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云飞把那只青花瓷瓶用旧棉絮裹了三层,塞进帆布包最底层,拉链拉到一半时,指尖在粗糙的布料上顿了顿。这只三十块从旧货市场老太太手里买来的瓶子,瓶身爬着缠枝莲纹,釉色泛着鸭蛋青,底款是模糊的“大清乾隆年制”——他记得前世这东西在拍卖行拍出过十万,可此刻抱在怀里,跟抱块普通瓷疙瘩没两样。
“李大爷在家吗?”他站在单元门口喊了声,帆布包带勒得肩膀发酸。
防盗门“吱呀”开了,李大爷探出头,鼻梁上架着副用胶布粘过的老花镜,手里还攥着本泛黄的《明清瓷器图鉴》。“是小段啊,快进来。”老人侧身让他进屋,目光不经意扫过帆布包,“这包看着沉得很,装的啥宝贝?”
段云飞把包放在茶几上,解开棉絮时动作放得极轻。青花瓷瓶刚露出来,李大爷的眼睛就首了,眼镜差点从鼻尖滑下来。“你这……从哪儿弄来的?”他放下书,手指在瓶口边缘悬着,半天不敢碰。
“前阵子逛旧货市场,看着顺眼就买了。”段云飞给自己倒了杯白开水,水汽氤氲了视线,“您懂这个,帮我看看是不是老物件。”
李大爷终于伸出手,指尖在瓶身轻轻,指甲修剪得圆润,触过釉面时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这缠枝莲纹画得挺规矩,笔触有乾隆年间的意思,就是……”他皱起眉,翻到瓶底,用放大镜对着底款瞅了半天,“这款识有点模糊,胎质也偏松,不像是官窑的手艺。”
段云飞的心往下沉了沉,却不动声色:“那您看,能到清代不?”
“不好说。”李大爷从抽屉里摸出个小电筒,贴着瓶身打光,光晕里能看见细密的冰裂纹,“你看这开片,倒像是老的,但现在仿品做得太真……我前两年在潘家园,见着个跟这差不多的,人家说是民国仿的,最后几百块就卖了。”
他把花瓶放回棉絮里,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空气:“小段啊,这东西你花多少钱买的?”
“三十。”段云飞说得干脆。
李大爷愣了愣,突然笑了,皱纹挤成朵菊花:“那不管是不是老的,都不亏。要是民国仿的,摆家里当装饰也好看;真要是清代的民窑,怎么也值个千儿八百。”他顿了顿,从书架上抽出本更厚的书,“你看这页,乾隆民窑的缠枝莲瓶,跟你这个挺像,但人家那釉色更亮,胎更密。”
段云飞凑过去看,图片上的花瓶确实比自己这个精致,底款也清晰得多。“那您觉得,我这瓶最多能值多少?”
“撑死两千。”李大爷合上书,语气笃定,“想卖的话,我认识个收旧货的,让他给你估估;不想卖就留着,老物件哪怕不值钱,也比新的有味道。”
段云飞没接话,心里却松了口气。他知道李大爷看走了眼——这瓶是清代中期的民窑精品,底款模糊是因为当年出窑时就没烧好,胎质松则是因为那时候窑温控制不精。但他不能说破,只能顺着老人的话往下接:“我也没想卖,就是觉得好看。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数了。”
李大爷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市博物馆的陈教授下个月来县里讲座,专门讲明清瓷器。你要是真感兴趣,把瓶子带去让他看看,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一眼就能辨真假。”
“陈教授?”段云飞心里一动。
“就是陈景明教授,以前在故宫博物院待过,鉴定古董的本事,在省里都数得着。”李大爷比划着,“他跟我是老同事,退休后就研究这个。你去了提我名字,他准给你好好看。”
段云飞把花瓶重新裹好,心里己经有了主意。他不能让李大爷知道这瓶的真实价值——老人实诚,知道了保准到处说,到时候免不了惹麻烦。但陈教授那里必须去,他需要个权威的鉴定,也需要借这个机会,真正踏入古董这行。
“那太谢谢您了,李大爷。”他扛起帆布包,“等陈教授来了,还得麻烦您帮我打个招呼。”
“好说好说。”李大爷送他到门口,又叮嘱,“这瓶不管值多少钱,都别轻易给外人看,现在骗子多,别让人骗了去。”
段云飞应着,下楼梯时脚步轻快。帆布包还是那么沉,但他心里清楚,这三十块买的瓷疙瘩,迟早能变成他事业的另一块垫脚石。就像李大爷说的,老物件有老物件的味道,而他要做的,就是在别人只看到“味道”的时候,认出它真正的分量。
走到单元门口,他突然想起什么,回头喊:“李大爷,您那本《明清瓷器图鉴》能借我看几天不?”
“拿去吧拿去吧,早该有人跟我一起琢磨这玩意儿了。”老人的声音从窗口飘下来,带着点被人理解的雀跃。
段云飞笑了笑,把书夹在胳膊底下。阳光落在帆布包上,投下个沉甸甸的影子。他知道,从今天起,除了“校园帮”和比特币,他的生活里又多了件值得琢磨的事——那些蒙尘的老物件里,藏着比钱更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时间,比如眼光,比如不被人知的机遇。
作者“中二少年8号”推荐阅读《开局激活重生逆袭系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T8X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