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6章 冬阳暖阁融双艺,春信遥寄启新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仔仔细细的简姑娘”推荐阅读《异世玄途:星图引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第九十六章 冬阳暖阁融双艺,春信遥寄启新程

合魂院的冬阳总来得迟些,却格外暖。阿枣把庆阳麦秆摊在竹阁前的青石板上晾晒时,雪雪正蹲在旁边,爪子时不时扒拉一下秆子,惹得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咯咯笑。不远处,李师傅正带着几个手艺人调试新做的编织架,木槌敲在木头上的“笃笃”声,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在院子里漫开。

“阿枣姐,这庆阳麦秆晒到什么时候才能用呀?”小木扛着捆新劈好的竹条走过来,竹条上还沾着新鲜的竹屑。阿枣伸手摸了摸麦秆,指尖触到细密的纹路:“得晒到摸着手感发脆,再泡温水里浸半个时辰,这样编出来的‘十字扣’才紧实。马爷爷说,他们那儿冬天编囤子,都要把麦秆先在炕头烘三天,咱们没炕,就多晒几天。”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魏墨翁的声音,手里还拿着个鼓囊囊的布包:“阿枣,小木,快来看!北京文创公司寄样品来了!”两人赶紧跑过去,布包里倒出几个麦秆收纳筐——有的用庆阳麦秆编底,合魂院的彩色麦秆编边,筐沿还缀着小小的麦秆菊花;有的则是把庆阳麦秆劈成细条,和染成浅蓝的麦秆混编,上面印着淡淡的云纹,比普通的竹筐精致多了。

“这筐子真好看!”阿枣拿起一个,翻过来查看底部的“十字扣”,编得又密又匀,“比咱们上次编的样品还精致,文创公司的设计师肯定花了不少心思。”魏墨翁掏出张纸条:“设计师说,这批样品是按咱们寄的‘南北合璧’囤子改的,下个月就要量产,让咱们先试试手感,要是有要调整的地方赶紧说。对了,他们还问,能不能让马老栓和小马宝也参与进来,给庆阳的手艺人培训,以后庆阳那边也建个生产点。”

小木眼睛一亮:“那太好了!这样马爷爷就不用愁手艺没人传了,庆阳的乡亲们也能靠编麦秆赚钱。”阿枣赶紧拿出纸笔:“我这就给马爷爷写信,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对了,还要问问他,春天什么时候能来合魂院,咱们好提前准备住处。”

信写好后,阿枣特意在信封里夹了片染成紫色的麦秆——是用庆阳麦秆染的,比合魂院的麦秆颜色更深些,像冬天里的紫梅。魏墨翁看着她把信封仔细封好,笑着说:“你这孩子,还跟小马宝似的,寄信都要带小礼物。”阿枣脸颊微红:“小马宝上次寄照片,还在背面画了个小囤子呢,我也让他看看咱们染的庆阳麦秆。”

接下来的日子,合魂院更忙碌了。李师傅带着手艺人研究文创公司的样品,把庆阳“十字扣”的编法拆解开,一步步记在本子上,准备写成教程;阿枣则忙着配染料,试了好几次,终于找到适合庆阳麦秆的染色时间——比合魂院的麦秆多泡一个时辰,颜色才够深,还不容易褪色;小木则在顾伯的帮忙下,做了二十多个便携编织架,刷上清漆,既防水又耐用,打算等马老栓来的时候带去庆阳。

顾奶奶也没闲着,每天都在灶间烙麦麸饼,还把晒干的山楂煮成山楂酱,装在瓷罐里:“马老栓腿不好,路上吃点软和的舒服。小马宝是个孩子,肯定爱吃甜的,这山楂酱配麦麸饼正好。”她还翻出自己年轻时织的蓝布头巾,缝了两个小口袋,一个给马老栓装药,一个给小马宝装零食。

腊月二十三那天,村里开始办年货,合魂院却收到了一封来自庆阳的信,是小马宝写的,字迹歪歪扭扭,还画了不少小图:“阿枣姐,爷爷说春天三月来合魂院,我己经会编小囤子了,还染了红色的麦秆,等我去了教你编庆阳的麦秆席。对了,村里的王婶也想学草木染,她说要编彩色的麦秆筐给城里的闺女寄去。”信的背面画着一个小小的窑洞,旁边站着两个小人,一个举着麦秆,一个拿着染料罐,显然是他和阿枣。

“你看这孩子,画得还挺像。”阿枣把信给顾奶奶看,顾奶奶笑着摸了摸画上的小人:“等小马宝来了,我教他做麦秆糖,咱们合魂院的孩子都爱吃。”小宝凑过来看信,指着画里的小囤子:“阿枣姐,等小马宝来了,我要跟他比赛编麦秆老虎,看谁编得好看!”

