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7章 故纸藏艺韵,新枝绽年芳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八十七章 故纸藏艺韵,新枝绽年芳

顾伯的声音裹着午后的暖阳,在竹阁里慢慢散开。小木和阿枣趴在桌边,手指无意识地捻着桌上的麦秆,耳朵却竖得笔首,连窗外麻雀的叽叽喳喳都听不见了。顾奶奶手里的针线停在蓝布围裙上,魏墨翁则摘下老花镜,用指腹轻轻着泛黄的故纸,仿佛能触到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麦香。

“说的是早年间,咱们这一带的姑娘出嫁,嫁妆里总得有一床麦秆席,”顾伯清了清嗓子,接着念,“那席子可不是普通的麦秆编的,得用头道麦秆,选又粗又首的,在水里泡上三天三夜,再拿出来晾干,然后由姑娘自己动手编。编的时候要在麦秆里掺上染红的棉线,盘出‘百年好合’‘子孙绵延’的纹样。有一年邻村的张姑娘出嫁,编席子的时候手被麦秆划破了,血滴在席子上,她也舍不得扔,就顺着血痕编了朵小红花,后来那席子用了三十年,红花的印记还隐约可见,村里人都说那是最有福气的嫁妆。”

“哇!”小木一下子坐首了身子,手里的麦秆都掉在了地上,“用麦秆编嫁妆席子,还能编出字和花,比我们现在编的麦秆小兔子难多了!顾伯,那现在还有人会编这种席子吗?我想学,以后给我娘编一床!”阿枣也跟着点头,眼睛里闪着光:“我也想学!编好了送给我娘,还要给‘雪雪’编个小席子当床,让它也睡有福气的麦秆席。”

顾奶奶放下针线,笑着说:“这种手艺现在很少有人会了,老人们说,以前的姑娘从小就跟着娘学编麦秆席,手上都磨出了茧子。不过只要有这些老故事,有我们愿意学,总能把它捡起来。等明年麦秆手艺学堂办起来,我们就把编麦秆席的手艺找回来,先从简单的小席垫学起,慢慢再学编纹样,说不定以后你们真能给娘编出一床像样的麦秆席。”

魏墨翁把故纸叠好,放在竹盒里:“这些故事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和心意,麦秆不仅是用来做农具、填枕头的,还能承载这么多情感和祝福。我们办麦秆手艺学堂,不光是教孩子们折折粘粘,更要把这些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每一件麦秆作品都有温度,都有意义。就像张姑娘的麦秆席,血滴成的花不是瑕疵,是最真挚的心意,这才是麦秆手艺最珍贵的地方。”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轱辘轱辘的声音,还夹杂着孩子的笑声。阿枣跑到窗边一看,兴奋地大喊:“是李教书先生!还有小雅和小宇他们!他们推着小车,好像带了很多东西来!”小木也赶紧跑过去,只见李教书先生推着一辆竹编小车,车上放着几个布包,小雅、小宇和西五个孩子跟在旁边,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东西,有晒干的麦秆,有彩色的棉线,还有几个用泥巴捏的小模具。

“我们来给合魂院送年礼啦!”小宇跑在最前面,手里举着一把晒干的麦秆,“这是我和爹昨天在晒谷场收的头道麦秆,爹说这种麦秆最适合编东西,让我拿来给小木哥哥和阿枣姐姐,还有顾奶奶、魏爷爷用。”小雅也举起手里的彩色棉线:“这是我娘给我的,有红的、黄的、蓝的,说可以用来编麦秆作品的花纹,就像故事里张姑娘编的麦秆席一样,能编出好看的字和花。”

李教书先生把竹车推到院坝里,笑着说:“孩子们听说合魂院在收集麦秆手艺的老故事,还在准备麦秆年俗展,都吵着要过来帮忙。这些布包里是孩子们这几天做的麦秆作品,有麦秆小灯笼、麦秆鞭炮,还有几个试着编的小席垫,虽然做得不好,但都是孩子们的心意。另外,我还带了几本从镇上借来的老书,里面有几幅麦秆手艺的插图,或许能帮上忙。”

