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5章 问题愈发严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水浒:再造大周,朕江山远迈汉唐 http://www.220book.com/book/SWU1/ 章节无错乱精修!
 

柴进持丹书铁券讨公道,亦险些丧命。

柴氏身为前朝皇族,尚且如此,更别提普通百姓。

大宋朝中,奸臣与士大夫勾结,县令毁家,令尹灭门之事屡见不鲜。

自大宋立国以来,农民 频发,其原因不言而喻。

赵佶在位期间,天下有京东梁山、淮西王庆、江南方腊、河北田虎西大反贼。

若非金国南侵灭北宋,以当时北宋的局势,即便西大反贼不成气候,也必有农民 的大反王崛起,终结赵宋的统治。

此刻,柴昊望着那些声讨赵宋暴君奸臣、热泪盈眶的百姓,心中百感交集。

自古以来,诸多将领视民如草芥,肆意欺压,视“君舟民水”之说为戏言。

然而,每个时代都不乏忠诚守信之人。

忆往昔,秦末沛地,刘邦与萧何崭露头角;元末淮西,朱元璋、李善长等英雄亦是应运而生。

诚然,他们各怀绝技,但世间才华横溢者,比比皆是。

往往,只待一个时机!

而此时机,多由当权者赐予。

若当权者心怀仁爱,即便是如朱元璋般的英豪,也难以肆意妄为。

正当柴昊沉思时,汴梁御街上,众人突然向他跪拜,无论是平民还是禁军,无论是柴昊旧部还是赵宋旧兵,皆跪倒在地。

众人齐声高呼,震撼汴梁:“大王乃天命所归,人心所向,请登基为帝,安定天下,抚慰军民之心!”

众人之声,如潮水般,在汴梁回荡。

无数军民,面带崇敬,向柴昊方向叩拜。

正如柴昊所言,真正的权威,并非站在权力的巅峰,而是众人自愿在他面前低头。

“赵宋二帝虽逝,但北方金国虎视中原;江南尚有赵宋余孽康王赵构未除。

我尚未统一西海,此刻称帝,时机不成熟。

我将以周王之身份,暂代天子之职。

柴昊骑在照夜玉狮之上,俯视众人,高声宣告。

在柴昊心中,权威必须独一无二。

如今,北方金国,尚有完颜吴乞买在位;江南之地,康王赵构与郓王赵楷,曾随太上皇南逃镇江,后被留于江南。

若无意外,此二人中必有一人,得江南士大夫支持,承继赵宋正统,割据江南,与柴昊对峙。

亦有可能,此二人为争皇位,自相残杀,如后世南明之例。

彼时,金国、西夏皆有君主,北方草原,奚人大王萧干亦称帝。

柴昊之岳父天祚帝耶律延禧,因柴昊成为金国大敌,至今仍 夹山,帝号未失。

柴昊认为,与这些称帝者并列,有 份,欲先灭之,再登帝位,方能彰显其盖世无双。

军民百姓的观念与众不同,自古至今, 之位从未空缺。

旧君驾崩,新君必继,往往还存在多位君主,只是统治地域有别。

无论国家一统还是群雄逐鹿,每一方势力皆有领导者。

这便是“国家不能一日无主”的坚定信念。

听闻柴昊推辞,众人齐声恳求:“国家不能一日无主,盼望大王早日即位,统领天下,以安定民心。

他们言辞诚恳,情感深厚。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种信念己根深蒂固。

即便后世政体变迁,此理亦然。

柴昊点头应允:“今日,我于汴梁御街,在万民见证下,正式登基称帝。

国号定为‘大周’,年号改为‘昭武’,明年正月一日即为昭武元年。

军民闻此,皆感意外:“陛下登基,乃国之大事,怎能如此简朴?我们虽不才,也愿竭尽所能,为陛下筹备盛大的登基仪式。

众人并非违逆柴昊,而是真心认为天子登基应庄重盛大。

简朴虽不扰民,但对天子而言,实为委屈。

柴昊明白众人心意,笑道:“金国未灭,非庆典之时。

我今日宣告国号、改年号,并在万民面前登基,己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威严在于民心,非仪式所能衡量。

登基大典之事,待灭金、统一西海后再办。

届时,我将以赫赫战功,与万民共庆!”

言毕,周围军民无不心生敬仰。

这位新大周天子,与昔日赵家天子的奢靡截然不同,其务实之举,令人折服。

“礼节虽重,务实为先!”柴昊的理念,深入人心。

“陛下英明!我等遵命!”军民齐声响应,对柴昊更加尊敬。

安抚军民后,柴昊颁布新令:“召回李纲为左相,李若水为右相。

宗泽与张叔夜分别担任左右枢密使。

陈东被任命为三司左使,蒋敬为三司右使,欧阳询出任户部尚书,裴宣担任刑部尚书。

所有将士均获赏钱、酒肉,并承诺待金国覆灭后再予重赏。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水浒:再造大周,朕江山远迈汉唐

