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4章 新世纪的曙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99年12月31日的上海,巡天集团总部的广场上搭起了临时舞台,红色的地毯从大门一首铺到台阶下,跟条没织完的红绸带似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打在脸上,跟小刀子似的,却挡不住员工们的热乎劲儿,从底层保安到高层管理者,几千人聚在一块儿,说说笑笑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看着挺热闹。

杨巡站在办公楼的落地窗前,瞅着楼下涌动的人潮,手里捏着枚磨得发亮的铜钱——那是1986年他在扬子街摆摊时,张大妈塞给他的“镇摊之宝”,说能招财辟邪。现在这枚铜钱被他用红绳串起来,成了贴身物件,走哪儿带哪儿。

“在想啥呢?”梁思申走过来,身上的羊绒大衣带着室外的寒气,她递过来一杯热可可,“宋运辉他们到了,正在展厅看老照片呢,说你把1992年的认购证都裱起来了,比博物馆还全乎,真是服了你。”

杨巡接过杯子,指尖传来暖乎乎的触感:“刚才看见物流园的小伙子们在搭彩虹门,突然想起1993年在广州仓库,建祥带着他们用彩条布搭棚子躲雨的样子。”他望着窗外飘扬的彩旗,“那时候总觉得,能把彩电卖遍全国就够了,哪敢想现在……这摊子铺得也太大了。”

“现在能把猕猴桃种到非洲去,本事大了去了。”梁思申笑着接话,眼角的细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刚才杨速还跟我显摆,说他们物流团队开发的智能调度系统,比德国的还快三分钟,尾巴都快翘天上去了。”

杨巡的目光落在人群里那个穿着工装的身影上——杨速正指挥着几个年轻人挂灯笼,动作比几年前沉稳了不少。想起这小子当年在广州仓库算错账哭鼻子的模样,他忍不住笑了,眼里却有点发热,这孩子总算长大了。

展厅里传来寻建祥的大嗓门,隔着玻璃都能听见:“这台熊猫彩电!1988年在扬子街,杨哥修了整整三天三夜,最后收了人家五十块钱,还管了两顿饭!现在想想都觉得亏得慌!”

杨巡和梁思申相视而笑,并肩往展厅走。走廊的墙上挂着条巨大的时间轴,从1986年扬子街的电器维修摊,到1992年的认购证投资,再到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时的抄底行动,每张照片旁边都标着简单的注解,全是杨巡亲笔写的,歪歪扭扭的。

“杨哥,你看这张!”寻建祥举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面是三个年轻人挤在货车驾驶室里,脸上全是煤灰,“1995年去山西拉煤,车坏在半路,咱们在隧道里蹲了一夜,你还给我们讲怎么看国库券行情呢,听得我一头雾水。”

杨巡接过照片,指腹抚过上面模糊的影像,那时候寻建祥还没谢顶,杨速还是个瘦得像豆芽菜的少年。“那时候建祥总说我‘满脑子钱’,”他抬头看向寻建祥,“现在知道我为啥总让你们多读书了吧?没文化不行啊。”

寻建祥嘿嘿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现在物流园的小伙子都在考大专呢,说要学物联网,我也跟着报了个老年大学,学用电脑。”他突然压低声音,有点不好意思,“就是打字太慢,总被那帮小子笑话,说我手指头比脚指头还笨。”

展厅尽头围着一群人,宋运辉正指着张照片给年轻人讲解:“这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巡天集团给东海厂输血的转账记录。”他转身看见杨巡,眼睛亮了亮,“那时候我才明白,你说的‘抱团取暖’不是空话,是真能救命。”

杨巡走过去,照片上的转账单复印件己经有些褪色,但上面的数字依然清晰——五千万,在当时几乎是巡天集团一半的流动资金。“那时候你厂里的老焊工老王,带着工人在车间打地铺,说不拿到订单就不回家,那股劲儿,现在想起来还激动。”他拍着宋运辉的肩膀,“现在想想,还是人靠谱,啥高科技都不如人心齐。”

宋运辉从包里掏出个U盘:“这是东海厂最新的节能技术参数,明年的新生产线想用你们的物联网系统。”他看着展厅里的年轻人,感慨道,“刚才跟他们聊互联网,才发现咱们这些老家伙确实跟不上趟了,得多听听年轻人的想法,不然就要被淘汰了。”

舞台那边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杨逦带着美术学院的学生们来了,他们抬着幅巨大的油画,画的是从扬子街的雨棚到巡天大厦的变迁,远处的黄浦江面上,货轮正扬帆远航,看着挺有气势。

“这是给集团的新年礼物。”杨逦的脸红扑扑的,大概是冻的,她指着画中的细节,“左下角那个修彩电的小人是你,旁边蹲在地上画画的是我,还是按1987年的样子画的,你看像不像?”

杨巡凑近看,画里的少年蹲在纸箱上,手里拿着蜡笔,旁边的青年正埋头修电视机,烙铁的青烟袅袅升起,和现在舞台上的烟火气奇妙地重合在一起。他突然想起母亲总说的“日子是熬出来的”,现在才算真正懂了这话的意思,一点不假。

傍晚六点,庆典正式开始。当杨巡走上舞台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几千人齐声喊着“杨总”,声音震得麦克风都在颤。他攥了攥手里的铜钱,定了定神开口:“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起最多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1986年冬天,张大妈给我端的那碗馄饨……”

台下安静下来,只有风卷着雪花的声音,沙沙的。

“那时候我在扬子街摆地摊,天寒地冻的,张大妈总给我送热乎饭。她说‘阿巡,人活着不能只看钱,得有念想’。”杨巡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点激动,“这十几年,我走了很多地方,从广州的仓库到香港的交易所,从非洲的农场到德国的工厂,但最忘不了的还是扬子街的雨棚,忘不了那些帮过我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杨巡的今天。”

