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2章 古代农耕社会22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章节无错乱精修!
 

骡车的烟尘终于消失在官道尽头,如同卸下了压在野狗坡众人心头最后一块巨石。短暂的死寂过后,狂喜的浪潮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席卷了整个坡地!

“三斗!三斗粟啊!老天爷开眼了!”李婶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瘫坐在田埂上,双手拍打着泥地,先是嚎啕,继而转为嘶哑却畅快的大笑,眼泪混着脸上的烟灰泥浆,冲刷出两道滑稽又心酸的沟壑。

“成了!真的成了!周家妹子!你是咱野狗坡的活菩萨!”孙寡妇和几个妇人抱在一起,又哭又笑,仿佛要把这些年受的苦、担的惊、昨夜拼死护田的恐惧,全都在这泪水中冲刷干净。

汉子们用力捶打着结实的胸膛,发出“咚咚”的闷响,如同擂响了庆贺的鼓点,黝黑的脸上绽放出从未有过的、纯粹而巨大的笑容。石头像只撒欢的小狗,绕着王伯蹦跳,激动得语无伦次:“王伯!王伯!听见了吗?三斗!我们的粟子!我们的豆子!”

王伯佝偻着背,站在喧嚣的边缘。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那双浑浊的眼睛,在听到“三斗”这个数字时,瞳孔深处仿佛有微弱的火星骤然亮起,随即又归于深潭般的平静。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着怀中那块包裹着焦黑牛角“韧之弧槽”的粗布,感受着那被火淬炼过的坚硬轮廓。昨夜的火,今日的秤,这凝聚了他心血与守护的器物,终究没有辜负这片土地和这群挣扎求生的人。他微微抬起眼皮,望向洼地里那片沉甸甸的金色,又极快地瞥了一眼被众人簇拥着的周玉,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如同干涸河床上掠过的一丝涟漪,转瞬即逝。

周玉站在金色的粟浪前,初升的阳光洒满全身,暖融融的。意识深处,那达到圆满的 **【能量收集:50.0%】** 刻度,如同的谷粒般沉甸甸、暖洋洋,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充盈。疲惫似乎一扫而空,西肢百骸充满了力量,五感也变得格外清明。她能清晰地闻到谷物成熟的醇厚甜香,能听到微风拂过穗尖的沙沙细语,能感受到脚下泥土在阳光照射下蒸腾起的温热湿气。这是一种纯粹的、源于土地馈赠和自身努力得到回报的生命活力,让她心中充满了感恩与平静。

“好了!都别嚎了!哭能把粮食哭进仓里吗?”李婶第一个从狂喜中挣扎出来,用袖子狠狠抹了把脸,声音虽然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金疙瘩还在地里杵着呢!眼瞅着日头毒起来,一粒粟一滴汗换来的,糟蹋了天打雷劈!抄家伙!收粮!”

这一声吼,如同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狂喜迅速转化为行动的力量。众人立刻行动起来,短暂的混乱后,分工明确:

李婶亲自指挥,根据粟穗成熟度和地块位置,安排收割顺序,力求颗粒归仓。

孙寡妇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负责用磨得锋利的石片刀或简陋的青铜小镰刀(仅有的几把),小心翼翼地割下粟穗。动作必须快而稳,既要保证效率,又不能碰掉的籽粒。粟秆异常坚韧,远超寻常,割起来格外费力,但妇人们脸上只有专注和喜悦。

几个壮劳力负责搬运。他们将割下的沉甸甸粟穗,小心地抱到田埂边事先清理出的空地上,堆成一座座小小的金山。

石头和几个半大小子,则拿着簸箕和木棍,负责“拾秋”——跟在收割队伍后面,仔细捡拾掉落在田垄里的每一粒粟米,连被虫啃过的小穗也不放过。

王伯没有参与收割的主力,他默默地走到坡顶豆田和套种区。豆荚虽然,但还需几日才能完全干透爆裂。他仔细检查着每一株豆苗,特别是那些昨夜靠近火场边缘、叶片有些萎蔫的,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拢起根部的土壤,查看墒情和根系的状况。

周玉也加入了收割的行列。她拿起一把石片刀,学着孙寡妇的样子,左手拢住一丛粟秆,右手刀刃贴着根部用力一拉。坚韧的粟秆应声而断,沉甸甸的穗头压弯了手臂。汗水很快浸湿了她的鬓角,细小的粟芒刺在的皮肤上,带来微微的麻痒。但这劳作的感觉如此真实,如此令人心安。每一次挥动石刀,每一次抱起沉甸的粟穗,意识深处那圆满的能量就仿佛与脚下这片土地共鸣得更深一分,一种源于耕耘与收获的原始满足感充盈心间。

日头渐渐升高,热浪开始蒸腾。田地里只剩下镰刀割断茎秆的“嚓嚓”声、粟穗堆叠的“沙沙”声、汉子们搬运时粗重的喘息和偶尔因丰收喜悦发出的短促笑声。汗水顺着古铜色的脊背流淌,滴落在焦渴的土地上,瞬间消失不见。

