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古代农耕社会30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章节无错乱精修!
 

盛夏的日头,毒辣辣地悬在野狗坡顶,将空气炙烤得微微扭曲。田野褪尽了春日的娇嫩,换上了一身深沉而的青黄甲胄。洼地的老试验田里,粟杆挺拔如矛,沉甸甸的穗头谦逊地低垂着,在热风中彼此,发出沙沙的絮语,仿佛在酝酿着金秋的密约。坡顶坡后,大片新垦的田地连成一片浩瀚的绿海,整齐的田垄如同大地的肋骨,粟苗、豆蔓、苋菜交织缠绕,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将去岁的荒凉彻底掩埋。

收获的序曲尚在远方,此刻的田野,是精细管护的舞台。周玉的身影,总是最早出现在那十几块被划分得如同棋盘般的分区试验田旁。晨露未晞,打湿了她的裤脚,带来一丝短暂的清凉。她蹲下身,手指熟练地插入不同深度的土壤。浅层的土温热干燥,指尖一捻便散开;而深入一尺之下,指尖触到的是温润微凉的、带着黏性的湿土。她满意地点点头,这是深耕保墒最首观的成效——地下的“水窖”依然充盈。

她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尺,扫过每一块小方块里参差的植株。

方块三(粟/豆/苋):苋菜长势过于旺盛,匍匐的茎蔓几乎将旁边的豆苗淹没。她用小石片刻下“苋(旺)、豆(遮)”的符号。

方块七(粟/新引耐旱黍):黍苗挺拔,但叶片边缘微微卷曲,颜色略浅。她扒开根部土壤,发现毛细根不够发达。刻下“黍(卷、根弱)”。

方块十一(纯豆/追草木灰):豆苗叶色油绿,豆荚鼓胀明显,长势明显优于未追肥的对照区。刻下“豆(追灰、优)”。

“周家妹子!”孙寡妇略带焦急的声音传来。她负责方块九(坡顶新垦地,粟/豆/少量固沙蒿草),正指着其中一片豆苗:“你快看看这几垄豆子!叶子颜色不对劲,发暗,没旁边那块精神!”

周玉快步走过去,蹲在孙寡妇所指的豆苗旁。叶片确实比旁边的显得暗淡,缺乏光泽,叶脉也略显清晰。她轻轻拔起一株,抖落根部的泥土。根系虽然不少,但显得细弱,颜色也偏淡黄,不像健康根系那般呈现有力的白色或褐色。她又捏起一小撮根部周围的土壤,捻了捻,感觉沙性较重,团粒结构松散,肥力明显不足。

“不是病,是饿着了。”周玉下了判断,“这块地开荒前是乱石坡,底子太薄,养料跟不上。豆子正鼓荚呢,胃口大,缺肥就蔫了。”

“那咋办?”孙寡妇松了口气,又紧张起来。

“追肥!趁现在根还活跃,能吸收。”周玉站起身,对旁边跟着学习的两个年轻“种子教员”说,“去库房,找李婶要三筐腐熟好的堆肥。记住,要颜色发黑、没大块、闻着是土腥味不是臭味的那种。”

她又转向孙寡妇:“在豆苗根旁半尺远的地方,挖浅沟,别伤根。肥撒进去,薄薄盖层土。这块地以后得重点养,秋收后多上底肥。”孙寡妇连连点头,立刻带着人去执行。周玉在小石片刻下“豆(缺肥)、追(腐熟堆肥)”的符号,并在方块九的石板规划上加重了标注。

看着孙寡妇麻利地指挥人挖沟、运肥、覆盖,周玉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她开始有意识地让这些骨干“种子教员”独立负责具体事务,只在关键处点拨。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叮当…叮当…叮当…”

王伯工坊那富有节奏的敲打声,如同野狗坡沉稳的心跳,穿透了田野的静谧和午后的燥热。炉火熊熊,热浪逼人。王伯佝偻的身影在火光映照下,如同铁铸的雕像。他正仔细地用小锤,敲打着一块烧红的铁片,那是新一批锄头的刃口部分。汗水顺着他深刻的皱纹沟壑蜿蜒流下,滴在滚烫的铁砧上,“嗤”地化作一缕白汽。

石头站在一旁,赤裸的上身被炉火烤得通红,汗水淋漓。他紧握着一柄略小的铁锤,全神贯注地盯着王伯的动作。王伯将初步成型的锄头刃口夹起,淬入旁边的水桶。

“嗤——!”

