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章 第一个商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四合院:从赘婿开始崛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T8GH/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于向阳闭上眼,把刚才翻涌的记忆重新梳理一遍。

电子表、喇叭裤、磁带、小吃摊……这些未来会火的东西在他脑子里列成一张清单。可哪一样能立刻动手?哪一样能最快换来钱?

他需要第一笔启动资金,不是靠省吃俭用攒出来的几毛钱,而是能让他真正迈出这西合院门槛的资本。

就在他准备继续往下想时,一个画面突然浮现——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股票K线图,而是一卷布。

浅蓝色,质地挺括,阳光下泛着细微的光泽。

的确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最抢手的布料之一。城里人结婚做衣裳,姑娘们做裙子,家家户户都想扯上几尺。可供应极少,凭票也不一定能买到。

他记得清楚,就在近郊区一个老供销社的仓库里,积压着一批没人要的的确良——因为颜色过时,款式不受欢迎,被搁置了整整两年。

而现在,政策刚松动,但供销社系统还僵化死板。那批布,没人看得上,也没人去动。可只要拿出去,转手就能翻三倍卖。

这不是梦里闪过的片段,是他在2025年看过的一篇口述史文章里提到的真实案例——作者靠倒卖一批积压的确良,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开了服装厂。

当时他只是当故事看,现在,这故事成了他的机会。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墙边,从钉子上取下那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披上。屋里太冷,但他脑子越来越热。

的确良——成本低,体积小,易携带,变现快。关键是,不需要前期投入大笔资金,只要能进去看货,谈妥价格,用点别的物资换,或者赊账拖出来,再找人分销,就能滚起来。

问题是怎么去。

他不能光明正大地说要出门做生意。王秀莲要是知道他想搞钱,第一反应就是“又想偷家里的东西去换酒喝”。刘玉庆只会劝他“安分点”,刘娇娇更不会信他能成什么事。林王氏母子知道了,说不定还会拦路抢信息,分一杯羹。

他得找个借口。

他低头看着脚上那双补了又补的布鞋,鞋尖己经磨破,露出一角袜子。这副模样,去供销社谈换货,人家都不愿搭理。可要是说去修鞋、换煤、走亲戚……哪个理由更自然?

修鞋不行,院里有专门的修鞋摊,他没手艺。换煤是二大爷管的事,轮不到他插手。走亲戚……他老家在百里外的乡下,丈母娘最烦他回村,嫌他给刘家丢脸。

他来回踱步,脚步踩在土地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忽然,他停下。

他想起昨天吃饭时,梁小曼在院子里晾衣服,手里拎着一截的确良边角料,还跟刘娇娇说:“这料子要是能便宜点,我早就做件上衣了。”

——有人想买,买不到。

这就是突破口。

他可以打着“帮人代购布料”的名义出门。说是听说郊区某地有货,替街坊问问价,顺道跑一趟。说得有鼻子有眼,还能显得他“懂事”“会办事”。

王秀莲就算再刻薄,也挑不出大错。毕竟,谁会拦着女婿去给人跑腿?

只要他能把那批布弄到手,哪怕只拉回一匹,也能在院里悄悄卖出去。

梁小曼想买,林王氏家闺女要出嫁,刘娇娇那件旧外套早就该换了……西合院二十多户,谁家不缺件新衣?

他越想越清楚。

时间不能拖。政策一放开,马上会有一批人嗅到风声。他必须赶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把货拿到手。晚一步,就可能被人捷足先登。

他重新坐回土炕,从炕席底下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和一支短铅笔。这是他平时记事用的,上面还画着炉灶改造的草图。他翻到空白页,开始写:

确认郊区红星供销社仓库是否有的确良积压(颜色以浅蓝、米白为主,每卷约15米);

了解换货条件——是否接受以物易物(旧棉被、铝锅、香烟等);

准备说辞:以“替街坊打听布料行情”为由请假外出,时间控制在一天内;

筹集初期“资本”——家中是否有可交换物品?

回来后分销渠道:先从梁小曼、林王氏等邻居入手,试探需求,再逐步扩大。

他一笔一划写得极慢,生怕记错。每一个字都像钉进木头里的钉子,稳、准、狠。写完后,他盯着那张纸看了很久,然后轻轻折好,塞进贴身内衣的口袋里。那里还缝着一块小布片,是他穿越后偷偷做的暗袋,专门放重要东西。

他抬头看向窗外。

天色仍黑,雪己停了,屋檐下挂着几根冰棱,在微光中泛着青白。远处传来一声鸡叫,短促而清晰。新的一天正在逼近。

他站起身,把锯子放回墙角,顺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破木箱。打开后,里面是几件旧衣服、一双没补的袜子、半盒火柴,还有两个空玻璃瓶。他一件件翻看,像是在清点家当,又像是在评估自己的起点。

最后,他的手停在一个铝饭盒上。

这是他结婚时带来的唯一像样物件,原本舍不得用,一首藏在箱底。铝在当时不算贵重,但能换东西。供销社收,废品站也收。要是谈不拢现金交易,拿它当抵押,或许能争取点时间。

他把饭盒拿在手里,冰凉的金属贴着掌心。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个饭盒,是他能不能走出第一步的关键筹码。

他深吸一口气,把饭盒也塞进内衣口袋,外面再套上棉袄。动作很轻,生怕发出响动。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由远及近,踩在结冰的青石板上,发出“咔、咔”的脆响。接着是钥匙插进锁孔的声音——刘玉庆起早去上工了。

于向阳站在原地没动,耳朵却竖了起来。

脚步声停在柴房门口,顿了两秒,又继续往前走。没有敲门,没有问话,甚至连停顿都只是偶然。在他老丈人眼里,这间柴房和院子里的杂物棚没什么区别,住着谁,做什么,不重要。

从今天起,他不会再等人敲门,也不会再等谁点头。

他要自己开门。

他拉开柴房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冷风扑面而来。院子里积雪未扫,一片惨白。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印,从门内延伸出来,断在门槛外。

他抬脚,往前一步。

脚印继续向前,穿过天井,指向院门。

他没回头。

手插在棉袄口袋里,紧紧揣着那个铝饭盒。

走到院门口时,他停下,抬头看了眼刘家堂屋的方向。窗户还黑着,王秀莲和刘娇娇都没起。

他转身,朝着巷子口走去。

巷子尽头,天边刚露出一丝灰白。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四合院:从赘婿开始崛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T8G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四合院:从赘婿开始崛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T8G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