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祠的檐角铜铃叮咚作响,第三日破晓时分,晨雾尚未散尽,守祠的老道士便发现了惊人异象。祠堂前那口荒废多年的莲池,竟在一夜之间绽出两株并蒂莲。粉白的花瓣层层叠叠,露珠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而花心处氤氲的水汽里,若隐若现着玄鹰与玄鸟的虚影——正是魏燕两国的图腾。老渔民拄着斑驳的枣木拐杖赶来,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老辈人传了三百年,说息壤鱼现、并蒂莲开,必是天下太平的吉兆啊!"
消息乘着快马八百里加急传至京城,皇帝着案头的玄鹰玉佩,当即挥毫写下新的年号——"承平"。诏书颁布那日,宫墙内的梧桐叶簌簌落下,金黄的叶片铺满丹陛,仿佛提前庆贺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而在边境,白卿言与萧容衍率领的大军正踏上归程,马蹄扬起的尘土中,混着燕地苜蓿与魏地艾草的清香。
班师回朝的队伍刚至京城近郊,十里长街己铺满并蒂莲瓣。白卿言身披凯旋的红袍骑在马上,凤目扫过夹道欢迎的百姓。道旁孩童举着纸剪的玄鹰旗欢呼雀跃,鬓角插着的绢花却绣着燕国的玄鸟纹样。她突然勒马停在一座茶肆前,檐下悬挂的风铃叮咚作响——竟是用燕军箭镞熔铸而成,锋利的箭头被打磨成圆润的弧度,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将军尝尝我们的'太平茶'!"茶肆老板笑容满面地捧上茶盏,青瓷碗里,魏地的龙井与燕地的苜蓿在沸水中舒展。白卿言轻啜一口,清甜中带着微涩,恰似这些年走过的腥风血雨。萧容衍不知何时策马靠近,从袖中取出个精致的锦盒:"在燕地寻的暖玉,特意让匠人照着你画的样子刻了并蒂莲纹。"
玉梳触手生温,白卿言忽然想起无数个征战的寒夜。萧容衍总会在她研读兵书时,偷偷往她甲胄里塞暖石;在她受伤昏迷时,守在营帐外整夜握着她冰凉的手。她正要开口,白少卿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妹妹快看!"只见自家兄长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个牵着骆驼的商贩,驼铃的声响混着燕地特有的方言。
"这位是从燕都来的商人,"白少卿咧嘴笑道,"说一定要当面谢你开通互市。"商贩恭敬地掀开骆驼背上的毡子,露出满驮的丝绸与铁矿——正是当年"长风号"商船运载的货物。"这些年我们绕路走西域,"商贩抹了把额头的汗,眼角笑出深深的皱纹,"如今好了,燕地的铁矿能换来魏国的绸缎,家里的娃娃们也能穿上新棉袄了!"
白卿言望着商贩皲裂的手掌,突然想起矿洞里那些魏国降兵。他们脖颈处的玄鹰烙印,与此刻商贩眼中的感激,在她眼前重叠。"去取些镇国公府的茶种来,"她转身吩咐亲卫,又解下腰间的玉佩递给商贩,"这是魏国的通关玉牌,以后往来畅通无阻。"
归府途中,萧容衍突然拉住她的马缰。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城门角楼新挂的匾额在夕阳下熠熠生辉——"燕魏和亲坊"。匾额下,魏国绣娘正与燕地织工围坐切磋,彩线在竹绷上穿梭,交织出玄鹰与玄鸟缠绕的纹样。几个孩童举着面团捏成的小旗子跑来跑去,旗子上用魏燕两种文字歪歪扭扭地写着"太平"。
"陛下说了,"萧容衍的声音带着笑意,温热的呼吸拂过她耳畔,"待我们大婚时,要在这坊里办一场两国同庆的喜宴。"白卿言脸颊发烫,抬眼望见镇国公府门前,白母正领着一群孩童栽种并蒂莲。孩子们见她回来,立刻欢呼着涌上前,手中的纸花纷飞如蝶:"将军姐姐!这是用燕地彩纸折的!"
夜色渐浓,白卿言坐在梳妆台前翻看萧容衍送来的婚书。羊皮纸上的字迹力透纸背,末尾还画着笨拙的并蒂莲图案。忽然,窗外传来熟悉的长鞭破空声。她推开窗,只见萧容衍立在庭院中,月光为他的玄色长袍镀上银边。长鞭甩出优美的弧线,卷着枚镶嵌红宝石的发簪飞上窗台。
"明日陪我去挑喜服?"他仰头望着她,眼中盛着漫天星辰与万家灯火。白卿言接住发簪,簪尖的宝石映出她含笑的眉眼。记忆如潮水涌来——黑水河坝上他为她挡箭的身影,鹰愁涧矿洞里交握的双手,息壤祠前共立的誓言。原来真正的太平,不是永无战火的虚幻,而是千帆过尽后,仍能与心爱之人并肩看岁月静好。
"好啊,"她将发簪别进鬓间,解下腰间长鞭垂向他,"不过喜服上的并蒂莲,得按我画的样子绣。"萧容衍握住长鞭用力一扯,白卿言顺势跃下,稳稳落入他怀中。庭院里的并蒂莲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花瓣上的露珠坠入莲池,惊起几条银鳞闪烁的息壤鱼——它们逆流而上,循着和平的气息,游进了这片象征新生的莲池。
远处,京城的夜市灯火通明,魏燕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白卿言靠在萧容衍肩头,听着这太平盛世的喧嚣,忽然觉得,所有的腥风血雨都化作了绕指柔。而他们的故事,将如同这盛开的并蒂莲,在承平年代里,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嫡谋无双:重生后我和权臣互杀成(http://www.220book.com/book/SV7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