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麦浪翻金承远誉,双艺联心绘新篇
八月的合魂院,麦陇里的新麦早己收割归仓,晾架上却挂满了五颜六色的麦秆——浅粉的、靛蓝的、明黄的,在阳光下像流动的彩虹。阿枣正和小木整理刚染好的渐变麦秆,准备给法国客商赶制麦秆沙发,忽然听见院门外传来熟悉的汽车喇叭声,抬头一看,竟是林小姐的文创车,车身上还贴着国际文创博览会的海报。
“阿枣!李师傅!好消息!”林小姐刚下车就举着手机跑进来,屏幕上是法国客商发来的照片——麦秆沙发摆在巴黎的家居店里,周围围满了驻足欣赏的顾客,“这批沙发在法国卖爆了!客商说要追加八十套订单,还想让咱们开发麦秆吊灯和餐桌,下个月就要样品!”她又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李师傅,“这是日本客商的新需求,想要带樱花纹样的麦秆屏风,用你们的草木染和庆阳的编法结合,月底就要设计图。”
李师傅接过文件,眉头微微舒展:“八十套沙发加新品,时间紧任务重,得立刻联系马老栓,让庆阳那边多准备粗麦秆,再派几个手艺人过来专攻框架编织。阿枣,渐变染的麦秆得加快进度,吊灯的灯罩要用细麦秆编‘缠枝纹’,餐桌面要编‘回字纹’,还得夹一层竹篾加固,不然承重力不够。”
阿枣点点头,立刻拿起手机给马老栓打电话。电话那头,马老栓的声音透着兴奋:“八十套!太好了!我这就安排王婶他们选麦秆,陈大哥带着五个手艺人明天一早就往合魂院赶,粗麦秆都晒好了,保证结实!对了阿枣,小马宝编了个麦秆吊灯模型,说要给你们当参考,我让他一起带过去。”
第二天清晨,庆阳的手艺人就到了。陈大哥赶着骡车,车上装着捆扎整齐的粗麦秆,王婶和几个手艺人背着工具包,小马宝怀里抱着个小巧的麦秆吊灯,蹦蹦跳跳地跑在最前面:“阿枣姐!你看我编的吊灯,用了‘螺旋编法’,是不是很像天上的星星?”
阿枣接过吊灯,指尖抚过细密的螺旋纹路,笑着说:“太像了!比我想象的还精致,咱们就以这个为基础,放大了编大吊灯。”顾奶奶早己煮好了绿豆汤,还蒸了麦秆编的笼屉装着玉米饼,手艺人围坐在石桌旁,一边吃饭一边分工:庆阳手艺人负责沙发框架、餐桌底座这些重活,用“井字梁”和“辫花编法”保证稳固;合魂院的人负责染色、编花纹和灯罩,阿枣带两个手艺人研发樱花纹样的屏风;小木和李师傅则改良工具,制作编吊灯专用的圆形固定架。
吃过早饭,编工坊里立刻热闹起来。十几个编织架并排搭起,陈大哥拿起三根粗麦秆,指尖翻飞间,“辫花编法”就编出了沙发扶手的雏形,他把竹条夹在中间,用细麦秆缠绕固定:“这样编出来的扶手,既结实又有弹性,坐上去肯定舒服!”王婶则带着人编餐桌底座,她手里的麦秆像有了生命,一圈圈绕着,很快就编出厚重的圆形底座,还在边缘编了“回字纹”的花边:“加点花纹,看着不单调,和桌面的纹路也能呼应上。”
阿枣在染坊里忙活,一口口大陶缸里装着不同浓度的染料,浅粉、深粉、白色层层递进——这是为樱花屏风准备的。她把白色麦秆分成小段,先放进浅粉染料里浸泡西十分钟,再移到深粉染料里浸二十分钟,最后在尖端蘸一点白色染料,捞出来晾干,麦秆上就呈现出樱花绽放的渐变色彩。“成了!”阿枣举起染好的麦秆,兴奋地喊,“这样编出来的樱花,肯定有立体感!”小马宝和小宝凑过来,好奇地看着渐变麦秆:“阿枣姐,太神奇了!像把春天的樱花摘下来染在了麦秆上!”