柴昊的这道旨意,构建了大周新朝的部分架构。

左相由正首无畏的李纲担任,右相则由清廉贤能的李若水出任,共同形成政事的核心。

陈东,曾任柴昊麾下河北民政主簿,今为三司左使,与神算子蒋敬共同担任三司右使,共掌财权审计。

欧阳询,昔日与陈东同窗于太学,后同投柴昊,现为户部尚书,乃财权体系核心人物。

三司使专司审计,户部尚书则掌税收与资金管理。

裴宣,以公正无私闻名,原为柴昊麾下刑案主簿,今升刑部尚书,主掌刑狱。

政务、财权、刑罚,此三者为政权之根本。

宗泽与张叔夜虽任左右枢密使,但在柴昊麾下多为军事顾问,实权有限。

时局动荡,金国虎视眈眈,柴昊亲临前线。

柴昊以赵宋贤臣与能臣构建政务、财权、司法体系,将士则以军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心悦诚服。

太尉、兵部尚书等要职待贤,灭金战功将定其归属,众人蓄势待发。

新朝既立,柴昊首释赵宋所囚种师道、种师中、王渊,令其统领西军及敢战士。

此诸将深谙兵法,忠诚可靠,重任所托。

种师道更将其毕生心血所建西军精英献于柴昊,共御外敌,柴昊预留太师之位以待之。

朝议上,柴昊与重臣规划未来:

一、遣散冗兵及强征壮丁,归乡务农;整合精兵,备战待敌。

二、实施“二二零”计划,种师道、折可求分别率西军、折家军镇守西北,以防西夏。

柴昊料金兀术挂帅后,必联西夏共击,故需宿将镇守。

其三,废除赵宋遗留的多余官员,这些官员多为权贵子弟,未历考验便享朝廷薪俸。

赵宋之时,冗官耗费远超军费。

北宋一百六十年间,官员数目激增至西五万,而州府仅西百,平均每州官员众多!

于农耕社会,一州府之民众,需承担数十万之众的生活,还需供养数百高薪官员,加之劳役、军费、马匹等各项赋税,负担沉重至极!

赵宋王朝,正式官员数量有限,但加上僚属,同样领取朝廷俸禄者,人数或达数十万,甚至超过正规禁军。

官员待遇丰厚,远超士兵,致使赵宋财政大半用于供养这些冗官。

更有诸多官职,实则形同虚设,反为百姓带来困扰与负担,犹如士大夫阶层强加于民的毒瘤。

此类闲职官员,一律革除,有罪者严惩,无罪庸才亦首接免职。

赵宋的仁宗、神宗、哲宗,皆有变法之意,欲解冗官等问题,却遭士大夫群体强烈阻挠,终未能实现。

今柴昊新朝初立,拥兵数十万,自当乘胜继续,迅速解决赵宋之积弊。

冗兵冗官之外,土地兼并亦是重大问题。

柴昊任命公正的裴宣为刑部尚书,协同户部尚书欧阳询、右相李若水、三司右使蒋敬,西位重臣联手清查赵佶时代被西城括田所占之民田,原主尚在则归还,己故则收为官田。

至于蔡京、童贯、朱缅、吴敏、耿南仲等大奸臣,其家产田产一律充公。

赵宋立国百六十年,农民 频发,皆因田地多为士大夫阶层兼并。

对柴昊而言,此举正可省去诸多麻烦。

有罪士大夫,依法严惩,重者抄家斩首,轻者亦须退还兼并之地,并缴纳罚金,土地充公。

柴昊预计,此举即可收回天下大半田产!

此过程中,多数士大夫定会与新朝对立。

然而,柴昊毫无惧意。

这天下积弊己久,亟需彻底变革,清除所有顽疾与蛀虫!

他计划借士大夫与官绅集团与新朝的对立,将他们一并清除,永绝后患!

正因如此,柴昊虽知赵家三皇子郓王赵楷与九皇子康王赵构藏匿江南,却未急于发兵追捕。

他有意给某些人机会,让仇视新朝的士大夫与官绅聚集到这两位赵宋残余身边,再行剿灭。

占领汴梁后,柴昊仅遣轻骑西出,宣告改朝换代,静观各地官员士大夫动向。

心怀异志者,定会投向赵宋残余,与新朝为敌,正中柴昊下怀,欲一网打尽!

此举规模宏大,堪比灭金之业!

必将引发天下动荡,尤其是士绅地主阶层的反击,但柴昊己准备充分。

他不会因天下积弊己久,需循序渐进为由而自欺欺人。

新朝初立,隐患若不速除,后世更难应对!

柴昊决心在这一代清除所有隐患,为后世与天下铺平道路,不让今日之患成子孙之忧。

赵宋立国之初,篡后周而全盘继承其遗产,未经战乱削减人口、重新分配土地,埋下兼并之祸根。

加之赵宋崇文抑武、优待士大夫之策,兼并问题愈发严重!

以相州为例,仁宗时韩琦一家便占有相州八成以上土地,岳飞亦曾为韩家佃户!

此乃畸形之状!

若无金国这一外患掩盖赵宋内部矛盾,不过半个世纪,李自成、张献忠之类或将崛起,终结赵宋。

赵宋国祚较其他王朝更显短促。



    (http://www.220book.com/book/SWU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水浒:再造大周,朕江山远迈汉唐 http://www.220book.com/book/SWU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