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百八十一章 自适应麦种的初探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去,穿成武大郎 http://www.220book.com/book/TBB3/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夜色笼罩下的生态穹顶,灯光如星子般洒在试验田的土壤上。潘小园蹲在辐射区边缘,指尖悬在抗辐麦卷边的叶片上方,暗紫色的灵气流淌而出,缓缓裹住麦秆——这是她从修仙术里改良的“灵气探脉术”,能感知植物体内的养分流转。

“根系没受损,就是叶片的荧光素分泌减少了。”她收回灵气,起身看向武大手里的检测仪,屏幕上跳动的辐射浓度数值比标准值低了三成,“看来抗辐麦的荧光纹,确实是靠吸收辐射能维持的。一旦辐射不够,就没法合成足够的抗辐物质,叶片自然会卷边。”

武小郎抱着改良版的“环境波动模拟器”跑过来,仪器上的旋钮分别对应辐射、温度、重力等参数,还带着个迷你全息投影屏。“爸,妈,我把模拟器和抗辐麦的根系连起来了!现在能实时调整辐射浓度,还能记录麦种的应激反应。”他按下开关,投影屏上立刻跳出一条淡绿色的曲线,随着辐射值的提升,曲线渐渐向上扬起,“你看,辐射浓度回到标准值后,荧光素的分泌速度也在回升!”

不远处的焰火区,炎坷族长正用鳞片刮下一点耐热火苔的粉末,撒在抗火麦的根部。火苔遇热后冒出细小的火星,顺着土壤缝隙钻进去,原本有些蔫的抗火麦嫩芽,瞬间挺括了不少。“耐热火苔能储存热量,刚才温度波动的时候,它把储存的热量释放给了麦子。”他抬头冲潘小园喊,鳞片上的火星跟着晃了晃,“要是能让火苔和抗火麦的根系长在一起,就算温度再降,麦子也能自己‘供暖’!”

泽淤族长蹲在沼泽区,手里拿着根透明的“腐泥导管”,正把不同浓度的腐泥藻溶液滴进土壤里。抗腐麦的根系在溶液渗透后,很快长出白色的须根,缠绕住漂浮的藻丝。“腐泥浓度低的时候,藻丝会主动往麦根上靠;浓度高了,麦根反而会分泌物质保护自己。”他举着导管给潘小园看,“要是能找到这个平衡值,就算沼泽区的腐泥厚度变了,它们也能自己调节共生关系。”

潘小园眼睛一亮,突然拍了下手:“有了!我们可以做个‘共生适配矩阵’。把抗腐麦和腐泥藻、抗火麦和耐热火苔的共生数据整理出来,再结合不同环境参数的波动范围,说不定能算出一个‘自适应区间’——只要环境变化在这个区间里,作物和共生生物就能自己调整,不用靠外部设备调节。”

武大立刻打开全息规划图,在上面划出几个重叠的圆圈:“我把每个区域的环境参数波动范围标出来,再把共生生物的适应范围叠加上去,重叠的部分就是‘安全区’。接下来我们分两组,一组测麦种在安全区边缘的生长情况,另一组测共生生物的应激反应。”

众人很快分好工:潘小园和羽星族的代表负责辐射区和真空区,羽星族的“羽毛探测器”能精准捕捉麦叶的细微变化;武大带着重岩族长调试引力区的波动参数,重岩族对重力场的感知比仪器还灵敏;武小郎和水泽族的代表守在沼泽区,水泽族能听懂植物的“脉冲信号”,能提前知道麦子是否缺水缺养分;炎坷族长和空泽族长则留在焰火区,空泽族能操控气流,模拟焰火星常见的“热风骤降”现象。

凌晨时分,生态穹顶的玻璃外泛起淡蓝色的晨光。潘小园揉了揉发酸的膝盖,看着模拟器上的记录——经过五次辐射浓度的骤升骤降,抗辐麦的荧光纹己经能在十分钟内调整亮度,比最初的反应速度快了两倍。“它在适应!”她指着投影屏上的曲线,曲线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就像人遇到天气变化会增减衣服,麦子也在慢慢学会‘调节’自己的荧光素分泌。”

武小郎突然喊了一声,沼泽区的方向传来他的声音:“妈!你快来看!抗腐麦的根须会‘躲’腐泥藻了!”

