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柳氏掌权,沈惊澜从旁协助,整顿侯府内务
开年的暖阳透过窗棂,洒在正房的紫檀木长案上。案上整齐码着三摞账册,分别标注着“采买”“月钱”“修缮”,柳氏坐在案后,指尖捏着支狼毫笔,正逐页核对去年的冬衣开销。
“这里不对。”她指着其中一行,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账上记着给门房老王做了件狐裘,可库房的领用记录上只有件棉袄。”
站在一旁的管事嬷嬷脸色一白,慌忙解释:“主母恕罪,是……是老王说狐裘太扎眼,自己换了棉袄,剩下的料子……”
“剩下的料子呢?”沈惊澜端着杯热茶走进来,恰好接过话头。她将茶盏放在母亲手边,目光落在账册上,“按规矩,领用之物需与账册完全吻合,哪怕是一寸布料,也得有去向。”
管事嬷嬷额头渗出细汗,嗫嚅道:“被……被老奴的儿子拿去做了双鞋……”
“既如此,便从你这个月的月钱里扣三两银子,补回府里。”柳氏放下笔,语气平静,“往后再有此事,首接发去庄子上思过。”
管事嬷嬷连忙磕头谢恩,退出去时脚步都有些发飘。沈惊澜看着她的背影,对母亲道:“娘处理得公允,既没纵容,也没苛责。”
柳氏笑了笑,揉了揉发酸的手腕:“还不是多亏你教我。以前总觉得这些琐事麻烦,如今才知,桩桩件件都关系着府里的根基。”
自柳氏掌权后,沈惊澜便每日陪她在正房理事。先是将各院的管事换了大半,把周氏的心腹尽数调离要害位置,换上老李妈、张嬷嬷这些可靠的老人;再是重新制定规矩,采买需三人同行、账目日清日结、库房钥匙由主母亲掌,任何开销都得有凭有据。
“今日该核对库房的药材了。”沈惊澜翻开另一本账册,“去年苏先生说府里的当归潮了,得赶紧晾晒,不然要发霉。”
母女俩正说着,春桃捧着个托盘进来,上面放着几样新做的点心:“主母,大小姐,这是小厨房新烤的杏仁酥,用的是今年的新杏仁。”
柳氏拿起一块尝了尝,眉眼舒展:“味道不错,让厨房给各院都送些去,尤其是老夫人那边,记得多放些核桃,她爱吃。”
“娘如今倒比从前爱笑了。”沈惊澜看着母亲眼角的细纹,心里暖暖的。从前柳氏总被周氏气得当众垂泪,如今掌家理事,虽忙碌却透着股精神气,连脸颊都丰润了些。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烬上花:嫡女谋柳氏嗔怪地看了女儿一眼:“还不是托你的福。”她话锋一转,指着账册上的“修缮”一项,“含翠院空着也是浪费,不如翻修一下给你住?那院子朝南,冬天暖和。”
“不用。”沈惊澜摇头,“我那院子离娘近,方便照应。含翠院不如改成书房,把父亲那些散落的书都整理进去,也显得规整。”
柳氏想了想,点头道:“你说得是。就这么办,让管事算算需多少银子,咱们从俭不从奢。”
正说着,老李妈匆匆进来,手里拿着张单子:“主母,这是新采买的绸缎,按您的吩咐,只挑了中等货色,够府里上下做两季衣裳了,比去年省了近三百两。”
“好。”柳氏接过单子,看了眼沈惊澜,“让裁缝房的王妈妈来领,按人头分,不准多拿,也不准克扣。”
老李妈刚走,张嬷嬷又进来回话,说给老夫人院子添置的新炭到了,都是上好的银骨炭,比往年的杂炭耐烧,算下来反倒省钱。
母女俩一上午没歇着,却丝毫不觉得累。看着账册上日渐清晰的收支、下人们愈发恭敬的态度,柳氏心里渐渐有了底气,连说话都比从前响亮了几分。
午时用饭时,沈毅难得留在府里。他看着桌上西菜一汤的简单菜式,又看了看妻女脸上的笑意,突然道:“这几日回府,总觉得院子干净了许多,下人也规矩了。”
“都是澜儿的功劳。”柳氏给丈夫夹了块青菜,“她教我怎么理事,怎么算账,如今府里的开销都省了近三成。”
沈毅看向女儿,眼里带着赞许:“澜儿长大了,有你母亲的聪慧,也有你外祖父的沉稳。”
沈惊澜低头吃饭,轻声道:“都是为了侯府好。”
饭后,柳氏去给老夫人请安,沈惊澜则留在正房整理账册。阳光透过窗纸,在她发间投下细碎的光斑,她翻到最后一页,看着本月的结余比上月多了五十两,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这些变化看似细微,却像春日的细雨,一点点滋润着侯府干涸的根基。她知道,母亲的掌权不是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不仅要守住家业,还要慢慢寻回外祖父的旧部,查清当年的冤案,让柳家重新站稳脚跟。
窗外的海棠树抽出了新绿,嫩芽在风中轻轻摇晃。沈惊澜合上书册,望着那抹生机,心里一片清明。
路还长,但只要母女同心,一步一步走下去,总有拨云见日的那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T46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