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德黑兰会议的余波并未平息。当关于德国、波兰的瓜分方案令人窒息地呈现后,会议的另一个焦点逐渐清晰——战后世界秩序的蓝图。而在这个蓝图中,一个出乎1914年观者意料的名字被反复提及:法国。
画面显示,英国首相丘吉尔展现出异常坚定的态度,他强烈主张在未来任何国际格局中,都必须有法国的一席之地。他甚至在与罗斯福、斯大林的争论中,极力推动将法国纳入正在酝酿中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核心——常任理事国行列。
“欧洲需要平衡!”丘吉尔的声音通过天幕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无论是为了应对未来的德国,还是……其他大陆的力量,一个强大的、与我们站在一起的法国至关重要!我们不能让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带出现权力真空!”
罗斯福对此表示理解,但提出了另一个让欧洲人愕然的建议:“我同意需要平衡,但不仅仅是欧洲的平衡,而是世界的平衡。因此,这个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还应该包括龙国。”
斯大林对这两个提议都表现出明显的冷淡和疑虑,尤其是对提升法国地位兴趣缺缺。但在丘吉尔的坚持和罗斯福的游说下,一个“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模糊构想,己经开始在谈判桌上浮现:美国、联盟、英国、法国、龙国。
巴黎,爱丽舍宫。
法国总统、总理、霞飞、福煦等人,刚刚还沉浸在德国被肢解方案的震惊和对波兰命运的唏嘘中,此刻却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甚至露出一丝难以置信的庆幸。
“丘吉尔……他坚持要我们!”总理的语气带着复杂的情感。虽然知道这是基于英国自身维持欧洲均势的利益考量,但依然有一种在绝境中被拉回牌桌的感激。
“五大常任理事国……法国位列其中……”霞飞元帅喃喃道,目光中重现神采,“尽管我们……我们在1940年就战败投降了。”承认这一点让他感到刺痛,但未来的这一线希望更为重要。
福煦元帅看得更透:“英国需要我们来牵制未来的德国,更需要在美苏这两个庞然大物之间,维持一个欧洲的砝码。我们成了他最重要的棋子,但无论如何,我们还在桌上。”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份“荣耀”并非完全来自法国自身的实力,而是源于英国的地缘政治需求和战败后残存的影响力。
总统深吸一口气:“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未来的世界,不再仅仅由欧洲主导了。”
“龙国?那个病夫?那个半殖民地的龙国?成为和英法美苏平起平坐的五大国之一?”
这个提议所带来的冲击波,远比法国入选更为剧烈,彻底颠覆了1914年几乎所有欧洲观者的世界观。
“这……这怎么可能?”伦敦,一位外交部的官员失声叫道,脸上写满了荒谬感。
乔治五世国王也皱紧了眉头,显然对此感到极度意外和不适。
丘吉尔(1914年)更是瞪大了眼睛,雪茄都忘了吸:“罗斯福疯了吗?把龙国抬到和我们一样的地位?那里只有混乱和贫穷!”
柏林,无忧宫。
威廉二世先是一愣,随即发出嘲讽的大笑:“龙国?哈哈哈!美国佬是为了恶心英国佬吗?还是为了那点可怜的市场?这简首是对欧洲文明秩序的侮辱!”
小毛奇和法金汉也面面相觑,无法理解这个决定。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天幕直播一战,法国人先傻了! 他们的思维还完全停留在欧洲中心主义时代。
然而,稍微冷静下来的人们开始回味天幕之前零星透露的信息。
“等等……天幕说过,联盟承诺在对德战后对日作战……”
“霓虹……霓虹是龙国的死敌……”
“难道……难道龙国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独自拖住了庞大的霓虹陆军?”霞飞元帅首先反应过来,语气中充满了震惊。
福煦缓缓点头:“只有这一种解释。而且他们拖住了相当长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以至于美国认为他们至关重要,必须用最高规格的政治地位来拉拢和奖励。”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沉重,“未来的世界,真的不再是欧洲人的世界了。它是人口的、经济的、资源的竞争。美国、联盟……甚至龙国,它们体量太大,一旦被组织起来,其力量将远超欧洲任何一个传统强国。”
一种前所未有的格局感,沉重地压在每个欧洲观者的心头。旧的世界观,正在天幕前寸寸碎裂。
与此同时,在欧洲各国首都的霓虹大使馆内,原本带着隔岸观火、甚至一丝优越感(看白人互相残杀)观看天幕的霓虹外交官们,脸色骤变。
他们原本只关注欧洲战场对霓虹“南进”或“北进”战略的影响。但“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构想,尤其是龙国位列其中以及联盟明确将对日作战的信息,如同晴天霹雳!
“八嘎!情况紧急!”一名大使馆武官猛地站起身,额头上渗出冷汗,“必须立刻报告国内!美英苏正在构建彻底包围帝国的框架!他们要将龙国抬出来,作为对付帝国的工具!”
“联盟……联盟终于要动手了吗?”另一名外交官声音颤抖。诺门坎的阴影尚未散去,他们对联盟红军充满畏惧。
所有的闲情逸致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战略恐慌。他们意识到,这场世界大战的结局,可能远远不止于欧洲的重新洗牌,更将决定整个亚洲乃至太平洋的命运,而霓虹,似乎正被孤立并推向所有未来巨头的对立面。大使馆内顿时一片忙乱,加密电报的电波声密集地响起。
而在意大利,这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达到了顶点。
罗马,加里波第宫。
伊曼纽尔三世国王看着天幕上讨论着法国、龙国,甚至未来的伊朗,巨大的屈辱和恐慌淹没了他。“法国!那个仅仅抵抗了36天的法国!龙国!那个1914年仍是一盘散沙的半殖民地!它们都被讨论、被安排、被赋予了地位!唯独罗马!伟大的罗马帝国继承者!却被彻底遗忘了!我们连被提及的资格都没有了吗?”
这种无声的忽略,比任何严厉的惩罚都更让人绝望。意大利人从天幕中看到的是,他们不仅输掉了战争,更彻底输掉了未来,在胜利者的新世界里,没有给他们预留任何位置。
这种恐慌在全国蔓延,转化为对现政府和无能精英的愤怒,以及对某种极端强硬路线的病态渴望。
报社主编墨索里尼疯狂地写着社论,将这种全民的屈辱感引向极端民族主义:“……看吧!懦弱和妥协的下场就是被世界践踏和遗忘!意大利需要的是能讓世界顫抖的力量和聲音!我們需要一場徹底的革命來洗刷這恥辱!”
天幕之下,旧世界的贵族们为自身的命运或庆幸或哀叹,而新世界的巨人们己然登台。欧洲中心的时代,在德黑兰的谈判桌上,悄然落下了帷幕。
(http://www.220book.com/book/SX5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