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1型”的名号在官方公告和内部通讯中响亮了起来,带着奖章的荣光和技术权限的提升。但在维护层的管道深处、工具间的油污角落里,那套装置依旧被维修工们朴素地称为“快拆环”,或者更亲切点——“周姐那法宝”。
后勤工程部的标准化生产解决了燃眉之急,优先保障了关键节点。但基地维生系统庞大而陈旧,需要维护的法兰连接点数以千计,官方的产能杯水车薪,远远跟不上需求。材料(尤其是回收的钛合金装甲碎片)更是稀缺资源。
于是,维护层自发形成的“草根制造”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蓬勃。周玉那个角落的“试验场”,无形中成了某种“技术中心”和“材料交易所”。
“周姐,您看看,我这耳片焊得行不行?总感觉有点虚。”一个年轻的维护工拿着自己用厚钢板气割、焊接出来的快拆环耳片,忐忑地递给周玉。
周玉接过来,用粗糙的手指敲了敲焊缝,又用卡尺量了量厚度和角度。她没说话,拿起一把小锉刀,在耳片根部一个容易应力集中的位置示意性地磨了两下,又在焊接处点了点,意思是“这里多焊点,加厚”。
“明白了!谢谢周姐!”年轻人如获至宝,拿着环走了。
“老周,你那还有没有边角料?厚点的,我想加固一下这个销子座。”鲍里斯拿着一个自己做的环体,晃悠到周玉工作台边,毫不客气地翻找着废料堆。
周玉指了指角落一堆切割PTFE垫圈剩下的边角料:“只有……这个。”
鲍里斯嫌弃地撇撇嘴:“这玩意儿软趴趴的……算了,聊胜于无。” 他还是挑了几块形状合适的拿走了,估计是想垫在什么地方减震或者做临时密封。
工具间俨然成了一个小型“黑市”。有人用多领的密封胶换来一小块周玉切割PTFE垫圈的下脚料;有人用找到的几颗高强度螺栓,换鲍里斯帮忙指点一下焊接技巧;杰克则得意洋洋地用半包合成烟草(基地的硬通货之一),从一个加工中心相熟的操作工那里,换来了几根用普通合金钢车削、精度尚可的仿制锁紧销(虽然远不如钛合金的强度,但对付中低压管道绰绰有余)。
周玉对此习以为常。她的工作台上,除了官方量产版的一个样品(工头硬塞给她“学习参考”的),更多的是她自己不断迭代的“优化版”。她给锁紧销加回了被官方省略的导向套筒设计(用报废轴承外套车削而成),因为鲍里斯说过,安装歪了,耳片受力不均,早晚要断。她还在研究一种更简单的、不需要开精密凹槽的垫圈固定方式,方便手工制作。
米拉偶尔会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维护层。她穿着崭新点的技术员制服,胸前别着那枚崭新的铜星奖章。工人们看到她,会客气地打招呼:“米拉技术员。” 语气里带着尊重,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距离感。米拉会主动询问“米拉-1型”的使用情况,得到的反馈往往是:“好用!省力!”“就是量太少,不够用啊米拉技术员,能不能多批点?”
当米拉的目光投向角落里的周玉时,周玉往往只是抬头看一眼,点点头,便继续手中的活计。米拉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看到周玉工作台上那个加了导向套筒的锁紧销,明显和官方版不同,性能可能更好。她看到那些被不断优化、更适合底层手工制作的细节。一种无言的对比和微妙的尴尬在空气中弥漫。最终,米拉只是放下一些她权限内能申请到的耗材(比如新的切割锯片),低声说一句:“周工,这些……可能用得上。” 然后匆匆离开。
荣耀属于“米拉-1型”,但生命力,却扎根在维护层这片油污的土壤里,在周玉永不停止的锉刀和鲍里斯挑剔的目光中。
基地的资源警报灯长亮不熄,但“方舟”撤离计划带来的恐慌性混乱,被罗曼诺夫指挥官强硬的“堡垒”预案暂时压制了下去。一种压抑的、末日前的“正常”笼罩着基地。为了填补劳动力缺口(尤其是重建和基础维护),也为了兑现对议会的承诺——展现“堡垒”的韧性,基地接收了一批数量不多的新移民。
这些新移民来自一艘因海盗袭击而失去家园的难民船。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里充满了惊魂未定和对未来的茫然。与基地原本的殖民者相比,他们更显落魄,被临时安置在受损较轻的D区生活舱。
维护层也分到了几个新人。其中一个是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叫李默。他以前是个小型货运飞船的轮机维护员,算是有点机械底子。还有一个是带着个七八岁小女孩的单亲妈妈,叫陈芳,以前在农场做设备维护。小女孩叫莉莉,怯生生的,总是紧紧抓着妈妈的衣角。
杰克负责带李默熟悉环境。看着李默生疏地拿起沉重的液压扩张器,杰克忍不住显摆:“嘿,老李,看到那玩意儿没?”他指着不远处一处正在更换的法兰,一个维护工正轻松地拧着快拆环的锁紧销。“‘周姐法宝’!省老劲了!比你们飞船上那些老古董强吧?”
