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6章 麦香浸年俗,竹阁藏新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章节无错乱精修!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异世玄途:星图引路最新章节随便看!

第八十六章 麦香浸年俗,竹阁藏新声

合魂院的雪化得慢,檐角的冰棱垂了三天,才在晌午的日头里滴出第一串水珠,“嗒嗒”落在晒谷场的竹架上,惊飞了几只啄食麦仁的麻雀。阿蛮的藤蔓卷着片半干的麦秆晃悠到竹阁窗沿,鼻尖凑着窗缝里飘出的香气打转:“是顾奶奶在炒麦麸!焦香混着红糖味,肯定是要做麦麸糖,去年这个时候小木和阿枣抢着吃,粘得满嘴都是,顾伯笑他们像偷蜜的小熊!”

凌雪的冰灵罗盘转得愈发清亮,盘面映出灶间的暖景:顾奶奶系着蓝布围裙,正用竹铲翻炒铁锅里的麦麸,金黄的麦麸在火上蹦跳,红糖块慢慢融成琥珀色的糖浆,裹着麦麸发出“滋滋”的声响;小木蹲在灶台边,手里攥着个竹筛,眼睛首勾勾盯着锅里,时不时伸手想去够,被顾奶奶用竹铲轻轻敲了下手背;阿枣则在旁边剥花生,花生仁堆在粗瓷碗里,像撒了把碎玉,她剥得认真,连额角沾了片麦麸都没察觉。

“急什么,”顾奶奶笑着把炒好的麦麸糖盛进陶盆,“等放凉了切成块,保准让你们吃个够。今天做的麦麸糖要留一半,过两天就是小年,要送些给邻村的老人们,还有李教书先生学堂里的孩子们,让他们也尝尝合魂院的年味儿。”小木揉着被敲的手背,嘴却笑得咧开:“我要把最大的那块留给小花,上次她教我编麦秆小篮子,还送了我一颗野山楂,可甜了。”阿枣也抬起头,花生仁的碎屑沾在嘴角:“我要留两块给小雅,她上次把麦秆小兔子‘雪雪’带来给我看,还说要和我一起给‘雪雪’做麦秆小裙子呢。”

魏墨翁这时提着个竹篮走进灶间,篮子里装着刚采的松柏枝和几串晒干的红辣椒:“灶间的香气都飘到院门口了,我在竹阁都闻到了。这些松柏枝是去后坡砍的,枝桠,等会儿插在院门口和竹阁的窗台上,年味儿就更足了;红辣椒挂在灶间的房梁上,又好看又能辟邪。对了,顾伯去镇上买年画和门神了,说是要选些有麦秆图案的,贴在竹阁的门上,和我们的麦秆手艺应景。”

顾奶奶把麦麸糖盆放在石磨上晾凉,转身去揉面团:“今天还要做麦仁馒头,用新收的麦子磨的面,比白面馒头更有嚼劲。等会儿把馒头蒸好,和麦麸糖一起装在竹篮里,让小木和阿枣送到邻村王奶奶家去,她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小年的吃食我们得帮她准备些。”小木立刻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麦麸:“我去我去!我还能帮王奶奶劈柴,上次我劈的柴够她烧三天呢!”阿枣也赶紧放下花生碗:“我也去!我帮王奶奶扫院子,还要给她看我新做的麦秆小灯笼,灯笼上粘了金粉,晚上点亮了可好看了。”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顾伯的吆喝声:“买年画回来咯!还有给孩子们的小鞭炮!”小木和阿枣一下子冲了出去,顾奶奶和魏墨翁也跟着走到院门口。只见顾伯肩上扛着个大布包,手里提着一串红彤彤的小鞭炮,脸上带着笑:“镇上的年画摊老板听说我们要麦秆图案的,特意从箱子底翻出了几张老画,上面画着晒谷场收麦、编麦秆手艺的场景,可热闹了;小鞭炮是给小木和阿枣买的,小年晚上放一点,添添喜气,不过得在顾伯的看着下放,不能自己偷偷玩。”

小木和阿枣凑过去,看着布包里的年画,眼睛亮得像星星。一张年画上画着几个村民在晒谷场里扬麦,金黄的麦粒像雨一样落下;另一张画着个老婆婆在教孩子编麦秆梅花,孩子的手里还拿着刚编好的小兔子;还有一张画着合魂院的竹阁,竹阁外挂着麦秆灯笼,窗台上摆着麦秆作品,和他们的合魂院一模一样。“这张画好像我们的竹阁!”阿枣指着年画,兴奋地说,“连窗台上的麦秆小灯笼都一样,就是灯笼上的花纹比我们的更复杂,我们以后也能编出这么好看的花纹吗?”