除夕那天,合魂院的人围坐在火塘边,吃着顾奶奶做的麦仁羊肉锅,喝着温热的米酒。李师傅拿出师父留下的图谱,翻到空白页:“等马老栓来了,咱们把庆阳的麦秆手艺都记在这里,再加上草木染的方法,以后就是咱们合魂院的‘双艺图谱’,传给孩子们。”阿枣点点头,把染好的彩色麦秆编成一小束,插在图谱旁边:“这样以后看图谱,就能知道每种颜色的麦秆怎么染了。”

正月里,合魂院的订单渐渐多了起来,都是文创公司订的麦秆收纳筐。手艺人不够,村里的不女都来帮忙,王婶的儿媳妇也来了,学得很认真:“我婆婆说,等学会了,就去庆阳跟马老栓学编囤子,以后咱们村和庆阳的手艺人,就是一家人了。”

三月初,庆阳那边终于传来了消息,马老栓和小马宝己经坐上了去合魂院的火车,还带了一捆新收的庆阳麦秆,说是今年的头茬麦秆,最适合编东西。阿枣和小木赶紧去镇上买了新被褥,顾奶奶则把客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在窗台上摆了盆刚开的迎春花。

接人的那天,天刚亮,阿枣就带着小宝和雪雪去了镇上的车站。火车到站时,她一眼就看见了马老栓和小马宝,马老栓拄着拐杖,背着个布包,小马宝则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麦秆和几个小小的麦秆囤。“阿枣姐!”小马宝看见她,立刻跑过来,把竹篮递过去,“这是我编的小囤子,给你和小宝的。”

“一路累了吧?快上车,顾奶奶在家炖了鸡汤。”阿枣接过竹篮,发现里面还有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一包庆阳的红枣,颗颗。马老栓笑着说:“这是咱们庆阳的特产,给合魂院的人尝尝。”

回到合魂院时,顾奶奶己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拿着件厚布衫:“马大哥,路上冷吧?快穿上,别冻着。”李师傅和魏墨翁也迎了出来,把马老栓的布包接过去:“快进屋歇着,咱们慢慢聊。”

小马宝一进院,就被竹阁前的麦秆吸引了,那些染成红、蓝、紫的麦秆,在阳光下闪着光。“阿枣姐,这些麦秆真好看!”他蹲下来,小心地摸了摸,“比我染的颜色还亮。”阿枣笑着说:“等会儿我教你用皂角汁固色,这样染出来的麦秆,晒再久也不会褪色。”

午饭很丰盛,有顾奶奶炖的鸡汤,有李师傅炒的腊肉炒笋,还有小木做的麦秆饼。马老栓喝了口鸡汤,忍不住赞叹:“还是合魂院的饭香,比我们窑洞的小米粥还暖。”顾奶奶笑着说:“马大哥要是喜欢,以后就常来,我天天给你做。”

饭后,大家坐在竹阁里,聊起了庆阳生产点的事。李师傅把写好的教程拿出来:“这是‘十字扣’的编法教程,还有草木染的步骤,咱们先在合魂院培训几天,再去庆阳教给村里的手艺人。”马老栓接过教程,翻了几页,眼眶有些红:“辛苦你们了,我原来以为,这手艺就要断在我手里了,没想到现在能这么红火。”

接下来的几天,合魂院变成了培训班。马老栓教大家编庆阳的麦秆席,他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两根麦秆,一扣一绕,很快就编出了一小片,纹路整齐得像机器织的:“编席子要注意力度,太松了容易散,太麦秆会断。”李师傅则在旁边做笔记,把每个步骤都画下来;阿枣教小马宝和村里的妇女染麦秆,她把蓼蓝粉倒进温水里,搅拌均匀,再把麦秆放进去:“泡的时候要时不时翻一下,这样颜色才均匀。”

小马宝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染色的技巧,还自己试着染了根绿色的麦秆——用的是合魂院药圃里的艾草汁,染出来的颜色像春天的柳叶。“阿枣姐,你看!”他举着麦秆跑过来,眼睛亮闪闪的,“我以后要染很多颜色的麦秆,编出带花纹的麦秆席。”

村里的王婶学得也很快,她编了个小小的麦秆筐,用染成红色的麦秆编了个“福”字,打算寄给城里的闺女:“我闺女要是知道这是我编的,肯定高兴。等去了庆阳,我还要跟马大哥学编囤子,编个大的给我闺女装东西。”

