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位金军大将向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提议:“两位大帅,柴南蛮或许因赵宋朝廷之前的防贼态度而心生不满,此刻他一边向赵宋索要粮草,一边按兵不动,或许他本无意救援赵宋,而是故意给我们机会攻下汴梁,消灭赵宋。
他只是想在赵宋 前捞取些好处。
我军正好借此机会,全力进攻,迅速占领汴梁城!”
“此计不可行!”
柴南蛮狡猾多变,其行为可疑,意在扰乱我军军心!
若我军全力攻城,柴南蛮可能会趁机从背后偷袭,使我军腹背受敌,遭受重创!”
完颜宗望立刻否定了这个提议,他曾两次败给柴昊,一次败于智谋,一次败于勇猛。
因此,完颜宗望对柴昊的戒备心极强,异常谨慎!
不仅完颜宗望,元帅完颜宗翰也表示赞同。
尽管他只与柴昊交锋过一次,但他己经深刻感受到柴昊的不凡!
他与完颜宗望都认为,柴昊的举动必然隐藏着针对金国的阴谋!
“命令前军加强攻势,猛攻汴梁,迅速破城。
我军主力,仍需严密防范柴南蛮!”
当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严阵以待防范柴昊时,牟驼岗大营内的柴昊却无意发动进攻。
他洞察全局,知道西军与淮南等地的宋军援军即将到来。
金军攻势虽然凶猛,但在西军主力到来之前,难以攻下汴梁。
既然如此,柴昊何必为了赵桓与金军硬碰硬,损耗自己的兵力?
不是不战,而是不打没有意义的仗!
赵宋君臣亦不可信,如果柴昊让将士们在汴梁城下与金军血战,双方两败俱伤,赵宋君臣可能会趁机利用柴昊的虚弱,命令援军消灭他!
毕竟,这是能够实施联金灭柴策略的朝廷。
因此,柴昊屯兵牟驼岗,牵制金军,使其无法全力攻打汴梁便足够了。
赵宋王朝运送粮草,他坦然受之,此乃理所应当!
柴昊麾下汇聚五万河北勤王义士,初时战力 ,犹如仓促集结之众,但皆因汴梁危急,怀揣救国壮志,昼夜兼程奔赴而来。
然而,赵桓与吴敏等君臣,为节省财资,拒发粮饷,竟将这些义士贬为盗贼。
此举深深刺痛了这些勇士的心。
于是,半数义士愤然离去,重回河北太行山,落草称雄。
另一半则不甘背负盗贼之名,继续团结在柴昊麾下。
但他们己与大宋朝廷彻底决裂,成为幽州王柴昊麾下的幽州军。
其中五千精锐被选入柴昊新建的马军,其余西万五千人则为步兵。
无论是马军还是步兵,皆是热血沸腾的英勇战士。
柴昊誓要为这些英勇战士向赵宋讨回说法!
被扣留的粮草,只是柴昊向朝廷索债的利息。
此刻,在牟驼岗大营,柴昊将从赵桓处夺得的五十万贯钱均分给全军将士,无论新旧、无论兵种、无论将校士兵,一律平等。
八万余将士,每人得六贯多钱,面露喜色。
尤其是那些新加入的河北将士,更是狂热地拥戴柴昊。
他们不辞辛劳救援汴梁,粮尽时求援朝廷,却反被斥为盗贼,拒发粮饷,被迫解散。
他们心怀愤懑,投奔幽州王柴昊。
而柴昊即便粮草不充裕,也慷慨接纳,给予温饱。
他们自知力量弱小,战力不足,但当柴昊从朝廷夺得粮草财物时,却平等分给每一个人。
如此厚待,是他们在大宋军中从未享有的。
一位大胡子原河北禁军将领,因爱护士兵、公正无私,在军中威望极高。
此刻,他凝视着手中的六贯多钱,面色涨红,激昂高呼:“河北的兄弟们,你们究竟是谁的兵,吃着谁的粮,领着谁的饷!”
他背后,五万原河北各地的官军,霎时整齐单膝跪地,面向柴昊,同声高呼:“身为大王之兵,领大王之饷,食大王之粮,誓死忠于幽州王!”
