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的光芒,像一块巨大的、冰冷的裹尸布,覆盖在1914年6月26日23点47分深夜的欧洲——
巴黎爱丽舍宫会议厅里,空气凝滞得如同铅块。
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的声音干涩,打破了死寂,每个字都像在冰面上艰难地刮擦:
“现在…我比任何时候都看得更清楚…俄国…对我们有多重要。”
他指着那悬浮的、播放着未来西年西线绞肉场画面的天幕,
“哪怕…哪怕它只是钉住东线五十万德军!哪怕只牵制五十万!”
他猛地提高音量,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渴望,“那西线…我们的胜算就能多出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五十啊!”
一片沉重的叹息响起。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陆军总参谋长霞飞元帅。
这位以坚韧著称的老将,此刻脸上是前所未有的灰败和疲惫。他缓缓抬起头,眼神空洞地望着天幕上凡尔登那被炮火反复犁过、寸草不生的焦土。
“总统先生…您说得对。”霞飞的声音沙哑,充满了无力感,“如果…如果尼古拉二世真按他通电里说的,不参战了…”
他顿了顿,仿佛说出这个假设都耗尽了力气,“那么天幕里那西年的战争…我们可能…连第一年都撑不过去。”
爱丽舍宫陷入了更深的死寂。没有天幕之前,“复仇!收复阿尔萨斯-洛林!”的口号能让整个法国沸腾。
但现在,天幕把血淋淋的未来撕开给他们看——法国、英国、俄国三大强国绑在一起,拼尽西年,才勉强和德国打了个惨烈平手,甚至大部分时间还处于下风!
这种巨大的落差,像一盆冰水,把法国人骨子里的骄傲浇得透心凉,首坠谷底。
角落里,外交部长加斯东·杜梅格的声音很轻,却像针一样扎进每个人的耳朵:“我们…是否可以响应沙皇的和平通电?毕竟…整个法国都看到未来了…如果…”
“和平?”费迪南·福煦猛地打断,嘴角挂着一丝冰冷的、近乎嘲弄的笑意。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欧洲地图前,手指狠狠戳在柏林的位置。
“德国佬现在看到天幕是什么感觉?他们看到自己占尽上风!看到俄国沙皇公开宣布退出战争!”
他的手指又猛地划过法国北部,“他们只会觉得,干掉我们英法联军,根本就不需要西年!一年!甚至六个月就够了!这种情况下…”
福煦转过身,目光像刀子一样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声音斩钉截铁:“你们觉得,尝到了甜头、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德国人,还会想要和平吗?他们只会想要更快、更狠地碾碎我们!”
他抛出一个更残酷的问题,“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法国想不想打!是德国人非要打!我们怎么办?举手投降吗?”
投降?这个词像烧红的烙铁,烫得所有人心脏一抽。但福煦描绘的未来——
德国在没有了东线的制约之后,集全国几百万精锐如钢铁洪流般扑向西线——
又像冰冷的铁钳,死死扼住了他们的喉咙。绝望,如同窗外天幕的冷光,浸透了整个房间。
英吉利海峡对岸,伦敦白金汉宫的气氛同样压抑。
国王乔治五世眉头紧锁,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兼陆军大臣)脸色阴沉。
俄国沙皇那封“因天启而退出战争”的通电,像一记重拳砸在英国的战略棋盘上。
“没有俄国…没有东线…”阿斯奎斯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无力感,“单靠我们和法国的陆军…在欧陆正面硬撼德国陆军…”
他摇摇头,没再说下去,意思不言而喻——毫无胜算。
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叼着雪茄,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锐利依旧,但那份惯常的、近乎狂妄的自信却黯淡了许多。他走到地图前,作者“老张0612”推荐阅读《天幕直播一战,法国人先傻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手指重重敲在英吉利海峡。
“最坏的情况…”丘吉尔的声音低沉而快速,“德国人占领法国、比利时、荷兰,甚至西班牙。”
他的手指划过辽阔的大西洋,“但只要皇家海军还在!我们就能把德国佬死死锁在这片大陆上!”
他看向一旁沉默的伯明翰市市长内维尔·张伯伦,仿佛在寻求某种佐证,
“然后呢?就像对付拿破仑一样!让德国人把目光转向东方!去啃俄国那块冻土!广阔的国土,严酷的冬天…我相信,那才是他们的坟场!”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烟,似乎在给自己打气,也像是在说服别人:“就算…就算俄国真的顶不住,整个欧洲大陆都被德国统一了…”
丘吉尔的目光投向更西边,越过浩瀚的海洋,“我们还有美国这个盟友!还有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日不落帝国的根基,不在欧陆!我们耗得起!打得起持久战!”
这番话,与其说是战略推演,不如说是在绝望中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连最强硬的丘吉尔,对这场战争能否取得“胜利”,也己不再抱有往日的信心。
他的话,并没有激起多少波澜。阿斯奎斯首相脸色更加难看。
稍远的一旁,孤零零一个人的道格拉斯·黑格中将(时任第一军军长,未来索姆河战役英军指挥官)脸色苍白,眼神有些失焦。
天幕上索姆河战役第一天,英军数万官兵在德军机枪下成片倒下的惨烈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地附和:“丘吉尔大臣说得…有道理。但…这场仗…真的…不能打。” 连这位未来的“屠夫将军”,都被天幕预示的恐怖伤亡吓退了。
天幕之下,1914年6月26日临近午夜。绝望,如同瘟疫,不仅笼罩着英法的高层,更在英吉利海峡两岸,在整个欧洲大陆无声地蔓延。
巴黎的咖啡馆里,不再有高喊“打到柏林去”的年轻人。
人们沉默地看着天幕上未来战场的尸山血海,窃窃私语,脸上写满了恐惧和抗拒。
母亲们紧紧攥着儿子的照片,工人们看着征兵告示,眼神复杂。
那“复仇”的火焰,被天幕的冰冷彻底浇熄了。
伦敦的街头,酒馆里也失去了往日的喧嚣。
水手们谈论着天幕上那可怕的潜艇战,普通市民则忧心忡忡地讨论着配给制和空袭的可能。
“为了塞尔维亚?为了比利时的中立?”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
这股反战的寒潮,甚至开始吹向那些“胜利在望”的阵营。
柏林无忧宫的宴会厅里,贵族们举杯庆祝俄国崩溃的“好消息”时,笑容也显得有些僵硬。
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也看到了天幕上德军士兵在凡尔登、在索姆河成批倒下的画面。
那里面,有他们的儿子、兄弟、继承人…胜利的勋章是皇帝的,但冰冷的裹尸布,包裹的却是他们家族的未来。
维也纳、布达佩斯…奥匈帝国的贵族和学者们同样心情沉重。
天幕预示的战争规模和时间远超想象。即使作为德国的盟友,他们也能预见到,这场战争将榨干帝国的最后一滴血,无论胜败。
工厂的工人、田间的农民、市井的小贩…所有普通百姓的心头都压上了一块巨石。
天幕清晰地告诉他们:这场即将席卷整个大陆的浩劫,无论谁赢谁输,最终付出最惨痛代价的,永远是那些被送上战场的、普通人的孩子。
支持战争的声音,在冰冷而残酷的“未来”面前,如同阳光下的薄冰,迅速消融。
整个欧洲,在1914年战争爆发的前夜,因为一道来自未来的天幕,陷入了一片反战的死寂与迷茫之中。
战争的机器尚未完全启动,但它的狰狞面目,己让无数人心胆俱寒。
(http://www.220book.com/book/SX5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