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进度比预想中更快。
有了林晚星解锁的“稻谷脱粒技巧”,王家的脱粒效率大大提高。王老实按照技巧调整了打谷桶的角度,王大壮挥着连枷的力道更匀了,连李梅都学会了用竹筛快速分离谷粒和稻草,一家人分工合作,原本要花五天的脱粒活,三天就干完了。
晒谷场在村子中央,是块平整的空地,铺着青石板,边缘用石头垒起半尺高的矮墙,防止谷粒滚落到地上。每天天不亮,王老实就推着独轮车去田里运谷穗,王大壮负责把谷粒摊开晾晒,林晚星和李梅则拿着木耙,时不时翻动谷粒,确保每一粒稻谷都能晒到太阳。
秋日的阳光不似夏日毒辣,却带着干燥的暖意,晒得谷粒金灿灿的,散发出的清香。晒谷场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晒粮,孩子们在谷堆旁追逐打闹,大人们一边翻谷一边闲聊,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充满了丰收的烟火气。
“翠花妹子,你家这谷粒晒得真匀净!”隔壁的张婶一边翻谷一边夸赞,“我家那口子笨手笨脚的,晒个谷都厚薄不一,还得我跟在后面收拾。”
林晚星笑着回应:“多翻几遍就好了,大壮力气大,摊得匀。”她看了眼正在帮张婶翻谷的王大壮,眼里带着欣慰——这孩子以前被李梅哄得有些“妻管严”,现在不仅干活勤快,还懂得帮衬邻居,越来越有担当了。
李梅也跟着笑:“张婶要是忙不过来,就让大壮帮您多翻两下,他力气大着呢。”她现在说话自然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怯生生的,偶尔还会主动跟邻居搭话,眉眼间带着融入这个家的踏实。
王老实坐在谷堆旁的石头上,抽着旱烟,看着儿子儿媳和媳妇忙碌的身影,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以前家里大事小事都得他操心,现在有翠花拿主意,儿子儿媳也懂事,他只需要踏踏实实干活,这种日子,他以前想都不敢想。
晒谷的日子忙碌又充实,每天收工回家,林晚星都会把当天的谷粒收进麻袋,仔细清点。看着粮仓一点点堆满,金黄的稻谷散发着的光泽,一家人心里都美滋滋的。王大壮算着收成,兴奋地说:“娘,今年收成比去年好!除去口粮,最少能卖两石米,能换不少银子呢!”
“嗯,”林晚星点头,“留一半好米当口粮,剩下的挑出最的,一部分拿去卖,一部分留着做米糕。”
提到米糕,李梅眼睛一亮:“娘,做米糕是不是得把米磨成粉?咱们家没有石磨,怎么办?”
“镇上有专门磨粉的铺子,”林晚星早有打算,“等谷粒彻底晒干,挑出二十斤好米,去镇上磨成粉。再买点白糖、桂花,做桂花米糕,肯定好吃。”
王大壮立刻道:“我去!我去镇上磨粉!对了娘,做米糕是不是得用老面引子发面?我听镇上糖铺的王掌柜说,用老面发的米糕才松软,咱们家的老面上次用完了,得去镇上买块新的。”
他这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林晚星点头:“没错,老面引子是关键。农家做糕点都用老面,发出来的米糕带着自然的甜味,比别的法子地道。你去镇上磨粉时,顺带问问杂货铺,有没有好的老面引子卖,挑那种发酵足、没酸味的。”
“哎!我记着了!”王大壮响亮地应着,眼里满是干劲。
这两天,村里的气氛格外好,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晒粮、脱粒,偶尔有人路过王家的晒谷场,都会忍不住夸赞几句。刘翠花和王二狗果然没再来捣乱,听说王二狗偷粮的事在村里传开后,不少人见了他们都绕道走,刘翠花想跟人搭话都没人理,只能闷在家里,估计气得不轻。
林晚星对此乐见其成——对付这种爱占便宜的人,让他们被孤立,比骂他们十句都管用。
两天后,稻谷彻底晒干了。林晚星让王大壮挑出二十斤颗粒最的大米,又让李梅找出家里最好的布袋子装米,准备第二天去镇上磨粉。
晚上吃饭时,李梅突然想起一事,小声道:“娘,我娘家嫂子前两天托人带信,说我娘想我了,让我回去看看……”她话说得小心翼翼,生怕林晚星不高兴——以前原主总觉得儿媳回娘家是“贴补娘家”,每次都没好脸色。
林晚星抬眼看她:“多久没回去了?”
“快半年了。”李梅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
“该回去看看。”林晚星放下碗筷,“秋收忙完了,家里也不缺人手。你准备准备,明天跟大壮一起去镇上,磨完粉让他送你回娘家,住两天再回来。”
李梅愣住了,抬头看着林晚星,眼里满是惊讶:“娘,您、您同意了?”
王大壮也惊喜道:“娘,真的让梅儿回去?”
