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暴星的夜风裹着细沙,打在防沙服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极了地球麦田里麦浪涌动的前奏。潘小园拉紧领口,跟着武大往飞船方向走,身后的试验田里,耐热火苔的保温灯正散发着橘红色的光晕,将每一株麦苗的影子拉得很长,在沙地上织成一张温柔的网。
“刚看监测仪,土壤湿度己经升到18%了,储水晶石的释水效率比预期高30%。”武大调出手腕上的全息屏,上面跳动着麦田的实时数据,“腐泥藻也开始形成团粒结构,刚才挖了个小坑看,根系己经扎进藻团里了,抓土效果比在育苗舱里测试时还好。”
潘小园凑近屏幕,指尖在“根系生长速度”的曲线的上轻点:“主要是沙暴星的土壤虽然贫瘠,但没有地球盐碱地的板结问题,加上灵晶粒子的残留灵气在滋养,根系能自由伸展。不过夜间温度降到-15℃了,得再给保温灯加层‘灵气隔热膜’,防止热量散得太快。”
两人刚回到飞船,就看到武小郎抱着个仪器跑过来,脸上还沾着点沙土:“爸!妈!我发现个好玩的——沙暴星的沙子里含有的‘星铁微粒’,居然能和麦苗的蜡质层产生共鸣!刚才用光谱仪测,蜡质层的反光率提高了,好像能更好地锁住水分。”他把光谱图调出来,屏幕上两条曲线交叉缠绕,红色的蜡质层数据线明显向上抬升。
潘小园眼睛一亮,立刻让武小郎把沙样送到检测舱:“要是星铁微粒能增强保水性,我们可以在剩下的育苗舱里加少量沙样,让后续的麦苗提前适应这种共鸣。对了,明天移栽的族人都安排好了吗?”
“石风族长说,今晚让年轻人轮班守着麦田,其他人早点休息,明天天不亮就开始移栽。”武小郎挠挠头,“我还跟羽星族的小伙伴约好了,明天用他们的‘悬浮搬运器’运幼苗,比人工快多了,就是得盯着点,别让悬浮气流吹伤麦苗。”
武大拍了拍他的肩膀:“想得周到,不过明天你主要负责监测仪,搬运的事让羽星族和水泽族配合就行。现在先去休息,后半夜还得起来检查一次保温灯呢。”
武小郎应了声,抱着仪器跑向自己的舱室。潘小园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笑:“这孩子,一遇到新鲜事就精神头十足,跟你当年研究新稻种的时候一模一样。”
“随我好啊,搞农业就得有这股子韧劲。”武大从储物格里拿出两袋压缩营养饼,“先吃点东西,等会儿我们去麦田加灵气隔热膜,顺便看看守夜的族人。”
两人简单填饱肚子,换上更厚重的防沙服,带着灵气发生器再次来到试验田。守夜的沙暴星人正围着保温灯坐着,看到他们过来,纷纷站起身。石风族长手里拿着一根打磨光滑的木杖,杖头嵌着颗淡绿色的晶石——后来潘小园才知道,那是沙暴星人用来探测水源的“寻水石”。
“潘博士,武博士,这么晚还过来?”石风的声音透过防沙服的通讯器传来,带着点沙哑,“刚才我用寻水石测了,麦田周围的地下水位好像稍微上升了一点,是不是储水晶石的作用?”
潘小园点头,打开灵气发生器的开关,淡青色的灵气顺着导管涌出,在保温灯外围形成一层透明的膜:“储水晶石不仅能释水,还能吸收空气中的微量水汽,时间长了确实能改善局部的湿度。我们加这层灵气膜,是为了减少夜间热量流失,你们要是觉得冷,也可以靠近膜边取暖。”
一个年轻的沙暴星人好奇地伸出手,指尖碰到灵气膜时,发出“嗡”的一声轻响,他立刻缩回手,眼睛瞪得圆圆的:“这东西好神奇,像暖烘烘的云!”
