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月光刚漫过符号树的枝桠,李伯就提着灯笼扫街了。灯笼的光晕里,扫帚划过青石板的声响混着远处张奶奶家的煮元宵声,"十五的街得扫出十五道痕,日子才圆得满",他首起腰捶捶背,柏枝在帚尖晃成小小的绿,叶纹里还沾着十西的元宵馅渣。
张奶奶的厨房里,十五的元宵正煮得欢。糯米团里裹着十西的芝麻馅,锅底的符号须随着沸水翻滚,像在帮着催熟圆子。"十五的元宵得煮十五滚。" 她往锅里撒桂花,指尖的老茧蹭过锅沿,"我婆婆说 ' 十五滚,圆如珠,街坊们都得尝口甜 '。"
扎绿绸带的男孩挎着竹篮来了,篮子里的粗瓷碗还留着十西的糖渍:"张奶奶,我妈让来取头锅元宵。" 锅盖刚掀开,甜香就裹着符号须漫出厨房,在巷口的青石板上滚成小小的圆。
"给你叔留碗带酒酿的。" 张奶奶往碗里舀元宵,酒酿在汤里浮成小小的星,"武汉的元宵该下锅了,可哪有家里的汤暖"。男孩的手指碰到碗沿的热度,突然想起昨夜梦见叔坐在巷口喝汤,元宵粘在嘴角,笑得见牙不见眼。
王大娘的杂货铺刚点上走马灯,陶瓮里的旧秤就 "咔嗒" 响了。她正往货架上摆新到的桂花糖,蓝布围裙的补丁蹭过 "丰" 字账本,纸页间的符号树叶突然展开,显出老太太年轻时包元宵的样子,指尖沾着粉,却把每个圆子搓得匀匀的。
"给武汉寄的包裹得添罐桂花酱。" 王大娘往包裹里塞酱罐,银镯子碰着柜台的声响像串脆铃,"你叔说那边的元宵缺咱这口香"。林舟捧着盏兔子灯进来,灯影里的符号须缠着片灯笼纸,"李伯说树洞里的麻雀带了新伙伴,正叼着十西的桂圆壳玩"。
刘姨的汉子正往符号树上挂灯串,彩灯的符号须缠着红绸,在月光里晃成小小的星河。"我妈说 ' 十五的灯得挂十五盏,树梢、檐角、井台...'。" 他往路过的街坊手里送元宵,"就像福气,得照亮每个角落才够稠"。
老马叔带着徒弟们在巷口搭灯棚。竹架的缝隙里还嵌着去年的灯彩渣,"我师父总说 ' 元宵的棚得搭十五道梁,撑得才稳,聚的人才多,就像做人得有担当,软了就难成事 '。" 灯棚刚搭好,就传出 "咯吱" 声,木梁的纹路里渗出松烟香,是他年轻时跟师父学的法子,"师父总说 ' 棚柱得裹红布,聚气,就像日子得经心拢,散了就容易淡 '"。
有个年轻徒弟举着盏荷花灯笑:"这灯能认人心呢。" 灯面的符号须轻轻颤,人多就亮得艳,人静就暗得柔,"我爸说花灯得凭良心扎,灯影歪了就晃眼,就像待人得掏真心,假了就不亲近"。老马叔接过花灯挂在符号树顶,掌心的温度让竹骨冒出点金光,是从缝隙里钻出来的金粉,"这是去年挂灯时蹭的," 他笑着说,"你看,旧年的光亮,总能换新年的暖融"。
李伯的铺子前摆开了新蒸的米糕,柏枝熏过的蜜枣透着甜香。他用刀切开米糕,枣泥流在碟子里,正好十五块,"十五吃米糕,日子步步高"。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糖人跑来,糖稀滴在米糕上,立刻凝成小小的符号,"我妈说要十五块,给弟弟妹妹分着吃,就像把高升分着享"。
阿星的全息投影这次捧着碗元宵,甜香在星际地图上落成小小的银点:"第三十二星域的居民学 ' 十五闹元宵 '。" 影像里,星舰的廊道挂满灯笼,青鸟座使者正用爪子分元宵,圆子的滚动声里混着地球的市井气,"他们说十五的暖不在甜,在那份共团圆的热乎,就像碗里的元宵,挤着才觉出亲"。星舰的舷窗上,孩子们画的全家福围着花灯,每个人的脸上都堆着笑,亮得晃眼。
午后的杂货铺里,王大娘正带着林舟分元宵。竹匾的缝隙里还嵌着十西的芝麻渣,"我婆婆说 ' 团圆的吃食得分匀,客人才舒心,就像做人得公道,偏了就没人交 '。" 元宵滚落的声响里,混着远处的锣鼓声,像把日子敲得欢欢的。
有个老丈来买灯油,指尖的符号须轻轻颤,"我妈说 ' 十五的灯油得拌元宵吃,香里带暖,才够味 '。" 王大娘往他兜里塞了把蜜枣,"给孩子揣着,润嗓子,就像日子,得润润才舒坦"。老丈的脸笑成朵花,"您比我家那口子还知冷知热"。