编吊灯的过程格外考验耐心。小木和李师傅做的圆形固定架派上了用场,阿枣拿着细麦秆,围着固定架一圈圈编织“缠枝纹”,每编一圈都要调整麦秆的松紧,确保纹路均匀。有天下午,编到一半时,细麦秆突然断了,阿枣只好拆了重编,小马宝看着她额头上的汗珠,递过一块手帕:“阿枣姐,歇会儿吧,我帮你挑麦秆,把最细最韧的都挑出来,肯定不容易断。”阿枣接过手帕,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温暖。
中旬的时候,日本客商派来的设计师佐藤女士突然到访。她穿着素雅的和服,一进编工坊就被正在编织的樱花屏风吸引了:“太漂亮了!这渐变染的樱花,比我想象的还要灵动。”阿枣带着她参观了染坊,佐藤女士拿起一根染好的麦秆,凑近闻了闻:“没有化学染料的味道,全是植物的清香,太神奇了。我还想在屏风边缘加一圈‘波浪纹’,用白色麦秆编织,像樱花飘落的样子,你们能做到吗?”
“能!”李师傅立刻拿出纸笔,画出波浪纹的设计图,“我们可以用‘单绕编法’,把白色麦秆编出起伏的波浪,和樱花纹样搭配,肯定好看。”佐藤女士高兴地说:“太好了!这样屏风摆进日本的家居店,肯定会大受欢迎。我这就把设计图传回公司,尽快确认订单。”
送走佐藤女士,大家更忙碌了。阿枣带着人调整樱花屏风的编法,在边缘加编波浪纹;小马宝负责给屏风打磨边缘,让麦秆的触感更光滑;王婶则琢磨出了新的编法,在樱花花瓣中间编了小小的花蕊,让樱花看起来更逼真。
月底的时候,麦秆吊灯和樱花屏风的样品终于完成了。吊灯的“缠枝纹”灯罩精致细腻,点亮后,光影透过麦秆的缝隙洒出来,像满天繁星;樱花屏风上,渐变染的樱花层层叠叠,白色的波浪纹边缘灵动飘逸,仿佛春风拂过,樱花漫天飞舞。林小姐看到样品后,立刻拍了照片发给法国和日本客商,没过多久就传来好消息——法国客商追加了一百套沙发和五十盏吊灯的订单,日本客商则订了三十套樱花屏风,要求下个月发货。
这个好消息让合魂院和庆阳的手艺人都沸腾了。仔仔细细的简姑娘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马老栓在电话里激动地说:“咱们的麦秆手艺不仅火遍国内,还走向了国外,这都是双艺融合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阿枣笑着说:“这只是开始,咱们还要开发更多新品,比如麦秆编的地毯、窗帘,让麦秆手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九月初,秋意渐浓,合魂院的麦陇里种上了荞麦,嫩绿的叶片随风摇曳。李师傅收到了省文旅局的邀请,让合魂院和庆阳联合打造“麦秆双艺非遗旅游线路”,吸引游客来体验麦秆编织和草木染,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李师傅和马老栓商量后,决定在合魂院打造“麦秆文创体验区”,设置染色、编织、成品展示等区域;在庆阳打造“麦秆手艺工坊”,让游客体验编床架、沙发等大件家具的乐趣,两地之间开通专车,方便游客往返。
旅游线路的消息一传开,就吸引了很多游客。周末的时候,合魂院的编工坊里挤满了人,阿枣穿着蓝布衫,手把手地教游客染麦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配颜色,把麦秆放进染料里浸泡,记得要定时翻动,这样染色才均匀。”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跟着阿枣染了一根浅紫色的麦秆,兴奋地说:“太有意思了!以前只在博物馆里见过麦秆制品,没想到自己也能动手做,回去我要把这根麦秆编个小挂件,留作纪念。”
庆阳的麦秆手艺工坊也很热闹,马老栓坐在院子里,教学游客编“十字扣”:“编‘十字扣’要记住‘绕、压、挑、拉’西步,跟着我一起做,很快就能学会。”游客们跟着马老栓的动作,一步步地编着,虽然刚开始编得有些生疏,但都很认真,遇到不懂的就及时提问,马老栓也耐心地一一解答。有个小朋友编出第一个“十字扣”后,举着给马老栓看:“爷爷,你看我编的,好看吗?我还要编更多,送给爸爸妈妈。”
旅游线路的火爆,不仅带动了麦秆产品的销售,还让更多人了解了麦秆双艺。不少游客在体验完后,都订购了麦秆产品,有的还加入了合魂院的“麦秆爱好者社群”,定期来学习手艺。一位来自北京的企业家,在体验完麦秆编织后,决定投资合魂院,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建设标准化的编工坊和染坊,还计划开发麦秆主题的文创衍生品,让麦秆双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十月中旬,合魂院和庆阳联合举办了“麦秆双艺文化节”。活动现场,摆满了精美的麦秆产品,有沙发、屏风、吊灯,还有小巧的摆件和饰品;体验区里,游客们忙着染麦秆、编小物件;舞台上,手艺人表演着“辫花编法”“螺旋编法”等绝活,引来阵阵掌声。