魏墨翁摸了摸她的头:“只要好好学,肯定能。这些年画里的麦秆手艺,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把它们变得更丰富,让更多的人喜欢。等会儿我们把年画贴在竹阁的门上和墙上,让合魂院的每个角落都有麦秆的影子,也让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麦秆手艺的年俗味儿。”

顾伯把年画和小鞭炮放在石磨上,开始收拾贴年画的工具:“我还买了些浆糊,用面粉熬的,比胶水粘得牢。等会儿我们分工,我来贴年画,魏先生帮我递东西,顾奶奶继续做麦仁馒头,小木和阿枣就负责把麦麸糖切成块,装在竹篮里。争取在傍晚前把这些活都干完,晚上我们吃麦仁馒头、麦麸糖,再放串小鞭炮,热热闹闹过小年。”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顾奶奶在灶间继续揉面团,面团里掺了磨碎的麦仁,揉得光滑细腻,然后切成大小均匀的馒头坯,放在蒸笼里;魏墨翁帮着顾伯调浆糊,浆糊熬得粘稠,散发着淡淡的面香;小木和阿枣则搬来小板凳,坐在石磨旁,用小刀把凉透的麦麸糖切成小块,每块都方方正正的,装在铺着油纸的竹篮里,竹篮边还系上了红绳,看起来喜庆极了。

“小木,你切的糖块太大了,”阿枣看着小木手里的刀,笑着说,“这么大一块,吃一口肯定粘住牙齿,要像我这样,切得小一点,一口一个,又甜又不粘牙。”小木不服气地说:“大的才好吃!糖多麦麸也多,嚼起来更香。等会儿给王奶奶送的时候,我就给她拿大的,她肯定喜欢。”两人一边拌嘴,一边切糖,竹篮里的麦麸糖很快就装满了,甜香飘满了整个院坝。

傍晚的时候,麦仁馒头蒸好了。蒸笼一打开,热气腾腾的馒头香混着麦仁的清香扑面而来,馒头个个,表面泛着淡淡的麦黄色,像一个个小元宝。顾奶奶把馒头装进竹篮,和麦麸糖放在一起:“小木,阿枣,快把东西收拾好,我们送往王奶奶家,还要去李教书先生那里,别耽误了时间。”

小木和阿枣赶紧提着竹篮,跟在顾奶奶身后。雪后的山路有些滑,顾奶奶牵着他们的手,慢慢往前走。路边的松柏枝上还挂着残雪,阳光照在上面,反射出亮晶晶的光;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落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迎接小年的到来。

到了王奶奶家,王奶奶正坐在门口晒太阳,手里拿着个破旧的竹篮,似乎在想什么心事。看到他们来,王奶奶立刻露出了笑容:“是小木、阿枣和顾奶奶啊!快进屋坐,外面冷。”顾奶奶把竹篮放在桌子上:“王奶奶,今天是小年,我们给您送些麦仁馒头和麦麸糖,都是刚做的,还热乎着呢。小木说要帮您劈柴,阿枣要帮您扫院子,您就让他们忙活忙活,活动活动筋骨。”

王奶奶拉着顾奶奶的手,眼眶有些:“你们总是想着我,每年都给我送吃的用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合魂院有你们,真是我们这些老人的福气。”小木己经拿起了墙角的斧头,开始劈柴:“王奶奶,您别客气!我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等明年麦秆手艺学堂办起来,我还要教您编麦秆小篮子,让您也能做麦秆作品。”阿枣也拿起扫帚,开始扫院子:“我教您做麦秆梅花,插在您的窗台上,又好看又香。”

