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谷的土地,在曲辕犁的锋刃下,如同被唤醒的巨兽,翻滚出大片大片肥沃的黑色波浪。粟种被满怀希望地撒入泥土,嫩绿的幼苗顽强地钻出地面,在深秋的阳光下舒展着生机。粮食,这生存的根基,似乎己能看到收获的曙光。
然而,另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同秋日的寒霜,悄然笼罩在谷中数万军民的心头——穿衣。
深秋己至,寒风渐起。谷中人口激增,原有的衣物早己捉襟见肘。新投奔的流民,大多衣衫褴褛,难以御寒。士兵们的军服也多有破损,难以更换。更严峻的是,潜龙谷地处偏僻,与外界贸易几乎断绝,布匹来源近乎枯竭。纵然缴获了张须陀的辎重,所得布帛也远远不够。
伐隋堂内,气氛因这个“温暖”的问题而显得有些凝重。负责后勤的头目苦着脸汇报:“大当家,军师,房先生…库中存布,仅够勉强缝补现有破损军服,给新兵和部分冻得厉害的妇孺发件单衣都远远不够!更别说过冬的棉衣了!谷中虽产麻,妇人日夜纺纱织布,但…杯水车薪啊!一架纺车,一个熟手妇人,累死累活一天,也纺不出几两纱!织布更是慢如蜗牛…”
房玄龄眉头紧锁。他精通营造、格物,但对这最基础的纺织效率,也感到了棘手。人力纺纱织布,效率低下是千百年来的顽疾,非智谋可解。
程咬金抓了抓头,嚷嚷道:“这…这可咋整?总不能让弟兄们光着膀子打仗,让婆娘娃娃冻死吧?要不…俺带人出去抢他娘的几票?专抢布庄!”
林峰果断摇头:“不可!此时分兵外出,极易被张须陀抓住破绽。且抢掠终非长久之计,更失民心。”他的目光投向窗外奔流不息的溪水,又看看堂内角落里一架普通的脚踏纺车,脑中灵光一闪!
“纺纱…效率…”林峰喃喃自语,一个模糊却极具颠覆性的想法逐渐清晰——**水力纺车**!利用源源不断的溪水之力,代替人力驱动纺纱!结合他记忆中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珍妮纺纱机(多锭)和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的原理,虽然无法复制精密机械,但利用齿轮、皮带(或绳索)传动,实现多锭联动,在这个时代并非完全不可能!
“玄龄先生!”林峰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房玄龄,“格物院又有新活了!”
他快步走到一块木板前,拿起炭笔,凭借记忆和机械原理的底子,迅速勾勒起来。一个利用水流冲击水轮,通过主轴、齿轮组(用硬木雕刻)、皮带(兽皮或麻绳搓制)传动,带动多个纺锭(增加纱锭数量)同时旋转的简陋机械结构图,逐渐呈现在众人眼前。
“这…这是?”房玄龄凑近细看,眼中先是疑惑,继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光芒!“以水为力…驱轮转轴…带动多锭…同时纺纱?!妙!妙啊!化天地自然之力为工巧!大当家真乃天授之智!”
徐茂公和程咬金虽然对机械不太懂,但听到“多锭同时纺纱”、“水力驱动”,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效率!数十倍于人工的效率!
“原理可行,但具体实现,需先生费心!”林峰指着草图,“关键在于齿轮啮合的角度、大小,传动皮带的松紧,以及水轮的设计,要确保力量平稳传递,纺锭转速均匀。材料…先用硬木!关键轴承部位,用我们新炼的钢料加固!先造一台原型机出来!就在溪流转弯、水流湍急处搭建工坊!”
“属下领命!”房玄龄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这又是一个足以改变谷中命运、甚至影响深远的创造!他立刻召集格物院最优秀的木匠、铁匠,投入这场与寒冷赛跑的“纺织革命”!
接下来的日子,潜龙谷深处,靠近溪流转弯的地方,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和锯木声取代了部分操练的呼喝。一座简易的工棚搭建起来,巨大的水轮骨架被放入水中调试位置。房玄龄几乎吃住都在工棚,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
困难重重:
* 木质齿轮啮合精度不够,传动卡顿。
* 兽皮皮带易打滑,力量传递不稳。
* 纺锭转速不一,纺出的纱线粗细不均。
* 湍急的水流冲击力过大,简陋的支架摇摇欲坠。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浪费了不少珍贵的木料和铁料。连最乐观的程咬金都有些嘀咕:“这铁疙瘩木头架子,真能自己纺纱?别是白忙活…”
但林峰和房玄龄从未放弃。林峰凭借现代知识,在关键节点提出改进建议(如增加张紧轮调节皮带松紧,改进齿轮齿形减少卡顿)。房玄龄则展现出惊人的动手能力和耐心,带着工匠们一点点打磨、调整、测试。
终于,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当调试了无数次的巨大水轮在湍急溪流的冲击下,开始平稳有力地转动起来,并通过粗大的主轴、经过改良的硬木齿轮组和浸油的坚韧兽皮皮带,将力量传递到工棚内一排八个精心安装的纺锭上时——
奇迹发生了!
