、闪烁的指示灯、如同迷宫般缠绕的光纤,此刻却被一滴孩童的汗水轻易抹去。
“小鑫又在盖房子?” 一个带着笑意的、清润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像一股清泉注入燥热的空气。
吴鑫猛地回头,汗湿的睫毛粘在一起,视野有些模糊。叶知秋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一身素雅的月白色旗袍,臂弯里挎着一个厚实的牛皮纸袋,袋口隐约露出色彩鲜艳的塑料积木包装盒棱角——正是他念叨了好久的绝版乐高“未来建筑师”套装。阳光勾勒着她纤细的身影,在她脚边投下清晰的影子。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叶知秋垂落的裙摆。那柔软的丝绸面料上,靠近脚踝处,赫然沾着几点暗绿色的斑驳锈迹。那独特的、带着岁月沉淀感的铜绿,是她在古董店擦拭青铜器时留下的勋章。这抹锈迹如同一个视觉的锚点,瞬间将吴鑫的记忆拖拽到另一个时空——前世,在CT阅片灯刺目的白光下,一张肺部影像上出现的、因金属植入物导致的、如同鬼影般干扰诊断的金属伪影。此刻,这原本属于医学影像的“噪声”,却成了连接古老铜锈与现代科技的奇妙纽带,一种跨越时空的、近乎荒诞的隐喻。
“知秋姐!”吴鑫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汗水和沮丧一扫而空,他雀跃地指向那个牛皮纸袋,“是给我的吗?”
阁楼像一个被时光遗忘的秘密基地。斜屋顶的木梁着,散发着陈旧木料特有的、混合着淡淡霉味的气息。仅有一扇小小的老虎窗,此刻被浓重的夜色填满。唯一的光源是书桌上那盏老式绿罩台灯,昏黄的光晕像一枚温暖的琥珀,将阁楼中心区域包裹起来,也将吴鑫小小的身影无限放大,投射在斑驳的墙面上——那影子被拉伸、扭曲,形成了一座巍峨耸立、结构繁复的“建筑”轮廓。
吴鑫盘腿坐在地板上,嘴里还叼着一个安抚奶嘴——这是他这个身体残留的、为数不多的孩童习惯。他面前的地板上,散落着叶知秋带来的那套乐高积木,如同色彩斑斓的矿石。他的手指在塑料块中飞快地翻拣、组合,动作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精准和目的性。红色的基础板被迅速拼成方方正正的底座,象征着坚实的“电源与配电模块”;蓝色的管状积木和透明薄片被巧妙地搭建成层叠的结构,模拟着“冷却水塔”的冷凝散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几排密集竖立起来的黄色长条积木,它们被排列得如同士兵方阵,顶部用更小的透明颗粒点缀,吴鑫称之为“服务器机柜”,而那些透明颗粒就是闪烁的“运行指示灯”。
程雪瑶就蹲在他旁边,鼻梁上架着一个超大号的、镜片如同啤酒瓶底的修表用放大镜。她左手捏着一把尖头镊子,右手正小心翼翼地夹起一根普通的银色回形针。在放大镜的视野里,回形针被无限放大,扭曲变形。她屏住呼吸,将回形针的一端极其精准地插入两块黄色乐高积木顶部预留的微小缝隙里,另一端则弯折成钩状,搭在旁边另一排“机柜”上。一根,又一根……银亮的回形针在昏黄的灯光下闪烁着微光,如同蛛网般在“服务器集群”之间纵横交错,构成了简陋却清晰的“网络线缆”。
“这里,”程雪瑶突然用镊子尖点了点其中一座“黄色机柜”的顶部,那里被吴鑫用实心积木封得严严实实,“该开几个散热孔。就像我爸部队里淘汰下来的那台旧服务器,顶盖全是蜂窝眼,不然芯片能煎鸡蛋。”她的语气带着实践者的笃定。
吴鑫咬着奶嘴,歪头看了看,没说话,只是小手飞快地在零件堆里翻找。很快,他找出几块带网格镂空设计的薄片乐高,动作麻利地替换掉了原来的实心顶盖。网格的阴影投射在地板上,像为机器开了天窗。
当第一缕苍白而清冷的晨光,如同试探的手指,怯生生地爬上阁楼地板,最终落在乐高模型那根用透明柱体搭建、象征“信号发射塔”的最高点时,“飞天数据中心1.0版”己经完整地矗立在光影之中。它庞大、复杂,充满了孩童式的奇思妙想与世界的技术隐喻。
吴鑫放下奶嘴,拿起一小瓶母亲缝纫用的润滑油。瓶口很小,他极其小心地倾斜瓶身,将几滴清亮、粘稠的油液,滴在模型中模拟齿轮传动皮带的地方。然后,他伸出一根小小的食指,轻轻拨动那根充当皮带的橡皮筋。齿轮组发出一阵细微而顺畅的“嗡嗡”声,带动着旁边用透明风扇叶片乐高拼成的“散热风扇”旋转起来!一股微弱的气流拂过他汗湿的额发。这简陋的联动,让他眼前猛地闪过前世参观亚马逊数据中心时,那位工程师指着巨大冷却塔说的那句:“这里,每一瓦电力都要榨出最大的价值,冷却效率就是生命线。”
