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过,西合院的青砖地上还沾着未干的雨气。
一辆辆载着木料的卡车碾过胡同里的积水,在院门口卸下成捆的榆木梁,树皮上的青苔蹭在青石板上,洇出一片片深浅不一的绿。
建筑队的工人们戴着安全帽,正用麻绳将梁木往院里挪,粗粝的麻绳勒进木材的纹路里,像给老骨头缠上了新绷带。
向南顺芸站在影壁前,手里攥着陈教授手绘的修缮图纸。
图纸上用红笔圈出的 “重点保护区域” 里,正房梁架上的 “守拙” 题字被标了三颗星,旁边注着 “需用透明防尘罩覆盖,误差不得超过两毫米”。
她望着工人们抬梁的身影,突然想起去年冬天专家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时,光束在梁上投下的红点,像颗悬在半空的定心丸。
“这活儿可得仔细着,不能破坏了老建筑的韵味。”
木工组长老马蹲在正房门槛上,用卷尺量着柱础的首径,他的拇指在刻度上蹭了又蹭,袖口沾着的木胶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
他身后的学徒正用软尺比对梁架的倾斜角度,铅笔在木板上画下的弧线,与图纸上陈教授标注的弧度分毫不差。
王大妈端着刚熬的姜茶从厨房出来,粗瓷碗沿的热气在晨风里凝成白雾。
“师傅们歇会儿,暖暖身子。”
她往老马手里塞了块红糖,“这院子的木头都有灵性,你对它上心,它就给你长脸。”
她的蓝布帕子擦过柱础上的青苔,露出下面 “光绪年制” 的模糊刻字,“你看这老物件,比咱爷爷的岁数都大。”
一大爷拄着拐杖慢悠悠走过来,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四合院中的女性传奇》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烟袋锅在掌心磕了磕:“老马师傅,这柱础可得轻着碰,宣统年间修过一次,当时用的糯米灰浆,硬得跟石头似的,别给震裂了。”
他往梁架上望了望,“我年轻时见过这梁上的题字,齐先生的笔力,得靠你们手上的准头护住。”
二大妈正往竹篮里装针线,听见这话搭腔:“可不是嘛,前儿我给孙子缝书包,针脚歪了半分他都不依,这老梁的榫卯,差一分都不成。”
她往工人手里塞了双新纳的布鞋,“垫着干活稳当,别让钉子扎了脚。”
工地上的晨光。
天刚蒙蒙亮,李婶就踩着露水往工地跑。
她的布鞋在青石板上踏出 “啪嗒” 声,手里的竹篮晃悠着,里面是给工人准备的玉米饼,饼香混着院里的槐花香,在空气中酿出清甜的味道。
“我来帮忙搬材料,大家加把劲!”
她往墙角的砖堆旁蹲,伸手去抱青砖时,被张叔拦住了。
“你这细胳膊细腿的,别闪着腰。”
张叔把砖往独轮车上码,每块砖都码得方方正正,“这些是通州来的澄泥砖,比普通青砖沉三成,得用巧劲。”
他推着车往正房走,车轮碾过地上的木楔子,发出 “咯吱” 的轻响 ——
那是工人昨夜垫在倾斜柱脚下的,为了防止梁架受力不均。
顺芸正和胡周幸福给工人们分发手套,指尖触到劳保手套上的橡胶颗粒,突然想起三大爷凌晨在石桌上算的账:“新购木料三百斤,每斤八毛;青砖两千块,每块三毛五;砂纸五十张,每张五分……” 账本上的铅笔字被晨露洇了边,却透着股精打细算的认真。
(http://www.220book.com/book/SWP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