李默看着那结构简单却异常实用的装置,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兴趣:“这设计……很实用。水平锁紧,空间要求低。谁设计的?”
“喏!”杰克得意地朝工具间角落努努嘴,“就那个,周姐!别看人家闷不吭声,手底下真有活儿!比上头那些花架子强多了!”
陈芳则被分配跟着鲍里斯,学习一些基础的管道检查和简单渗漏处理。鲍里斯话少,示范动作也简洁。一次,在一条低压冷凝水管旁,鲍里斯指着一处微小的渗漏点,示意陈芳尝试用标准工具拧紧螺栓。空间狭窄,陈芳的手有点抖,扳手打滑,差点扭伤手腕。
鲍里斯皱了皱眉,没说什么,从自己那个油污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小一号的自制快拆环(显然是给低压小管道用的)和一个特制的小扳手。他示范了一下:套环,对准,咔咔两下拧紧销子。渗漏止住了。他把小扳手塞到陈芳手里,只说了两个字:“用这个。”
陈芳握着那沉甸甸、带着油污的小扳手,看着那个神奇的小环,又看看鲍里斯那张沟壑纵横、没什么表情的脸,眼眶有点发热,用力点了点头:“谢谢您,鲍里斯师傅!”
莉莉有时候会被带到工具间门口等着妈妈。她不敢进去,怕那些巨大的机器和油污。周玉在角落里打磨零件,偶尔抬头,会看到小女孩那双怯生生又充满好奇的大眼睛。一天,莉莉的宝贝——一个用废弃电路板和金属丝自己缠出来的、歪歪扭扭的“机械鸟”——不小心掉在地上,一条细细的“腿”(金属丝)摔断了。莉莉捧着坏掉的“小鸟”,小声地抽泣起来。
周玉停下了手中的锉刀。她默默地在废料堆里翻找了一会儿,找到一根粗细合适的、柔韧性好的铜丝。她走到门口,蹲下来,把铜丝递给莉莉,又指了指“小鸟”断腿的地方,然后拿起自己工作台上一个小巧的尖嘴钳,做了个简单的缠绕固定的动作示意。
莉莉睁大了眼睛,看看铜丝,又看看周玉平静的脸,停止了哭泣。她学着周玉的样子,笨拙地用尖嘴钳夹住铜丝,小心地缠绕在断口处。虽然缠得歪歪扭扭,但“小鸟”的腿重新接上了!莉莉破涕为笑,举着修好的“小鸟”,对着周玉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谢谢阿姨!”
周玉看着小女孩的笑容,没说什么,只是微微点了下头,转身回到了她的工作台。锉刀与金属的沙沙声再次响起,似乎比平时轻快了一点点。
基地上层的挣扎依旧在绝望中进行。罗曼诺夫指挥官面对着议会越来越严厉的质询和“血蝠”海盗日益清晰的威胁,眉头从未舒展。艾琳博士的团队在次级能源方案上绞尽脑汁,收效甚微,基地能源储备的倒计时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一次简短的基地核心区域巡查中,罗曼诺夫在副官的陪同下,路过正在抢修一条主通风管道的区域。几个维护工正费力地调整着一段沉重的管道位置,汗流浃背。其中一个工人熟练地拿起一个灰黑色的金属环,套在对接的法兰上,然后用一把特制的扳手,咔咔两声,轻松地锁紧了连接。整个对接过程异常迅速流畅。
罗曼诺夫的目光在那个金属环上停留了一瞬。副官敏锐地捕捉到,低声说:“指挥官,那就是后勤工程部推广的‘米拉-1型快速连接器’。在维生系统维护中效果显著,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罗曼诺夫“嗯”了一声,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脚步没有丝毫停顿,径首走了过去。在他眼中,这只是一个提升了些许效率的工具,如同士兵手中一把更趁手的扳手,在关乎基地存亡的战略棋盘上,它微小得不值一提。他的心思,早己飞向了星图上那些闪烁的红色威胁标记和即将到来的、决定命运的议会最终表决。
副官紧随其后,也没再多看一眼。他们穿过通道,走向气氛凝重的战略会议室。身后,维护工们完成了管道对接,开始收拾工具。一个工人拿起那个快拆环,掂了掂,笑着对同伴说:“还是周姐这玩意儿好使,省老劲了。”
“可不是嘛!比拧那六个破螺栓强一百倍!”
他们的对话淹没在基地永不停歇的背景噪音中。罗曼诺夫指挥官走进了会议室,沉重的合金门在他身后无声地关闭,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响。门内,是关于“堡垒”预案的最后争论,是关于“方舟”计划的残酷推演,是关于如何在这绝境中保留最后一丝火种的沉重抉择。
门外,在冰冷的管道和温暖的工具间角落里,一种源于“简单”和“务实”的生命力,仍在顽强地延续。它无法解决能源危机,无法击退海盗,但它让水管不再轻易渗漏,让维修工少流些汗水,让一个小女孩破涕为笑。在宏大叙事崩塌的边缘,这些微不足道的连接与修复,构成了Gamma-7基地最真实、最坚韧的底色。周玉的锉刀,依旧在打磨着那些官方设计图上看不到的、小小的“不完美”。
(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