白雾蒸腾。王伯将冷却的锄头头递给石头,沙哑地吐出两个字:“磨利。”

石头接过还有些温热的铁块,走到旁边的磨石旁。他舀起一瓢水淋在磨石上,双手紧握锄头,身体有节奏地前后推动。铁与石摩擦,发出“嚓嚓”的声响。他神情专注,感受着刃口与磨石的每一次接触,调整着角度和力道。汗水流进眼睛也顾不上擦。渐渐地,锄刃边缘显露出一线银亮的寒光。

磨好一把,他递给王伯检查。王伯伸出粗糙的手指,轻轻刮过刃口,感受着锋利度,又对着光看了看刃线。没有言语,只是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将锄头头放到一旁合格的那一堆里。

石头咧开嘴,无声地笑了。这细微的认可,比任何夸奖都更让他振奋。他立刻拿起下一个毛坯,投入打磨。王伯浑浊的目光扫过石头专注的侧脸,又落回炉火,继续敲打下一块铁胚。他手边,放着几把己经调整过角度、显得更加轻便灵巧的铁铧犁铧头。春耕时张老蔫的反馈,他记在心里。

工坊外不远处的窝棚区空地上,李婶正召集着一批新来的移民。日头偏西,暑气稍退,正是劳作间隙。

“都过来,歇歇脚,听老蔫哥给你们唠唠!”李婶的大嗓门很有穿透力。新人们带着好奇和疲惫围坐过来。

张老蔫被推了出来,他搓着粗糙的大手,有些局促,但在李婶鼓励的目光下,还是清了清嗓子:

“咳咳…新来的后生们,瞅见坡后那几块压仓石没?瞅见旁边那点焦黑的土没?”他指着洼地边缘,“去年这时候,比现在难熬!蝗虫?那都是小事!最要命的是火!有人眼红咱这点粮,夜里摸上来放火!那火,烧得跟地狱门开了一样!”

新人们屏住呼吸,脸上露出惊惧。

“当时啊,粮坑就在火头跟前!是周家妹子,一眼看出要害在哪!是王伯!”张老蔫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敬意,“把他那宝贝牛角槽子,狠狠插进火和粮坑中间那点土里!就那么一点地方!汉子们玩命挖断了火路!妇人们用身子护着粮坑板子!石头那么点大的娃,都敢拿石头砸想冲上来的坏人!”

他顿了顿,环视着听得入神的新人:“为啥拼命?就为了坑里那点粮食?那是咱野狗坡老老少少的命!是开春开荒的种!是熬过冬天的指望!没有那夜大伙儿一条心,没有周家妹子的法子,没有王伯的巧手,没有李婶的吼声,咱早就成了荒原上的枯骨了!你们今天能坐在这儿,有地开,有粮盼,吃的就是那夜大伙儿拼死护下的‘本钱’!记住了,在野狗坡,地是命,粮是命,护着它们的法子,还有身边一起干活的人,更是命根子!”

新人们沉默着,眼神里多了几分凝重和归属感。人群中的赵西,下意识地摸了摸曾被李婶严厉训斥的额头,又看了看远处粮仓的方向,默默挺首了背。

夕阳熔金,为野狗坡镀上一层温暖的柔光。周玉站在工坊旁新竖起的一块宽大木牌前。木牌上,用炭笔清晰地画着一些符号,旁边有简单的文字注释:

三条平行的波浪线:风沙

一个下凹的U形:沟渠

带点的圆圈:虫卵

向上的箭头:生长良好

向下的箭头:长势不佳

交叉的圆圈:套种

小木片托着幼苗:护根

这是她简化后的田间观测记录符号体系。

“孙姐,带她们几个新来的看看这个。”周玉对走过来的孙寡妇说,“以后记石片,就用这些符号。简单,好认,好记。”

孙寡妇带着几个年轻妇人围过来,好奇地辨认着。“这个带点的圈是虫卵啊?明白了!这个向上的箭头好,看着就高兴!”妇人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很快就掌握了要领。符号化的记录,正以最朴素的方式,融入野狗坡的日常。

王伯收拾着工具,最后拿起那块被火燎得微黑、内壁光滑的牛角“韧之弧槽”。他用一块沾了油的粗布,仔细地擦拭着,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夕阳的余晖落在牛角光滑的弧面上,映出他专注而平静的脸庞。那弯坚韧的牛角,在暮色中泛着温润而内敛的光泽,如同野狗坡本身,历经磨难,却愈发坚韧。

周玉望向这片被霞光笼罩的田野,青黄的穗浪在晚风中轻轻起伏,如同大地沉稳的呼吸。意识深处,那50.0%的能量如同脚下温热的泥土,沉静而充满韧性。新的知识在田垄间孕育,新的力量在匠炉旁成长,新的认同在故事中凝聚。这看似寻常的盛夏一日,细小的根须正向着更深处、更广处悄然蔓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