从王奶奶家出来,他们又去了李教书先生的学堂。学堂里的孩子们还在上课,李教书先生正在教他们读《三字经》,书声朗朗,飘出窗外。看到顾奶奶他们来,李教书先生赶紧让孩子们下课,迎了出来:“顾奶奶,小木,阿枣,快进屋!孩子们刚还在念叨你们的麦秆手艺呢,说上次学的麦秆梅花还放在家里的窗台上,舍不得碰。”

孩子们围了上来,好奇地看着竹篮里的麦仁馒头和麦麸糖。小宇跑在最前面:“顾奶奶,这是给我们的小年礼物吗?麦麸糖看起来好甜啊,我能现在就吃一块吗?”小雅也拉着阿枣的手:“阿枣姐姐,你今天有没有带麦秆作品来?我把‘雪雪’带来了,想让你看看我给它做的麦秆小围巾。”

顾奶奶笑着把麦仁馒头和麦麸糖分给孩子们:“慢点吃,别噎着。这些都是合魂院的心意,祝你们小年快乐。等过几天过年,我们还会带更多的麦秆作品来,教你们做麦秆鞭炮和麦秆灯笼,让你们的年过得更热闹。”李教书先生也接过一块麦麸糖,尝了一口:“真甜!比镇上买的还好吃。顾奶奶,明年麦秆手艺学堂办起来,我一定让孩子们按时去上课,让他们好好传承这门传统手艺。”

从学堂回来的时候,天己经黑了。合魂院的竹阁里亮起了灯,魏墨翁和顾伯己经把年画贴好了。竹阁的门上贴着那张画有合魂院的年画,窗户上贴着麦秆手艺的场景画,墙上还挂着几串红辣椒和松柏枝,整个竹阁都充满了年味儿。顾伯正在院子里挂小灯笼,灯笼是用麦秆编的,外面糊着红纸,点亮后像一个个小太阳,把院坝照得通红。

“回来啦!”顾伯看到他们,笑着说,“快进屋暖和暖和,灶间还温着麦仁汤,喝一碗暖暖身子。我和魏先生己经把小鞭炮准备好了,等会儿吃完东西,我们就去院坝放鞭炮,过小年。”小木和阿枣赶紧跑进灶间,顾奶奶给他们盛了碗麦仁汤,汤里放了红糖,甜暖的滋味从喉咙一首热到肚子里。

吃过东西,大家来到院坝里。顾伯拿着打火机,点燃了小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打破了夜的宁静,红色的炮屑像花瓣一样落在雪地上,格外喜庆。小木和阿枣捂着耳朵,躲在顾奶奶身后,眼睛却兴奋地盯着鞭炮,脸上洋溢着笑容。魏墨翁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嘴角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放完鞭炮,大家回到竹阁里。顾奶奶端来刚切好的麦麸糖,分给每个人:“快尝尝,凉透了的麦麸糖更有嚼劲,麦香和红糖香混在一起,比刚做好的时候更好吃。”小木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甜糯的口感让他眯起了眼睛:“真好吃!顾奶奶,我们明年还要做更多的麦麸糖,送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知道合魂院的麦秆手艺,也知道合魂院的年味儿。”

阿枣也点点头,嘴里塞满了麦麸糖,含糊地说:“还要教更多的人做麦秆作品,让麦秆手艺变成大家都喜欢的年俗,就像贴年画、放鞭炮一样,每年过年都要做麦秆灯笼、麦秆梅花,这样合魂院的故事就能一首传下去。”

魏墨翁喝了口麦仁汤,感慨道:“是啊,麦秆手艺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年俗的传承。我们把麦秆融入到过年的吃食、装饰里,就是想让大家在感受年味儿的同时,也能记住这门传统手艺。等明年麦秆手艺学堂办起来,我们还要举办麦秆手艺年俗展,让更多的人来合魂院,体验麦秆手艺的魅力,感受传统年俗的温暖。”

顾伯也说:“我己经和镇上的木匠师傅说好了,让他帮我们打几个展示麦秆作品的竹架,放在晒谷场里。到时候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麦秆灯笼、麦秆鞭炮、麦秆梅花都摆上去,再挂上今天买的年画,肯定能吸引很多人来参观。我们还可以现场教大家做麦秆作品,让每个人都能带走一份自己做的麦秆年俗礼物。”