他爬起身,从自己那个印着奥特曼的小书包里,翻出几张从父亲工厂顺来的温度指示贴纸。那是用来监测机器表面温度的,遇热会变色。他撕下其中一张,仔细地贴在蓝色“冷却塔”模型的侧面。贴纸上的色块此刻呈现着宁静的绿色,旁边印着一行小字:“22℃ - 理想工作温度”。
阁楼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父亲吴国强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带着一身刚从服装厂车间出来、尚未散尽的棉絮和机油混合的味道。他揉着熬红的眼睛,显然又是一夜未眠,目光却被地板中央那座奇异的“建筑”牢牢吸住。他走过去,弯腰,粗糙的手指从积木堆里拈起一块小小的白色乐高砖块。那砖块上,用白色的修正液歪歪扭扭地写着三个字母:“SSD”。
“小鑫,”吴国强蹲下身,视线与儿子齐平,声音带着疲惫和好奇,“告诉爸爸,你这……盖的是什么宝贝房子?这‘SSD’又是什么?”
吴鑫仰起小脸,晨光落在他乌黑的瞳孔里,亮得惊人。他伸出沾着润滑油的小手指,指向那座由黄色积木组成的“服务器森林”,奶声奶气,却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不容置疑的笃定:
“这是以后放爸爸衣服的‘数字仓库’!叫‘数据中心’!” 他张开双臂,努力比划着一个巨大的概念,“等它变成真的,全世界的小朋友,只要在电脑上点一点,爸爸厂里做的漂亮衣服,就会从这个‘仓库’里飞出去,嗖——一下,就飞到他们家里啦!”
谷雨时节,空气得能拧出水来,绵绵细雨将小城笼罩在朦胧的薄纱里。阁楼却难得地热闹起来。叶知秋领着几位从香港远道而来的科技媒体记者,小心翼翼地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上来。记者们扛着沉重的摄像机,镜头如同好奇的眼睛,在昏暗中扫视着这个奇特的“儿童科技馆”。
“各位请看,这就是我们的小天才吴鑫,和他的‘飞天数据中心’模型!”叶知秋微笑着介绍,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强光灯骤然亮起,刺目的白光将乐高模型照得纤毫毕现。吴鑫被推到镜头前,手里塞进一个玩具塑料话筒。他有点紧张,小脸微红,但当他看向自己亲手搭建的“王国”时,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这个弯弯的管子,”他用话筒指着模型边缘那圈用透明弧形积木拼成的通道,努力用孩童能理解的语言解释,“是‘光纤隧道’,光在里面跑得最快最快!这些小灯灯,”他又指向黄色机柜顶部的透明颗粒,“是服务器在说话,它们说的话会变成……嗯……变成一群小蚂蚁!爬过细细的电话线,跑到小朋友的电脑里,告诉他们仓库里有什么好看的衣服!”
记者们被这充满童趣的比喻逗笑了,快门声咔嚓作响,摄像机红灯闪烁,忠实地记录着这个五岁孩童对未来科技的奇异畅想。没人注意到,作者“泽宇世界的重剑无锋”推荐阅读《重生千禧年代之医学执念》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在强光灯照射不到的角落阴影里,程雪瑶像一只灵巧的狸猫,无声地伏在模型旁。她手里捏着一根细铁丝,在记者们被吴鑫稚嫩讲解吸引的片刻,飞快地伸向模型内部。她的指尖精准地拨动、调整了几根作为“网络线缆”的回形针的连接点,将原本简单的环形拓扑结构,悄无声息地改造成了更复杂、更高效、具备多路径冗余的Mesh网状组网。几根银亮的回形针改变了走向,在阴影里闪烁着微弱的冷光。
深夜,阁楼重归寂静。窗外雨声淅沥,敲打着瓦片。吴鑫在睡梦中被一阵极其轻微的、如同精密钟表内部齿轮啮合的“咔哒”声惊醒。那不是雨声。
他揉着眼睛坐起身,月光透过老虎窗,在积木模型上投下清冷的光斑。就在他那排“服务器机柜”的旁边,地板上,多了一个东西。那绝非乐高零件。它只有指甲盖大小,材质是某种冷硬的、泛着哑光的金属,表面极其精密地蚀刻着一个多层的齿轮图案。月光下,那图案的每一个齿尖都反射着幽微的寒光——与之前羊皮纸、徽章上的标志如出一辙!时空管理局!
