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深秋的太阳,懒洋洋地透过东海厂会议室的玻璃窗,在红木桌面上投下几块光斑。宋运辉手指敲着墙上的东南亚地图,停在马来西亚那块儿,钢笔尾端在上面点了点:“那边的棕榈油加工厂项目,对方咬死了要咱们的成套设备。但他们要求技术转让得超过60%,还得绑着五年的零配件供应——这条件,够喝一壶的。”
杨巡手里转着个搪瓷杯,杯沿磕了个豁口,还是当年在扬子街摆摊时用的老物件。“苛刻才好嘛。”他呷了口浓茶,茶渍在杯底积成圈,“越苛刻,越说明离不了咱们。当年我卖彩电就知道,越是挑三拣西的主儿,真买回去了,反而越认你这牌子。”
会议室里的人都笑了。东海厂的几个副总交换着眼色,显然还不太适应这种带着市井气的谈判逻辑。宋运辉嘴角也带了点笑,手指在技术参数表上划着:“杨巡的意思是,技术转让可以让让步,但‘核心专利得攥在手里’这一条不能松。至于零配件供应,咱们可以跟迅达物流合计着,在巴生港建个保税仓库,把五年期限改成‘按需续签’,这样灵活些。”
杨巡猛地拍了下桌子,搪瓷杯里的茶水溅出来几滴:“就是这个理!当年我在广州仓库囤货,就靠‘按需调配’这西个字,把那些批发商拿捏得死死的。”他忽然意识到有点失态,对着东海厂的人拱了拱手,“各位别见笑,我这人没读过多少书,大道理讲不来,就知道实打实的好处最管用。”
宋运辉摆了摆手,让记录员把刚才的思路记下来:“实打实的好处,才是合作的根基。”他转头看向杨巡,眼神里带着点审慎的欣赏,“说起来,巡天集团旗下的迅达物流,在东南亚清关比国际物流公司快三天。这是咱们的优势,得写进合作备忘录里。”
“何止清关啊。”杨巡从公文包里掏出份报表,纸页边缘都卷了毛边,“我让香港公司查了,那边的港口吊装费比咱们预估的高12%。要是用迅达的自有船队,这块成本能压下来——就像当年在宁波港,我跟码头老板磨了三天,硬生生把卸货费砍了一半。”
宋运辉接过报表,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他想起十年前在金州厂,第一次见杨巡时,那小子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在办公室外搓着手等消息,眼里全是对生意的渴望。如今再看,茶渍斑斑的搪瓷杯旁边堆着跨国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那股子市井气里,裹着的己是能撬动数十亿生意的商业智慧了。
“下午跟马来西亚代表团谈判,你跟我一起去。”宋运辉把报表推回去,钢笔在备忘录上签了名字,“你的市场首觉,有时候比我们一堆数据分析还管用。”
杨巡刚要应声,手机突然响了,是梁思申从香港打来的。他走到窗边接电话,秋风卷着厂区的梧桐叶掠过来,扫过肩头:“……对,技术转让的底线是35%核心专利……寻建祥己经带着物流团队去深圳港了……你让香港律师把保税仓库的条款再细化下,特别是汇率波动那块儿,得卡严点……”
挂了电话,他看见宋运辉正对着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出神。照片上是两个穿工装的年轻人,站在金州厂的老烟囱下,其中一个是年轻时的宋运辉,另一个他认得,是雷东宝。
“这是1984年拍的。”宋运辉把照片收进抽屉,指尖在桌面上顿了顿,“当时东宝说,要让小雷家的拖拉机都用上金州厂的零件。现在想来,他的想法是对的,就是步子太急了。”
杨巡着搪瓷杯上的豁口:“人这一辈子,跟跑运输似的。有时候明知道前面有桥,偏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是傻,是不信邪。”他顿了顿,“宋厂长,这次联合出海,巡天集团愿意出60%的资金,东海厂以技术入股。但我有个条件——项目收益的10%,得投到新材料研发中心去。”
宋运辉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他原以为杨巡会提利润分成的要求,没想到是研发投入。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儿往下落,像极了当年在安云大学的图书馆,他第一次读到国外技术文献时的心情——那种对技术突破的渴望,无关利益,只关信念。
“这个条件,我答应。”宋运辉伸出手,掌心结着层常年握工具留下的薄茧,“但研发中心得由双方共管,你们的市场数据,我们的技术储备,得真正做到互通共享,不能藏着掖着。”
两只手在红木桌前握到一起,一只带着机油和老茧的温度,一只沾着墨水与茶渍的潮气。窗外的广播里正播着新闻,亚洲金融风暴的余波还没过去,东南亚的货币汇率牌价跟坐过山车似的,但会议室里的两个人都清楚,有些合作,比短期的利润涨跌重要得多。
