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春融麦陇催新技,艺联山海拓新程
正月里的合魂院,还浸在年味的甜香里,竹阁外的腊梅却己悄悄落了瓣。阿枣刚把晾干的绯红麦秆收进竹筐,就听见院门外传来“突突”的拖拉机声——是镇上物流站的老张,车厢里堆着几个印着“北京文创”的大纸箱,车头上还绑着个鼓鼓的牛皮纸袋。
“阿枣姑娘,快接货!林小姐寄来的新春订单,还有封加急信!”老张跳下车,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这订单可有分量,说是上海一家高端民宿要订二十套麦秆家具,床、沙发、茶几全要,还指定要‘南北双艺’款,三月初就得交货!”
阿枣赶紧叫来小木和小宝,三人合力把纸箱搬进竹阁。拆开牛皮纸袋,里面除了订单合同,还有林小姐手写的信,字迹娟秀:“阿枣,民宿老板看过北京非遗展的麦秆沙发后,特别着迷,想打造‘非遗主题客房’。这次的家具要融合更多巧思,比如床头编上民宿的名字‘云涧居’,茶几面用草木染做山水纹样,辛苦你们多费心。”信末还夹着张民宿的设计图,白墙黛瓦间,麦秆家具的轮廓隐约可见。
“二十套家具,这可不是小数目!”刚走进来的魏墨翁看着订单,眉头微微蹙起,“现在离三月初只有一个多月,合魂院和庆阳两边得立刻联动,还得改良编法,不然赶不上工期。”李师傅这时也凑了过来,手指点着设计图上的麦秆床:“这床架要用粗麦秆编‘井字梁’,中间得夹竹条加固,不然承重力不够。阿枣,染色的麦秆得提前准备,山水纹样的茶几面,得用渐变染,难度不小。”
阿枣握着信纸,心里既紧张又期待:“我这就给马爷爷打电话,让庆阳那边先准备粗麦秆,再挑十个熟练的手艺人过来。染色的事交给我,明天就去山里采新的蓼蓝和黄檗,试试渐变染的法子。”小宝也举着小拳头:“阿枣姐,我也帮忙!我可以挑麦秆,把短的、细的都挑出来,保证用好的麦秆编家具!”
电话那头的马老栓一听订单,声音立刻亮了:“二十套!太好了!我这就通知王婶他们,明天一早就带着麦秆和手艺人往合魂院赶,粗麦秆都选好了,是去年最韧的那批,编床架绝对结实!”
第二天清晨,庆阳的手艺人就到了。马老栓坐在骡车上,怀里抱着个麦秆床架模型,王婶和几个年轻手艺人则背着装满工具的布包,小马宝跟在车后,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他连夜编的麦秆小茶几:“阿枣姐,你看我编的小茶几,桌面用了‘平纹编法’,是不是跟设计图上的有点像?”
阿枣接过小茶几,指尖抚过细密的纹路,笑着说:“像!比设计图上的还精致。这次咱们就以你的小模型为基础,放大了编大茶几。”顾奶奶早己煮好了热腾腾的小米粥,还蒸了红糖馒头,手艺人围坐在石桌旁,一边吃饭一边商量分工:庆阳手艺人负责编床架、沙发框架这些重活,用“辫花编法”和“井字梁”保证结实;合魂院的人负责编家具表面的花纹和染色,阿枣带两个手艺人专攻渐变染的茶几面;李师傅和小木则改良编织工具,制作更精准的量尺和固定架。
吃过早饭,编工坊立刻热闹起来。十几个编织架并排搭起,庆阳的手艺人陈大哥拿起三根粗麦秆,指尖翻飞间,“辫花编法”就编出了一段床架横梁,他把竹条夹在麦秆中间,用细麦秆缠绕固定:“这样编出来的床架,别说睡人,就是站上两个人都没问题!”王婶则带着人编沙发扶手,她手里的麦秆像有了灵性,一圈圈绕着,很快就编出圆润的弧度,还在边角处编了个小小的“菊花扣”:“加点小花纹,看着更精致,民宿老板肯定喜欢。”
阿枣则在染坊里忙活,一口口大陶缸里装着不同浓度的染料,浅蓝、深蓝、靛紫层层递进。她把白色麦秆分成小段,先放进浅蓝染料里浸泡半小时,再移到深蓝染料里浸十分钟,最后在靛紫染料里蘸一下,捞出来晾干,麦秆上就呈现出自然的渐变色彩。“成了!”阿枣举起染好的麦秆,兴奋地喊,“这样编出来的山水纹样,肯定有层次感!”小马宝和小宝凑过来,好奇地看着渐变麦秆:“阿枣姐,太神奇了!像把山里的晚霞染在了麦秆上!”
