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3章 文化的种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四合院中的女性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SWP1/ 章节无错乱精修!
 四合院中的女性传奇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四合院中的女性传奇最新章节随便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北京的这座西合院里,日子平淡而朴实。

顺芸看着院子里孩子们课余只能在泥土地上追逐打闹,大人们结束一天劳作后,除了闲聊别无他事,心里满是忧虑。

她深知教育与文化对生活的重要性,决心凭借自身所学,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开办一个文化学习小组。

“各位叔伯婶子、兄弟姐妹们,我琢磨着,咱在这院子里办个文化学习小组,孩子们能学新知识,咱们大人也能跟着长本事!”

顺芸站在院子中间,眼神诚挚地说道。

二大爷正在一旁摆弄着他的鸟笼,闻言,抬起头,眉头拧紧。

哼道:“整天净整些没用的玩意儿,孩子们不帮着家里干活,学这些能当饭吃?能当钱使?”

三大爷也在一旁附和,撇着嘴说:“就是,有这闲工夫,不如多挣几个工分,实惠!”

面对这些质疑,顺芸没有丝毫退缩。

她耐心解释:“二大爷、三大爷,知识可是个宝,孩子们多学知识,以后路才能越走越宽。咱们大人也能开阔眼界不是?”

尽管她费尽口舌,可一开始,大家的反应依旧冷淡。

向南顺芸把冻红的手往袖管里缩了缩,从布包里掏出本磨掉角的《新华字典》。

“二大爷,您看这‘礼’字,左边是‘示’,右边是‘豊’,本义是祭祀的器皿 ——

孩子们认得字,才知道啥叫规矩。”

她翻开字典,指着自己用红笔圈出的 “孝”“信” 二字。

“您总说现在的娃野,可他们连‘尊敬长辈’的‘尊’字都认不得,咋能懂道理?”

二大爷的烟袋锅在鞋底磕得山响,烟灰落在顺芸的布鞋上。

“我没念过书,不也养大三个儿子?老大在工厂当钳工,图纸上的字他认得全?还不是靠师傅手把手教!”

正说着,三大爷背着算盘从东厢房出来,算珠打得噼啪响。

“顺芸啊,不是三大爷说你,租教室、买书本,哪样不要钱?我给你算笔账 ——

一本《算术》五毛,十本就是五块,够买五十斤棒子面了!”

他把算盘往石桌上一扣,“哼,你这就是浪费钱!”

向南顺芸突然从布包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她绣壮锦攒的零钱,硬币和毛票加起来正好七块三。

“这些钱够买十五本书,我再把我爸寄来的《唐诗宋词选》捐出来当课外读物。

孩子们不用交学费,就用院里的石桌当课桌,我每天晚上教两个时辰。”

她的声音不大,却让正要走的二大爷顿住了脚。

风卷着槐树叶掠过石桌,把铁皮盒里的硬币吹得叮当响,像串没谱的童谣。

为了吸引大家参与,她购置了许多书籍资料,免费分给大家。

赵大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爽朗地笑着说:“顺芸说得在理,多学点东西总归是好的,我第一个报名!”

在赵大哥的带动下,几个年轻人也陆续报了名。

去琉璃厂买书那天,天阴得像块浸了水的灰布。

顺芸背着空藤筐,揣着那七块三毛钱,换乘三趟有轨电车才到西琉璃厂。

商务印书馆的伙计见她一个女同志要买十五本《算术》和《语文》。

特意多捆了层牛皮纸:“姑娘,今儿有雨,这些书可禁不起泡。”

果然,往回走时,豆大的雨点砸下来。

她把藤筐顶在头上,书捆紧紧抱在怀里,沿着胡同墙根蹚水往家赶。

泥水灌进布鞋,冻得脚趾发麻,可怀里的书本一点没湿 ——

她把自己的月白旗袍下摆撕下来,层层裹住了牛皮纸包。

走到西合院胡同口时,雨势更大了。

她正蹲在墙根发愁,突然听见熟悉的自行车铃声。

赵大哥披着蓑衣从雨幕里冲出来,车后座还绑着块油布:“别慌,顺芸,我来帮你!”

他跳下车,利落地用油布把书捆裹成个粽子,又把自己的蓑衣披在顺芸肩上。

“我刚从工厂下班,听说你去买书了,就猜你得遇上雨。”

两人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水往院里走,赵大哥的胶鞋在水里扑哧作响。

“我把我那盏马灯给你搬石桌上,晚上教书亮堂些。

对了,我儿子小明说想跟你学写自己的名字,他总把‘明’字写成‘日’和‘月’分家。”

顺芸的眼泪混着雨水往下淌,却笑出了声 ——

蓑衣上的桐油味混着赵大哥身上的机油味,竟比任何香料都让人安心。

三大爷是被半夜的读书声惊醒的。

他起夜时,看见石桌上的马灯亮得像颗星,十几个娃围着顺芸,小脑袋凑在《算术》书上,齐声念 “三加二等于五”,声音脆得像新摘的黄瓜。

第二天一早,他背着算盘蹲在墙根,看见小孩用树枝在地上写 “赵小明” 三个字。

虽然 “明” 字的 “月” 还是歪的,却比昨天强了十倍。

顺芸正给个扎羊角辫的女娃讲 “花” 字,说草字头像花瓣,下面的 “化” 是花蕊 ——

那女娃突然指着老槐树喊:“顺芸阿姨,树上的‘花’开了!”

其实槐树刚冒新芽,哪来的花?

可三大爷看着女娃眼里的光,突然把算盘往石桌上一放:“顺芸,我给你找个好去处 ——

东厢房那间堆杂物的小耳房,我让你三大妈腾出来,不用租金,就是漏风,我找赵大哥帮你糊层纸。”

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五块钱:“这钱算我捐的,买几本《故事大王》,娃们爱听。”

二大爷这时背着鸟笼经过,突然把鸟食罐往石桌上一搁。

“我那本《增广贤文》找不着了,顺芸你要是教到‘养不教,父之过’,记得叫上我听听。”

顺芸望着石桌上的书本、算盘和鸟食罐,突然觉得眼眶发热。

马灯的光晕里,二大爷的旱烟袋、三大爷的算珠、赵大哥的马灯,还有孩子们用树枝写的歪扭字迹,正拼成个温暖的圈 ——

就像老槐树的年轮,一圈圈裹着希望,在初春的寒意里,悄悄攒着开花的力气。

傍晚清点书本时,顺芸发现《算术》的扉页多了行字,是三大爷的笔迹:“读书未必能当官,却能让人活得透亮。”

字迹歪歪扭扭,却比任何烫金题字都珍贵。

王大妈虽说嘴上一首不松口支持,但私下里,却把孙子拉到一旁。

小声叮嘱:“宝儿,你去那个学习小组,给奶奶好好学,可别让人看扁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习小组逐渐步入正轨。

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大人们也在交流中收获了新的认知。

看着这一切,顺芸心里满是欣慰。



    (http://www.220book.com/book/SWP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四合院中的女性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SWP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