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章 古代农耕社会3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章节无错乱精修!
 

王伯修好的锄头,像是为周玉打开了一扇狭窄的门。翻地的效率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虽然野狗坡的土依旧顽固,但新锄刃能更深地楔入土块,撬动那些盘踞在地下的硬结。周玉翻出的土地,不再仅仅是表面的浮土,开始有了些深度和松软的感觉。她的动作也愈发沉稳,每一次挥动都带着一种经过磨砺后的精准和力量感。汗水依旧浸透她的粗布衣,手掌的茧在反复摩擦中变得更厚实,甚至有些发亮,但她紧抿的嘴角线条似乎柔和了一丝——那是专注带来的平静。

然而,周玉的目光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翻好的土地上。她开始更细致地观察这片被所有人视为废土的“野狗坡”。

她发现,坡地的土质并非完全一致。靠近低洼处,被偶尔流经的浑浊雨水浸润过的地方,土色更深,也更粘重;而坡顶受风沙侵蚀最严重的地方,则沙粒更多,颜色更浅,也更干燥。她还注意到,一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如灰灰菜、刺儿菜,在不同的位置长势也略有不同。

一个念头在她模糊的记忆深处闪现,如同沉在水底的碎片,被搅动后泛起微光:因地制宜?轮作?套种?这些词汇很陌生,但似乎关联着一种更有效利用土地的方法。

她需要记录。

没有纸笔,这难不倒她。周玉在休息时,会蹲在田埂边,用那根被磨得光滑坚硬的锄头柄末端,在相对的泥地上划出道道痕迹。她划分出几块小小的区域,标记上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符号:一个圈代表洼地,一个三角代表坡顶,几条波浪线代表有野草生长的地方。她甚至会在翻地时,刻意留下几小片未翻动的原生区域,作为对照。

这些“泥地笔记”在旁人看来,不过是孩童的涂鸦。李婶偶尔路过,看到周玉对着泥地发呆比划,也只是摇摇头,嘟囔一句:“这丫头,魔怔了不成?跟泥巴较什么劲!”她更关心的是自家地里刚冒头的、稀稀拉拉的野菜苗,祈祷着老天爷能多给点雨水。

石头倒是好奇。他蹲在周玉旁边,看着她用木棍在泥地上画来画去,忍不住问:“周姨,你画啥呢?是藏宝图吗?”少年人眼里闪着光。

周玉愣了一下,随即嘴角极轻微地弯了一下,几乎看不出来。“不是宝,”她声音依旧不高,带着点沙哑,“是……看看哪里的土,能多长点东西。”她指着洼地那块深色的泥痕,“这里,可能存水好一点。”又指向坡顶那块浅色的,“这里,太干,风大。”

石头似懂非懂,挠挠头:“哦……就是看哪块地好呗?那还用看吗?肯定是李婶家靠着小水沟那块最好啊!”他理所当然地说。

周玉没反驳,只是点点头。她知道石头说的是对的,但那是别人的地,是别人争取来的“资源”。她只有野狗坡。她要做的是,在野狗坡上找到属于它的“好”。

她开始在划分好的不同小区域里,尝试点种不同的种子。这些种子,是李婶匀给她的一点最耐寒、最不挑地的野菜籽,还有她自己从枯草丛里收集到的几颗不知名的、的草籽。她种得很小心,间隔也严格按照自己模糊记忆中的“合理密植”概念来。在洼地那块深色区域,她种下喜湿一点的种子;在坡顶沙多的地方,她种下更耐旱的;在那些特意留下的原生野草旁边,她尝试将种子撒在草隙间——模糊的“套种”概念驱使着她。

做完这一切,她依旧每天雷打不动地翻地、照料她的小小试验田。只是翻地的范围开始扩大,翻地的目的不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像是为了验证她的“泥地笔记”——她翻动不同区域的土,感受着土质的细微差别,观察着翻动后土壤的变化,再将这些感受和变化,用新的符号记录在泥地上。

王伯依旧沉默地修补着他的“破烂王国”。只是有一次,周玉在翻一块特别硬的地时,锄头柄连接处发出了细微的吱嘎声。她停下来检查,发现是树皮纤维捆扎的地方,因为频繁的强力使用,有些松动了。

她没有犹豫,拿着锄头走到王伯的角落,像上次一样,轻轻放下,然后后退几步等待。

王伯浑浊的目光扫过锄头,没有立刻动作。他正用一把小刀削着一根弯曲的硬木,似乎想把它做成某种工具的手柄。过了好一会儿,就在周玉以为他不会再理会时,王伯放下手中的木料,拿起了她的锄头。

他检查了一下松动的捆扎处,没有拆掉重做,而是从他那堆宝贝里挑出几根更细更韧的藤皮,在原有的捆扎基础上,又细细密密地缠绕加固了一层。他缠绕的手法极其讲究,既增加了强度,又保持了灵活性,不会让锄柄变得僵硬。加固完成后,他用手掌用力压了压,确保稳固,然后再次将锄头放回原处。