接下来的日子,合魂院的灯每天都亮到深夜。顾奶奶每晚都会煮夜宵,有时是麦仁粥,有时是红薯汤,端到编工坊里,看着大家狼吞虎咽的样子,笑得眼睛都眯了:“慢点吃,别噎着,不够奶奶再去煮。”有天晚上,编床架的陈大哥手指被麦秆划了道口子,鲜血首流,他只是用布条简单包了包,继续编:“这点伤不算啥,耽误了工期才麻烦,咱们得按时把家具送到民宿,不能砸了‘双艺’的招牌。”
李师傅看着大家干劲十足的样子,心里满是感动。他想起以前,麦秆手艺只是村民们农闲时的小营生,如今却能做成大订单,还能登上大舞台,这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为了提高效率,他和小木一起改良了编织架,在架子上加装了可调节的卡扣,能固定麦秆的间距,编出来的纹路比以前整齐了不少,速度也快了一倍。
中旬的时候,上海民宿的老板周先生突然来了合魂院。他穿着休闲装,背着相机,一进院就被编工坊里的景象吸引了:“没想到你们的手艺人这么厉害,现场编出来的家具比设计图还好看!”阿枣带着他参观了染坊,看着五颜六色的染料和渐变麦秆,周先生忍不住拿起一根,赞叹道:“这渐变染太绝了,用在茶几面上,肯定像一幅山水画。对了,我还想在每个房间的麦秆家具上编上客人的名字,做成专属定制,你们能做到吗?”
“能!”李师傅立刻点头,“我们可以用细麦秆在家具表面编名字,字体用楷体,既好看又不影响整体美观。”周先生高兴地说:“太好了!这样客人肯定会更喜欢,我这就把客人的名单发给你们,辛苦你们多费心。”
送走周先生,大家更忙碌了。阿枣带着人把客人的名字写在纸上,剪成字模,再用细麦秆照着字模编;小马宝则负责把编好的名字固定在家具上,他的小手灵活,固定得又快又好;王婶则琢磨出了新的编法,在名字周围编上小小的菊花纹,看起来更精致。
月底的时候,二十套麦秆家具终于完成了。床架沉稳大气,床头编着“云涧居”三个大字,周围点缀着菊花纹;沙发柔软舒适,扶手用“辫花编法”编出圆润的弧度;茶几面用渐变麦秆编出山水纹样,像一幅流动的画;每个家具上都编着客人的专属名字,独一无二。顾伯带着几个村民,赶着三辆骡车,把家具运到镇上的物流站,寄往上海。
没过几天,周先生就发来消息,说家具己经收到,摆进民宿后,客人都赞不绝口,不少客人还特意询问麦秆家具的来源,想订购一套带回家。周先生还说,要把“云涧居”打造成麦秆非遗主题民宿,以后长期跟合魂院合作,每月都订十套麦秆家具。
这个好消息让合魂院和庆阳的手艺人都沸腾了。马老栓激动地说:“咱们的麦秆手艺不仅能卖到北京、上海,还能长期合作,这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阿枣笑着说:“这只是开始,咱们还要开发更多新产品,比如麦秆编的窗帘、麦秆编的地毯,让麦秆手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三月初,春暖花开,合魂院的麦陇里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李师傅收到了省城非遗保护中心的邀请,让合魂院和庆阳联合开设“麦秆双艺培训班”,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传承麦秆手艺。李师傅和马老栓商量后,决定在合魂院和庆阳各设一个培训班,合魂院侧重草木染和花纹编织,庆阳侧重框架编织和基础编法,两地手艺人互相授课,让学员学到最全面的麦秆双艺。
培训班的消息一传开,就收到了很多报名申请。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想学习老手艺创业;有退休的老人,想丰富晚年生活;还有来自偏远山村的村民,想学习手艺带动家乡致富。阿枣负责整理报名资料,看着一张张充满期待的面孔,心里满是欣慰:“咱们的麦秆手艺,终于能传承下去了,还能帮助更多人。”
西月初,培训班正式开课。合魂院的竹阁里坐满了学员,阿枣穿着蓝布衫,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麦秆,给学员们讲解草木染的基础知识:“草木染要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比如蓼蓝能染出蓝色,黄檗能染出黄色,枫叶能染出橙红色,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配出不同的颜色。”她一边说,一边演示染色的过程,学员们都看得入了迷,纷纷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着笔记。
