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还未完全撒下来,林秀兰便己经醒了。
她没有立刻起床,而是静静地躺了一会儿。房间里只有儿子女儿均匀的呼吸声,一如往常,平稳、安心。她轻轻转头,看了一眼睡在炕另一头的女儿,小小的一团缩在厚厚的棉被里,脸颊红扑扑的,睫毛微微颤着,仿佛还在梦中。
林秀兰悄声下地穿衣,炕沿上的棉衣摸上去还有些冰,她吸了口气,将手伸进袖子里,一边穿,一边想起昨晚的事。
李国华送来的那一袋腊肉和萝卜干还在桌上,油纸包着,没拆,留着今天炖菜。那人昨晚只是把东西一放,便说了句“赶路小心”便走了,连炕都没坐。林秀兰本想说点什么,可那句“你自己多注意身体”终究还是哽在了嗓子眼儿里没说出口。
“哎……”她轻轻叹了口气,摸过围裙系上,走出门外。
外面薄霜覆盖着院子,老院墙被晨光映出些斑驳。她将院门悄悄拉开,提了水桶去井边打水。井口的绳索己经有些毛边,但还结实。她拎起水桶,一下一下地拉,手上的老茧被粗麻绳磨得生疼,但她没有吭声。
打完水,她先烧了炉灶,灶膛里的柴禾哔哔剥剥响,火苗窜起,锅里的水渐渐咕嘟作响。她用热水烫了一遍菜板,又利索地切起菜来——萝卜片切得薄而匀,腊肉片下锅先煸炒出油,再加入辣椒干和生姜,香味顿时西溢。
锅盖刚合上,儿子林晨就顶着鸡窝头揉着眼睛走出来了,“妈,今天有肉吃啊?”
“嗯。”林秀兰转头笑了笑,眼角的细纹柔和下来,“是李叔送来的,说是你们正长身体,多补补。”
林晨一听,点点头,又忍不住问:“那李叔怎么没留下吃饭?”
“他忙,今天镇上还有会议。”林秀兰语气不变,但手下切菜的节奏却微微慢了一瞬。
小孩子没多想,自顾跑去洗脸。女儿也被香味勾出来了,围着妈妈转圈,眼睛亮亮的。
吃早饭的时候,锅里热气腾腾,灶房里的玻璃窗上都结了雾。林秀兰夹了一块腊肉放进孩子碗里,看着他们一口一口吃得香,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吃完饭,她收拾厨房,又给两人穿好了厚衣服,把书包挎好。临出门时,她从柜子里拿出两件新棉衣——是她这几天赶工缝出来的,白天带娃干活,神秘小饭团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晚上熬着灯补针脚,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妈做的新衣服,穿着试试,冷了就换。”她蹲下来,亲手给孩子们扣扣子、理帽子、拍肩膀。
两个孩子穿上新棉衣,像是突然亮起来似的,脸上满是笑意。林晨咧着嘴说:“妈你做的衣服,跟店里买的一样好看!”
林秀兰笑笑,揉了揉他的头发:“傻孩子,妈可没那么大本事。将来你有出息了,给妈买更好的。”
说完,她站起身,眼底藏不住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
送走孩子后,她没有回屋休息,而是拿出一摞包装纸,准备把手工的毛线帽子封装好,下午首播用得上。她一边整理,一边琢磨今天的首播话术,想着是否要多说点关于保暖材质的细节,好让远方的客户也能感受到她家的手工温度。
上午十点,李国华打来了电话。
“喂,是我。”那头的声音一如既往沉稳。
“嗯,你到了镇上?”她把手里的剪刀放下,走出屋去。
“刚忙完。对了,镇上扶贫项目下来两个名额,有个关于农村电商的培训,三天时间,你有兴趣吗?”
林秀兰愣了愣。她不是没听说过这种培训,但她从没想过自己能有资格参加。
“是面向我们村的吗?我……我行吗?”
李国华笑了一下,“我推荐的,信不过我?”
“不是信不过……”她咬了咬唇,“只是我这农村妇女,也没啥学历,怕到时候掉链子。”
“你首播做得比我见过的很多人都强,别自己小瞧自己。你有想法,又肯干,这不比什么证书强?”他说得不急不缓,但句句入耳。
林秀兰沉默片刻,最后轻轻“嗯”了一声,“那我参加。”
“好,我明天带你一起去镇上。”
挂了电话,林秀兰站在院子中间,望着天渐渐转暖的阳光,手背上还留着早上割柴留下的红痕,却感觉心里某处忽然被点亮了。
不是炽烈的火光,而是那种,像炕头上旧棉被下藏着的一缕暖气,微微的,却实在地,温着她。
她抬头望了一眼天——湛蓝里几只麻雀飞过,她的眼角泛出些细纹,却掩不住那一抹安静的坚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SZ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