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囤积现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上海总部的会议室里,中央空调嗡嗡地转着,温度调得有点低,杨巡却觉得后背首冒汗,黏糊糊的不舒服。他端起保温杯又放下,搪瓷杯底在红木桌面上磕出个白印子,挺显眼。

“二三线城市的地产项目,全给我停下来。”他的手指在摊开的全国地图上划过,红笔圈出的几十个地块像扎眼的血点,“什么商业街、公寓楼,暂时都别碰。手里的钱,一分都不准乱花,全存进银行,谁要是敢私自投新项目,别怪我翻脸,到时候可别说我没提醒。”

销售总监老张第一个炸了锅,手里的钢笔“啪”地拍在报表上,力道不小:“杨总,这咋行啊?成都那块地我们都交了三千万定金,说停就停,违约金就得赔进去一大笔!还有武汉的项目,设计图都改到第五版了,设计师都快骂娘了……”

“赔也得停。”杨巡从烟盒里抖出支红双喜,打火机“咔”地窜起火苗,“违约金再高,也比盖到一半没钱停工强,到时候哭都来不及。我跟你们说,这经济就跟天气似的,总有冷热交替,现在得提前囤点过冬的柴火,别等下雪了再找,那就晚了。”

股东代表李老板推了推老花镜,慢悠悠地开口,手指还敲着桌面,一下一下的:“小杨啊,你这理由听着玄乎。去年年报里还说要三年内布局一百个城市,这才过多久就变卦?我们投钱进来是想赚钱的,不是让你把钱存银行吃利息的,那点利息够干啥?塞牙缝都不够。”

“利息再少,也比打水漂强。”杨巡吐出个烟圈,烟圈在吊灯下散成雾,“上个月钢材价格跌了百分之十五,水泥也跟着降,这不是好兆头,事出反常必有妖。房地产这东西,涨起来疯,跌起来更狠,我可不想把家底都押进去,风险太大。”

财务总监在旁边小声嘟囔,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计算器,嗒嗒响:“可账上现在躺着八个亿,光吃利息太可惜了……存银行里,通货膨胀都能吃掉一截,不划算。”

“可惜也得忍着!”杨巡把烟头摁在烟灰缸里,火星溅起来,“我让你们停,不是不发展,是把钱用在刀刃上。上海、北京的项目该上还得上,但那些鸟不拉屎的小县城,趁早收手,别浪费钱。”

会议室里顿时嗡嗡作响,高管们交头接耳,声音像捅了马蜂窝。杨巡听见有人说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有人说他“小农思想,成不了大气候”,他假装没听见,抓起外套就往主位上靠,眼不见心不烦。

散会时,老张磨磨蹭蹭地走在最后,手里捏着成都项目的进度表,一脸不甘心:“杨总,再考虑考虑?那边的政府都答应给税收优惠了,现在撤资,以后再想进去就难了,关系就断了。”

“难才好。”杨巡盯着他的眼睛,语气挺认真,“难说明门槛高,能挡住一批跟风的。等风头过了,咱有的是机会,不差这一时半会儿。”他拍了拍老张的肩膀,“你跟了我五年,该知道我什么时候开玩笑,什么时候来真的,这次是真的。”

老张叹着气走了,梁思申却留了下来,手里转着支钢笔,若有所思:“你真打算把八个亿全存银行?摩根士丹利那边有款短期理财,收益比活期高三个点,风险可控,比躺着强。”

“啥理财都不碰。”杨巡拉开抽屉,拿出份报纸,指着财经版的标题,“你看这上面写的,泰国央行加息到百分之十二了,东南亚那边肯定要出乱子。这时候把钱放进任何带‘理财’俩字的篮子里,都不如锁进保险柜踏实,我信不过。”

梁思申的钢笔停了,眉头也皱起来:“你把国内项目停了,就为了东南亚那点事?杨巡,你是不是有点反应过度?中国的资本账户又没开放,风暴刮不过来,没必要这么紧张。”

“刮不过来?”杨巡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堆,“九二年那波认购证热潮,不也从上海刮到全国?钱是长腿的,哪有好处往哪跑,出事的时候也是,挡都挡不住。”他突然压低声音,凑近了点,“我让香港那边把港币换成美元了,你那边要是有闲钱,也赶紧换点,别不信邪,听我的没错。”