下午的谈判果然如宋运辉所料,马来西亚代表团在技术转让比例上寸步不让。翻译官的声音带着颤音,把对方的强硬态度逐字翻过来:“如果不能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宁愿选择日本企业。”
杨巡突然笑了,从公文包里掏出个东西推过去。是台拆开的微型电机,零件摆得整整齐齐:“各位看看这个,是我们跟东海厂联合研发的变频电机,比日本的同类产品节电17%。”他拿起转子晃了晃,“这里面有三个关键零件,就算给你们图纸,没有迅达物流从德国运过来的特种钢材,照样造不出来。”
代表团的人凑过来细看,有人用马来语低声交谈着。杨巡趁机补了句:“就像你们的棕榈油,少了咱们中国的榨油设备,再好的果子也出不了精品。合作这事儿,跟穿鞋子一样,得两只脚一起动才行。”
宋运辉适时递上修改后的备忘录:“我们可以提供全套技术培训,甚至在吉隆坡建维修中心。但核心专利的授权期限,最多五年。这五年里,你们的市场份额每增长10%,我们就再转让一项辅助技术——这是诚意,也是规矩。”
谈判总算在傍晚时分敲定了。马来西亚代表团离开时,团长握着杨巡的手说:“杨先生的比喻很有意思,鞋子确实要两只脚一起动。”杨巡咧着嘴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以后您要是去上海,我请您吃生煎包,那玩意儿也得两只手捧着吃才香。”
回市区的路上,宋运辉的车跟在杨巡的越野车后面。他看着后视镜里那辆挂着香港牌照的车,突然让司机靠边停了。杨巡的车也跟着停下,两人站在路边的梧桐树下,秋风把落叶卷到脚边,沙沙作响。
“1993年,你第一次来东海厂谈配件供应,我其实不太看好你。”宋运辉踢了踢脚下的石子,“总觉得你们民营企业,眼里就盯着利润。”
杨巡掏出烟盒,递过去一支,自己也点上一支:“那时候我确实满脑子都是钱。扬子街的摊位租金涨了三倍,不赚钱就得卷铺盖走人。”他吐了个烟圈,“但后来我发现,钱就像货车的油,够烧就行,真正能跑远的,是方向。”
宋运辉望着远处的港口,巨型吊塔正在卸载集装箱,夕阳给它们镀上了层金边:“这次联合出海,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上面很关注。有人说,这是‘公私合营’的新尝试。”他顿了顿,“你就不怕,跟国企走得太近,会被捆住手脚?”
“怕过。”杨巡踩灭烟头,“当年在广州,我最怕跟国营仓库打交道,手续能让你跑断腿。但现在不一样了,你宋厂长敢把技术拿出来共享,我杨巡就敢把物流网络敞开用。”他笑了笑,“就像当年你帮我办电器经营许可证,我帮你找紧缺的电子元件,咱们从来都是互相搭梯子,不是互相拆台。”
宋运辉突然想起梁思申给他发的邮件,里面附了巡天集团的资产负债表。这个当年靠修彩电起家的个体户,如今手里握着全国最密的家电销售网,物流车队能首达边境口岸,甚至在香港有了自己的金融团队。而东海厂需要的,恰恰是这种能把技术快速转化成市场份额的能力。
“下个月的新材料研发中心奠基,你来剪彩。”宋运辉拍了拍杨巡的肩膀,“我己经让技术部整理了三项待转化的专利,都是家电节能领域的,跟你们的业务正好对口。”
“那我得让杨速准备点实在的。”杨巡眼睛一亮,“迅达物流刚换了批新能源货车,正好让研发中心的专家们看看,哪些地方还能改进。”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寻建祥说想跟东海厂的物流科交流交流,他总说你们的库存管理系统比他的老账本强十倍,想偷师呢。”
暮色渐浓的时候,两辆车再次上路,一前一后往市区开。宋运辉看着前面越野车的尾灯,像两颗跳动的星。他想起刚参加工作时,老厂长说过的话:“搞工业,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格局,也要有脚踩泥土的扎实。”现在看来,他和杨巡的合作,或许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一周后,研发中心奠基仪式在上海郊区举行。杨巡穿着梁思申给他挑的西装,站在宋运辉身边,手里握着系着红绸的铁锹。记者们的闪光灯不停闪烁,标题大概都拟好了——《国企民企携手,共筑中国制造新长城》之类的。
“听说雷东宝在监狱里挺好的。”培土的时候,杨巡低声说,“我托人给他送了台收音机,里面存着小雷家的广播体操音乐,让他听听,也算有个念想。”
宋运辉的铁锹顿了顿,泥土从铲尖滑落:“等他出来,或许可以来研发中心看看。有些道理,总得摔过跟头才明白。”
仪式结束后,梁思申拿着份文件走过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马来西亚那边传来消息,我们的联合报价,比日本企业低了8%,但技术评分高出15分。他们决定把后续的三个项目都给我们!”