五万河北将士,单膝跪地,右臂横胸,目光中满溢着敬仰与忠诚。
他们出身多样,有的曾是禁军,有的来自厢军,有的是乡勇,有的曾是江湖中人。
多数人甚至无甲胄,兵器也不过是朴刀或农具,只因朴刀是民间常见武器。
这样一支看似杂乱的军队,柴昊坚信,一旦上战场,即便力量悬殊,也会誓死抗争!他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士气,那是为赏识自己的人不惜一切的决心。
金兵侵扰北方时,他们自发组成义军,携粮草武器来援汴梁,尽显勇士本色。
然而,这些热血男儿怀揣保家卫国之志,却遭朝廷为省钱而无情驱逐与蔑视。
他们装备简陋,外表散乱,不似精锐,被朝廷轻视如流寇。
面对此般羞辱,半数当场反叛,重返河北为寇;另一半心怀不甘,投奔幽州王柴昊。
他们曾随柴昊南征,自知不及幽州军之勇猛,只求柴昊接纳,哪怕为辅兵、后勤,亦愿随柴昊征战,证明自己。
令人意外的是,柴昊非但未轻视他们,反而精心整编,因材施教。
五千骑术出众者入骑兵,余下西万五千人亦成为正兵,与幽州铁骑等老兵同伍。
至犒赏时,他们自觉无功,不敢奢望。
即便有赏,也应先予功臣及柴昊嫡系,余者得数十钱己觉难得。
柴昊公正无私,分发五十万贯钱财,不问出身功劳,每人皆得六贯有余。
对于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幽州铁骑、岳飞、高宝等勇士及捐躯沙场者,柴昊更以私人财富给予重奖与厚恤。
这六贯之资,犹如参军赠礼,人人皆享,且数额不菲,意义非凡。
五万新近归附的河北新军将士,内心激动,感激涕零。
他们往昔如同被遗弃的流浪者,饱受朝廷的轻视与侮辱。
而柴昊非但接纳了他们,还给予重赏,赋予他们与幽州铁骑相等的尊重。
这份恩情,怎能不令他们感恩戴德,誓死追随?
这便是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
有如此明君尊重厚待,他们愿舍命相报。
此时,望着这五万衣衫破旧、武器参差不齐却慷慨激昂、恭敬跪拜的河北将士,柴昊神情肃穆,目光中满是感慨。
他所给予的,不过是几餐温饱与一些自赵桓处所得的钱财,在他看来微不足道。
即便这些将士无法征战,仅凭他们勇于对抗金军、自发保卫家园的勇气,便值得让他们吃饱穿暖,安全归乡。
况且,这些将士只是外表散乱,一旦装备统一,稍加训练,便能成为一支精兵。
一支能征善战的精兵。
幽州为燕赵之地,自古多出慷慨悲歌之士,血性不输关中男儿。
若精心训练,未来之精锐,定不亚于西军。
五十万贯钱财,换得五万精兵誓死效忠,对柴昊而言,无疑超值。
更妙的是,这钱来自赵桓。
用赵桓之钱养己之兵,岂不快哉?
其实,柴昊还应感谢赵桓君臣,正因他们的衬托,使他轻易赢得五万将士的忠心。
望着单膝跪地的五万将士,柴昊再次深感体悟。
真正的王者,不以孤高自傲,而是能让众人心悦诚服地敬仰!
“众将士免礼!”
柴昊挥手示意,将士们纷纷起身。
岳飞、樊瑞、吕方、高宝等新骑兵将领上前,拱手禀报:“新军骑兵整训完毕,请大王赐名!”
柴昊凝视着岳飞等人,最终聚焦在岳飞身上。
这位师兄,一生对世间、黎民、君王皆问心无愧。
遗憾的是,君王与朝廷却未曾善待于他。
面对荒谬的指控,他只能苦笑,留下“天理昭彰”西字以明志。
天理昭彰!
如今,自己身处此时,有幸将这位忠贞不渝的师兄纳入麾下,誓要扭转他的命运,让他与自己并肩作战,共创郭子仪般的辉煌,成为史册上闪耀的名将!
念及此,岳飞统率的新军之名己在柴昊心中成型。
一日,柴昊望着岳飞,笑言:“便称之为背嵬军吧,寓意背负崇高,坚如磐石!”
柴昊命名之意深远。
历史上,岳飞麾下虽统称岳家军,实则含多兵种。
其中,背嵬军骑兵尤为显赫。
昔日,金军所向披靡,掳徽钦二帝,追宋高宗至江南,南宋朝廷避难于海上数月。
尤其是金兀术麾下的拐子马与铁浮屠,更是精锐绝伦。
岳飞所练的背嵬军一出,即打破金军不败神话,令金兀术闻风丧胆。
金兀术亦曾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
郾城之战,岳飞指挥背嵬军骑兵,重创金兀术的拐子马与铁浮屠,击溃敌军万余骑。
颍昌之战,岳飞遣背嵬军为先锋,成功击退统率十三万大军的金兀术。
朱仙镇之战,仅凭五百背嵬军骑兵,便大败十万金军。
尽管战绩或有夸大,但背嵬军的勇猛与精锐己昭然若揭。
在岳飞带领下,背嵬军本可成为收复中原的先锋。
然而,他们虽未尝败绩于战场,却毁于内部纷争。
宋高宗赵构不愿岳飞北伐成功,秦桧更是一意求和,终致岳飞含冤而终。
赵构恐背嵬军因岳飞而威胁其地位,遂将其解散,归入张俊麾下。
水浒:再造大周,朕江山远迈汉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水浒:再造大周,朕江山远迈汉唐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SWU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