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的客人和巷子里的不一样。
他们说话带点洋腔,喜欢用“时髦”“格调”这类词;选布料时不看耐不耐穿,只问“是不是巴黎最新的料子”;连试衣服都讲究,要在镜子前转三圈,还得配着帽子和手套看效果。
第一个挑剔的客人是位银行家的太太,穿着件紫色的洋装,裙摆大得像朵花。“这旗袍的领口太硬,”她用戴着钻戒的手指戳了戳,“要像我的洋装一样,软得能塞进拳头。”
沈若璃没说话,拿起剪刀,把领口的衬里剪去一半,再用熨斗熨软,果然服帖了很多。“这样您看行吗?”
太太试了试,嘴角终于有了笑意:“还行,就是盘扣太老气,换成珍珠扣。”
“珍珠扣容易掉,”沈若璃拿出个布包,里面是用蓝草染的布扣,上面绣着小梅花,“这个既结实,又和您的洋装配。”
太太看着布扣,愣了愣:“这倒别致。”
沈若璃知道,租界的客人要的不是“土气”,也不是“洋气”,是“恰到好处的特别”。她开始研究洋装的样式,把西式的收腰、开衩融到中式旗袍里,再用蓝草染的布做里子,既有洋派的利落,又有中式的温润。
顾晏辰带来个法国设计师,说是想和“若璃坊”合作。设计师金发碧眼,说话时总爱打手势,指着样衣说:“线条太硬,像块板;颜色太素,像幅旧画。”
沈若璃没生气,拿出块靛蓝色的软缎,用粉笔画了个新样式:领口是圆的,像月亮;腰线收得高,像初春的柳;下摆开衩到膝盖,走路时能露出脚踝,像戏水的鱼。
“这样呢?”她把图纸递给设计师。
设计师看了看,又摸了摸软缎,忽然竖起大拇指:“有东方的魂,还有西方的骨,妙!”
合作的事就这么定了,法国设计师负责提供最新的洋装样式,沈若璃负责把它改成中式的,用蓝草染的布做,名字就叫“蓝调”。顾晏辰拟合同的时候,特意加了条:“每卖出一件‘蓝调’,捐两成利润给孤儿院。”
“你这是……”沈若璃看着他。
“我母亲说,做生意不能只图利,”顾晏辰推了推眼镜,“租界的人讲究‘慈善’,这也是种格调。”
沈若璃笑了,在合同上签了字。她想起巷子里的张婶,总说“人要积德”,原来在哪都一样,只是说法不同。
“蓝调”系列推出后,在租界火了。洋太太们穿着它去茶会,学生们穿着它去游行,连电影明星都来定做,说“这比洋装更有味道”。沈若璃的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不得不又雇了两个绣娘,都是从苏州来的,手艺好得很。
有天晚上,沈若璃对账到半夜,发现“蓝调”的利润比普通样式高了三成。她把捐给孤儿院的钱单独放出来,用红布包着,像块小小的炭火。
“小姐,你这是积福呢,”林妈给她端来碗莲子羹,“先生今天又说,你比他有出息。”
沈若璃喝着莲子羹,甜丝丝的。她想起父亲以前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却会拿着样衣,跟绣娘讨论“这朵花该用什么针法”,眼睛亮得像孩子。
窗外的月光照在样衣上,蓝草染的布泛着幽幽的光,像浸在水里的玉。沈若璃知道,洋装的影子虽然晃眼,但她的根还在,在那针脚里,在那蓝草香里,拔不掉。
废墟造梦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T69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