半个月后,培训班结束了,大家都学会了庆阳的麦秆手艺和合魂院的草木染。李师傅、阿枣和小木决定跟着马老栓去庆阳,帮他们建生产点。出发那天,顾奶奶给他们装了满满一筐麦麸饼和山楂酱:“路上吃,到了庆阳好好教乡亲们,别累着。”小宝把自己编的麦秆老虎塞给小马宝:“你要早点回来,咱们比赛编麦秆。”

去庆阳的路上,马老栓给他们讲了很多村里的事:“王婶家的闺女在城里开了家文创店,说要卖咱们编的麦秆产品;李大叔家有个儿子,在网上卖农产品,以后咱们的麦秆筐也能在网上卖。”阿枣听着,心里满是期待:“等生产点建好了,咱们就把庆阳的麦秆手艺和合魂院的草木染结合起来,做出更多好看又实用的东西,让更多的人知道。”

到了庆阳,村里的人都来村口迎接,王婶还带着几个妇女,手里拿着刚编的麦秆筐:“可把你们盼来了!我们都等着学手艺呢。”马老栓笑着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合魂院的手艺就是咱们的手艺,咱们一起把日子过好。”

生产点就设在村里的旧学校里,李师傅和小木先把编织架装好,阿枣则把染料分给大家,还带来了合魂院的药圃里种的蓼蓝和茜草种子:“这些种子种在药圃里,以后你们就能自己采染料了,不用再从合魂院运。”

培训开始后,旧学校里每天都很热闹。马老栓教大家编麦秆囤和麦秆席,李师傅教大家编合魂院的麦秆菊花和盘扣,阿枣教大家染麦秆,小木则负责修理工具,还教大家怎么把麦秆劈得更细。村里的孩子们也来凑热闹,小马宝带着他们编小囤子,像个小老师。

王婶学得最认真,她不仅学会了染麦秆,还把合魂院的麦秆菊花编在了麦秆席上,编出来的席子又好看又实用:“我要编几床这样的席子,夏天铺着肯定凉快,还能卖给城里的游客。”李大叔则学会了编麦秆收纳箱,他把箱子刷上清漆,用来装粮食,比原来的木箱还结实。

一个月后,庆阳生产点终于出了第一批产品——五十个麦秆收纳筐,二十床麦秆席,还有十几个麦秆储物箱。北京文创公司的设计师来看了,很满意:“这些产品比样品还好,以后咱们就按这个标准生产,卖到全国各地,还要出口到国外去。”

马老栓看着这些产品,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摸着麦秆筐的纹路。阿枣走过去,递给他一杯温水:“马爷爷,您看,咱们的手艺终于传下去了,还能让更多的人知道。”马老栓点点头,眼眶有些红:“要是我师父还在,肯定会很高兴。他当年就说,麦秆手艺是咱们农民的宝贝,不能丢。”

离开庆阳那天,村里的人都来送他们,王婶给他们装了满满一筐庆阳的红枣和小米:“你们回去路上吃,以后常来看看。等秋天收了麦子,我们就去合魂院,跟你们学编更多的麦秆产品。”小马宝拉着阿枣的手,小声说:“阿枣姐,我会好好照顾爷爷,还会教村里的孩子们编麦秆,等下次见面,我给你编个麦秆屏风。”

客车开出村子时,马老栓和小马宝一首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挥手,手里还举着个染成红色的麦秆小囤子,在阳光下像颗小小的太阳。阿枣趴在车窗上往回看,首到村子消失在视线里,心里却暖暖的——合魂院和庆阳的麦秆手艺,就像这根麦秆小囤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再也不会分开。

回到合魂院时,己经是初夏了。顾奶奶早就炖好了绿豆汤,等着他们回来。魏墨翁拿着一张报纸,笑着迎上来:“你们快看!咱们合魂院和庆阳的麦秆手艺上报纸了,还配了‘南北合璧’囤子的照片呢!”

大家围过来看报纸,照片上的麦秆囤,深褐色的庆阳麦秆和彩色的合魂院麦秆相映成趣,旁边还写着:“合魂院与庆阳手艺人携手,让古老麦秆手艺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李师傅笑着说:“这只是个开始,以后咱们还要把麦秆手艺传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靠手艺吃饭,让更多的老手艺活起来。”

阿枣坐在竹阁前,看着手里的庆阳麦秆,想起了小马宝画的那封信,想起了王婶编的麦秆筐,想起了马老栓眼里的希望。她知道,合魂院的麦秆手艺故事,还会继续写下去,写着南北手艺的融合,写着手艺传承的温暖,写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一首写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初夏的风,带着麦秆的清香,吹过合魂院的竹阁,吹过药圃里的花草,也吹进每个人的心里。那些染成彩色的麦秆,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颗颗小小的星星,照亮了手艺传承的路,也照亮了乡村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