“怎么不同意?”林晚星笑了笑,“嫁过来就是王家的人,但也不能忘了娘家爹妈。回去看看应该的。”她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一串铜钱递给李梅,“这是五十文钱,回去给你爹娘买点糕点水果,别空着手去,让人笑话。”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快穿之恶婆婆的护家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李梅接过铜钱,手指微微颤抖,眼圈一下子红了:“娘……谢谢您……”她以前回娘家,原主从不给她钱,她只能偷偷从自己的月钱里攒,每次回去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被说闲话。
王老实也跟着点头:“翠花说得对,该回去看看。”
看着李梅感动的样子,林晚星心里微暖。她不是真的“恶毒”,只是对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不客气。李梅虽然以前有点小毛病,但本质不坏,这段时间干活也踏实,适当示好,能让她更真心地融入这个家。
第二天一早,王大壮推着独轮车,载着大米和李梅,往镇上赶。林晚星特意嘱咐:“磨粉的时候盯着点,让掌柜的磨细些,别掺了粗糠。买老面引子时仔细闻闻,要是有霉味就别要。送梅儿到娘家村口就行,让她自己进去,傍晚记得去接她。”
“知道了娘!”王大壮响亮地应着,推着车高高兴兴地走了。
家里剩下林晚星和王老实,两人也没闲着。王老实去加固粮仓,把晒好的稻谷分门别类装袋,贴上“口粮”“待卖”“做糕”的记号;林晚星则翻出家里的旧麻袋,缝缝补补,准备装卖粮的稻谷。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屋里,王老实哼着小调劈柴,林晚星坐在屋檐下缝麻袋,岁月静好得像一幅画。
“翠花,”王老实突然开口,“你说……咱们家是不是越来越好了?”
林晚星抬头看他,笑着点头:“是啊,越来越好。”
“以前总觉得日子没盼头,”王老实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现在有你在,我心里踏实。”
林晚星心里一动,嘴上却打趣道:“怎么?现在知道我好了?以前还总觉得我凶。”
王老实脸一红,赶紧道:“不凶不凶,你那是厉害!能护着咱们家!”
林晚星被他逗笑了,手里的针线也快了几分。
中午时分,晒谷场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林晚星和王老实赶紧出去看,只见几个村民围着一个穿长衫的中年男人,议论纷纷。那男人自称是镇上粮行的掌柜,来村里收粮,给出的价钱比往年高了两文钱。
“张掌柜,您这价钱真能算数?”有村民不放心地问。
“当然算数!”张掌柜拍着胸脯,“今年秋收好,粮价稳,我这是给乡亲们谋福利!谁家有粮要卖,现在就能过秤,当场付现银!”
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纷纷跑回家取粮。王老实也有些心动,看向林晚星:“翠花,咱们要不要也卖一部分?价钱确实不错。”
林晚星想了想,点头:“卖一石吧。留够口粮和做米糕的,剩下的先卖一部分,落袋为安。”
两人赶紧回家装粮,王老实扛着麻袋去称重,林晚星跟在后面。张掌柜果然爽快,过完秤当场付了银子,一两二钱,比往年多挣了二十文。
王老实捧着银子,手都在抖:“真、真拿到银子了!”
林晚星接过银子收好,笑着说:“这才刚开始呢。等米糕卖了钱,挣得更多。”
正说着,就见王大壮推着车回来了,李梅坐在车上,手里提着个小篮子,脸上带着笑意。
“娘,爹,我们回来了!”王大壮喊道,“粉磨好了,磨得可细了!老面引子也买到了,杂货铺的刘掌柜说这是新做的,发酵好得很!”
李梅跳下车,把篮子递给林晚星:“娘,这是我娘给的红薯干,让您尝尝。”
林晚星接过篮子,里面装着金灿灿的红薯干,散发着甜香,她笑着说:“替我谢谢你娘。”
一家人回到院子,王大壮把磨好的米粉倒进瓦盆里,雪白细腻的米粉散发出淡淡的米香。李梅把老面引子用温水泡开,用筷子搅成糊状,眼里满是期待:“娘,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做米糕?”
“明天吧,”林晚星看着米粉,眼里闪着光,“今天先把米粉和老面引子调好,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一夜,明天一早就能蒸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小院。王老实把银子小心地锁进柜子,王大壮在劈柴,李梅在厨房清洗蒸米糕的蒸笼,林晚星则在检查米粉的细腻度,时不时用手指捻起一点,感受着粉末的顺滑。
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和淡淡的甜意,一家人忙碌又温馨。
林晚星靠在门框上,看着这一切,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从最初的鸡飞狗跳,到现在的安稳和睦,这个农家小院己经有了家的模样。那些曾经的极品亲戚,成了她立威的踏脚石;那些看似艰难的农活,成了她攒底气的根基。
【叮!宿主顺利完成秋收晒谷,成功售卖粮食,家庭经济状况改善,奖励:体力值+4,解锁“生活技能:老面发酵技巧”。】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林晚星正好看到李梅小心翼翼地把泡好的老面引子倒进米粉里,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什么宝贝。她知道,有了这地道的老面引子,明天的桂花米糕,定会香飘满院。
夜色渐深,王家院子里的灯亮着,映着窗纸上忙碌的身影。林晚星躺在床上,听着厨房里李梅和王大壮小声讨论米糕做法的声音,心里踏实又温暖。
秋收己过,冬日的营生即将开启。她的玉米糖己经小有名气,接下来的米糕,定会让王家的日子更上一层楼。
至于那些还在暗处窥伺的极品?
她笑了笑,翻了个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这个家越来越强,再厉害的极品,也掀不起风浪。
明天,就看这桂花米糕的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T7F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