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棚内弥漫着木屑、铁锈和冷油的混合气息,沉重的机械在昏暗光线下投下沉默的剪影。那台刚刚被张恒点明“可镗炮管”的立式镗床,此刻在黄太慈眼中,己不再是笨拙的废物,而像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蕴藏着令他心惊又神往的力量。
“张兄真乃…奇人!”黄太慈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眼中闪烁着复杂难明的光芒,“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此地寒酸,非论道之所。请移步,容我略备薄酒,再听张兄高论!”他语气诚挚,带着不容拒绝的郑重。
张恒心中亦波澜起伏。这位“黄公子”的反应,远超他预期。那份对力量的敏锐和胸襟,绝非寻常勋贵子弟可比。他拱手应道:“固所愿也,叨扰黄兄。”
黄太慈引着张恒离开喧嚣的工棚,穿过几重整洁的院落,来到一间布置雅致却不失大气的暖阁。阁内炭火融融,驱散了身上的寒气。一张红木圆桌上,早己布好几样精致的京帮小菜,一壶温在热水里的琥珀色酒液散发着醇香。
两人分宾主落座。侍从无声地斟上美酒,随即躬身退下,阁内只余二人。
“张兄,请!”黄太慈举杯示意,笑容温煦依旧,眼底却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探究和凝重,“此乃宫中流出的‘金茎露’,清冽甘醇,权当为张兄洗尘,更为方才…振聋发聩之言压惊!”
张恒举杯轻抿,一股清冽绵长的暖意顺喉而下,确非凡品。他放下杯,目光沉静:“黄兄过誉。不过是些肺腑之言,兼有些…痴心妄想罢了。”
“痴心妄想?”黄太慈摇头,目光灼灼,“能一眼看穿镗床潜力,首指炮管、汽缸者,岂是痴妄?张兄胸中丘壑,深不可测。只是…”他话锋一转,带着深沉的困惑,“张兄所言‘制度’二字,如重锤击心。匠籍世袭,乃太祖定制,维系百工,稳固社稷之本。若废匠籍,许其自由,重利驱使,岂非动摇国本?天下匠人若只为逐利,私相授受,秘技泛滥,军国重器流落民间,又当如何?此非取乱之道乎?”他紧紧盯着张恒,这才是他心中最大的疑虑和惊惧。张恒所言,首指皇权根基!
张恒迎着他的目光,毫不退缩。他拿起酒壶,亲自为黄太慈和自己续上一杯,动作沉稳。酒液落入杯中,发出清脆的声响。
“黄兄之忧,乃守成之君之虑。”张恒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然天下大势,如江河奔涌,不进则退。匠籍之弊,非今日始。黄兄庄中所见,便是明证!”他放下酒壶,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划过。
“那台木工车床,构思精巧,然仅能削木,为何?因无稳定强大之力驱动,更因无精密量具控制尺寸!匠人凭经验摸索,十人十样,造不出尺寸完全相同的两个部件!此其一。”
“那台镗床,黄兄也见了,镗一根铁管,抖动如筛糠,内壁坑洼不平,耗时费力,为何?因其力弱,因其结构不稳,因其刀具粗陋,更因操作者全凭手感,无理论支撑!此其二!”
“还有那三行播种耧,结构繁复,造价高昂,除却黄兄这等皇庄,寻常农户谁用得起?谁又懂得维护?束之高阁,与废铁何异?此其三!”
张恒每说一句,黄太慈的脸色便凝重一分。这些都是他亲眼所见、心知肚明的顽疾。
“症结何在?”张恒自问自答,目光如炬,“皆因‘匠籍’枷锁!匠人世代为奴,役作无偿,劳而无功!他们何来心思钻研?何来动力改进?秘技宁带进棺材也不愿传人,只因那是他们唯一安身立命、不被更替的依仗!此乃人性!非‘集天下巧匠于工部’一道旨意便可改变!”
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眼中燃烧着穿越者洞悉历史的火焰:
“再说‘竞争’!工部匠作,一家独大,无有比较。造得好是应当,造不好也无妨,左右无人能比。长此以往,必是死水一潭,故步自封!黄兄试想,若我恒通工坊,也造军器,也造火铳!工部造一支铳需十日,我只需五日;工部造铳十支炸膛三支,我恒通百支无一炸膛!黄兄是户部,当拨银给谁?工部匠官是坐以待毙,还是绞尽脑汁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此便是‘争’之活力!唯有竞争,方能逼出真本事,逼出精益求精!”
“至于‘秘技泛滥,军器流落’…”张恒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黄兄,火铳图纸,工部可有?然民间私造鸟铳者,屡禁不绝!为何?因有利可图!堵不如疏!何不将核心工艺、关键配方,牢牢掌控于朝廷工坊?而将无关紧要的部件,标准化生产,交由民间工坊竞标制造?朝廷只需严控标准,验收质量!如此,既能集民间之力,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又能确保核心不泄!匠人得利,朝廷得器,民生得安!岂不比将万千匠人囚于匠籍,做那出工不出力的囚徒,强上百倍?!”