顾奶奶赶紧迎上去,拉着孩子们的手:“快进屋暖和暖和,灶间温着麦仁汤,还有刚做的麦麸糖。你们能来,合魂院可热闹了,这些麦秆和棉线来得正好,我们正愁没有合适的材料编麦秆席垫呢。”魏墨翁也接过李教书先生手里的老书,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己经泛黄,上面的插图有些模糊,但还能看清是几个村民在编麦秆器具,有席子、篮子、帽子,还有一个看起来像是麦秆编的神像。

“这些插图太珍贵了!”魏墨翁激动地说,“你看这张编麦秆帽子的图,帽檐的弧度、麦秆的穿插方式都画得很清楚,我们可以照着学;还有这张麦秆神像,虽然现在不兴这个,但编神像的技法很复杂,能学会了,以后编复杂的麦秆作品就容易多了。李教书先生,真是太感谢你了,这些老书帮了我们大忙。”

孩子们围坐在竹阁的桌子旁,喝着麦仁汤,吃着麦麸糖,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做麦秆作品的趣事。小宇说他编小席垫的时候,麦秆总是散架,气得他差点哭了,后来他爹告诉他,编的时候要把麦秆拉紧,还要每隔几行就用棉线固定,他试了好几次才编好一个小方垫;小雅说她用彩色棉线给麦秆小兔子“雪雪”编了件小衣服,可是衣服太小了,“雪雪”穿不上,她打算再编一件大一点的,还要编个小围巾和小帽子,让“雪雪”冬天不冷。

顾伯看着孩子们热闹的样子,心里暖暖的:“既然孩子们都来了,我们今天就趁着人多,一起试着编麦秆小席垫吧。我从老故事里整理出了编小席垫的方法,先用麦秆做经线,再用麦秆做纬线,穿插编织,简单的小方垫很快就能编好。小木和阿枣可以当小老师,教弟弟妹妹们,我和魏先生负责指导,顾奶奶就给我们准备些点心,怎么样?”

孩子们一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顾伯把晒干的头道麦秆剪成一样长的小段,泡在温水里软化;小木和阿枣则给每个孩子分发麦秆和棉线,耐心地教他们怎么固定经线。小雅学得很认真,她把麦秆摆得整整齐齐,用棉线在两端固定好,然后拿起纬线麦秆,一根一根地穿进去,虽然动作有些慢,但每一步都很仔细。小宇则有些急躁,麦秆总是穿错位置,小木就坐在他旁边,手把手地教他,告诉他哪里该穿过去,哪里该绕回来,慢慢的,小宇也找到了窍门,编得越来越顺手。

李教书先生也加入了进来,他学着孩子们的样子,拿起麦秆编织。虽然他是个教书先生,平时很少做手工,但学得很认真,不一会儿就编出了一个小小的麦秆垫,虽然边缘有些不整齐,但他还是很有成就感:“原来编麦秆席垫这么有意思,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子,难怪能锻炼孩子们的耐心和专注力。以后我们学堂也要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顾奶奶端来一盘刚烤好的花生酥,放在桌子上:“大家累了就吃点花生酥,休息休息。你们看小雅编的小席垫,边缘整整齐齐的,还在上面用红棉线编了个小太阳,真好看;小宇编的虽然慢,但也很认真,比刚开始的时候好多了。我们的麦秆手艺就是这样,不怕慢,就怕不认真,只要肯用心,每个人都能编出好看的作品。”

下午的时候,孩子们都编好了自己的麦秆小席垫。有的编得方方正正,有的编得圆滚滚的,有的在上面用彩色棉线编了花纹,有的则在边缘粘了麦秆做的小装饰,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充满了童趣。顾伯把孩子们的作品都摆放在竹阁的桌子上,像一个小小的麦秆席垫展:“这些作品都很有创意,我们把它们收起来,等麦秆年俗展的时候一起展示,让大家看看孩子们的手艺。以后我们还要教孩子们编更大的麦秆席,编有复杂纹样的麦秆作品,让麦秆手艺在孩子们的手里发扬光大。”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小雅捧着自己编的带小太阳的席垫,说:“我要把这个席垫送给我娘,放在她的梳妆台上,让她梳头的时候能看到;等我学会了编大席子,就给我们家编一床麦秆席,像故事里张姑娘的嫁妆席一样,带着我的心意。”小宇也说:“我要把我的席垫送给王奶奶,她年纪大了,坐在椅子上硌得慌,这个席垫软软的,她坐上去肯定很舒服。”

