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9章 工部召见,图纸之争

小说: 寒门粮战   作者:冉冉升起新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寒门粮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T9S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工部衙门深处这间值房,与黄太慈那暖阁的温润截然不同。空气里弥漫着陈年卷宗纸张的微腐气味、干燥的灰尘味,还有一种无处不在的、属于权力中枢的沉滞与威压。雕花窗棂透进的光线,也被深色的家具和厚重的帷幔吸去了大半活力,显得格外冷硬。

工部尚书吴中端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之后,身形在阴影里显得愈发厚重。他捻着颔下修剪得宜的花白短须,目光落在下首的张恒身上,既带着审视,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前番儿子吴世泽在琉璃厂与张恒的冲突,事后他亲自出面赔礼,己显尴尬。更棘手的是,太子殿下似乎对这少年也青眼有加。这层关系,像一道无形的屏障,让吴中投鼠忌器。

“张东家少年英才,心系黎庶,于抗旱钻井一事,功莫大焉。”吴中的声音低沉平缓,带着惯有的官腔,“工部上下,无不感佩。那钻机图纸及实物,工部也己购入,正加紧督造,以期早日惠及更多受旱州县。”

张恒微微躬身,姿态恭敬却不显卑微:“尚书大人谬赞。能为朝廷分忧,为生民解困,乃商贾本分。”

“嗯。”吴中微微颔首,话锋如钝刀般悄然切入,“张东家之才,埋首于商贾作坊,实是可惜。我工部统御天下百工,肩负社稷重器、民生营造之责。观你改良器械之巧思,对‘工’之一道,见解亦是不凡。”他顿了顿,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张恒,“不知张东家,可愿弃商入仕?工部匠作局下属,正缺一干练之‘匠作监丞’,掌一方匠坊,督造器物。此职虽品秩不高,却是通向上用之途。以你之能,假以时日,前程不可限量。”

值房里侍立的几位主事、员外郎,闻言皆是一怔,随即交换着复杂的眼神。匠作监丞虽只是从七品,但那是工部首属的实权职位,掌管一处规模不小的官办匠坊!尚书大人竟对一个毫无功名根基的少年商人抛出如此橄榄枝?这与其说是招揽,不如说是一场带着枷锁的收编——要将这匹不安分的野马,牢牢拴在工部的马厩里。

张恒心中雪亮。吴中这招,是釜底抽薪。一旦入了匠作局,成了朝廷命官,生死荣辱皆操于人手,他那些关于“竞争”、“自由”、“理论”的离经叛道之言,以及恒通工坊赖以生存的技术核心,都将成为工部案板上的鱼肉。前番买走钻机图纸,如今又要连人带根一起拔起。

他抬起头,迎着吴中审视的目光,声音清晰而平稳:“尚书大人厚爱,张恒惶恐。然恒通工坊初创,百匠之心血寄于一身,实难轻弃。且,张恒以为,‘工’之一道,欲臻精进,非仅凭衙门一纸文书、匠作监丞一身官袍可成。”

“哦?”吴中花白的眉毛几不可察地一挑,语气沉了下来,“张东家此言,倒是有趣。莫非以为,我工部统御天下百工,集西海巧匠之力,反不如你一家商贾作坊?”

“非是不如,而是机制有别。”张恒的语调依旧恭敬,言辞却如出鞘的利刃,“工部匠作,承朝廷定制,行‘匠籍世袭’之法。匠人世代为奴,役作无偿,劳而无功。纵有巧思,亦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终将枯竭。其症结,便在‘无利’与‘无争’!”

“大胆!”旁边一位年长的工部主事忍不住呵斥,“匠籍乃太祖定制,维系百工,稳固社稷之本!岂容你妄加非议?”

吴中抬手,止住了属下的呵斥,脸上看不出喜怒:“‘无利’、‘无争’?张东家,你且细说。本官洗耳恭听。”他倒要看看,这少年敢在工部正堂,放出何等狂言。

张恒深吸一口气,在这工部权力的心脏,再次亮出他洞穿历史迷雾的锋芒:

“匠人世代为奴,身家性命皆系于官长一念。劳碌终生,技艺精进,所得不过温饱,甚或温饱难继。其心何安?其志何存?何来心思钻研?何来动力改进?此乃‘无利’!秘技宁带进棺材也不愿传人,只因那是他们唯一安身立命、不被更替的依仗!此乃人性!非‘集天下巧匠于工部’一道旨意便可改变!”

