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6章 玉磬鸣古礼,钟鼎载春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西十六章 玉磬鸣古礼,钟鼎载春秋

穿过铜织机模型消散的光晕,前方的通道突然静了下来。先前铜炉的烟火气、织机的丝帛香还未散尽,耳畔却先撞上了清越的鸣响——不是铜锤敲坯的沉,也不是织梭走线的细,是玉石相击的脆,像山涧清泉落在冰棱上,震得空气都发颤,每一声都带着股肃穆,让脚步不由自主地放轻,连呼吸都跟着匀了几分。

林砚之低头看星陨镜,镜面刚收的赤红与明黄还未完全沉淀,此刻竟漫开层温润的乳白,像把月光凝成的玉液盛在里面。镜面晃动间,映出些细碎的影:玉磬悬在木架上,钟鼎立在石台上,还有把青玉圭插在丝帛垫上,圭角的寒光映着些古老的铭文,笔画曲折,像藏着千百年的故事。他指尖轻触镜面,这次不是铜器的凉滑,也不是陶瓦的粗粝,是带着凝脂感的润,像摸到了浸在清泉里的古玉——凉是凉,却透着股化不开的静。

“是‘礼器阁’的魂。”凌雪的冰灵罗盘转得缓了,盘面的橘色渐渐褪成了青白,边缘凝着层细密的霜花,却不冷,反倒透着玉石的寒气,“古籍里说,器作院往东曾有礼器阁,专造祭祀宴饮的礼器,玉磬鸣时鬼神惊,钟鼎成时社稷安,这里的魂都带着股庄重,容不得半分轻慢——你看罗盘的指针。”她把罗盘递过来,盘心的指针正对着前方,针尾拖着些半透明的影:组玉佩悬在钟鼎旁,玉珠相碰的响震得钟鼎纹微微动;青铜爵里盛着些虚影,像祭酒,泛着玉色的光;还有块龟甲玉版,版上刻着星图,正随着指针的晃动慢慢转。

阿蛮的藤蔓卷着片从光纹里落下来的玉屑,玉屑极薄,对着光看能瞧见里面的纹路,像天然长成的云纹。她刚把玉屑放在掌心,就觉出股凉意,不是冰的寒,是古玉特有的“静气”,让人心神一宁。玉屑上的光慢慢聚,映出个模糊的影:个老玉匠坐在案前,手里握着解玉砂,正往块璞玉上磨——玉是块青玉,他磨得极慢,每一下都顺着玉纹走,嘴里还念着“匀些,再匀些,别伤了玉魂”,案边的铜灯“噼啪”响,灯影落在玉上,像给玉纹镀了层金。

“这些魂都带着股虔诚。”藤蔓把玉屑放在星陨镜旁,玉屑刚沾着镜面的乳白,就“嗡”地轻颤了下,颤出的声波里映出礼器阁的模样:正屋摆着尊大鼎,鼎耳上挂着组玉佩,鼎腹刻着饕餮纹,纹里嵌着些玉饰,是祭天时用的;东厢房是玉坊,案上摆着大小玉料,墙上挂着解玉刀、磋磨石,角落里堆着些废弃的玉坯,坯上还留着没磨完的纹;西厢房是铜坊,比器作院的铜坊更规整,土灶上坐着个青铜甗,甗里的虚影像在蒸黍稷,灶边立着个铜制的酒樽,樽上的蟠螭纹缠着些玉珠,是宴饮时用的。影里有个穿玄色祭服的老者,正拿着块玉璧对着光看,说“这璧的润度够了,只待刻上‘受命于天’西个字,就能用在祭天大典上”,旁边的玉匠点头,手里的刻刀悬在玉璧上,迟迟未落,像怕刻错了半分。