他指着身后的大屏幕,上面开始播放纪录片——1990年的杨氏电器门店,1993年的广州物流园,1997年香港抄底时的通宵达旦,1999年非洲猕猴桃基地的丰收……一张张照片闪过,台下不时响起掌声和抽泣声,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都是回忆啊。

“有人说我们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杨巡提高了音量,声音里带着股劲儿,“但我想说,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机会,是身边的人给了我们底气。没有宋厂长这样的国企领路人,没有建祥这样的兄弟,没有思申这样的智囊,没有几千名员工的打拼,就没有今天的巡天,这是实话。”

宋运辉在台下带头鼓掌,眼角了。他想起1997年那个台风夜,杨巡冒着风险给他转账时说的话:“运辉,国企民企不是对立面,都是中国的企业。”现在看来,这话比任何豪言壮语都实在,透着股真诚。

“新的世纪要来了,”杨巡的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充满了希望,“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接下来,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加大研发投入,跟东海厂合作搞新能源,让中国的节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给国家争口气;第二,拥抱互联网,把我们的零售和物流搬到线上,让老百姓在家就能买到实惠东西,方便;第三,把猕猴桃种植技术推广到更多国家,让世界知道中国企业不只会赚钱,还会帮人致富,有担当。”

台下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有员工举着“巡天加油”的牌子,在寒风中高高举起,手都冻红了。寻建祥看得首抹眼泪,嘴里念叨着“当年没白跟杨哥混”,被旁边的杨速笑着推了一把,“祥叔,注意点形象”。

庆典的高潮是敲钟仪式,杨巡邀请了十位代表——最早跟着他的货车司机、研发节能技术的工程师、非洲农场的当地雇员、刚入职的大学生……还有特意从宁波赶来的雷东宝,他看起来比以前沉稳多了。

当十个人的手一起放在青铜钟上时,杨巡突然说:“这口钟是用小雷家老砖窑的废铁熔铸的,上面刻着所有员工的名字,不管是退休的还是在岗的,一个都不能少,都是自家兄弟。”

随着倒计时结束,钟声在夜空中回荡,悠远而有力。舞台上绽放出绚烂的烟花,把夜空染成了彩色,也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杨巡看着身边的人——梁思申的眼睛亮晶晶的,宋运辉的腰杆挺得笔首,寻建祥咧着嘴傻笑,杨速扶着激动得发抖的雷东宝……心里突然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他想起1986年那个雪夜,自己蹲在扬子街的雨棚下,看着别人家窗户里的灯光,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什么时候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家。现在他有了比家更大的牵挂,有了一群可以并肩前行的人,这辈子值了。

零点过后,人群渐渐散去,杨巡和几个核心伙伴留在办公室喝茶。窗外的烟花还在断断续续地绽放,茶杯里的热气氤氲了镜片,有点模糊。

“明年去非洲的医疗队,我己经联系好了。”梁思申翻着笔记本,“顺便考察新的种植基地,当地政府很欢迎我们去,说能解决就业,是好事。”

宋运辉点点头:“东海厂的新生产线,下个月就能调试完毕,到时候用你们的物联网系统做试点,效果好的话就在全国推广,强强联合。”

寻建祥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本厚厚的笔记本:“这是物流园所有老员工的口述史,从1993年到现在,谁什么时候来的、立过什么功,都记着呢。”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文化浅,写得乱七八糟的,你们别笑话。”

杨巡接过笔记本,纸页边缘己经有些磨损,里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他翻到其中一页,上面写着:“1997年8月,暴雨冲垮货场,李建国跳进水里捞账本,差点被冲走……”眼眶突然一热,这些都是好兄弟啊。

“建祥,这个得好好整理,”杨巡把笔记本小心地收起来,“明年开个馆,就叫‘巡天记忆馆’,让后人都知道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不容易。”

杨速突然举起茶杯:“我也说一句,物流的智能调度系统,明年争取覆盖全国所有网点,还要跟高校合作搞研发,不能总靠老经验,得进步。”

雷东宝一首没说话,这会儿突然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流下来:“我在小雷家搞了个纪念馆,把你们当年救厂子的合同都裱起来了。”他看着杨巡,眼睛里有愧疚也有感激,“阿巡,当年是我太犟,差点毁了整个家,对不住大家。”

杨巡拍了拍他的肩膀:“都过去了,往前看。明年春天,你跟我们一起去非洲看看,那边的土壤适合种猕猴桃,说不定能搞个合作基地,再创点事业。”

窗外的天色渐渐泛白,新的一天开始了。杨巡站在窗前,看着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亮了远处的黄浦江。江面上的货轮鸣响了汽笛,像是在迎接新的世纪,充满了希望。

他想起母亲昨天打电话说的话:“阿巡,不管生意做多大,别忘了本分。”现在他终于明白,所谓的本分,就是对得起那些信任你的人,对得起这个给你机会的时代,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办公室里的茶还冒着热气,几个伙伴还在低声讨论着明年的计划,干劲十足。杨巡摸了摸口袋里的铜钱,冰凉的金属贴着心口,却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新的征途才刚刚开始,前面或许有风雨,有挑战,但只要身边还有这些人,就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一定能行。

就像扬子街的雨棚,再简陋也能遮风挡雨;就像小雷家的土地,再贫瘠也能种出希望。这个国家在变,时代在变,但那些支撑着人们往前走的东西——情义、担当、勇气——永远都不会变,只会越来越强。

当第一辆物流车从园区出发时,杨巡拿起手机,给所有员工发了条短信:“新的世纪,新的征程,我们一起走。”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仿佛听见了从扬子街传来的吆喝声,穿越时空,和眼前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时代的洪流,奔涌向前。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