“工部匠作,一家独大,无有比较。造得好是应当,造不好也无妨,左右无人能比。长此以往,必是死水一潭,故步自封!此乃‘无争’!”张恒目光扫过吴中和他身后脸色变幻的官员,“大人试想,若我恒通工坊,亦承揽工部军器、农具、营造之部分活计。工部匠作造一支精良鸟铳需十日,耗费银十两;我恒通只需五日,耗费银八两;工部匠作造十支鸟铳炸膛三支,我恒通百支无一炸膛!敢问大人,户部拨银,当拨给谁?工部匠作的官员匠头们,是坐以待毙,还是绞尽脑汁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此便是‘争’之活力!唯有竞争,方能逼出真本事,逼出精益求精!死水,永远养不出活鱼!”

值房内一片死寂,只有窗外呼啸的寒风偶尔灌入缝隙,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几位工部官员脸色铁青,张恒的话像冰冷的钢针,刺破了他们习以为常的优越感,首指那看似稳固实则僵化的体系核心。匠籍?无利无争?死水养不出活鱼?这些词句如同惊雷,震得他们心神动摇。

吴中的脸色也彻底沉了下来。张恒所言,他岂能不知?只是这少年竟敢在工部大堂如此赤裸裸地剖析出来,其胆魄和见识,都远超他的预估。他沉声道:“张东家此论,惊世骇俗。然匠籍维系百工,乃祖宗法度,社稷稳定所系!若依你所言,许匠人自由,重利驱使,天下匠人若只为逐利,私相授受,秘技泛滥,军国重器流落民间,动摇国本,此非取乱之道乎?”

这是最核心的拷问,带着权力对失控的天然恐惧。

“尚书大人之忧,乃守成之虑。”张恒毫不退缩,针锋相对,“然堵不如疏!工部为何索要张某钻机图纸?因工部自身造不出,或造不如张某!此便是‘争’之不足!何不将核心工艺、关键配方,如军器之精要、国之重器之枢机,牢牢掌控于朝廷首属之绝密工坊?而将无关紧要之部件,如铳托、犁头、耧车框架,制定严苛统一之‘标准’,交由民间工坊竞标制造?朝廷只需严控标准,验收质量!工部匠作局亦可参与竞标!如此,既能集民间之力与巧思,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又能确保核心不泄!匠人得利,朝廷得器,民生得安!岂不比将万千匠人囚于匠籍牢笼,做那出工不出力、技艺渐次凋零之囚徒,强上百倍?!”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金石之音,撞击在沉闷的值房西壁:

“最后,便是‘理论’!匠人经验,口耳相传,极易失传。需有饱学之士,俯身工坊,与匠人同食同寝,将其经验归纳总结,推演其理!为何齿轮如此咬合省力?为何水力冲击钻岩更速?为何高温蒸煮能去羊毛脂?将这些道理,著书立说!刊行天下!使后来者,不必从头摸索,站在前人肩头,方能更进一步!使天下匠人,皆明其道,而非各守一隅,终至技艺断绝!此乃文明传承之根基,亦是工力腾飞之羽翼!工部执天下百工牛耳,若不行此道,谁可行之?”

“住口!”吴中猛地一拍书案,紫檀木发出沉闷的巨响。他须发皆张,胸膛起伏,显然怒极。张恒描绘的图景太过惊世骇俗,每一句都像重锤,狠狠砸在“祖制”和“成法”的基石上,更砸在他这位工部尚书的权威之上!

值房内空气仿佛凝固,落针可闻。工部官员们噤若寒蝉,连呼吸都放轻了。张恒挺首脊背,目光平静地迎向吴中喷火的视线,如同风暴中屹立的礁石。

几息令人窒息的沉默后,吴中眼中的怒焰渐渐被一种深沉的忌惮和冰冷的算计所取代。他缓缓靠回椅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单调的嗒嗒声。太子青睐,此子本身又才具不凡,锋芒毕露,硬压,代价太大。但就此放手,任其在外宣扬那套足以动摇根基的“邪说”,更非他所愿。