炎阳往前走了几步,掌心的暖釉这次没亮,反倒收了些光——是被这股庄重的静气镇住了。脚边的光纹里浮起片青铜残片,是从钟鼎上掉下来的,边缘还留着火烧的痕迹,残片上的铭文刻得深,是“永宝用享”西个字,笔画里嵌着些玉粉,像是玉匠补刻时蹭上的。炎阳蹲下身,用暖釉轻轻裹着残片,没敢用太热的温气,只让暖意慢慢烘,残片上的铜锈竟淡了些,映出个影:个老铜匠站在大鼎旁,正给个年轻匠人讲铭文,说“这字得刻得深,才能让祖先瞧见咱们的诚心,刻浅了,是对天地的不敬”,年轻匠人点头,手里的錾子落得稳,老铜匠在旁边看,突然叹口气:“玉坊的老玉师眼光毒,你刻完了让他瞧瞧,他说行,这鼎才算成。”年轻匠人红了脸,錾子落在铜坯上,溅起的铜屑落在老铜匠的衣摆上,他也没拍。

林砚之翻开柳先生的手札,“礼器篇”的纸页比前几篇都泛黄,纸角卷着边,上面沾着些玉粉和铜锈,字迹也更庄重,一笔一划像刻在玉上:“礼器者,承天接地之器也。玉需磋磨方得润,铜需范铸方得坚,玉者明礼,铜者载道,二者相济,方显天地之序。欲解其魂,先明其敬。”他指尖划过“明其敬”三个字,想起刚才玉屑里的老玉匠、青铜残片里的老铜匠,突然明白——这些礼器不是普通的器物,是连着天地祖先的媒介,玉要经千次磋磨才不裂,铜要经百次范铸才不歪,魂里凝的都是匠人对天地的敬畏,轻了、躁了,魂就散了,影也就虚了。

往前走了数十步,通道突然开阔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光纹里的静气越来越浓,竟真飘起了细小的玉屑和铜星——不是真的碎末,是礼器魂散出的光,落在身上凉丝丝的,像捧着块刚从泉里捞出来的古玉。眼前的景象渐渐清晰,是片肃穆的殿宇遗迹:正屋的大鼎还立在石台上,鼎耳断了一只,却依旧透着威严,鼎腹的饕餮纹里嵌着的玉饰还在,只是蒙上了层灰,像蒙着岁月的纱;东厢房的玉坊案几倒了大半,案上的解玉刀还插在石砚里,砚里的解玉砂结了块,旁边堆着些没刻完的玉璋,璋尖的寒光还在;西厢房的铜坊土灶塌了,灶边的青铜甗裂了道缝,甗里的虚影还在,像蒸了千年的黍稷还没凉透。

最显眼的是殿宇中央的个石台,石台上铺着块暗红色的丝帛,帛上摆着套残缺的礼器:半块玉璧、一只青铜爵、还有块龟甲玉版,玉版上的星图缺了角,正好能和青铜爵的足对上。丝帛的边缘绣着些云纹,纹里嵌着金线,是祭服上才有的料子,想来是当年盛放礼器用的。

“这石台是祭天前摆放礼器的‘承露台’。”阿蛮蹲在石台旁,藤蔓轻轻探向丝帛,没碰那半块玉璧,只卷了根落在帛边的玉线——线是用玉丝编的,细得像头发,线上沾着点铜锈,像是从青铜爵的纹里磨下来的。藤蔓把玉线放在石台上,玉线刚沾着丝帛,就见石台缝里冒出点青光,龟甲玉版突然轻轻转了转,版上的星图缺角处亮起,正好和青铜爵足的纹对上,拼出个完整的北斗星象。

凌雪从袖里掏出块软布,这次蘸了点星陨镜里的和色釉——先前收的器作院铜光混着陶坊水润,刚擦到玉璧的断口,断口处的毛边竟像活了似的慢慢平了,露出下面的玉色,润得像刚从河里捞出来的。“是当年祭天时不小心摔的。”她轻声说,“你看断口的纹,是顺着玉的肌理裂的,没伤着里面的‘受命于天’西字,可见摔的时候有人用手护着,想保这玉璧的魂。”

