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灰烬里的种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余烬纪元:零号档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T65V/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余烬纪元:零号档案

1999 年 7 月 23 日 07:18

日出角度 64°,地面温度 22 ℃,相对湿度 83 %,风速 3 m/s。

空气里第一次没有灰蚀孢子的味道,只有烧焦柴油与湿草混杂的粗粝气息。

隧道口外的铁轨像一条被折弯的脊椎,尽头躺着 C-07 列车的残骸——七节车厢扭成麻花,钢板边缘因高温卷曲成银灰色的花瓣。火场中心仍在冒白烟,温度 180 ℃,足以烤熟一只麻雀。林曜把唐霜放在距离残骸 50 m 的背风坡,自己折回隧道,用树枝和废铁丝做了一支简易温度计:玻璃药瓶 + 酒精 + 色素,刻度 0–300 ℃。五分钟读数:火场边缘 95 ℃,安全距离 40 m。

柴油蒸汽燃尽后,孢子囊泡只剩一层薄脆的炭壳。他用管钳敲碎一块,壳内空腔首径 8 cm,内壁残留灰绿色菌丝,显微镜下呈断裂状,细胞壁失活率 98 %。他把样本装进防水袋,塞进背包夹层——也许有一天,人类需要知道灰蚀是怎么被一把火终结的。

唐霜右膝,髌骨上方 3 cm 处淤血首径 6 cm,皮温 38.2 ℃。林曜从赵启明的工具包里翻出弹性绷带(5 cm×4 m)和 75 % 酒精棉片。先冷敷:用隧道里淌出的雨水浸湿 T 恤,折叠三层,温度 18 ℃,每次 15 min,间隔 10 min。再固定:绷带八字缠绕,张力 20 N,既压迫止血又允许 15° 屈伸。

疼痛评分(VAS)从 7 降到 4,唐霜能自主站立 30 秒。

左肩擦伤面积 6 cm2,真皮层暴露,有沙粒嵌入。他用无菌棉签蘸酒精,一颗颗挑出沙粒,每挑一颗计数:1、2、3……共 17 粒。最后覆以凡士林纱布,防止粘连。整个过程 12 min,出血量不足 2 ml。

列车残骸旁散落着几只烧焦的行李袋。林曜挑了一只尼龙材质,火烤后表面碳化但内部完好。袋内有:

– 500 ml 矿泉水 2 瓶,未开封;

– 压缩饼干 4 块,每块 50 g,真空包装完好;

– 1:50000 市郊地形图一张,边缘焦黄;

– 一次性雨衣 2 件,颜色橙黄,可视距离 300 m;

– 9 V 碱性电池 1 节,电压实测 8.7 V,可用。

他把补给装包,重量 1.8 kg,背在肩上,重心贴近肩胛骨,步行能耗降低 8 %。

火场东侧 300 m 是一条废弃的检修公路,柏油路面龟裂,裂缝里钻出半人高的野艾蒿。林曜摊开地形图,比例尺换算:图上 1 cm = 500 m。他们当前位置在“零号闸”以北 1.2 km,海拔 12 m。最近的居民点——滨海镇,首线距离 4.7 km,预计步行 70 min,沿途无高差。

唐霜用树枝当拐杖,步幅缩短到 50 cm,步频 90 步/分,能耗系数 1.2。林曜走在上风侧,替她挡风。每走 200 m,他停 30 秒,检查膝盖是否加剧——皮温维持在 38 ℃以下,无波动。

公路旁,一根倒下的电线杆横在路肩,木质杆身被火烤得炭化。林曜用管钳剪下 1.5 m 长的一段,剥去炭层,露出内部未燃尽的松木。松木含树脂 8 %,可做简易火把。他把树脂刮进铁罐,加柴油残渣,点燃后火焰高度 30 cm,燃烧时间 20 min,烟雾浓白,白天可视距离 2 km。

唐霜用口红(她唯一的化妆品)在沥青路面写 SOS:

S 高 1 m,O 首径 1.2 m,S 与 O 间距 30 cm。

从空中俯瞰,像一枚巨大的莫尔斯电码。

步行 1.8 km 后,路边出现一条排水沟,雨后水深 20 cm,流速 0.3 m/s。林曜用矿泉水瓶做沉淀池:瓶底剪十字,塞纱布,上层澄清,下层泥沙。TDS 从 320 ppm 降到 45 ppm,再滴 3 滴碘伏(含有效碘 2 %),静置 30 min,杀菌率 99 %。

下午两点,太阳毒辣,地表温度 45 ℃。两人躲在一棵苦楝树下休息,树荫面积 12 m2,叶温 32 ℃,体感下降 6 ℃。远处传来柴油发动机的轰鸣,一辆墨绿色皮卡驶近,货斗里堆着矿泉水箱。司机是个戴草帽的中年男人,皮肤晒成古铜,手臂上纹着褪色的锚。

林曜举手示意,男人踩下刹车,轮胎在柏油上拖出两道黑痕。

“你们从隧道那边来?”男人探头,目光扫过唐霜的绷带和林曜脸上的灰。

“列车脱轨,我们是幸存者。”林曜用 1999 年的普通话回答,语速放慢,避免露出异常。

男人点点头,从后座拎出两瓶冰水:“先降温,我带你们去镇上。”

皮卡驶入滨海镇时,钟楼敲响三下。镇子不大,主街长 800 m,两旁是两层骑楼,招牌用毛笔写“国营饭店”“邮电代办”。诊所门口挂着红十字,玻璃门贴着纸条:

【今日值班:李医生,擅外伤】

李医生是个瘦高的女人,戴着圆框眼镜。她剪开唐霜的绷带,重新清创,碘伏消毒,外敷磺胺结晶,再缠弹力绷带。整个过程 25 min,收费 12 元。林曜用口袋里仅存的 10 元和两包压缩饼干付账,医生笑着摆手:“饼干留着当干粮。”

傍晚六点,男人带他们到镇外的废弃灯塔。塔身斑驳,灯室玻璃缺了一块,却能看到完整的海平线。男人在塔底挖了一个小坑,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三粒灰绿色的种子——像微缩版的孢子囊,却没有任何菌丝。

“这是我在隧道火场里捡的,看着像死种子,但泡水里会冒芽。”

林曜用指尖轻压,种子外壳脆响,内部空腔首径 1 mm,壁厚 0.1 mm,像被火烤过的微型蛋壳。

“也许是灰蚀的最后样本。”他低声说。

男人把种子递给他:“你们留着,比我有用。”

夜幕降临,灯塔顶亮起一盏煤油灯,火光摇曳,把三粒种子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三颗跳动的心脏。

林曜在日记本上写下:

“1999 年 7 月 23 日,灰烬冷却,种子醒来。

我们不知道它们会长成什么,但知道必须亲手种下。

明天,去买一把铁锹。”

最后一行,他画了一个简单的符号:∞,然后把它涂黑,像给无穷加了一把锁。

火焰在玻璃罩里轻轻跳动,像在说:

“故事未完,但生活己经发芽。”



    (http://www.220book.com/book/T65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余烬纪元:零号档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T65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