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 风雨里的稻苗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章节无错乱精修!
 

县农技站的技术员踩着泥泞的田埂走来时,李望塬正在给育秧棚的薄膜压土。清晨的风卷着雨星子,打在脸上凉丝丝的,他把薄膜边角往湿土里按得更紧,指缝里塞满了黄泥巴,像戴着副泥手套。育秧棚里的稻种刚冒出白芽,嫩得像婴儿的指甲盖,得小心伺候着,不能让风雨伤着。

“望塬,这棚搭得还行。” 技术员老张蹲下来,用手指戳了戳棚边的土,“就是薄膜太单薄,今晚有大雨,得再加层草帘。”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铅笔在纸上划拉着,“插秧前三天要控水,让秧苗炼炼苗,不然栽到田里活不成。”

望塬蹲在旁边认真听,铅笔头在烟盒纸背面记着,字迹被风吹得歪歪扭扭。老张说的 “炼苗”,他在周静文带来的书上见过,说是让秧苗经点风雨,根能扎得更稳。就像塬上的孩子,摔几跤才长得壮实。

“下周一我带两个能手来,手把手教你们插秧。” 老张合上本子,拍了拍望塬的肩膀,“你这娃子肯下功夫,水稻准能种成。” 他望着河谷地,远处的河水涨了些,浑黄的水流得更急了,“就是这渠得加固,不然下大雨容易冲垮,稻苗可经不起淹。”

送走老张,望塬赶紧往村里跑。路过赵强的杂货铺,看见他正指挥着人往屋里搬化肥,门口堆着几袋尿素,袋子上的 “氮含量 46%” 刺得人眼疼。赵强看见他,隔着雨帘喊:“望塬,买袋尿素不?撒到稻田里,保准长得快。”

“俺不用那玩意儿。” 望塬头也不回,脚底的泥点子甩在铺门口的青石板上,像串黄黑相间的珠子。他听爹说过,那洋化肥是好,可太贵,一斤能换三斤玉米面,他家的口粮还紧巴巴的,哪舍得买。

回到窝棚时,周静文正帮着望梅捆草帘。她今天穿了件蓝布褂子,袖口卷着,露出细瘦的胳膊,胳膊上沾着草屑,像落了层碎金子。“我爹说,供销社今天进了新的塑料布,比你这薄膜厚实。” 她把草帘往望塬怀里塞,“我带了钱,去买块吧。”

“不用,草帘盖上就行。” 望塬把草帘往育秧棚上搭,“你那钱留着买书本,比这金贵。”

周静文没听他的,转身就往公社方向走。望塬在后面喊她,雨声混着风声,把他的声音吞得干干净净。望梅在一旁咯咯笑:“哥,周姐姐对你真好。” 他拿起草帘的手顿了顿,脸颊烫得像被太阳晒过的土坯墙。

傍晚的雨越下越大,砸在窝棚的玉米秆上噼啪响,像有人在上面撒豆子。望塬蹲在棚里,借着油灯的光翻那本《水稻栽培技术》,书页被湿气浸得发皱,字边上起了毛边。望梅在灶前煮红薯,锅里的水咕嘟着,混着红薯的甜香,把雨气挡在了棚外。

“哥,周姐姐咋还不回来?” 望梅扒着棚门口往外看,雨帘把河谷地遮得严严实实,远处的塬顶成了模糊的黑影。

望塬的心揪了起来,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光把他的影子投在棚壁上,忽大忽小。他想起去年夏天的暴雨,塬下的渠冲垮了,王二楞家的几亩谷子全被淹了,他爹蹲在地里哭,哭声比雷声还响。

就在这时,雨帘里钻进来个蓝布身影,是周静文。她怀里抱着块塑料布,头发湿得贴在脸上,褂子往下淌水,脚脖子上沾着泥,像刚从泥里捞出来。“供销社的塑料布只剩这半块了。” 她把塑料布往望塬手里塞,手冻得发紫,“快盖上育秧棚,别让雨把芽冲了。”

望塬没接塑料布,先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她披上。棉袄带着灶膛的烟火气,裹在周静文身上,显得空荡荡的。“你咋这么傻,这么大雨还去。” 他的声音有点抖,不知道是气还是急。

“秧苗要紧。” 周静文把棉袄往他推,“你穿着,别冻感冒了。” 两人推让着,棉袄上沾了不少泥水,倒像是绣了朵大花。望梅在一旁踮着脚,把灶上的红薯往周静文手里塞:“姐姐趁热吃,暖乎。”

雨下到后半夜才停。望塬披着塑料布去看育秧棚,草帘和塑料布盖得严严实实,棚里的稻芽没受着委屈,嫩的芽尖上还挂着水珠,像噙着泪的娃娃。他蹲在棚边,听见远处的河水还在涨,渠边的土坡被泡得软塌塌的,有几处己经往下掉泥块。

“得赶紧加固渠坝。” 他摸出烟盒纸,借着月光写:“雨大,渠要塌,得想法子。” 笔尖划破了纸,在 “想法子” 三个字上戳了个洞,像颗没底气的心。

第二天一早,望塬揣着两个红薯就去了渠边。王二楞扛着铁锹过来,他的果树苗刚栽上,被雨水浇得精神,叶子上还挂着水珠。“我听说你这渠要塌?” 他往渠底吐了口唾沫,“我带几个兄弟来帮忙,都是种庄稼的,知道水的金贵。”