吴鑫的心跳骤然加速。他屏住呼吸,伸出小手,指尖带着一丝颤抖,小心翼翼地触碰那枚冰冷的金属散热片。
就在指尖接触的刹那!
金属片内部猛地亮起一点幽蓝色的光芒!紧接着,一道锥形的、由无数细密光点构成的立体光束,瞬间投射在斑驳的墙面上!光影交织、旋转、凝聚……一座庞大得超乎想象的未来数据中心3D结构图清晰地悬浮在空气中!冰冷的金属机柜如同森林般密集排列,粗壮的蓝色冷却管道如同巨蟒蜿蜒穿梭,而在那复杂得令人目眩的冷却系统核心位置,吴鑫看到了——那层叠的冷凝塔结构、那循环水道的设计走向,竟然与他用蓝色乐高积木和透明薄片搭建的“冷却塔”模型,在核心思路上有着惊人的、几乎一模一样的轮廓!
立夏的暖风带着草木疯长的气息涌入阁楼。乐高模型旁,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用硬纸板自制的小册子,封面用蜡笔歪歪扭扭地写着:“访客登记簿”。纸页己经翻开了几页,上面用稚嫩的拼音、歪扭的汉字和充满童趣的简笔画,记录着造访者的“签名”和“留言”:
一页画着一个小小的青铜器图案,旁边写着:“叶姐姐说像‘古代的藏书阁’!——知秋”;
一页画满了抽象的电路符号和箭头,旁边是程雪瑶特有的、带着棱角的字迹:“环形改Mesh,带宽↑延迟↓”;
一页只画了个简笔的货车,旁边是吴国强粗犷的字:“‘物流调度模块’图纸借走,厂里用用!——爸”;
最后一页的底部,是吴鑫用铅笔认真写下的一行字,夹杂着拼音:
“2000年,这里会变成真的,用好多好多服务器,存妈妈织的毛衣。——小鑫”
暑假的尾声,空气中还残留着暑热,服装厂的旧仓库却己悄然蜕变。原本堆积如山的布料和半成品被清空,地面被冲洗得露出水泥本色,墙壁新刷了白灰,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石灰水和新鲜油漆的味道。几组崭新的、漆成工业灰色的金属机柜被工人小心翼翼地抬进来,靠墙安装。粗大的线缆如同蟒蛇般沿着墙角铺设。
吴国强指挥着工人搬进第一台笨重的电脑终端和交换机,额头沁着汗珠,脸上却带着一种开拓者的兴奋。吴鑫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父亲腿边。趁人不注意,他飞快地从自己那个印着“飞天网络”logo的帆布小包里,掏出一个东西——那是他乐高模型里最核心的“服务器”组件,一个用黄色长条积木和透明颗粒拼成的“机柜”单元。他踮起脚尖,小手努力地向上伸,将这个小小的、象征性的塑料“服务器”,郑重其事地放在了那个真实的、冰冷高大的金属机柜顶端。
塑料与金属,模型与现实,在这一刻形成了奇妙的并置。阳光从高高的气窗斜射进来,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细小尘埃,也照亮了吴鑫腕间那条温润的红绳。绳结处,不知何时被他巧妙地嵌进了一枚极小的、红色的乐高齿轮——那正是从月夜降临的神秘金属散热片上拆下来的。此刻,这枚小小的塑料齿轮,正随着他因激动而微微急促的呼吸,极其轻微地、持续不断地……震动着!仿佛一颗微型的心脏,感应着脚下这座初生“数字仓库”的脉搏。
某个暴雨如注的深夜,古董店内一片死寂,只有雨水疯狂敲打窗棂的轰鸣。叶知秋点亮一盏老式煤油灯,昏黄摇曳的光晕勉强驱散角落的黑暗。她跪在库房冰冷的地砖上,手指在紫檀木落地钟背后的暗格边缘摸索。盖板无声滑开,指尖触碰到一张折叠起来的、质地脆硬的纸。
她小心地取出,就着煤油灯微弱的光展开。那是一张泛黄发脆的宣传单,印刷风格带着浓重的六七十年代气息。醒目的英文标题横贯页首:“1969 - ARPA ceptual Model Design petition Finalists”(1969年 - 阿帕网概念模型设计竞赛入围作品)。宣传单中央,是一张清晰的黑白照片,展示着几个风格各异的模型。
叶知秋的呼吸骤然停滞。她的目光死死锁定在其中一张照片上——那是一个用彩色积木搭建的、结构精巧的模型,其核心网络节点的分布、主干道的连接方式……竟与阁楼上吴鑫那个乐高“飞天数据中心”的雏形结构,有着惊人的、至少七分相似的神韵!一种时空错乱的眩晕感瞬间攫住了她。
她颤抖着将宣传单翻到背面。在泛黄的纸页最不起眼的角落,那个熟悉的、冰冷的多层齿轮标志如同一个阴冷的烙印,清晰地印在那里。而在标志下方,一行褪色的蓝黑墨水钢笔字迹,笔锋凌厉地写着:
“All great teological prophecies begin with a child's building blocks.”
