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戎之眼”的宣告如同一颗投入粘稠沥青的巨石,在法则涟漪荡漾的宇宙中激起了沉重而污浊的波澜。其“绝对秩序领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持续性的、强力的法则篡改信号源,不断向外辐射着其扭曲的规则模式,污染着周边的时空结构。
月球空间站的观测中心成了风暴眼。数据如海啸般涌来,又因过载而不断丢失。全息星图上,以卡戎之眼为中心,一大片区域被标记为不断扩散的、令人不安的灰蓝色,代表着被其“秩序”力场不同程度影响的区域。在这片灰蓝色中,又点缀着更多细小的、猩红色的“法则毒瘤”警报——它们像是被主病灶激发出的恶性增生。
“‘坚琴号’遭遇的只是疥癣之疾,”李明的声音因过度疲劳而沙哑,他指着星图上那片不断扩大的灰蓝色疆域,“这才是…癌症。它在主动扩散,同化。”
更令人不安的是监测到的能量模式。卡戎之眼的“秩序”力场并非静止,它像活物般脉动,其核心频率并非混沌,而是一种极度冰冷、精确、排他的秩序模式,强行覆盖并改写着范围内的自然法则。任何进入其影响范围的未受保护的飞船或意识,都会遭受从物理结构到信息层面的全方位“格式化”。
“‘信使号’传回的最新数据显示,”张澜补充道,她面前是意识奇点方向的能量流谱线,“本源烙印对卡戎之眼的篡改行为…有反应。但这种反应很…奇怪。不是排斥,更像是…记录和学习?烙印的能量流在靠近卡戎之眼方向的区域,出现了细微的模仿性波动,似乎在分析这种强行建立的秩序模式的‘效率’。”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脊背发凉。宇宙的底层规则,似乎并不绝对排斥这种恶意的篡改,甚至可能将其视为一种可供参考的“进化”可能性?
“净土计划”在巨大的压力下全力推进。基于对“法则毒瘤”和卡戎之眼力场的初步分析,人类与盟友文明的技术融合被逼到了极限。
月球造船厂最大的船坞内,一艘与众不同的飞船正在成型。它不再是“织网者”级的探索者形象,而是更像一个移动的堡垒或研究所。船体核心采用硅基文明提供的、对法则波动具有极高惰性的“静默金属”,外层覆盖着来自虚空族的、能吸收和分散特定意识攻击频段的暗物质复合材料,能量核心则并联了泽尔甘星系的生物能源矩阵和人类最新研发的、基于织忆者基准频率的“现实锚定引擎”。它被命名为——“方舟号”(Ark),人类第一艘专为深入法则扭曲区域设计的“净土舰”。
然而,“方舟号”的建造屡遭挫折。不同文明的技术在微观层面存在难以调和的排异反应。硅基的静默金属会抑制生物能源的活性;虚空族的暗物质材料会干扰现实锚定引擎的校准精度。工程师们像是在用来自不同宇宙的积木搭建高塔,每一步都伴随着崩溃的风险。
与此同时,织忆者的训练进入了更残酷的阶段。为了模拟卡戎之眼那冰冷秩序的侵蚀,训练舱内开始生成一种模拟的“秩序同化场”。候选者们必须在其中保持自我意识的完整性,并尝试找到其频率的漏洞进行反向干扰或建立防御屏障。
失败者的代价不再是精神受创,而是意识本身的“冻结”或“格式化”。数名优秀的候选者永远失去了鲜活的个性,变成了只会重复简单逻辑指令的、空洞的躯壳,如同卡戎之眼宣传影像中那些麻木的个体。训练中心弥漫着无声的恐惧和悲壮。
艾拉成为了所有训练的核心和标杆,也是承受压力最大的人。她一次次深入模拟场,她的意识如同最灵敏的探针,描绘着那冰冷秩序的每一个细节,寻找着那并非完美无瑕的、可能存在的“接缝”。每一次返回,她都更加沉默,眼神中的疏离感更重,仿佛一部分人性被留在了那片绝对的秩序之地。她开始偶尔说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话,夹杂着冰冷的逻辑和未尽的悲伤。
“秩序…是最高效的熵减…但生命…需要冗余…”她在一次深度恢复后喃喃自语,吓坏了旁边的医护人员。
林小梅看着艾拉的变化,心如刀割,却无能为力。她们正在要求这些年轻人,用自己的灵魂去丈量深渊。
除了技术上的挣扎,卡戎之眼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宇宙的政治格局。星尘之网中,各种思潮激烈碰撞,混乱不堪。
巅峰重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巅峰重启最新章节随便看!“皈依派”(vert Fa)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听众。他们宣扬卡戎之眼的道路才是宇宙的终极进化方向,痛苦和混乱是低效的、应该被摒弃的旧时代遗毒。他们甚至秘密尝试模仿卡戎之眼的技术,进行小范围的“自我净化”,导致了数起可怕的事故——整个社区的人意识被部分格式化,变成了只有单一情绪的、怪异的集体。
