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古代农耕社会13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章节无错乱精修!
 

风沙劫掠后的野狗坡,弥漫着呛人的尘土味和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悲泣声虽己平息,但绝望的阴影仍沉沉压在每个人心头。补种,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清晨,薄雾带着凉意。周玉跪在自家试验田里,石笔在石板上划出急促而清晰的刻痕。她正在系统记录风沙造成的损害:

洼地粟米区:标注倒伏、穗损的植株比例,估算损失产量(用密集的斜线表示)。

坡顶豆类区:详细记录植株倾斜角度、叶片破损程度、豆荚幸存数量。重点标注套种区与非套种区的差异(套种区植株存活率明显更高)。

土壤状况:用特殊的波浪线和点状符号,记录不同区域风蚀深度和沙土覆盖厚度。

幸存植株状态:特别关注那些虽倒伏但根系完好、茎秆未断的豆苗和粟苗,画下它们顽强挺立的简略形态。

她的动作专注而高效。石笔的锐利让记录前所未有的详实。这些数据,不仅是给郑参军看的“佐证”,更是她理解灾害、改进方法的基石。

不远处,孙寡妇和几个同样拿到种子的妇人,正蹲在自家被沙土掩埋过的田里,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板结的土块,准备撒下苋菜种子。她们的动作有些笨拙和犹豫。

孙寡妇看着手里的种子,又看看旁边周玉试验田里那些匍匐却依旧鲜活的豆蔓和野草,心里挣扎着。她想起风沙中套种区那坚韧的绿色屏障,想起李婶的话。最终,她像是下定了决心,没有像往年那样把种子随意撒在清理出的空地上,而是学着周玉的样子,沿着田垄边缘,在清理出的沟里,将苋菜种子稀疏地撒下去,并且刻意留下了几丛在风沙中幸存下来的、生命力顽强的本地野草。

“孙家妹子,你……你这是干啥?”旁边一个妇人看到她的举动,有些不解,“赶紧把种子撒下去啊,还留着这些碍事的草?”

孙寡妇脸一红,小声道:“我……我看周家妹子那套种的法子……好像……好像真能顶风。咱也试试?就试试这一小块……”她的声音没什么底气,更像是在说服自己。

那妇人看了看孙寡妇,又看看远处周玉试验田里的景象,犹豫了一下,最终没再说什么,只是在自己撒种子时,也下意识地避开了几丛幸存的杂草,没有像往年那样把它们彻底锄掉。一点点模仿的种子,就这样悄然种下。

李婶家损失也不小,但她性子急,行动快。她没有急着补种,而是和石头一起,抡起那装着硬木新手柄的石夯,咚咚咚地奋力夯砸被风沙侵蚀松动的田埂和渠沿。每一下夯击都带着劫后余生的狠劲和重建家园的决心。夯实的泥土变得紧密,为新撒的种子和幸存的苗根提供更稳固的基础。

“石头!砸实点!再实点!看它还怎么吹!”李婶抹着汗吼道。

“放心吧娘!有王爷爷这新把手,劲儿使得可顺了!”石头应着,动作麻利。

周玉记录完核心数据,站起身,目光扫过正在夯土的李婶和石头,扫过远处孙寡妇那模仿套种的笨拙尝试,最后落在了自家坡顶那片倒伏严重的豆田上。许多豆苗匍匐在地,豆荚贴着泥土,虽然没死,但这样下去容易腐烂或被虫咬。

她需要工具。不是石夯那种大力开山的工具,是能轻柔扶起纤细茎秆的工具。她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了王伯的角落。

王伯依旧坐在那里,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他手中那块厚实的木片,己经初具雏形——那是一个约莫手掌长短、微微弯曲的、类似月牙形的木片。木片边缘被打磨得极其光滑,内弧处,那个反复刻凿的微小凹槽己经完成,精巧而圆润。

周玉走了过去,在王伯几步远的地方停下。她没有说话,只是弯腰,从旁边折断了一根细长的、被风吹倒但未断的草茎,模拟着豆苗茎秆的姿态。她小心地将草茎弯曲的部分,轻轻卡进木片内弧那个小小的凹槽里。凹槽的大小和弧度,竟刚好能稳稳地托住弯曲的茎秆,将其微微抬起,形成一个支撑的角度!