秋分日,天高云淡。义乌小学新建的“未来科技馆”里人头攒动,充满了孩童的喧闹和好奇的目光。小小的展台中央,聚光灯下,那座承载了无数秘密与梦想的“飞天数据中心”乐高模型,正散发着宁静而坚定的光芒。
吴鑫站在小凳子上,努力踮起脚尖,才能勉强够到模型顶端那个象征性的“卫星天线”——那其实是一个红白相间的玩具火箭头。他转过身,面向台下黑压压的小脑袋和亮晶晶的眼睛,小小的脸庞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认真。
“以后呀,”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展馆,带着孩童特有的清脆和一种奇异的笃定,“我们的玩具、新衣服、好看的图画书,都会住在这样的‘云房子’里!”他伸出小手,用力地按了一下那个火箭头天线,仿佛在启动某个开关,“只要你在电脑上按一下按钮,它们就会变成一群小蚂蚁,穿过细细的电话线,嗖——地一下,就飞到你面前啦!”
台下爆发出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惊叹和欢快的掌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在这片声浪中,穿着格子衬衫的程雪瑶不动声色地靠近展台。她借着弯腰整理展台布帘的瞬间,手腕一翻,一枚小巧的银色U盘如同变魔术般,被她精准地塞进了乐高模型底座一个极其隐蔽的插槽里。那U盘里,静静躺着他们两人用儿童图形化编程软件“爬”出来的、一个极其简陋却逻辑完整的“数据中心资源调度管理系统V0.1”。
吴鑫沉浸在掌声中,小小的胸膛因激动而起伏。他并不知道,这座由塑料积木、孩童想象力和超越时空的碎片记忆构筑的虚拟城堡,将在短短几年后,在那场席卷全国的白色恐慌——2003年的非典风暴中,被紧急征用、改造,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应对隔离需求的“非接触式电商云仓”核心原型。那些被他稚气地称为“小蚂蚁”的数据流,将在未来二十年波澜壮阔的信息洪流中,不断复制、裂变、汇聚,最终织就一张横跨全球、深入每个生活角落的庞大数字商业帝国。
深夜,阁楼重归寂静。月光如水,透过老虎窗流淌进来,温柔地包裹着那座己经空置的展台。台面上,只留下乐高模型底座拆卸后细微的压痕。吴鑫盘腿坐在旁边,手里着那枚月夜降临、此刻己失去光泽的冰冷金属散热片。指尖传来金属特有的凉意和蚀刻纹路的粗糙感。他忽然想起夹在羊皮纸信件里那张纸条上褪色的字迹:
“Time is not a river, but LEGO bricks. Every block build a different future.”(时间不是河流,而是乐高积木。每一块都能拼出不同的未来。)
他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睡意朦胧。伸手抓过陪伴他多年的旧毛绒熊,把它端端正正地摆放在原来模型“监控室”所在的位置——仿佛任命它为这座虚空之城的夜间守卫。然后,他自己蜷缩起小小的身体,依偎在原来那片象征“服务器集群”的地板旁边,仿佛依旧能感受到那些虚拟机器运转散发的微温。
这个由塑料方块、回形针、孩童呓语和来自未来的冰冷碎片共同搭建的小小世界,正在1997年潮湿温润的春末夏初,无声地孕育着一束属于下个千年的、足以照亮世界的科技曙光。月光在空荡的展台上移动,如同无声的沙漏,计量着未来降临的刻度。
(http://www.220book.com/book/SUE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