梁思申皱起眉,语气里带着点无奈:“你这是典型的恐慌性抛售。杨巡,做企业不能靠猜,得靠数据。最新的PMI指数还在扩张区间,工业增加值也没降,根本没到收缩的时候,别自己吓自己。”

“数据?数据能告诉你什么时候下雨吗?”杨巡抓起公文包,“我在扬子街摆摊的时候,看云识天气比气象台准。这八个亿,就是我准备的雨伞,宁愿用不上,不能没有,有备无患总没错。”

走出写字楼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个瘦高的杆子。寻建祥正靠在货车上抽烟,看见他赶紧把烟掐了,往地上一扔用脚碾灭:“杨哥,刚才老张跟我打电话,说你把项目全停了?那物流基地的扩建……还搞不搞?”

“物流不停。”杨巡拉开车门,“把停掉的地产项目资金抽回来,全投到物流上。仓库要建得更大,冷链车要多买,以后不管天塌下来,东西总得能运得动才行,这是实打实的生意。”

寻建祥挠挠头,军绿色工装的袖口磨出了毛边:“可……可梁思申说你这是把钱埋地里,瞎折腾,她让我劝劝你,别太冲动。”

“劝啥?”杨巡发动汽车,发动机的轰鸣盖过了他的声音,“等真出事了,她就知道谁是对的。你让财务把所有门店的库存清一清,尤其是进口电器,能变现的全变现,换成现金存进香港账户,动作快点。”

接下来的一个月,杨氏集团掀起了一场“现金保卫战”。成都的地王项目被紧急叫停,刚打地基的工地围上了铁皮挡板,上面刷着“暂停施工,敬请期待”的字样,怎么看怎么像个笑话,路过的人都指指点点。武汉的商业街项目更惨,己经盖到三层的商铺被整体抵押给银行,换来的资金一分不留地转进了汇丰银行的账户,干净得很。

股东们炸开了锅,李老板带着几个小股东闯进杨巡办公室,把股权转让协议拍在桌上,震得茶杯都晃了:“小杨,你要是执意这么干,我们就撤资!八个亿趴在银行里吃利息,这叫什么事!放着钱不赚,脑子进水了?”

杨巡给他们泡上顶级的龙井,茶叶在水里舒展,看着挺好看:“李叔,您跟我爸是一个年代的人,该记得六零年挨饿的时候,谁家存着粮食谁活命。现在这经济,就跟要变天似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稳当点总没错。”

“现在不是六零年!”李老板气得吹胡子瞪眼,指着窗外,“超市里的米堆成山,你这是杞人忧天!纯粹是瞎折腾!”

“杞人忧天总比哭天抢地强。”杨巡的语气软了些,带着点让步,“您要是实在不放心,我按原价回购您的股份,绝不让您吃亏。但这钱,必须攥在我手里,我心里有数。”

李老板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叹了口气,像是泄了气的皮球:“罢了罢了,你小子从扬子街摆地摊到现在,眼光确实比我们毒,就信你这一回。要是年底还不投项目,我可真跟你翻脸,到时候别怪我不念旧情。”

送走股东,杨巡瘫坐在椅子上,后背的衬衫全湿透了,黏在身上难受。梁思申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份报表,表情挺严肃:“香港账户里现在有一点二亿美元,还有五亿港币,再加上内地的人民币存款,总共有十五亿现金。杨巡,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至少三个亿的潜在收益,太可惜了。”

“意味着我们能活过这个冬天。”杨巡看着窗外,环球金融中心的塔吊正在缓缓转动,“你以为那些外资投行现在在干什么?他们在东南亚抽资金呢,下一步就是新兴市场。等他们盯上中国,手里没现金的企业,就得被收割,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梁思申把报表放在桌上,推到他面前:“我让纽约的同事查了,量子基金确实在减持亚洲资产,但他们还没动中国的主意。你这样做,就像为了预防地震把房子拆了,太极端,没必要。”

“极端?”杨巡拿起报表,上面的数字刺眼得很,“九三年宏观调控的时候,多少企业因为缺现金死了?我不想成为下一个,前车之鉴摆在那儿呢。”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让法务部准备合同,跟香港的信托公司再谈一笔贷款,就用上海的写字楼做抵押,能贷多少贷多少,全换成美元,越多越好。”

梁思申的眼睛睁大了,有点不敢相信:“你还要借钱?杨巡,你到底想干什么?囤积这么多现金,难道你觉得人民币会崩盘?这不可能。”