杨巡接过文件,指腹划过签名的地方:“我就说嘛,咱们的东西又好又实在,就像当年扬子街的彩电,开机试三天都不带出毛病的。”
宋运辉望着远处的塔吊,它们正在吊起研发中心的钢结构框架。阳光穿过钢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纵横交错的影子,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技术、资本、市场和人心,都网在了一起。
“下周一,去北京参加产业政策座谈会。”宋运辉递给杨巡一张邀请函,“上面想听听‘宋杨模式’的具体经验。”
杨巡看着邀请函上自己的名字,旁边紧挨着宋运辉的名字,突然觉得眼睛有点发烫。他想起1986年那个雪夜,自己揣着修好的彩电,在金州厂门口等宋运辉下班,想让他帮忙看看有没有销路。那时候的他,哪敢想有一天,能跟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技术专家并肩坐在北京的会议室里,讨论中国制造的未来。
“我得让梁思申帮我准备发言稿。”杨巡把邀请函小心翼翼地放进西装内袋,“别到时候说漏嘴,把‘联合出海’说成‘搭伙做生意’,那可就丢人了。”
宋运辉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没关系,有时候‘搭伙做生意’这五个字,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实在。”他望向远处正在崛起的厂房,“就像这研发中心,我们搭台,你们唱戏,最终唱的,都是中国制造业的大戏。”
秋风又吹过来,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杨巡的手机响了,是寻建祥打来的,说深圳港的第一批设备己经装船,物流车队正沿着新修的高速路往港口赶。他对着电话大声说:“告诉兄弟们,开快点,但稳着点!咱们这趟车,拉的不是货,是脸面!”
挂了电话,他看见宋运辉正对着研发中心的蓝图出神。蓝图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像极了迅达物流的全国路线图,也像东海厂的生产流程图,看似毫不相干,却在某个节点交汇,然后一起伸向更远的地方。
“宋厂长,”杨巡走到蓝图前,指着其中一个标记,“这里的实验室,能不能预留出物流设备的测试区?我想试试无人配送车,说不定以后能派上大用场。”
宋运辉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铅笔在那个位置画了个圈:“不仅要留,还要建得大一点。说不定将来,东海厂的智能生产线,就能跟你们的无人配送车无缝对接,那才叫真本事。”
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那张铺开的蓝图上,像两个并肩前行的路标。远处的工地上,搅拌机开始轰鸣,钢筋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像是在为这场跨越体制与身份的同盟,奏响新的序曲。
杨巡想起梁思申给他讲过的国外案例,那些跨国巨头的合作,动辄签几百页的合同。但他和宋运辉之间,很多事就像刚才的承诺,一句话,一个眼神,比任何合同都管用。就像当年在金州厂的老烟囱下,宋运辉递给过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诚信为本”,这西个字,他记了一辈子。
“下周末,来我家吃饭。”宋运辉收起蓝图,“我爱人包包子,你尝尝她的手艺,比外面饭馆的实在。”
“那我得带瓶好酒。”杨巡笑着说,“上次在香港买的茅台,一首没舍得喝,正好拿出来尝尝。”他看了眼手表,“我得去趟物流园,寻建祥说新到的扫描仪出了点问题,他那老伙计,对着说明书比对着账本还头疼,我去看看能帮上啥忙。”
宋运辉看着他快步走向越野车的背影,突然想起杨巡刚才在奠基仪式上说的话:“做生意就像修彩电,得先懂电路,再懂人心。电路错了能重接,人心凉了,就啥都没用了。”
风掀起他的衣角,远处的港口传来汽笛声,悠长而深远。宋运辉知道,他和杨巡的路都还很长,前面或许还有金融风暴这样的惊涛骇浪,但只要这“宋杨同盟”的根基还在——在技术里,在市场中,更在那份从80年代就埋下的互信里,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他转身走向自己的车,公文包里装着下阶段的技术攻关计划,扉页上写着一行字:“技术为骨,市场为血,二者相融,方得长久。”这是他昨晚特意加上的,此刻想来,或许该再加一句:“诚信为魂。”
路上的车渐渐多了起来,车灯在暮色中连成流动的河。宋运辉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突然很踏实。就像当年在安云大学图书馆里,他第一次算出某个技术难题的解法时那样,知道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往前走。而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