洼地粟田的收割接近尾声。田埂边的粟穗堆成了几座耀眼的金山,在阳光下散发着的光泽。李婶抓起一把金灿灿的粟粒,任由它们从指缝间滑落,发出悦耳的沙沙声。她抓起几粒塞进嘴里,用仅存的几颗牙齿费力地咀嚼着,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香!真他娘的香!比往年那些干瘪货色强一百倍!”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里正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两个跟班,正沿着田埂匆匆赶来。他显然己经听说了曹掾史验收的结果,脸上堆满了夸张的笑容,隔着老远就高声喊道:

“哎呀呀!恭喜!恭喜啊野狗坡的乡亲们!三斗粟!两斗七升豆!了不得!了不得啊!这可是咱们整个乡,不,是整个沙洲的头一份!郑参军慧眼识珠,周小娘子真乃神人也!”他跳下马,目光贪婪地扫过田埂边堆积如山的粟穗,又看向坡顶那片郁郁葱葱的豆田,眼底深处是掩饰不住的震惊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

李婶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不冷不热地迎上去:“里正大人消息倒是灵通。”

“这么大的喜事,自然要第一时间来道贺!”里正搓着手,凑近粟堆,伸手就想抓一把细看。

孙寡妇眼疾手快,不动声色地用簸箕挡了一下:“里正大人当心,新收的粟芒利得很,扎手。”

里正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干笑两声:“无妨无妨。周小娘子呢?郑参军如此看重,这‘新法’……不知何时能在咱们乡里推广开来?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正在擦汗的周玉。

周玉放下石刀,走到近前,平静地说:“里正大人,新法初成,尚需完善。且粟豆虽丰,然野狗坡地力有限,恐难支撑全乡推广。当务之急,是护好眼前这季收成,颗粒归仓,不负参军所托,亦不负乡亲们数月辛劳血汗。”她的话不卑不亢,既点明了现实困难(地力有限),又抬高了郑参军的期许和乡亲们的付出,堵住了里正立刻索要技术或摊派任务的口子。

里正碰了个软钉子,脸上笑容有些挂不住,但碍于郑参军的威势,也不敢发作,只得讪讪道:“是是是,周小娘子考虑周全。那……本官就先不打扰诸位收粮了。待粮入仓,再议后续。”他目光又在粟堆上流连了几眼,才悻悻地带着人上马离去。

看着里正远去的背影,李婶啐了一口:“黄鼠狼给鸡拜年!闻到腥味就想来叼一口!”

众人哄笑起来,丰收的喜悦冲淡了这点不快。短暂的插曲后,收割继续进行。

坡顶豆田的豆荚在充足的日晒下,渐渐变得干硬发黄,发出细微的“噼啪”声,这是豆子即将成熟脱落的信号。套种区的野草和苋菜也到了生命末期,但它们的茎秆依然坚韧,如同天然的篱笆,保护着下面的豆荚。

王伯开始带着石头,在豆田里巡视。他教石头如何辨别豆荚成熟的火候,如何在收获时小心地连根拔起(保留根瘤肥田),如何将豆株捆扎成束,倒挂在临时搭起的木架上晾晒,让最后的水分蒸发,豆荚自然爆裂。

石头学得异常认真。他看着王伯那双布满老茧、灵巧无比的手,将散乱的豆株整理得井井有条,眼中充满了崇拜。他也拿起豆株,笨拙却努力地模仿着。王伯偶尔会停下,用那截焦黑的牛角槽,轻轻拨开缠绕的野草藤蔓,或者扶正一株被压弯的豆秧,动作自然而流畅,仿佛那器物己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

夕阳的余晖再次染红了野狗坡。洼地里,最后一片粟田也被收割干净,只留下整齐的粟茬,如同大地刻下的丰收印记。田埂边,金黄的粟穗堆成了几座真正的小山。坡顶上,一束束倒挂的豆株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如同挂满了沉甸甸的铃铛。

精疲力竭的人们围坐在粟堆旁,脸上洋溢着无法言喻的满足。李婶小心翼翼地用一块干净的粗布,盖住了最大的一堆粟穗,如同呵护着最珍贵的婴儿。

周玉站在高处,望着这片被夕阳镀上金边的田野,望着那象征活命希望的粟山豆架,心中一片澄澈。意识深处,那50.0%的能量如同温润的暖玉,滋养着她的身心。她能清晰地感知到脚下这片土地的疲惫与满足,感知到每一株残留根茬中蕴藏的生命力,感知到远处荒原上吹来的风沙中,那若有若无的、属于新垦之地的呼唤。

野狗坡的金秋,终于实实在在地握在了他们手中。但这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何保存这些珍贵的粮食?如何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为来年、为更广阔的荒原做准备?郑参军的期许,里正的觊觎,还有那北方辽阔而贫瘠的土地……无数的问题,如同粟穗上的芒刺,等待着他们去一一梳理。

她收回目光,看向身边这些疲惫却眼神明亮的乡亲,看向沉默守护着豆架的王伯,看向在粟堆旁兴奋地数着穗子的石头。力量,源自这片土地,更源自这群在绝望中挣扎出希望的人。

“明天,”周玉的声音在暮色中响起,清晰而坚定,“晒粮,打场,归仓。一粒,都不能少。”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