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兰站在厨房里,一边把锅里的稀饭搅拌均匀,一边回头瞥了一眼坐在饭桌边的女儿。小琴低着头,认真地写着作业,鼻尖蹭着汗,一根碎发垂下来,时不时地被她用手背拨开。
屋子里静得只能听见锅里轻轻咕嘟的声音,和铅笔在纸上划过的“刷刷”声。
李国华还没来,昨晚临走时他说,今天一早要去镇里开一个会议。林秀兰本想说点什么,嗓子哽了哽,却还是没说出口。她知道,李国华说话一向算数,不像有些人,嘴里满是承诺,背地却连句实话都不肯给她。
她收回思绪,把稀饭端下灶台,小心倒进碗里,又煎了两个鸡蛋,简单却有滋味。
“琴琴,先吃饭吧,写完了也得先吃,空着肚子脑袋转不动。”她声音不大,语气温和,却带着一股不容拒绝的坚定。
小琴抬起头,轻轻“嗯”了一声,合上了本子。林秀兰看得出她昨晚没睡好,眼睛下头有些青。她没问,只是把鸡蛋碗推到她面前,自己也坐了下来。
两人吃饭时没怎么说话,只偶尔抬头对视一眼,那眼神里,却比千言万语还多。
饭后,林秀兰清理碗筷,打扫院子,照例去鸡棚看了看。最近气温高,鸡的食量减少,她一边撒料一边注意观察粪便和鸡冠颜色。她是个认真人,哪怕只是一只鸡,她也不会马虎对待。
到了十点多钟,院门响了。
“林姐。”王小翠探着头,一只手搭在门框上,另一只拎着一个编织袋,袋子里鼓鼓囊囊的,还能看见几条蓝色塑料绳的头。
“哎,小翠,快进来,晒不死了你。”林秀兰放下手里的扫帚,赶紧迎过去。
王小翠进门就往阴影里躲,边抹汗边说:“昨儿个不是说让咱先试做三百个购物袋嘛,我来交样子啦。你看看,看合格不。”
林秀兰接过袋子,细细摸了摸袋角的缝线,又仔细看了里布接口,连提手缝合的地方也不放过。
“小翠,你这手工真不错,缝得密实又平整。比镇上那几个厂里出来的都讲究。”林秀兰说得是真心,眼神里透着欣慰。
“我一个晚上没歇,赶完这些样子袋,还怕你说不合格呢。”王小翠擦了擦脖子上的汗,“不过我是真喜欢干这个,心里踏实。”
林秀兰点点头,把她让到屋里坐下,又倒了凉茶给她。
“这活儿你要是愿意干,咱们接下来就把人数定一下,争取下礼拜就能小批量接单。我己经和城里那个布料老板谈好了,人家愿意按公斤送料,批量便宜不少。”
王小翠眼睛亮了:“真能行啊?你这也太利索了,林姐。”
“你以为我光首播呢?这些天我没闲着,到处跑,找关系,磨嘴皮。咱得一步一步走稳,才敢拉着乡亲们干。”林秀兰一边说,一边把她记好的账本拿出来,翻到最新一页。
“我把每个人每批货的质量和数量都记着,谁做得好谁做得多,结算的时候分得就多。不是说我小气,是怕后面人多了起矛盾。”
“你做得对。”王小翠连连点头,“咱村以前就怕这个,干活的多,分钱的少,最后都散了。”
两人说话间,门外又响起了脚步声。
是李国华。
他今天穿得比平时整洁些,衬衫熨得笔挺,袖口处还有淡淡的洗衣粉香。他一进门,看见院里坐着人,微微点头笑了一下:“小翠也在啊。”
“国华书记。”王小翠有些腼腆地打了个招呼。
“你们谈正事,我不打扰。”他转身就要走,却被林秀兰叫住。
“等等,你来得正好,小翠带了购物袋的样品来,你看看,镇里要是有需要,也可以试试这批货。”
李国华走近几步,接过一个袋子,摸了摸材质,又拎起来晃了晃,笑着点头:“结实,样子也好看,不比市场上的差。这个主意可以推广。”
王小翠听他夸,心里乐开了花。一个村妇最怕的就是辛苦做了事没人认,这一声“可以推广”,对她来说就是天大的肯定。
她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说还得回去照看小儿子。
李国华没急着走,在院子里陪林秀兰收拾那些样袋。她蹲在地上,一边叠袋子一边说:“你今天不是说去镇里开会?怎么这么快回来?”
“开完了,我还特意绕去镇政府,看了下扶贫项目的文件。”李国华说着,从包里拿出几张复印资料,“这里有一个项目是关于‘乡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我想着——你这项目要是发展起来了,可以申请这个补贴。”
林秀兰看着他,眼神复杂。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愿意去申请?”
“我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我只知道你是那个不怕麻烦的人。你说得对,咱们得走稳了再走快,但也不能慢吞吞。现在大家都看你,咱不能退。”
她沉默了一会儿,接过资料,认认真真翻阅起来。
李国华没有催,也没有多说一句话。他知道,林秀兰不怕吃苦,但最怕的,是让自己背后的人失望。
他们肩并肩坐着,黄昏的阳光斜斜洒进院子,落在一地折好的袋子上,一片整齐干净。
生活像是正一点点,被她们从混乱中拾掇出来,尽管慢,却踏实。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离婚后,她成了全村的骄傲(http://www.220book.com/book/SZ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