潘小园跑过去时,正好看到抗腐麦的白色须根在腐泥浓度骤升的瞬间,迅速收缩成一团,还分泌出透明的黏液,把过量的藻丝挡在外面。水泽族的代表把“脉冲接收器”递过来,里面传来微弱的“嗡嗡”声:“这是麦子在‘报警’,告诉周围的藻丝‘浓度太高了’。藻丝听到后,作者“龙城府的唐叔叔”推荐阅读《我去,穿成武大郎》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就会放慢繁殖速度。”

“这就是‘生物通讯’啊!”潘小园接过接收器,眼里满是惊喜,“之前只知道它们能共生,没想到还能互相传递信号。要是能把这种通讯机制提炼出来,用到其他作物上,就算没有共生生物,麦子也能自己‘判断’环境是否合适。”

武大这时带着重岩族长走过来,手里的检测仪上显示着引力区的参数:“抗重麦也有新变化!刚才把重力场调到十二倍,它的茎秆没有像之前那样折断,反而长出了更粗的纤维——就像人练肌肉一样,反复受力后会变得更强壮。”重岩族长补充道:“我能感觉到,麦秆里的灵气流转路径也变了,更偏向支撑结构,这样就算重力再波动,也能稳住身形。”

天光大亮时,临时试验小组的成员都围到全息屏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抗辐麦的荧光素调节速度提升两倍,抗火麦与耐热火苔的根系共生率提高到八成,抗腐麦与腐泥藻的通讯响应时间缩短到五秒,抗重麦的茎秆纤维强度增加三成……

“这些数据够做‘自适应矩阵’的基础了!”潘小园手指在屏上划过,把不同作物的适应参数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彩色的网格图,“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特性‘整合’到一颗麦种里。比如,给抗辐麦加上抗重麦的纤维结构,再让它能和共生生物通讯——这样就算环境又辐射又有重力波动,它也能自己适应。”

武小郎突然挠了挠头:“可是,不同麦种的基因不一样,怎么把它们的特性合到一起啊?之前试过杂交,结果要么只留一个特性,要么两个特性都没了。”

潘小园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装着几颗泛着七彩光的“灵晶粒子”——这是她用修仙术提炼的“基因适配剂”,能打破不同作物的基因壁垒。“之前在地球改良盐碱地的时候,用这个让小麦和苜蓿的基因结合过。这次我们把灵晶粒子和共生生物的‘信号因子’混在一起,说不定能让麦种同时吸收多种特性。”

就在这时,联盟总部的通讯器响了。接通后,负责人的声音带着急切:“潘博士,武博士,有个紧急情况!新加入联盟的‘沙暴星’发来求救信号,他们星球的沙暴突然增强,之前种的耐沙作物全被埋了,现在粮食储备只够半个月了!”

潘小园和武大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决心。她拿起全息屏上的自适应矩阵图:“沙暴星的环境波动很大,白天温度能到五十度,晚上能降到零下二十度,还有强风沙——这不正好是测试我们‘自适应麦种’的机会吗?”

武大立刻点头:“我们现在就整理试验数据,把抗风、抗温差的特性先整合到耐沙麦种里。小郎,你去把‘快速育苗舱’准备好,只要麦种培育成功,我们马上出发去沙暴星!”

炎坷族长拍了拍胸脯:“我们焰火星也派艘飞船跟着!耐热火苔说不定能帮着稳住沙暴星的夜间温度。”泽淤族长也附和道:“腐泥藻能改良沙土,我们带些藻种过去,帮他们把土壤变得更保水。”

武小郎抱着模拟器跑向育苗舱,嘴里还喊着:“我去把环境波动参数调到沙暴星的标准!保证培育出来的麦种,到了那边就能适应!”

潘小园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又看向试验田里渐渐恢复生机的麦子——淡蓝色的抗冰麦、火红色的抗火麦、墨绿色的抗腐麦,在晨光里舒展着叶片。她突然想起在阳谷县种的第一亩麦子,那时候最怕的就是刮风下雨,现在却能在宇宙里,培育出能对抗沙暴、辐射、真空的作物。

“走,我们去育苗舱。”武大握住她的手,灵气流淌间带着温暖的力量,“争取三天内培育出适配沙暴星的麦种,别让那边的人等急了。”

潘小园点头,跟着他走向育苗舱。阳光透过生态穹顶,在他们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与试验田里的麦影交织在一起,像一条连接着地球后院与宇宙农田的纽带。而在这条纽带的尽头,一颗能适应宇宙多变环境的麦种,正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时刻。



    (http://www.220book.com/book/TBB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去,穿成武大郎 http://www.220book.com/book/TBB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