擦到第五下时,玉璧突然“叮”地响了声,仔仔细细的简姑娘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断口处的青光往外漫了漫,落在青铜爵里,爵里的虚影祭酒竟泛起了涟漪,映出个老玉师的虚影——正站在承露台上,手里捧着这半块玉璧,给个年轻玉匠看:“阿珩,你看这断口,虽裂了却没碎,是玉魂不想散,你得把它补好,用同色的玉料嵌上,不能让祭天的时候缺着角。”年轻玉匠点头,眼里含着泪:“师父,都怪我没拿稳……”老玉师摇头:“不怪你,是这玉想让咱们记得,敬天之心,容不得半分疏忽。”

“这年轻玉匠定是叫阿珩。”林砚之蹲在石台旁,看着青铜爵里的祭酒影,“他后来定是补好了玉璧,你看爵里的虚影,祭酒上还浮着补玉的纹路,像在夸他补得好。”他伸手碰了碰青铜爵,爵身的铜锈下竟露出些细密的刻痕,是“阿珩补璧”西个字,刻得浅,藏在蟠螭纹里,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炎阳走到西厢房的土灶边,灶旁倒着个铜制的范模,是铸鼎用的,范里还留着鼎耳的泥痕,泥里混着些玉粉,是阿珩补璧时掉的。他用暖釉轻轻裹着范模,没敢碰里面的泥痕,只让温气烘着铜范,范上的铜锈竟落了些,露出下面的字——是“老铜”两个字,刻在范底,是那个教年轻匠人刻铭文的老铜匠的名字。范模里的泥痕突然动了动,映出个影:老铜匠拿着这范模给阿珩看,说“这鼎耳得铸得厚些,才能挂住铸玉佩,你补玉璧时细,铸鼎时也得这么细,不然玉和铜不相配,祭天的时候会失仪”,阿珩红了脸,说“我跟着您学范铸,定不让您失望”,老铜匠笑了,把范模往他手里塞,说“去吧,让玉和铜好好说话”。

“这老铜匠是把阿珩当徒弟了。”炎阳声音里带着敬意,“他知道礼器里玉和铜得相配,就像敬天和敬人得相通,缺了哪样都不行。”他把铜范扶起来,放在承露台旁,范口对着玉坊的方向,像在等阿珩来取。

阿蛮的藤蔓探进东厢房的玉坊,案几底下压着块没刻完的玉璋,璋上刚刻了个“礼”字,笔画还没收尾,旁边放着把解玉刀,刀柄缠着丝帛,是阿珩常用的那把。藤蔓把玉璋卷到承露台上,玉璋刚沾着丝帛,半块玉璧的青光就突然亮了,把“礼”字的笔画补全了,补得和老玉师的笔迹一模一样。玉璋上的青光顺着丝帛往下流,流到青铜爵里,爵里的祭酒虚影突然泛起了玉色的光,光里浮起些组玉佩的影,玉佩相碰的响震得大鼎微微动,像在奏祭祀的乐。

“它们在补当年的遗憾呢。”阿蛮眼眶有点湿,“玉璧、玉璋、青铜爵、铜范,都是这礼器阁的魂,现在聚在一起,就不会再缺了。”她让藤蔓把散落在玉坊的玉料都卷到承露台上,玉料刚落台,就自己往玉璧旁边凑,料上的纹路对着玉璧的断口,竟拼出了朵完整的“玉琼花”——正是祭天礼器上常刻的纹样。

凌雪往大鼎后面看,鼎后藏着个青铜制的香薰,薰里还留着些香灰,灰里缠着根玉簪,簪头是朵玉琼花,和拼出的纹样一模一样。她用冰灵罗盘在香薰上晃了晃,罗盘的光映着玉簪,玉簪突然自己从香灰里浮起来,落在承露台上的丝帛上,簪头的琼花正好对着玉璧的断口,像在给补好的玉璧簪花。“这玉簪是阿珩给老玉师做的。”凌雪轻声说,“老玉师头发白了,他就刻了这簪子,说玉簪养人,像师父养他一样。”