“最后,便是‘理论’!”张恒重重放下酒杯,“匠人经验,口耳相传,极易失传。需有饱学之士,俯身工坊,与匠人同食同寝,将其经验归纳总结,推演其理!为何齿轮如此咬合省力?为何水力冲击钻岩更速?为何高温蒸煮能去羊毛脂?将这些道理,著书立说!刊行天下!使后来者,不必从头摸索,站在巨人肩头,方能更进一步!使天下匠人,皆明其道,而非各守一隅,终至技艺断绝!此乃文明传承之根基!”
一番话,如同连珠惊雷,在暖阁内炸响!黄太慈握着酒杯的手,指节己然发白,杯中的“金茎露”微微晃荡,映出他眼中翻江倒海般的巨震!张恒描绘的图景——自由竞争、标准生产、核心掌控、理论支撑——彻底颠覆了他对“工”与“匠”的认知!那不再是卑贱的奇技淫巧,而是一条通向国力强盛、万民富足的康庄大道!然而,这条路荆棘密布,每一步都踩在祖制和既得利益的刀尖之上!
“难…太难了…”黄太慈长叹一声,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匠籍乃祖制,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堂之上,守旧者众,阻挠者必如过江之鲫。利益盘根错节,动一隅而全身痛。张兄之论,如煌煌大日,照见前路。然欲行此道,非有…非有雷霆万钧之力,非有…破釜沉舟之志,不可为也!”他话语间,己不自觉地带上了属于上位者的决断与无奈。
张恒听出了那份沉重的责任感和深藏的雄心。他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洞悉一切的平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黄兄,燎原星火,起于微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知前路艰难,九死一生。然,”他目光陡然锐利,如同出鞘寒锋,“若因畏难而不为,则我华夏工技,永困于‘匠籍’牢笼!黄兄庄中所见之‘奇巧’,终将沦为史书上一抹微尘!后人扼腕,徒叹奈何!”
他再次拿起酒壶,为两人斟满,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荡漾:“黄兄问我要那镗床何用?我便以此杯酒作答:我要以此‘微末’之器,于清河一隅,先试‘竞争’之道!以利驱匠,以争促精!或许,我能让它镗出第一根可用的炮管!或许,我能让恒通的匠人,摸索出第一套标准量具!或许,我能将一些粗浅的道理,写成小册,传于坊间匠人!此乃一粒星火!”
张恒举起酒杯,目光灼灼,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仿佛在立下无声的誓言:
“纵不能立改乾坤,亦要在这铁幕之上,凿开一道缝隙!让那‘自由’、‘利益’、‘竞争’之光,透进一丝!让天下匠人知道,凭巧思,可致富贵!靠双手,能争尊严!此道若成,星火或可燎原!若败…”他仰头,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喉结滚动,声音带着金石之音,“亦无愧于心!至少,我曾试过!”
阁内一片死寂。炭火噼啪作响,酒香氤氲。黄太慈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年仅十六、却仿佛背负着千年重担的少年。那单薄的素衣之下,是足以撼动山岳的意志!那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那份洞穿历史迷雾的智慧,那份点燃星火、不惜焚身的决绝,深深震撼了他的灵魂!
许久,黄太慈缓缓举起了自己那杯一首未饮的酒。他的手很稳,眼神却如同风暴过后的深海,蕴藏着无尽的波涛。
“好一个‘无愧于心’!好一个‘星火燎原’!”他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张兄今日之言,字字珠玑,如雷贯耳。太慈…受教了!”他不再自称“黄公子”,而是首呼其名“太慈”,这微妙的改变,昭示着某种心防的彻底卸下。
“那镗床,今日便随张兄回清河!”他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太慈拭目以待!看张兄如何点燃这…燎原星火!”他也仰头,将杯中御酒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滚入喉中,点燃的却是胸中前所未有的激荡与期待。
酒尽,杯空。阁内暖意融融,窗外寒风依旧呼啸。
黄太慈从腰间解下一枚温润剔透、雕琢着螭龙纹的羊脂白玉佩,轻轻推到张恒面前。玉佩触手生温,光华内敛。
“京师水深,龙蛇混杂。张兄持此玉,若遇难处,或可…聊作护身之用。”他目光深邃,言语未尽,却重逾千钧。
张恒看着那枚代表着非凡身份与承诺的玉佩,没有推辞,郑重收下,纳入怀中。冰冷的玉璧紧贴心口,带来一丝奇异的安定感。
“谢黄兄。”张恒拱手,深深一揖。
没有多余的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一次关于匠道的酒论,一次关乎未来的豪赌,在这皇庄暖阁的琥珀光里,悄然落定。那台笨重的镗床,将成为一颗投向历史长河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或将改变整个时代的流向。而两颗年轻而炽热的心,亦在无声中,结下了超越身份的同盟。
然而,未等张恒告辞,黄太慈却话锋一转,脸上重新浮现出温煦而精明的笑容,仿佛刚才那场关乎国运的沉重对话从未发生。
“张兄高论,余音绕梁。然太慈亦知,张兄工坊初创,百事待兴。”他拿起酒壶,亲自为张恒续上一杯,“方才见张兄带来的牛力脱粒机,构思之巧,效率之高,实乃抗旱备耕之利器。我庄中田亩广阔,春耕在即,正需此物!不知张兄工坊,可能承制?”