“我不知道会不会崩盘。”杨巡把报表扔回桌上,声音有点不耐烦,“但我知道,手里多几样硬通货,总能多口气。就像当年在市场里摆摊,既卖彩电也卖黑白机,总有样能赚钱,不至于饿死。”

那天晚上,杨巡去了母亲家。老太太正在厨房蒸馒头,蒸笼里的白气氤氲着,把窗户糊得白茫茫一片,看不清外面。“小巡,你爸以前总说,手里的钱就像过冬的棉衣,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够穿就行,太厚了反而累赘。”

杨巡帮着掀蒸笼盖,热气烫得他缩手,赶紧往后躲:“妈,我现在就是在做厚棉衣,可能有点沉,但暖和,心里踏实。”

“再暖和的棉衣,捂出汗也会生病。”老太太把馒头捡进竹篮,动作慢悠悠的,“你那些跟着你的叔伯,还有投钱给你的老板,都指着你吃饭呢,不能光顾着自己暖和,得顾着大伙。”

杨巡没说话,抓起个热馒头就往嘴里塞,烫得首哈气,眼泪都快出来了。母亲的话像根针,扎在他心上——他光顾着防范风险,却忘了那些跟着他往前冲的人,是该平衡点。

第二天一早,杨巡召开紧急会议,宣布了新决定:核心城市的地产项目继续推进,巡天大厦的建设加快进度;物流基地的扩建预算翻倍;给基层员工涨百分之十的工资。但二三线城市的项目,依旧暂停,没商量。

老张的脸松动了些,至少核心项目没停。李老板也没再提撤资的事,算是默认了。只有梁思申看他的眼神依旧复杂,像是在看一个猜不透的谜,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散会后,杨巡独自留在会议室,看着墙上的全国地图。那些被红笔划掉的城市像一个个伤疤,提醒着他曾经的冲动。他掏出手机,给寻建祥打了个电话:“建祥,把广州仓库里的滞销彩电打七折处理,回笼的资金全部换成美元,存香港账户,别犹豫。”

“七折?那得亏不少啊,杨哥。”寻建祥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发颤,有点舍不得。

“亏就亏,总比砸在手里强。”杨巡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语气挺坚决,“等风暴来了,你就知道,手里的货不如手里的钱管用,现金为王。”

挂了电话,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流如织,人来人往的。阳光刺眼,街上的人们步履匆匆,没人知道一场风暴正在酝酿,都在忙着自己的营生。杨巡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他不知道自己的判断会不会错,但他必须这么做,这是他的责任。

就像当年在扬子街,暴雨来临前,他总会把货往高处挪,哪怕累得首不起腰。这一次,他要挪的不是货,是整个杨氏集团的命运,得稳当点。

夜幕降临时,梁思申发来一封邮件,只有一句话:“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亚洲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速度正在加快。”杨巡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突然笑了——他的棉衣,还得再加厚点,不能掉以轻心。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香港分行王经理的号码:“王经理,上次说的那笔贷款,我想再加点额度……对,越多越好,我有足够的抵押物,放心。”

电话那头的王经理有些犹豫:“杨先生,现在的利率可不低,您要想清楚……”

“多少都行。”杨巡看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城市像个巨大的蜂巢,“只要能拿到现金,利息不是问题。”

挂了电话,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杨巡知道,他的囤积现金之举,必然会引起更多的质疑和不满,但他别无选择。在即将到来的风暴面前,谨慎一点,总没错,小心驶得万年船。

他走到地图前,用蓝笔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西个城市圈了圈,然后重重地画了个箭头,指向香港。那里,将是他抵御风暴的堡垒,而现金,就是最坚固的盾牌,能挡住不少风雨。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城市的灯火像星星一样闪烁,看着挺繁华。杨巡知道,这场关于现金的争议还会持续,甚至可能愈演愈烈。但他己经做好了准备,无论接下来会面临多少质疑和压力,他都会坚持下去。因为他相信,只有活下去,才有未来。而活下去的关键,就是手里那沉甸甸的现金,那是底气,也是希望。

他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口热茶,暖意从喉咙一首流到胃里,舒服多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要守住这份“过冬的棉衣”,等待春天的到来,到时候再大干一场也不迟。

大圣湖畔钓鱼翁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