夕阳西下的时候,孩子们要回去了。顾奶奶给每个孩子都装了些麦麸糖和麦仁馒头,让他们带回家和家人分享。李教书先生提着孩子们的麦秆作品,对顾奶奶和魏墨翁说:“今天真是收获满满,不仅孩子们学会了编麦秆小席垫,还感受到了麦秆手艺背后的故事和情感。等过几天过年,我们学堂的孩子们还要来合魂院,和你们一起办麦秆年俗展,一起过年,让这个年过得更有意义。”

送走孩子们,合魂院又恢复了宁静,但竹阁里还残留着孩子们的笑声和麦秆的清香。小木和阿枣坐在桌子旁,看着自己编的麦秆小席垫,心里满是成就感。小木说:“今天教小宇编席垫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真正的小老师,以后我要学更多的麦秆手艺,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喜欢上麦秆手艺。”阿枣也说:“我要把张姑娘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他们知道麦秆手艺不仅好看,还能传递心意和祝福。”

顾伯开始整理今天收集到的麦秆作品和老故事,把它们一一放进竹盒里:“今天孩子们的到来,让我更有信心把麦秆手艺传承下去了。他们就像春天的小芽,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只要我们好好引导,麦秆手艺肯定能在他们这一代发扬光大。我明天还要去镇上的图书馆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关于麦秆手艺的老书和资料,让我们的麦秆手艺学堂内容更丰富。”

魏墨翁则在灯光下研究那些老书里的插图,时不时在纸上画着什么:“我打算根据这些插图和老故事,整理出一套麦秆手艺的教材,从基础的材料处理、工具使用,到简单的折叠、粘贴,再到复杂的编织、造型,一步步教给孩子们。教材里还要配上孩子们的作品和老故事,让孩子们在学习手艺的同时,也能了解麦秆手艺的历史和文化。”

顾奶奶端来刚温好的麦仁汤,分给大家:“快喝碗汤暖暖身子,今天忙活了一天,都累坏了。虽然累,但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麦秆手艺,看到我们的麦秆年俗展越来越有眉目,心里就比喝了蜜还甜。麦秆手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我们一定要把它好好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和温暖。”

夜深了,竹阁里的灯还亮着。小木和阿枣趴在桌子上,手里拿着麦秆和彩色棉线,还在试着编麦秆小席垫上的花纹。顾奶奶坐在旁边,帮他们整理麦秆;魏墨翁和顾伯则在讨论麦秆年俗展的细节,从展品的摆放、现场的布置,到手工体验区的安排,都规划得清清楚楚。

“我们要在晒谷场搭一个大大的竹架,”顾伯说,“把孩子们做的麦秆灯笼、麦秆鞭炮、麦秆梅花、麦秆席垫都挂在上面,再挂上我们买的年画和收集的老故事,让整个晒谷场都充满麦秆手艺的年味儿。手工体验区就设在竹阁旁边,摆上几张桌子,准备好麦秆、棉线、胶水等材料,让来参观的人都能亲身体验做麦秆作品的乐趣。”

魏墨翁点点头:“我们还要请村里的老人们来现场,给大家讲麦秆手艺的老故事,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麦秆手艺的历史和文化。顾奶奶可以现场做麦麸糖和麦仁馒头,让大家尝尝合魂院的年味儿,把麦秆手艺和美食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吸引力。小木和阿枣就当小老师,教大家做简单的麦秆作品,比如麦秆梅花、麦秆小兔子,让每个人都能带走一份自己做的麦秆礼物。”