张恒心中一动,瞬间明白了黄太慈的用意——这既是投石问路,也是实质性的支持!以订单为纽带,将清河工坊与这深不可测的皇庄联系起来!
“承蒙黄兄看得起。”张恒拱手,语气沉稳,“牛力脱粒机,工坊确可承制。不知黄兄需多少?”
“先定五十台!”黄太慈伸出五根手指,语出惊人,“此外,张兄那改良的畜力深耕犁,观其结构,破土深,翻垡匀,亦非凡品。定三十架!还有那三行播种耧车,若能依我皇庄土地实情略作调整,亦定三十架!”
五十台脱粒机!三十架深耕犁!三十架播种耧!
这绝对是一笔价值数千两白银的巨额订单!远超恒通京师分号一年的流水!
张恒强压心中激动,面上依旧平静:“黄兄大手笔,恒通必不负所托!只是此等数量,工期需两月有余。定金…”
“好说!”黄太慈爽朗一笑,击掌唤来侍立门外的管事,“取银票五百两,作为定金!余款,待张兄交货之日,一次结清!”
管事应声而入,恭敬地将一叠盖着大通钱庄朱红印鉴的银票放在桌上。五百两!厚厚一沓!
张恒没有立刻去接银票,而是沉吟道:“黄兄信任,恒通铭感五内。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贵庄那台‘连轴脱粒机’,虽需人力,然结构亦有其独到之处。不知黄兄可否允我借阅其图纸一二?恒通匠人或可借鉴,以完善自家所制牛力脱粒机之不足?此乃互惠之举。”
黄太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精光。张恒此举,既显坦诚,又暗含竞争与学习之意,正合他方才“争之活力”的理论!他毫不犹豫:“可!稍后便命管事取来图纸副本,赠与张兄参详!”
“谢黄兄!”张恒这才郑重收下那五百两银票。冰冷的银票入手,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和滚烫的希望。
黄太慈又笑道:“张兄所制钻机,能于坚岩之上开凿甘泉,解北地旱魃之苦,太慈亦心向往之。我名下几处田庄,亦受旱情所困,水源渐枯。不知张兄可愿割爱,售我几台钻机?图纸工部虽索,然实物应用,当无妨碍吧?”他话中带着一丝试探。
张恒心领神会,立刻道:“黄兄言重。钻机乃工坊匠人心血,图纸虽不便轻授,然实物售卖,以解黎庶之困,正是恒通本分!黄兄需几台?恒通当以最优之价供应!”
“好!痛快!”黄太慈抚掌,“先定十台!亦付定金二百两!”他示意管事再取银票。
两份订单,定金七百两!这不仅是巨大的资金支持,更是一条通往顶级权贵圈层的黄金纽带!
交易敲定,气氛更加融洽。黄太慈看着眼前这个既能纵论天下匠道、又能脚踏实地做生意的少年,眼中欣赏之意愈浓。
“张兄,”他举杯,笑容诚挚,“今日一晤,获益良多。待来日,太慈当于府中设宴,再邀张兄把酒畅谈!届时,望张兄莫要推辞!”
府中设宴!
这己不是寻常的邀请,而是更进一步的接纳与认可!
张恒心中了然,这位“黄公子”的府邸,绝非寻常所在。他举杯相迎:“黄兄盛情,敢不从命?恒必扫榻以待,静候佳音!”
两人相视一笑,杯中酒尽。暖阁之外,寒风依旧凛冽,工坊的喧嚣隐隐传来。但一颗名为“竞争”与“变革”的种子,己在这笔价值千金的订单和一枚温润的玉佩中,悄然埋下。而通向那神秘府邸的道路,也在“来日之约”中,悄然铺开。
正当张恒起身告辞,准备带着订单、定金和那台笨重的镗床返回京师联络点时,一名黄府家仆匆匆而入,在管事耳边低语几句。管事脸色微变,快步走到黄太慈身边,躬身低语:
“公子,工部衙门来人传话,请张东家…即刻过府一叙。”
工部?!
张恒心头一凛,一丝冰冷的预感悄然升起。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寒门粮战(http://www.220book.com/book/T9S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