林舟在铺角落发现个旧木箱,是装灯谜的,箱底铺着层红纸,纸上的墨迹印着符号,跟米糕上的一样。"这是二十年前的灯谜卷," 林舟打开箱盖,里面的纸条还带着墨香,"那年灯节,王大娘的婆婆把自家的元宵分给孤儿,说 ' 十五的圆,得人人尝到才叫圆 '"。木箱突然 "咔嗒" 响,底层的暗格露出包桂花糖,是张奶奶去年酿的,说 "十五给猜中灯谜的孩子发,甜得招喜"。
傍晚的符号树,被孩子们的笑声裹得暖暖的。有个小男孩举着龙灯绕灯棚跑,灯影里的符号须缠着锣鼓点,跑起来就 "咚咚" 响,像在跟街坊打招呼。"这是我爸用竹骨扎的,说 ' 龙灯转,福气满,' 男孩的棉帽上沾着元宵汤,龙灯突然停下来,影里映出他爸在灯下糊灯皮的模样,画笔描得细,却盯着巷口笑" 得让龙灯绕街转,把福气送每家 "。
"十五的龙灯转的不是圈,是整年的团圆运。" 晓棠帮小男孩扶正灯杆,影里的符号突然发亮,去年的灯痕和今年的新灯影在光里重叠,暖得像两团挤在一起的火。有个小女孩的灯笼被风吹灭,符号树的枝丫突然垂下来根烛芯,芯上的符号缠着桂花香,帮她重新点燃,火苗晃了晃,映出她奶奶帮她点灯的模样,皱纹里盛着笑,说 "亮了,团圆就到了"。
阿星的全息投影这次举着盏宫灯,灯面的符号是用彩珠拼的:"第三十二星域的居民学 ' 十五猜灯谜 '。" 影像里,星际风把灯谜吹得轻晃,青鸟座使者正教孩子们搓元宵,糯米粉的飘落声里混着地球的市井气,"他们说十五的仪式不在繁,在那份共热闹的诚心,就像锅里的元宵,沸着才觉出劲"。星舰的广播里,传出用地球语言说的 "元宵快乐",声音穿过星际,跟符号树的锣鼓声应和着。
傍晚的符号树下,街坊们围着吃元宵。张奶奶用陶碗盛着圆子,给每个人手里递一碗,说 "新煮的元宵得趁热吃,糯得够劲,就着刚沏的茉莉花茶,香得能暖一整年的胃"。她递碗时的手碰着碗沿,"沙沙" 声震得符号叶簌簌落,叶面上的刻痕展开,是老太太年轻时分元宵的模样,蓝布围裙沾着糖渍,却把最大的那碗给了流浪汉,"十五的圆,得让每个人都沾着"。
有个老妇人捧着元宵笑:"这圆子糯得跟我妈煮的一个样。" 元宵上的符号闪了闪,映出她妈在老院里守着锅的样子,火塘的光舔着锅底,"我妈说 ' 煮元宵得用良心,火候到了才糯,日子过得够了才圆 '。" 王大娘往她兜里塞了包糯米粉,"带回家自己煮,就像日子,得亲手过才够味"。
深夜的符号树,被孩子们的欢闹裹得暖暖的。林舟和晓棠坐在柜台旁,看大人们猜着灯谜。有张谜纸上的符号亮了亮,映出刘姨当年教孩子包元宵的模样,掌心托着粉团,"十五的圆子得揉十五下,团得才紧"。
黎明时的符号树,挂满了孩子们系的灯谜。有条谜面上写着 "团圆",是街坊们的心愿;有条谜面上画着元宵,是孩子们的涂鸦。风一吹,纸条轻轻晃,树桠上的灯笼就 "叮咚" 响,像在跟街巷的脚步声说悄悄话,说得月光都带着香。
林舟摸出祖父的收音机,里面传出十五的戏曲声,混着王大娘的算盘声,李伯的咳嗽声,孩子们的笑声,像把整个十五的街巷揉成了团。他往符号树的树洞里塞了张纸条,上面写着 "愿岁岁圆满",刚塞进去,就传出祖父的声音:"好孩子,日子就是这么点盼头,圆着圆着就满了"。
离开时,孩子们正把灯笼收进木箱。刘姨的汉子扛着新货从巷口走来,是刚进的春耕种子,说 "十五过了该备下地的物件,日子得往前赶"。王大娘笑着迎上去,往他手里塞了碗热元宵,说 "刚煮的,趁热吃,就像这日子,热乎着才够劲"。
风穿过符号树的枝叶,把桂花香、糯米香、市井香揉成一团,裹着孩子们的笑声,在月光里慢慢飘。林舟看着街巷里温暖的身影,看着街坊们笑脸相迎的模样,突然明白符号树在十五结的不是果实,是一个个圆满的句号,哪怕过去再难,也藏着过一天就多一分的甜,像母亲总说的那句 "碗里的元宵圆,心里的日子甜,情厚了,啥都能圆满"。
而那些藏在十五里的符号,就像融在汤里的桂花,默默地香着,却总能在某个瞬间暖到心尖,告诉你,所有团圆的期盼,都在新的岁月里变成了底气,一点一点,长成了眼里的满。
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推荐阅读《星图新密码》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SZM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