八个纺锭,在没有任何人力触碰的情况下,开始同步、均匀地旋转!旁边守候的、经验最丰富的纺纱妇人,颤抖着将梳理好的麻纤维小心翼翼地靠近旋转的锭子…
嗤…嗤…嗤…
纤细却强韧的麻纱,如同被赋予了生命,源源不断地从纤维中被抽离出来,均匀地缠绕在锭子上!速度,比最快的妇人手工纺纱还要快上数倍!而且,八个锭子同时在纺!
“成了!成了!”
“天爷!真的…真的自己纺出来了!”
“八个!八个锭子一起转!这…这得顶多人啊!”
工棚内外,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工匠们激动地抱在一起,老妇人看着那飞速旋转的锭子和不断延长的纱线,激动得老泪纵横!
房玄龄看着这平稳运转的“水力纺纱机”,看着那八股同时诞生的均匀麻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看向林峰的目光,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与叹服:“大当家…此物若推行天下,可活亿万织妇!功在千秋!”
林峰走上前,抚摸着那粗糙却意义非凡的木质机架,感受着传递过来的细微震动,心中亦是澎湃。这不仅仅是解决穿衣问题的机器,更是生产力的一次飞跃!
“立刻!全力打造!”林峰斩钉截铁,“就在这溪流沿岸,选择合适位置,搭建更大工坊!能造多少台水力纺车,就造多少台!同时,房先生,你再想想办法,看能否改进现有的脚踏织布机!提高织布效率!纺纱快了,织布不能拖后腿!”
“属下明白!”房玄龄精神抖擞。
很快,潜龙谷的溪流畔,一座座利用水力驱动的新型工坊拔地而起。巨大的水轮日夜不息地旋转,通过复杂的传动系统,驱动着厂房内成排成排的纺锭飞速旋转。麻纤维如同流水般被送入,变成一锭锭均匀的麻纱被送出。效率,是人工的数十倍!
紧接着,在房玄龄的带领下,格物院又对传统的织布机进行了改造。虽然无法实现水力驱动织布(过于复杂),但通过优化结构(如改进梭子滑道、增加踏板联动效率),也大大提升了织布速度。一种结构更合理、操作更省力、效率更高的“**脚踏织布机**”被推广开来。
谷中被服厂(临时搭建的大工棚)的规模迅速扩大。纺好的麻纱被源源不断送来,在改良织布机和众多妇人的努力下,变成了一匹匹厚实的麻布。裁剪、缝纫…一件件崭新的单衣、厚实的夹袄,开始发放到冻得瑟瑟发抖的新兵和流民手中。
当第一批由“潜龙谷自产”的、带着新布特有气味的冬衣发放到士兵和部分老弱手中时,整个山谷都沸腾了!
“暖和!真暖和!”
“是咱们自己纺的纱!自己织的布!自己做的衣裳!”
“再也不用担心冻死了!”
“大当家万岁!房先生万岁!”
感激的泪水,在无数饱经风霜的脸上流淌。这不仅仅是御寒的衣物,更是自力更生、掌握自己命运的象征!它带来的温暖,首达心底。
徐茂公看着谷中军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和满足,捻须感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大当家解温饱之忧,乃固本之基,聚心之要!有此根基,纵张须陀百万大军,亦难撼我潜龙分毫!”
林峰站在高处,望着溪畔那些日夜旋转的水轮,听着工坊里传出的织布声,看着谷中军民身上崭新的、带着潜龙谷印记的衣物,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粮食在生长,布匹在产出。这座在强敌环伺下的山谷,正以前所未有的生命力,顽强地构建着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给自足的“小世界”。水力纺车的转动,不仅转出了御寒的衣物,更转开了潜龙谷生存与发展的——崭新篇章!
而这一幕,也被潜伏在远处山巅的隋军斥候,用惊恐而难以置信的目光,记录了下来…
第24章 完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铁血唐皇:从乱世草莽到寰宇至尊(http://www.220book.com/book/T9B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