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先生来取长衫那天,天正下着蒙蒙细雨。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袍,手里打着把油纸伞,伞骨断了一根,用绳子绑着。
“沈小姐,麻烦你了。”先生接过长衫,在身上比了比,眼睛亮了,“这领口的盘扣真别致,像……像砚台边的墨痕。”
沈若璃笑了:“先生要是喜欢,下次给您做件带墨竹纹的。”
“那太好了!”先生摸了摸口袋,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几块银元,“这是工钱,要是不够……”
“够了,”沈若璃接过两块,把剩下的还给他,“您是教书先生,我收半价。”
先生愣住了,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最终只说了句“谢谢”,转身走进雨里。沈若璃看着他的背影,棉袍下摆湿了一大片,却把新做的长衫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像护着件宝贝。
“你呀,总是太心软。”林妈擦着桌子,“做生意哪有半价的道理?”
“他教孩子们读书,不容易。”沈若璃想起自己小时候请的家庭教师,一节课就要一块银元,先生们却穿着体面的西装。
那天下午,苏曼丽又来了,这次没穿旗袍,换了件月白的学生装,头发也梳成了麻花辫。“上次那件蓝布旗袍,我穿着去参加茶会,被王太太她们夸了,说比洋货还好看。”
“谢谢。”沈若璃正在给小花改衣服,针脚跑得飞快。
“再给我做件学生装吧,”苏曼丽走到裁布台前,拿起块浅蓝的细布,“就用这个,要跟小花的一样,袖口也缝蓝布条。”
沈若璃抬头看她,苏曼丽的眼神有点躲闪,不像以前那么张扬了。“你确定?这布很便宜,洗多了会褪色。”
“确定,”苏曼丽拿起布闻了闻,“有股草香味,挺好的。”
沈若璃没再问,量了她的尺寸,记在本子上。苏曼丽的肩比一般姑娘宽,腰却细,做学生装要收三分腰,不然显得垮。
“你父亲……还好吗?”苏曼丽忽然问,声音低了些。
“好多了,能帮着验布料了。”
“那就好。”苏曼丽转过身,“衣服做好了我自己来取,不用送。”
她走的时候,脚步放得很轻,不像以前那样“噔噔”响。沈若璃看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苏曼丽那件月白学生装,比她穿旗袍时顺眼多了。
过了几天,教书先生又来了,这次带了幅字,写的是“匠心”两个大字,笔力遒劲,墨色浓淡相宜。“没什么能谢你的,这幅字你留着,或许能添点人气。”
沈若璃把字挂在锦旗旁边,黑白两色,倒也相映成趣。街坊们来看了,都说“有文化气”,连带着来做长衫的人都多了,有账房先生,有学堂的学生,还有个拉二胡的艺人,说要件“能跟着弦子晃”的长衫。
沈若璃渐渐摸出了门道:不同人要不同的样式,工人要耐磨的,文人要雅致的,孩子要活泼的。她开始在布料上做文章,用蓝草染的布做褂子,用夏布做长衫,用碎花布做小袄,甚至试着把碎布头拼起来,做成补丁包,既好看又不浪费。
父亲看着她裁布,常常会说些以前的事:“你爷爷做布庄时,最讲究‘一分料一分工’,好布要用好针线,次布也不能糊弄,不然砸的是自己的招牌。”
“我知道,”沈若璃把碎布头收进筐里,“就像人过日子,富时不骄,穷时不馁,才站得住脚。”
沈敬亭笑了,眼里的浑浊淡了些,像雨过天晴的水。
(http://www.220book.com/book/T69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