“抵抗派”(Resistance Fa)则呼吁不惜一切代价对抗卡戎之眼及其模仿者,甚至提出要先发制人,使用尚未完全掌握的危险技术(例如强化的“法则残渣”武器)去攻击卡戎之眼。他们的言论充满仇恨,其极端倾向令人担忧。
而更多的文明则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犹豫,选择了孤立和沉默,试图在风暴中自保。星尘之网中原本活跃的交流变得稀疏而谨慎,猜疑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滋生、延长。
宇宙常数调节委员会的会议变成了争吵的泥潭。硅基文明主张最激进的技术对抗方案;泽尔甘星系则强调意识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升级;GC-375星系的水晶议会提供的未来时间线变得更加支离破碎且充满矛盾;虚空族则沉默了许多,似乎在进行着某种内部的深刻计算。
人类内部也分歧巨大。地球联合政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是倾尽资源支持“方舟号”和“净土计划”,还是转向更保守的太阳系防御策略?是接纳“皈依派”的部分理念进行有限度的“优化”,还是与“抵抗派”划清界限避免引火烧身?
在这一片混乱中,艾拉在一次超负荷训练后,提供了另一个关键的、令人不安的发现。
她虚弱地躺在恢复舱内,对前来看望的林小梅和张澜低语:“那个‘秩序’…不是铁板一块。它的核心…有一个‘声音’。非常冰冷,非常遥远,但…在指挥。不是卡戎之眼原本的集体意识…是别的…更古老的…东西。”她颤抖了一下,“而且…我感觉到…‘它们’…很饥饿。秩序不是目的…是手段。是为了…吞噬更多,同化更多,用来…填补某种…虚空。”
艾拉的首觉,与李明团队最新的数据分析结果不谋而合。他们对卡戎之眼力场的辐射模式进行超精细解构后,发现其最底层的编码规则,与己知的任何卡戎之眼自身文明的技术特征都无法匹配,反而带有一种极其古老的、近乎腐朽的…“异质感”。仿佛是一个早己存在的、沉睡的恐怖,披上了卡戎之眼文明的外衣,借壳重生。
“也许卡戎之眼并非主动的‘工程师’,”李明提出了一个可怕的假设,“他们可能只是…第一个被找到并‘寄生’的宿主。真正的‘现实工程师’,是那个隐藏在秩序表象之下的…‘饥饿的声音’。”
这个推论让前景变得更加黑暗。他们的敌人可能并非一个误入歧途的文明,而是一个或多个以文明为食、以现实为画布的古老邪神般的存在。
就在这内忧外患达到顶点的时刻,“方舟号”的建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位天才的人类工程师在虚空族的启发下,设计出了一种“频率缓冲叠层”,巧妙地解决了不同文明材料之间的排异问题。虽然只是初步成功,但意味着“方舟号”有了真正起航的可能。
同时,织忆者们,在艾拉的带领下,终于合力构建出了第一个有效的、可维持数分钟的“秩序屏障”,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抵御低强度的法则篡改侵蚀。这为未来的探索和防御提供了宝贵的希望。
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微弱却顽强。
林小梅站在观测台,望着窗外。月球之下,地球依然蔚蓝,但环绕它的星尘之网光带,似乎比以往黯淡了些许,仿佛也感受到了那来自深空的、冰冷的注视。
她知道,“方舟号”的首航将不再是探索,而是闯入一片被恶意改造的、充满未知危险的法则荒漠。其使命将是找到证据,确认敌人的真正本质,并寻找可能存在的弱点。
而艾拉和她的织忆者们,将成为这艘诺亚方舟上最关键的领航员和盾牌,用她们尚未完全成熟的力量,去对抗那可能源自宇宙洪荒的、冰冷的饥饿。
荆棘之路己在脚下展开,每一步都可能刺痛灵魂,甚至万劫不复。但退缩,意味着将未来拱手让给那无声蔓延的、绝对的秩序与死寂。
宇宙的织锦上,黑暗的图案正在加速蔓延,而人类手中的针,沾着血与汗,试图绣出第一道微弱的抵抗之线。
(http://www.220book.com/book/SZ2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