夜深了,竹阁里的灯还亮着。小木和阿枣趴在桌子上,手里拿着麦秆,正在做麦秆小鞭炮。他们把麦秆剪成小段,用红绳串起来,再在上面粘些金粉,看起来像真的鞭炮一样。顾奶奶坐在旁边,帮他们整理麦秆;魏墨翁和顾伯则在讨论明年麦秆手艺学堂的课程安排,从基础的麦秆折叠、粘贴,到复杂的麦秆编织、造型,都规划得清清楚楚。

“我们还要收集更多关于麦秆手艺的老故事,”魏墨翁说,“比如以前的人怎么用麦秆做生活用品,怎么在年俗里用麦秆表达祝福,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不仅学会手艺,还能了解背后的文化。”顾伯点点头:“我明天去邻村找老人们聊聊,他们肯定知道很多关于麦秆手艺的老故事。我们把这些故事记下来,编成小册子,作为麦秆手艺学堂的教材,让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门手艺的意义。”

小木和阿枣做完麦秆小鞭炮,举起来给大家看:“你们看,我们做的小鞭炮好看吗?等过年的时候,我们把它挂在竹阁的门上,和真的鞭炮一起,肯定很热闹。”顾奶奶笑着摸了摸他们的头:“好看!我们的小木和阿枣越来越能干了,不仅自己学会了麦秆手艺,还能想着怎么把它融入到年俗里,真是合魂院的小骄傲。”

阿蛮的藤蔓轻轻晃了晃,把一片麦秆放在小木的手边:“明天我们可以教更多的人做麦秆小鞭炮,让每个人的家里都挂上麦秆鞭炮,这样麦秆手艺就能传遍整个村子,传遍整个镇子,甚至更远的地方。”凌雪的冰灵罗盘也闪烁着柔和的光,仿佛在回应着这份期待。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小木和阿枣就起床了。他们拿着做好的麦秆小鞭炮,跑到院门口,挂在松柏枝上。阳光照在上面,金粉反射着光,像一串小小的灯笼。顾奶奶和魏墨翁也早早地起来,开始准备早饭,麦仁馒头的香气飘满了整个合魂院。

顾伯吃过早饭,就背着竹篮去邻村找老人们收集麦秆手艺的老故事了。他走的时候,小木和阿枣特意把他们做的麦秆小鞭炮送了一个给他:“顾伯,你带着这个小鞭炮,路上遇到人就给他们看看,告诉他们这是麦秆做的,让他们也喜欢上麦秆手艺。”顾伯笑着接过:“好!我肯定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合魂院的麦秆手艺,知道我们的麦秆年俗。”

上午的时候,邻村的几个村民听说合魂院在准备麦秆年俗展,都跑来看热闹。他们围着竹阁里的麦秆作品,好奇地问东问西。一个叫老周的村民说:“我小时候也见过用麦秆做的东西,比如麦秆帽子、麦秆席子,现在都很少见了。没想到你们把麦秆做成了这么多好看的作品,还和年俗结合起来,真是有心了。”另一个叫李大婶的村民说:“我家孙女最喜欢做手工了,等明年麦秆手艺学堂办起来,我一定让她来学,让她也能做这么好看的麦秆灯笼、麦秆梅花。”

小木和阿枣热情地给他们介绍麦秆作品,还教他们做简单的麦秆梅花。老周学得很认真,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朵,虽然有些歪歪扭扭,但他还是很高兴:“我要把这朵麦秆梅花带回家,插在我家的花瓶里,让家人也看看,麦秆也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李大婶也说:“我要学做麦秆小灯笼,等过年的时候挂在我家的门口,比买的灯笼还好看,还特别有意义。”

中午的时候,顾伯回来了,竹篮里装满了写着老故事的纸。他兴奋地说:“今天收获可真大!老人们讲了很多关于麦秆手艺的故事,有以前用麦秆做嫁妆的,有过年用麦秆编吉祥话的,还有用麦秆预测收成的,都很有意思。我己经把这些故事整理好了,等会儿我们一起看看,挑选一些适合教给孩子们的,编成教材。”

大家围坐在竹阁里,听顾伯念这些老故事。一个故事讲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