林砚之把星陨镜放在承露台上,镜面的乳白光更浓了,刚收的赤红、明黄此刻又融进玉的青白、铜的青绿、丝帛的暗红,和色变得更沉,像把敬畏与虔诚都收在了里面——是玉磬鸣礼的庄,是钟鼎载道的重,是老玉师磨玉的静,是老铜匠铸鼎的严,是所有礼器魂里的敬。

突然,承露台的石缝里冒出股清光,清光裹着个玉制的小匣子,匣子上刻着星图,和龟甲玉版上的一样,匣锁是青铜制的,刻着“敬天”二字,得用玉簪才能打开。阿蛮用藤蔓拿起玉簪,轻轻插进锁孔,匣子“咔嗒”开了,里面装着半片玉符,是从祭天的玉圭上掉下来的,符上刻着“社稷”二字;还有半片铜符,是从钟鼎的耳上掉下来的,符上也刻着“社稷”二字——拼在一起,正好是块完整的“社稷符”,玉的润衬着铜的坚,竟格外庄重。

“是他们藏的心愿。”阿蛮把玉符和铜符拼在一起,刚拼好,整个殿宇的魂都亮了。玉磬从虚空中浮起来,悬在大鼎上方,“叮”地一声鸣响,震得组玉佩都跟着颤,玉佩相碰的声连成了乐;青铜爵里的祭酒虚影漫出来,顺着石台上的纹路流,流到大鼎里,鼎腹的饕餮纹突然活了似的,张口吐出些玉色的光;龟甲玉版彻底转起来,星图上的北斗星对着通道深处,像在指引方向;那半块玉璧的断口被青光补满了,上面的“受命于天”西个字亮得像在发光。

它们围在星陨镜旁,没往里钻,只是用玉光和铜影在镜面上画了个圈,圈里写着“玉铜相济,礼敬天地”,字是用玉屑和铜星拼的,庄严肃穆得像祭天的祝文。

林砚之把玉制小匣子合上,刚要放进怀里,匣子突然自己开了,里面多出根玉线,线的一头系着玉簪,一头系着之前的铜梭,像怕礼器的庄和器作的巧断了联系。炎阳笑着把线缠在铜锤柄上:“连着呢,断不了。”

殿宇中央突然亮起道光,是从承露台的石缝里发的,光里飘着件玉制的礼器模型,是尊缩小的祭天大鼎,鼎耳上挂着组玉佩,鼎腹刻着完整的饕餮纹,纹里嵌着的玉饰亮得像星,鼎下还垫着块丝帛,帛上绣着器作院的铜炉、织机,还有藏珍阁的素纱衣、陶坊的阿禾——素纱衣飘在鼎旁,像在给礼器拂尘;阿禾蹲在鼎边,手里捧着陶碗,像在给匠人送水。

“是礼器阁的魂聚成的。”凌雪轻声说,“它在送咱们呢。”

西人往光里走,玉制大鼎模型飘在他们身前,鼎上的玉佩晃着,像在奏前路的乐。身后的礼器阁魂都在动,玉磬鸣,钟鼎响,玉璋转,像在说“慢走”。林砚之回头看,见承露台的石缝慢慢合上了,玉磬的余音还在绕,钟鼎里的玉光还在流,像在守着这些暂时留下的魂——等他们带更多器魂回来,再一起回家。

通道里的光纹又变了,乳白混着赤红、明黄、青白、青绿,像组庄重的礼器,又静又肃。林砚之握着系着玉簪的星陨镜,能觉出里面的沉——是老玉师磨玉的静,是老铜匠铸鼎的严,是阿珩补璧的悔,是年轻匠人刻铭的敬,是所有礼器魂里的敬畏与虔诚。他知道,下一个地方或许有更稀的器,或许有更重的魂,但只要明其敬、惜其诚,怀着敬畏,记着庄重,就能把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