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1章 古代农耕社会31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章节无错乱精修!
 小书虫papa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开镰的日子定了。野狗坡的空气里绷着一股沉甸甸的兴奋。李婶叉着腰,声音洪亮地分派着任务:

“张老蔫!带你的人,负责东头那三十亩熟得最早的粟田!镰刀都磨快了吗?”

“磨得锃亮!就等您一声令下!”张老蔫拍着胸脯保证。

“孙家妹子!你组里的妇人,管好打谷场!秸秆叉利索,扫帚备足!风车那儿留两个眼尖手快的!”

“放心吧李婶!”孙寡妇应得干脆。

“石头!看好牲口棚那头骡子,套犁的皮绳再检查一遍!转运捆穗的活儿就指着它了!”

石头响亮地应了一声,跑向牲口棚。

第一缕阳光刺破地平线,汉子们便如同决堤的水,涌向金黄的田野。王伯打造的铁镰刀闪着寒光,刀刃切入坚韧的粟杆根部,“嚓”的一声轻响,沉甸甸的粟穗便顺从地倒伏。效率远非往年的石片刀可比。捆好的粟穗被迅速搬到健骡拉着的木架车上,运往几处夯实的打谷场。

打谷场瞬间沸腾。汉子们两人一组,抡起沉重的木连枷,“嘭!嘭!嘭!”地砸在铺开的粟穗上。金黄的粟粒应声迸溅。妇人们紧随其后,用王伯新打的铁齿耙飞快地将秸秆耙走,堆成小山。剩下的混着碎壳的粟粒被扫拢到中央。

“王伯!风车弄好了!”石头抹着汗,兴奋地朝工坊喊。

王伯佝偻着背,和两个汉子将一架半人高的木制风车推到打谷场边。结构简单:一个木架,装着几片倾斜的木叶轮,连着摇柄和出风口。

“试试!”王伯沙哑道。

一个汉子握住摇柄,用力转动。木叶轮呼呼生风,一股强劲的气流从出风口喷出。石头端起一大簸箕混着杂质的粟粒,对准风口倾倒下去。

哗啦!

轻飘飘的碎壳、秕谷瞬间被气流卷走,吹得老远。沉甸甸、金灿灿的粟粒,则如同金色的瀑布,首首地落进下方铺好的粗布上!又快又干净!

“神了!王伯!” “省老鼻子力气了!” 围观的众人爆发出惊叹和欢呼。扬场的效率成倍提升。王伯只是看着那流淌的金色粟粒,浑浊的眼里映着光,嘴角微微牵动。

一斗又一斗的粟米被量出,倒入新建的半地穴式粮仓。曹掾史派来的小吏带着大秤,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新垦地的产量高低不一,但最低的也远超河西旧法。核心示范田的粟米堆成了耀眼的小山。小吏看着秤杆刻度,忍不住咂舌:“了不得…当真了不得!”

粮仓满了,人心也满了。李婶召集众人,在最大的打谷场空地上分粮。

“口粮!按人头,大人一斗半,半大小子一斗,娃娃八升!”

“种子!按户分,各家自己留好!来年收成,看你们的本事!”

“公粮!这是开春再垦荒的底气!谁也不许动心思!”

“匠作酬劳!”李婶特意提高声音,拿出几小袋的粟米,“王伯!石头!还有打铁出力的两个后生!这是你们该得的!没你们的好家伙什,没这风车,咱收不了这么快,这么净!”

王伯默默接过,石头和另外两人则激动得脸通红。分配公开,按劳取酬,老弱优先。家家户户都分到了远超预期的粮食,窝棚里第一次飘出了真正的新粮香气。

秋收的喧嚣渐渐平息。周玉将孙寡妇和另外三个表现最出色的“种子教员”叫到老试验田旁。

“这块田,”周玉指着孙寡妇独立管理了一个多月的那方块,“虫害处理及时,追肥得当,石片记录也全。豆荚比别处鼓。”

她又看向另外几人负责的小块试验地,一一点评了规划、执行和记录的优劣。

“你们,算是摸着门了。”周玉拿出西块新削好的木牌,上面用刀刻着简单的禾苗图案,“这牌子,算个凭证。以后出去,能把‘深耕、套种、护根’这三样最要紧的,讲清楚,教明白。记住,地不同,苗不同,活计得自己多琢磨,多记。”

孙寡妇接过木牌,手指着上面的禾苗刻痕,眼圈微微发红。其他三人也激动不己,紧紧攥着自己的“初级农师”凭证。

周玉走到王伯的工坊。王伯正用粗布擦拭着他最早用来刻槽的那几块木片和小石凿,动作缓慢而专注。石头在一旁整理着新打好的几把镰刀头。

“石头。”周玉开口。

石头立刻站首:“周姨!”

周玉将王伯擦拭的那套简陋刻槽工具,连同一小捆记载着原始设计思路的木片,用一块干净的粗布包好,递到石头面前。

“农事要兴,一靠识土,二靠利器。王伯的路,你得接着走稳了。”她的声音平静而郑重。

石头愣了一下,随即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布包,用力抱在怀里,看向王伯。王伯停下擦拭的手,浑浊的目光落在石头脸上,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石头挺首胸膛,眼神从未有过的坚定:“嗯!我记住了,周姨!王伯!”

夜深人静,周玉的窝棚里还亮着微弱的油灯光。她在鞣制好的柔软羊皮上,用炭笔写下几行字:

**“深耕破板结,保墒是根本。尺下见湿土,苗壮根基稳。”**

**“套种巧搭配,相生又相济。豆根养地力,草蔓护墒衣。高矮错开长,虫害自回避。”**

**“护根莫轻视,幼苗最娇气。风摇沙打时,韧槽扶正立。匠心有巧思,农具添神力。”**

**“勤观田里事,石片记分明。虫伤病肥力,点滴是学问。”**

字迹算不上漂亮,但清晰有力。这是“野狗坡法”的筋骨,她要让它变成农人好记的口诀。

清晨的阳光照进工坊。石头像往常一样早早过来,却发现王伯没有像往常那样生炉火。他安静地躺在角落的草铺上,面容平静,仿佛只是沉睡。一只粗糙的手摊开着,掌心握着一件小小的、未完工的铁制耧车排种轮。

野狗坡陷入一片寂静的哀伤。没有盛大的仪式。石头披上麻布,以孙子的身份为王伯扶灵。陪葬品很简单:那套最初的刻槽工具,还有那块被火淬炼过、守护了粮田也守护了幼苗的牛角“韧之弧槽”。送葬的队伍很长,沉默的人们将王伯安葬在坡后一片向阳的坡地上。周玉默默地将一块石板放在坟前,石板上刻着牛角槽的图样和那次火场阻燃的简要记录符号。

秋风吹过新起的坟茔,也吹过堆满粮食的仓廪。一种沉甸甸的东西,随着那弯牛角的入土,也深深地埋进了野狗坡的泥土里,等待着新的萌发。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