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第一个晴日,柳氏坐在廊下的软榻上,看着沈惊澜将晒干的雪参切片。阳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洒下来,在她银白的发丝上跳跃,映得那张曾经苍白的脸颊泛起健康的粉晕。
“慢点切,别伤了手。”柳氏轻声叮嘱,手里正绣着一方帕子,针脚细密,比从前稳了许多。自服用谢临渊送来的雪参后,她夜里咳嗽的毛病好了大半,连从前稍动就喘的身子,如今也能在院子里慢慢走两圈了。
“娘放心,我有数。”沈惊澜将切好的参片放进瓷瓶,又取出几支苁蓉,“苏先生说,这苁蓉配着羊肉炖汤,最是温补,今日让厨房做了,您多喝两碗。”
柳氏笑着点头,目光落在女儿专注的侧脸上,心里一阵温暖。从前总担心自己走后,澜儿一个人在侯府受欺负,如今看着她将府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连自己的身子都调理得日渐康健,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说起来,还得谢谢靖王。”柳氏绣着帕子上的兰草,语气里带着几分犹豫,“那雪参太过珍贵,咱们是不是该再回份厚礼?”
“娘放心,我己经让人备了。”沈惊澜将药材收好,“是父亲珍藏的那幅《寒江独钓图》,谢临渊素来喜欢字画,应该会喜欢。”她知道母亲的顾虑,既不想欠人情,又不想得罪那位深不可测的靖王,这份回礼,算是恰到好处。
接下来的日子,沈惊澜按着苏先生开的方子,每日亲自给母亲调理。清晨用雪参、枸杞煮茶,午后炖苁蓉羊肉汤,傍晚则用暖玉热敷后背——那几块漠北暖玉被她做成了小巧的暖手炉,捧在手里温温的,正好驱散柳氏体内的寒气。
不过半月,柳氏的变化就肉眼可见。不仅脸色红润了许多,连从前总是冰凉的手脚都暖和了,甚至能陪着老夫人在花园里散步半个时辰,回来后也不觉得累。
“真是奇了,”老夫人看着大儿媳日渐硬朗的身子,忍不住对沈毅感叹,“从前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补药都没用,没想到澜儿这丫头竟有这本事。”
沈毅也颇为欣慰。柳氏身子好了,府里的事不用他操心,连朝堂上的烦心事都觉得顺了些。他看着女儿将柳氏照顾得无微不至,心里对这个曾被他忽视的女儿,多了几分愧疚和欣赏。
这日,柳氏正在核对账册,突然觉得一阵恶心,忙用帕子捂住嘴。沈惊澜正好进来,见状吓了一跳:“娘,您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没事,”柳氏摆摆手,笑着道,“许是刚才闻了新磨的香料,有些呛着了。”她顿了顿,看着女儿担忧的眼神,突然想起件事,“对了,前几日去寺庙上香,遇到吏部尚书的夫人,她说她家三公子……”
话没说完,就被沈惊澜打断:“娘,说这些还太早。您身子刚好,还是先养好再说。”她知道母亲是想为她的婚事操心,可经历了慕容家的退婚风波,她对这些所谓的“良缘”,早己没了兴趣。
柳氏看着女儿眼底的淡然,叹了口气:“娘知道你心里有数。只是那靖王……”
“娘,”沈惊澜握住母亲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谢临渊是谢临渊,我是我。我们之间,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您别多想。”
柳氏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她知道澜儿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做母亲的,只需支持她就好。
傍晚时分,厨房送来炖好的燕窝,里面加了些新采的百合。柳氏舀了一勺,清甜温润,恰到好处。她看着女儿坐在对面,正低头看着药材图谱,阳光落在她的发间,安静而美好。
“澜儿,”柳氏突然开口,“等过些日子,咱们回江南看看吧。你外祖父的旧宅还在,那里的空气好,或许对我的身子更有好处。”
沈惊澜猛地抬头,眼里闪过惊喜:“娘想去江南?”
“嗯,”柳氏笑着点头,“也让娘看看,你小时候长大的地方。”
沈惊澜的眼眶瞬间热了。她知道,母亲不仅是想去江南养病,更是想陪她回去看看,看看那个承载了她童年记忆的地方。
“好,”她用力点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等处理完府里的事,我们就去江南。”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像在为这个约定伴奏。柳氏看着女儿泛红的眼眶,心里一片柔软。她知道,自己的身子能好起来,不仅是因为那些珍贵的药材,更是因为女儿这份沉甸甸的孝心和守护。
而沈惊澜看着母亲脸上久违的轻松笑意,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母亲在江南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再不受半分苦楚。那些朝堂的纷争,江湖的恩怨,就让她一个人扛着吧。
只要母亲安好,便是她最大的心愿。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烬上花:嫡女谋(http://www.220book.com/book/T46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