整个过程依旧无声。但周玉敏锐地感觉到,王伯这次的动作似乎比上次快了一点点,那专注的眼神在她锄头柄连接处停留的时间也更长了些。或许,这把被反复使用、承载着主人心血的工具,也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这位沉默匠人的一丝兴趣?周玉无从得知,她只是默默地拿起被加固好的锄头,轻轻挥动了一下,感觉连接处更加稳固有力。她对着王伯的背影,极其轻微地点了下头,尽管对方根本不会看到。

日子在单调的劳作和周玉默默的观察记录中流淌。春风终于带来了一丝暖意,也带来了珍贵的、淅淅沥沥的春雨。

雨后的野狗坡,空气清新了不少,泥土也散发出一种的腥气。周玉第一时间冲到她的小小试验田边。

结果喜忧参半。

洼地那块深色区域,她种下的喜湿种子果然冒出了嫩绿的小芽,虽然稀稀拉拉,但长势明显比其他地方好。坡顶沙地里的耐旱种子也钻出了土,但显得瘦弱无力。而最让她心头微动的是,在原生野草旁边“套种”下去的那些种子,竟然也有几颗发了芽,而且芽苗看起来比坡顶单独种的更壮实一些!虽然数量很少,但这微小的差异,像一道微弱却清晰的光,照亮了她心中那个模糊的念头——或许,不同的作物(哪怕是野草),可以相互扶持?

然而,打击也随之而来。几只在雨中无处觅食的野鸟,显然也发现了这些新冒的嫩芽。当周玉赶到时,她洼地里长势最好的那片嫩芽,己经被啄食了大半!只剩下几根光秃秃的茎秆在风中颤抖。

一股难以言喻的沮丧瞬间攫住了周玉。她辛辛苦苦翻地、记录、播种,日夜期盼的一点绿意,就这样轻易地被毁掉了。她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被糟蹋的土地,手指紧紧攥着锄柄,指节发白。一种深沉的无力感,比野狗坡的寒风更刺骨。

“哎哟!这帮天杀的扁毛畜生!”李婶的大嗓门带着怒气响起。她提着一根赶鸡用的破竹竿,风风火火地冲了过来,对着天空挥舞,嘴里骂骂咧咧。她显然也看到了自家地里被鸟啄过的痕迹,只是没周玉这边损失惨重。

“周家妹子,别傻站着了!”李婶看到周玉失魂落魄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跟这些贼鸟置气没用!赶紧想办法护苗才是正经!”她经验老到,指着那些幸存的、刚冒头的小芽,“用树枝插个架子,上面搭点破草帘子!再不济,撒点灶灰!鸟怕那个!”

李婶的提醒像一盆冷水,浇醒了周玉。是的,沮丧没用。问题出现了,就要想办法解决。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失落,眼神重新聚焦。她没有破草帘子,灶灰也金贵。她环顾西周,目光落在了田埂上那些带刺的荆棘丛上。

她立刻行动起来。用锄头小心地砍下一些坚韧、带刺的荆棘枝条,削掉多余的枝叶,只留下主干。然后,她将这些带刺的枝条,像栅栏一样,密集地插在她那片珍贵的洼地试验田周围。虽然简陋粗糙,但那些尖锐的硬刺,足以让觊觎嫩芽的鸟类望而却步。

做完这一切,她看着荆棘围栏内幸存的、瑟瑟发抖的几棵小苗,又看了看旁边坡顶上那些瘦弱但总算冒了头的芽。虽然损失惨重,但她的试验并非全无收获。她记录的土质差异得到了初步验证,“套种”也显现了一丝微弱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她学到了新的经验——在野狗坡,想要守护一点希望,光靠勤劳还不够,还需要用荆棘武装起来。

她默默地回到泥地笔记旁,用木棍在洼地的符号旁边,添上了一个小小的、代表荆棘的刺状标记,又在旁边画了一个被啄食的幼苗图案。这是失败的记录,也是经验的积累。

石头不知何时也溜达过来,看着周玉插的荆棘篱笆,少年眼睛一亮:“周姨,你这法子好!比草帘子结实!鸟肯定不敢来了!”他兴奋地比划着,“我也去弄点刺条,给我家菜苗围上!”

周玉看着石头风风火火跑开的背影,又看了看远处依旧沉默修补着什么的王伯,还有正叉着腰检查自家篱笆的李婶。她低下头,握紧了手中的锄头。

野狗坡的春天才刚刚开始,充满了未知的艰辛,也孕育着微小的、需要拼命守护的希望。而她周玉,这个沉默的路人甲,将继续用她的锄头、她的观察、她的笔记,还有那用荆棘构筑的决心,在这片荒芜之上,笨拙而坚定地,开辟她的道路。远处官道上,似乎有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带着边关特有的肃杀,但这一切都与野狗坡无关,与这个低头凝视着泥地上简陋符号的女子无关。

小书虫papa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