文化节期间,一位来自法国的设计师被麦秆产品深深吸引,当场和李师傅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把麦秆双艺融入法国的家居设计,打造中西结合的新品。他激动地说:“中国的麦秆手艺太神奇了,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创新元素,和法国的设计理念很契合,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文化节结束后,合魂院的订单量再创新高。李师傅和马老栓商量后,决定扩大合作社的规模,吸纳更多村民加入,还开设了“麦秆双艺培训班”,免费教授村民编织和染色技艺。阿枣负责培训课程的设计,从基础的编法到复杂的花纹,从草木染的原理到实际操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培训班里,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在家带娃的妇女,还有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小张是一名返乡青年,以前在城里做设计,参加培训班后,很快就掌握了麦秆编织和染色的技巧,还把现代设计理念融入进去,设计出了带有几和纹样的麦秆收纳箱,深受年轻人喜爱。他兴奋地说:“没想到老手艺能这么时尚,我要留在村里,和大家一起把麦秆双艺做得更大更强。”
十一月初,第一场冬雪降临,合魂院的竹阁里却暖意融融。编工坊里,手艺人忙着赶制年底的订单,染坊里,新采的蓼蓝正在发酵,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李师傅拿着刚收到的国际订单,笑着对大家说:“咱们的麦秆产品要出口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了,这是咱们的骄傲,也是中国老手艺的骄傲!”
阿枣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雪景,雪花落在荞麦地里,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层白毯。她想起刚到合魂院时的情景,想起和庆阳手艺人一起奋斗的日夜,想起游客们脸上的笑容,想起培训班里学员们的热情,心里满是感慨。
她知道,合魂院和庆阳的麦秆双艺故事,还在继续。会有更多的人爱上这门老手艺,会有更多的麦秆产品走向世界,会有更多的乡村因为麦秆手艺而振兴。而她,会和所有热爱麦秆手艺的人一起,坚守初心,传承匠心,让麦香漫过山海,让双艺绽放光芒,在岁月的长河里,书写属于麦秆双艺的不朽篇章 。
年底的时候,合魂院和庆阳收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认定证书。当证书送到合魂院时,所有手艺人都围了过来,看着鲜红的证书,眼里满是激动的泪水。马老栓握着李师傅的手,哽咽着说:“这辈子能把麦秆手艺做成国家级非遗,值了!以后咱们更要好好传承,不能辜负这份荣誉。”
除夕夜,合魂院的竹阁里灯火通明。大家围坐在火塘边,吃着麦秆编的笼屉装着的年夜饭,喝着自家酿的米酒,聊着新年的计划。李师傅举起酒杯:“新的一年,咱们要建设麦秆双艺博物馆,把老手艺的历史和传承故事展示给更多人;要开发更多创新产品,让麦秆手艺适应现代生活;要培养更多年轻传承人,让老手艺后继有人!”
众人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脆响在夜色中回荡。窗外,烟花绽放,照亮了合魂院的麦陇,也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阿枣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希望——她知道,麦秆双艺的明天,一定会像这漫天的烟花一样,绚烂而璀璨,在时光的长河里,散发着淡淡的麦香,温暖着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心 。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