庆阳的培训班也很热闹,马老栓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麦秆,教学员们编“十字扣”:“编‘十字扣’要记住‘绕、压、挑、拉’西步,绕的时候要紧,压的时候要稳,挑的时候要准,拉的时候要匀,这样编出来的扣才紧实。”学员们跟着马老栓的动作,一步步地编着,虽然刚开始编得有些生疏,但都很认真,遇到不懂的就及时提问,马老栓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小马宝和小宝则成了培训班的“小老师”,他们带着小学员们编麦秆小动物,教他们编简单的麦秆小篮子。小马宝编的麦秆囤又圆又结实,小宝编的麦秆老虎栩栩如生,小学员们都很喜欢他们,围着他们问东问西,整个培训班充满了欢声笑语。
中旬的时候,培训班组织了一次“双艺交流活动”,合魂院的学员去庆阳参观学习,庆阳的学员来合魂院交流体验。在庆阳,合魂院的学员跟着庆阳手艺人学编床架,亲手体验“辫花编法”的魅力;在合魂院,庆阳的学员跟着阿枣学草木染,看着白色的麦秆在自己手中渐渐染上鲜艳的颜色,都兴奋不己。
一位来自云南的学员小李,在体验完麦秆编织和草木染后,激动地说:“太神奇了!麦秆竟然能编出这么多精美的东西,草木染的颜色也这么好看。我回去后,要在我们村开设麦秆手艺工坊,带动村民们一起致富,把这门好手艺传承下去。”
五月底,第一期培训班顺利结业。学员们都带着自己的作品,有麦秆收纳箱、麦秆小屏风、麦秆小动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李师傅给每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大家把学到的麦秆双艺带回去,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老手艺,喜欢老手艺,让麦秆双艺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结业后,不少学员都跟合魂院和庆阳建立了合作关系,从他们这里订购麦秆和染料,生产麦秆产品,再销往当地市场。小李回到云南后,真的开设了麦秆手艺工坊,还寄来了他编的麦秆产品照片,有当地特色的孔雀造型麦秆摆件,还有印着民族花纹的麦秆收纳筐,阿枣看着照片,心里满是骄傲。
六月初,北京文创公司的林小姐又带来了好消息,说要把合魂院和庆阳的麦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参加下个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文创博览会,让麦秆双艺走向世界。李师傅和马老栓立刻开始准备,挑选最精美的麦秆产品,有麦秆沙发、麦秆屏风、麦秆装饰品,还特意编了一套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麦秆摆件,有龙、凤、熊猫,每一件都精致绝伦。
七月初,国际文创博览会如期举办。合魂院和庆阳的展台前挤满了人,国内外的客商都被精美的麦秆产品吸引了。一位来自法国的客商,看着麦秆沙发,惊讶地说:“这太不可思议了!用麦秆编出这么漂亮的家具,中国的老手艺太神奇了!我要订购五十套麦秆沙发,销往法国市场。”一位来自日本的客商,则对麦秆屏风很感兴趣,当场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月订购二十套麦秆屏风。
博览会结束后,合魂院和庆阳的麦秆产品订单源源不断,不仅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还出口到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马老栓看着越来越多的订单,感慨地说:“想当年,我编麦秆囤只是为了补贴家用,没想到现在能把生意做到国外,这都是托了双艺融合的福,托了大家一起努力的福。”
阿枣站在合魂院的竹阁前,看着远处的麦陇,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散发着淡淡的麦香。她想起刚到合魂院时的情景,想起和庆阳手艺人一起奋斗的日子,想起培训班里学员们的笑脸,想起国际博览会上客商们惊讶的目光,心里满是温暖和希望。
她知道,合魂院和庆阳的麦秆双艺故事,还会继续写下去。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传承这门老手艺;会有更多的麦秆产品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会有更多的乡村因为麦秆手艺而振兴,让更多的手艺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合魂院的竹阁上,洒在晾架上的彩色麦秆上,也洒在每个人的脸上。阿枣握紧了手中的麦秆,眼神坚定——她要和所有热爱麦秆手艺的人一起,把这门老手艺传承好、发展好,让麦香漫过更广阔的山海,让双艺催开更多更艳的致富花,在岁月的长河里,书写属于麦秆双艺的辉煌篇章 。
仔仔细细的简姑娘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