没等望塬道谢,赵强也领着人来了。他没扛工具,手里捏着个算盘,站在渠边噼里啪啦打了阵:“修渠得用石头水泥,我这有,算你们便宜点,账记着,秋收了用粮食抵。”

“俺们用土坯就行。” 王二楞把铁锹往地上一插,黄泥巴溅了赵强一裤腿,“祖祖辈辈修渠都是用土坯夯实,比你那洋玩意儿结实。”

赵强拍着裤子上的泥,脸沉得像刚下过雨的天:“用土坯?下一场大雨照样冲垮,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他转身对着带来的人喊,“走,咱不伺候这穷酸样。”

望塬没管赵强的咋呼,和王二楞他们脱了鞋下到渠底。稀泥没到膝盖,冷得刺骨,可夯土的号子声一喊起来,浑身的血就热了。“夯土要实,像砸在咱娃的屁股上!” 王二楞领着头喊,号子声在河谷地回荡,惊起几只水鸟,扑棱棱往塬上飞。

周静文中午送饭来时,看见渠坝上己经码起了两排土坯,土坯缝里填着和了麦糠的泥巴,被太阳晒得泛白。望塬和王二楞他们光着膀子,黢黑的脊梁上淌着汗,混着泥巴,像披了层铠甲。

“歇会儿吃点东西。” 周静文把篮子往土埂上放,里面是白面馒头,是她娘蒸的,特意多放了碱,黄澄澄的看着就香。“我爹说,用麦糠和泥能防渗漏,跟他修水库时用的法子一样。”

望塬拿起个馒头,咬了一大口,面香混着麦糠的甜味,在嘴里化开。他这才想起,周静文的爹是公社水利站的,修渠坝是行家。“下午让你爹来看看?” 他嘴里塞满馒头,说话含糊不清。

“他今天值勤,走不开。” 周静文从篮子里掏出个玻璃瓶,里面是腌黄瓜,“他说让你多夯几遍,土坯要错开码,像砌墙那样,结实。” 她蹲下来,给望塬递黄瓜,指尖碰到他满是老茧的手,像摸到了粗糙的砂纸。

望塬啃着黄瓜,看周静文帮着望梅收拾碗筷,阳光照在她湿漉漉的头发上,泛着柔和的光。渠水被太阳晒得暖了些,有几只蜻蜓在水面上飞,翅膀扇动的声音,比赵强的半导体收音机还好听。

到了插秧的日子,老张带着两个能手来了。能手是对老夫妻,从南方迁来的,种了一辈子水稻,手里的秧苗插得又快又齐。老太太教望梅:“闺女,插秧要弯腰,膝盖别着地,不然累得慌。” 老头则手把手教望塬:“退着走,步幅要匀,株距三寸,行距五寸,不能差。”

望塬学得慢,退着退着就踩歪了,刚插好的秧苗被他踩倒一片,像被啃过的麦田。老头不着急,让他先在田埂上练退步,一步一步量着走,嘴里还念叨:“种地跟做人一样,得踏实,不能急。”

周静文也来帮忙,她学得快,插的秧苗整整齐齐,像列队的小兵。望塬看着她在水田里移动的身影,蓝布褂子被风吹得鼓鼓的,像只落在田里的蓝蝴蝶。他忽然想起书里的句子:“劳动者是美丽的”,以前不懂,现在看着她沾着泥点的笑脸,心里像被稻苗挠过,痒痒的。

赵强不知啥时候又来了,站在田埂上叼着烟,看着水里的人忙活。“我说望塬,这插秧一天能插几分地?雇人得花多少钱?” 他吐了个烟圈,“不如买台插秧机,省时省力。”

“俺们这手插秧长得好。” 望梅抢着说,手里的秧苗往水里插得更带劲,“张技术员说的。”

赵强嗤笑一声,没再说话,转身往村里走。他的皮夹克在阳光下闪着光,和水田里的泥黄色格格不入,像块走错地方的补丁。

傍晚收工时,望塬数了数,自己插了半分地,周静文插了一亩多。他看着水田里的秧苗,一行行,一列列,在夕阳下泛着绿光,心里头踏实得像揣了块石头。望梅在田埂上蹦跳着,手里拿着根狗尾巴草,草穗上沾着的水珠,在夕阳里闪着彩虹。

“哥,你看!” 望梅指着远处的塬顶,有炊烟正从村里升起,一缕缕,在晚风中慢慢散开,“娘肯定做了红薯粥。”

望塬望着那缕炊烟,又看了看身边的周静文,她的脸上沾着泥,眼里却亮得很。水田里的秧苗在晚风中轻轻摇,像在点头,又像在笑。他知道,这些秧苗会扎根,会拔节,会在秋天结出沉甸甸的稻穗,就像他心里那些不敢说的盼头,正一节一节往上长。

夜里躺在窝棚里,听着渠水哗哗的流淌声,望塬摸出笔记本,借着油灯的光写:“稻苗插下去了,根在水里,心在土里,总会有收获的。” 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和远处的虫鸣混在一起,像首安静的歌。

黄土地上的年轮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黄土地上的年轮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黄土地上的年轮 http://www.220book.com/book/SUQ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