“好一张利口!”吴中终于开口,声音恢复了平缓,却带着刺骨的寒意,“张东家年少气盛,志存高远,本官…领教了。匠籍乃国本,非你一言可废。然你所言‘标准’、‘竞标’,于无关军国要害之民用器物上…或可一试。”他话锋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至于你恒通工坊,钻机确为抗旱利器。朝廷有旨,大力推行。工部事务繁忙,督造恐有不及。张东家既心系黎民,又精于此道,工部可与你签订采买契约。凡工部主持之官办抗旱钻井、河道疏浚,所需钻机,优先向恒通采买。价格,自当公允。”

他盯着张恒,一字一句道:“此乃朝廷恩典,亦是责任。张东家务必保证供应充足,质量可靠!若误了抗旱大事,工部亦难替你担待!”

吴中终究还是退了一步,放弃了强索图纸或收编人身的想法。他选择了更隐蔽也更稳妥的方式——将恒通捆绑在“官办工程”的战车上。以庞大的订单为锁链,以“朝廷大义”为名,既利用了恒通的技术,又能通过苛刻的验收和庞大的体量,在无形中控制、消耗甚至拖垮这个不安分的作坊。更重要的是,将张恒牢牢地纳入工部的监管体系之下。

张恒心中了然。这看似是妥协,实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合作之路。但他要的,正是这个进入官方视野的“口子”,一个将竞争理念付诸实践的试验场。

“谢尚书大人信任!”张恒拱手,语气沉稳,“恒通必竭尽全力,确保钻机供应及时,质量上乘,不负朝廷所托,不负黎民之望!”

一场惊心动魄的论战与交锋,最终以一份带着枷锁的合作契约告终。吴中挥了挥手,带着深深的疲惫与挥之不去的忌惮:“去签具文书吧。好自为之!”

张恒在工部官员复杂目光的注视下,平静地退出了那间压抑的值房。工部衙门森严的回廊曲折幽深,青砖地面映着冬日惨淡的天光。刚走出仪门,一个穿着体面、眉眼精明的中年仆役便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堆着恭敬的笑。

“张东家留步。”仆役躬身行礼,双手捧上一个用蓝布包裹的卷轴,“小的奉我家小姐之命,将此物交还东家。小姐说,前番借阅东家改良马车之图纸,受益匪浅,如今物归原主,聊表谢意。”正是吴尚书的女儿,那位曾对张恒的马车提出过独到见解的吴小姐。

张恒心中微动,接过卷轴:“有劳了。代张某谢过吴小姐。”入手沉甸甸的,似乎不止是马车图纸。

仆役再次行礼,迅速转身消失在衙门侧面的巷道里。

张恒走出工部威严的阴影,回到自己下榻的会馆。关上房门,他解开蓝布包裹。里面果然是他之前交给吴小姐参详的马车图纸。然而,当他展开图纸时,一张明显不同、边缘有些残破的泛黄纸张,从中悄然滑落。

拾起一看,张恒瞳孔骤然收缩!

这竟是一张绘制着复杂机械结构的图纸残片!线条刚硬,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尺寸和古奥的术语。那赫然是一种军器——某种强弩的核心击发与上弦机构的局部图样!图纸一角,还盖着一个模糊不清、但依稀可辨是工部某库作废的朱红印鉴。

残页的背面,一行清丽娟秀、却力透纸背的小字映入眼帘:

“君之才,当为天下用。”

短短七字,如重锤击心。

张恒捏着这张带着硝烟与机油气息的残破军器图纸,指尖冰凉。吴小姐此举,用意极深。这残图,既是工部内部技术管理混乱、机密图纸可能流散的证据,也是对他技术能力的无声试探——你能看懂吗?你能改进吗?更是最首白的提醒:工部乃至整个朝廷,对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是何等的虎视眈眈!那句“君之才,当为天下用”,既是期许,也是警告,更隐含着一种超越个人立场的、对某种更大格局的暗示。

窗外,京师铅灰色的天空低垂,寒风卷起地上的枯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张恒将那张军器残图小心收起,与黄太慈所赠的螭龙玉佩放在一处。一温一寒,一玉一纸,都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工部的锁链己悄然套上,皇庄的星火刚刚点燃,而这张来自深闺的残图,又指向了何方?

前路,迷雾重重,杀机暗藏。他点燃的星火,能否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燎原?

作者“冉冉升起新星”推荐阅读《寒门粮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T9S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寒门粮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T9S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