王伯浑浊的目光似乎扫过周玉手中的草茎和木片,敲击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但周玉清晰地看到,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指,在木片外弧处,极其轻微地了一下,仿佛在确认弧度的流畅。然后,他拿起一块更细的砂石,开始更细致地打磨木片的边缘。

周玉明白了。她放下草茎,对着王伯专注的侧影,极其轻微地点了下头,然后转身离开。她知道,当这件工具完成时,它会出现在它该在的地方。

接下来的日子,野狗坡在沉重的喘息中缓慢恢复。补种的苋菜种子在的沙土中艰难地冒出了细弱的嫩芽。周玉试验田里幸存的粟苗和豆苗,也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倒伏的茎秆没有枯萎,反而努力地调整着方向,将残存的叶片伸向阳光。被沙土半掩的根部,顽强地向下扎去,汲取着深层的水分。尤其是套种区,那些交织的野草、苋菜和豆蔓,仿佛在灾难后达成了更深的默契,彼此支撑着,更快地恢复了生机,绿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覆盖了伤痕累累的土地。

周玉的记录更加频繁。她用石笔在石板上:

画下补种苋菜芽的形态,标注日期和位置(区分孙寡妇模仿套种区和传统撒种区)。

记录幸存豆苗/粟苗茎秆自我挺立的角度变化和速度。

对比套种区与非套种区植株恢复的速度和健康程度(套种区明显更快、更健壮)。

这些数据,无声地讲述着生命在废墟上重新生长的故事,也验证着特定方法(套种、根茎保护)在灾后恢复中的优势。

这天,当周玉再次来到坡顶豆田时,发现田埂边静静躺着一件新东西——正是那块被王伯反复打磨的月牙形木片。

木片入手温润,弧度自然流畅,内弧处的凹槽光滑圆润,刚好能容纳一根豆苗茎秆的粗细。外弧被打磨得薄而坚韧,边缘光滑如镜,既能插入土中作为支撑点,又不会伤及根系。这是一件凝聚了匠心和观察力的微型工具,一件专门为了扶起、支撑那些被风沙压弯却未断的生命而生的作品。

周玉拿起木片,走到一株匍匐在地、但豆荚己开始重新鼓胀的豆苗旁。她小心地将木片外弧插入豆苗根旁的泥土,固定住。然后,轻轻将豆苗弯曲的茎秆抬起,稳稳地放入内弧的凹槽中。凹槽完美地承托住了茎秆最脆弱弯曲的部分,像一只温柔而有力的手,将它从泥泞中托起,重新指向天空!

被扶起的豆苗,叶片似乎都舒展了一些,贪婪地迎接着阳光。

周玉眼中闪过一丝柔和的光芒。她开始用这件新工具,一株一株地,扶起那些匍匐的豆苗。动作轻柔而精准,如同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救赎。

不远处,李婶和石头正在夯土。石头眼尖,看到了周玉的动作,好奇地跑过来:“周姨,这是啥?王爷爷做的新宝贝?”

周玉点点头,指了指被扶起的豆苗。

“嘿!真神了!这弯弯的小木片,比手扶着强多了!”石头眼睛发亮,学着周玉的样子,也试着去扶起一株豆苗。

孙寡妇补种完苋菜,也过来看。看着那些被木片巧妙扶起、重新焕发生机的豆苗,再看看周玉那专注而温和的侧脸,她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消散了。她默默地走回自家补种的地里,更加细心地照料着那几丛被她特意留下的野草和稀疏的苋菜苗。

野狗坡的风,依旧带着沙尘的气息,但风中开始夹杂着新芽破土的微腥,以及一种劫后重建的、沉甸甸的希望。周玉手中的石笔和那枚月牙形的木片,在灰黄的底色上,刻下了一道道清晰的生命痕迹。而远处,王伯的叮当声,如同这片土地上最古老也最坚韧的心跳,依旧不疾不徐地响着。

意识角落,数字在韧芽破土声中坚定地跃升:

**【能量收集:11.3%】**

小书虫papa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