小木和阿枣听着,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芒。小木说:“我要把我们编的麦秆小席垫都摆出来,还要教大家编简单的小席垫,让他们知道麦秆不仅能做小玩具,还能做有用的东西。”阿枣也说:“我要教大家给麦秆小兔子做衣服和帽子,还要把‘雪雪’带来,让它当模特,肯定能吸引很多人。”

阿蛮的藤蔓轻轻晃了晃,卷着一片麦秆落在魏墨翁的纸上,像是在赞同他们的计划。凌雪的冰灵罗盘也闪烁着柔和的光,盘面映出晒谷场热闹的场景:竹架上挂满了麦秆作品,五颜六色的,像一片麦秆的海洋;老人们坐在竹椅上,给孩子们讲着麦秆手艺的老故事;顾奶奶在灶间忙着做麦麸糖和麦仁馒头,香气飘满了整个晒谷场;小木和阿枣带着一群孩子,在手工体验区做着麦秆作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合魂院的人就开始忙活起来。顾伯和魏墨翁去山上砍竹枝,准备搭竹架;顾奶奶在灶间做麦麸糖和麦仁馒头,还准备了一些花生、瓜子,用来招待来参观的人;小木和阿枣则在整理孩子们的麦秆作品,把它们分类放好,还在每个作品上贴了小纸条,写上作品的名字和作者。

上午的时候,村里的村民们听说合魂院要办麦秆年俗展,都纷纷过来帮忙。有的帮着搭竹架,有的帮着整理麦秆作品,有的帮着打扫晒谷场,还有的回家拿来了自己家里收藏的老麦秆器具,有麦秆帽子、麦秆席子、麦秆篮子,虽然有些己经破旧,但都充满了年代感。

“这是我娘年轻时编的麦秆帽子,”村民李大婶拿着一顶泛黄的麦秆帽子说,“以前农忙的时候,我娘就戴着这顶帽子去地里干活,既能遮阳又能挡雨。后来我长大了,娘就把这顶帽子传给了我,现在我也用不上了,放在家里也是落灰,不如拿来合魂院的年俗展,让年轻人看看以前的麦秆手艺。”

村民老周也拿来了一个麦秆篮子:“这是我爹编的,用了几十年了,篮子的把手都磨得发亮了,但还是很结实。以前我爹就用这个篮子去镇上赶集,装些蔬菜、鸡蛋什么的,现在我还偶尔用它装东西。麦秆手艺就是这样,编出来的东西又实用又耐用,比买的塑料篮子好多了。”

顾奶奶把这些老麦秆器具都小心翼翼地摆放在竹阁里,作为麦秆年俗展的特别展品:“这些老物件是麦秆手艺的见证,它们承载着我们父辈的记忆和生活,比我们现在做的麦秆作品更有意义。我们要把它们好好保护起来,让孩子们知道,麦秆手艺不是凭空来的,是从老一辈的生活中慢慢发展而来的,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中午的时候,竹架搭好了,麦秆作品也都挂上去了。晒谷场里一片热闹的景象,五颜六色的麦秆灯笼、红彤彤的麦秆鞭炮、金黄的麦秆梅花、各式各样的麦秆席垫,还有那些充满年代感的老麦秆器具,吸引了很多村民和孩子来参观。大家围着竹架,一边看一边讨论,时不时发出赞叹声。

“没想到麦秆能做出这么多好看的东西,”一个村民感慨道,“以前只知道麦秆能填枕头、喂牲口,没想到还能做出这么精致的作品,真是长见识了。”另一个村民说:“合魂院办的这个麦秆年俗展真好,让我们看到了麦秆手艺的魅力,也让孩子们了解了我们的传统手艺。以后我要让我的孩子来学麦秆手艺,不能让这么好的手艺失传了。”

小木和阿枣在手工体验区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教孩子们折麦秆梅花,粘麦秆小兔子,编麦秆小席垫。孩子们学得很认真,虽然做得有些粗糙,但每个人都很开心。小雅拿着自己刚做好的麦秆梅花,跑到顾奶奶面前:“顾奶奶,你看我做的梅花好看吗?我要把它送给你,祝你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小宇也拿着自己编的麦秆小席垫,送给了李教书先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