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 8 月 28 日 23:47
滨海镇邮电所的挂钟秒针缺了一格,每走 60 秒便卡顿一次,像一台老旧的打印机缺墨。林曜站在柜台前,指尖悬在那台 IBM-PC 的键盘上方——键盘泛黄,回车键缺了角,露出灰黑色的塑料骨。屏幕上光标一闪一闪,像一颗等待起搏的心脏。
屏幕左上角是一行 DOS 命令:
C:>time
23:47:59.98
光标停在秒数末位,数字却不再跳动。林曜按下 F5,系统提示:
Invalid parameter.
System halted at 00:00:00.00
“00:00:00.00”——那是孢子纪元里所有世界线的终点,现在却在一台 486 的黑白屏上提前出现。唐霜把一张 3.5 英寸软盘插进 A 驱,磁头“咔嗒”一声,像给时间上了一道保险。
软盘标签用蓝色圆珠笔写着:
【BACKUP-∞】
容量 1.44 MB,实际占用 1.43 MB,剩余 7 KB——7 KB 的空白,正好容纳一行纯文本。林曜键入:
echo 1999-08-28 00:00:00 > end.txt
文件写入完成,磁头复位,软盘弹出。屏幕突然花屏,黑白雪花像孢子风暴的缩影,随后恢复平静,光标回到 C:>。
林曜深吸一口气,右手食指悬在回车键上方——那枚缺角的键帽下,微动开关弹簧发出细微的“吱呀”。他想起 399 次重启里,每一次世界终结前,他都会按下某个回车键:
– 在蜂巢城监狱,按下“确认删除”;
– 在零号闸,按下“终止进程”;
– 在暴雨列车,按下“强制关机”。
这一次,回车键下没有系统,没有孢子,只有一行他自己写下的时间戳。
“没有后台了。”唐霜轻声说,“按下它,只是告诉世界:‘我回来了。’”
23:48:15,邮电所外传来柴油发电机的突突声,电压不稳,灯泡明暗交替。林曜按下回车键——
咔哒。
屏幕瞬间黑屏,像被墨汁浸透。整个邮电所陷入黑暗,只剩挂钟的秒针在寂静里继续卡顿,仿佛时间也被按下暂停。
23:48:30,备用电源启动,UPS 嗡鸣,灯光重新亮起,亮度比之前高了 15 %——电压从 210 V 升至 242 V。屏幕再次亮起,却不再是 DOS 界面,而是一行绿色字符:
Wele to 1999.
detected.
System ready.
光标在末尾闪烁,像一颗新生的恒星。
唐霜把软盘再次插入 A 驱,键入:
type end.txt
屏幕显示:
1999-08-28 00:00:00
没有后缀,没有参数,没有倒计时,只有一行静态的时间戳。
她合上软盘盒,贴上一枚盐角草干叶,放进抽屉最上层,像把一粒种子埋进土壤。
角落里的点阵打印机突然启动,针头来回撞击色带,发出“哒哒哒”的节拍,像密集的鼓点。纸带缓缓吐出:
Dear User,
Your session has ended.
No further updates required.
— The World
打印完毕,针头归位,纸带自动裁断。林曜撕下纸条,对折,放进胸前的口袋,贴在心脏的位置,像给心跳加了一层纸壳。
23:59:59,挂钟卡顿的秒针终于走完最后一格,却停在“59”上,不再前进。
00:00:00,没有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邮电所外传来的一声汽笛——远处海面,一艘拖轮亮起探照灯,白光扫过码头,像给黑夜按下刷新。
林曜低头,发现回车键的缺角处多了一粒细小的盐晶,亮得像钻石。他用指甲抠出,放在掌心,盐晶在灯光下折射出七色光斑,像一条缩小的彩虹。
唐霜用指尖沾一点,放进嘴里,咸味纯正,没有任何孢子味。
00:03:12,邮电所的门被风吹开,潮湿的海风吹进来,带着零点的凉意。林曜和唐霜并肩走出,身后那台 486 的屏幕渐渐暗去,像一场电影的终章字幕。
门外,滨海镇的灯火一盏一盏亮起,像有人在黑暗中写下“生活继续”。
林曜把口袋里的纸条掏出来,轻轻一抛,纸条在风中旋转,最后落在邮电所的门槛上,像一枚永远不会被寄出的邮票。
没有倒计时,没有重启。
只有零点的回车键,咔哒一声,把世界永远定格在 1999 年 8 月 28 日 00:00:00。
(http://www.220book.com/book/T65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