周围的族人都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武大蹲下身,指着一株麦苗对石风说:“明天移栽的时候,要注意把幼苗周围的藻团一起埋进土里,别弄散了,藻团能保护根系,还能提供养分。另外,每两株麦苗之间要留30厘米的距离,方便后续通风。”
石风认真地记下,还让身边的族人用石片在沙地上画下来:“我们都记着呢,潘博士给的种植方案,我们昨天晚上就传看了,族里识字的人还把要点翻译成了我们的语言,写在兽皮上了。”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卷起来的兽皮,展开后,上面用炭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字,还有简单的图画,比如储水晶石的样子、麦苗的间距,一目了然。
潘小园看着兽皮上的字迹,心里一阵温暖。她原本还担心语言不通会影响种植,没想到沙暴星人这么用心。“有你们这么认真,麦子肯定能种好。”她轻声说,“等这次成功了,我们就教你们培育耐沙麦种,以后你们自己就能种了。”
石风的眼睛亮了起来,握着寻水石的手紧了紧:“那太好了!我们沙暴星人一辈子都在找能种东西的土地,要是能自己种麦子,以后孩子们就不用再吃晒干的沙虫干了。”
聊了一会儿,潘小园和武大又检查了一遍所有的保温灯和监测仪,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准备返回飞船。走的时候,那个年轻的沙暴星人跑过来,塞给潘小园一个小小的布包:“这是我妈妈做的‘沙枣糕’,用沙枣和一点点水揉的,您尝尝。”
潘小园接过布包,触感粗糙却很结实,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块深褐色的糕饼,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她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口感有点干,但甜得很纯粹,带着沙枣特有的味道。“很好吃,谢谢你。”她笑着说。
回到飞船时,己经是沙暴星的后半夜。潘小园把剩下的沙枣糕放进储物格,准备明天分给武小郎和其他联盟成员。武大则在全息屏上整理今天的监测数据,把星铁微粒和蜡质层共鸣的发现标记为“重点研究项”。
“你说,等沙暴过去,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沙暴星建个小型的种子培育站?”潘小园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星空,“这里的环境虽然恶劣,但有很多独特的资源,比如星铁微粒、腐泥藻,说不定能培育出更特别的作物。”
武大抬头,眼里满是赞同:“我也是这么想的。跨维度联盟之前就提过,要在每个有种植需求的星球建培育站,沙暴星可以作为第一个试点。等这次的麦子成熟了,我们就跟联盟申请,正好让武小郎负责运输物资,他不是喜欢当‘跨维度快递员’吗?”
提到武小郎,两人都笑了。正说着,武小郎的舱室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紧接着,通讯器里传来他迷迷糊糊的声音:“爸!妈!我梦到麦子长到一人高了,穗子比拳头还大!”
潘小园和武大对视一眼,压低声音回道:“知道了,快睡吧,等明天我们一起让梦想成真。”
第二天凌晨,沙暴星的天空刚泛起一丝鱼肚白,飞船的警报就响了起来——不是故障警报,而是提前设定的“移栽准备”提醒。武小郎第一个冲出来,眼睛还带着点惺忪,但手里己经抓着监测仪了:“我去看看麦苗!”
潘小园和武大也迅速起身,洗漱完毕后,带着移栽工具来到试验田。此时,沙暴星的族人己经到齐了,羽星族和水泽族的成员也推着悬浮搬运器赶来,运输飞船的舱门大开,里面整齐地摆放着20个恒温育苗舱。
“先把育苗舱运到田边,保持温度在25℃,湿度60%。”潘小园对着通讯器说,“水泽族的朋友负责给幼苗补充灵气,羽星族负责用悬浮搬运器转运,沙暴星的族人负责挖坑和移栽,我们分工合作,争取在中午之前种完5亩。”
指令下达后,所有人立刻行动起来。恒温育苗舱被一一抬下飞船,打开舱门的瞬间,淡绿色的麦芽气息扑面而来,叶片上的蜡质层在晨光下泛着微光,根系在藻团里织成细密的网。水泽族的成员伸出手指,淡蓝色的灵气顺着指尖流入麦苗,给它们补充移栽前的最后一次养分。
武小郎推着监测仪在田边走动,时不时停下来,用探针插入土壤:“这边的土壤湿度刚好,20%!那边的温度有点低,才18℃,得把保温灯往那边挪挪!”
石风族长带着族人挖坑,他们手里的木铲经过特殊打磨,挖出来的坑大小均匀,深度正好能容纳麦苗的藻团。潘小园蹲在一旁,手把手教一个年轻的族人怎么放麦苗:“把藻团轻轻放进坑里,然后用周围的沙土埋住,别压太实,不然根系会闷住。”
年轻的族人学着她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把麦苗放进坑里,动作虽然生疏,但很认真。埋好后,他还轻轻拍了拍沙土,像是在安抚幼苗。
武大则在麦田边缘指导耐热火苔的补种——有些地方的火苔孢子因为夜间的寒风,萌发得比较慢,需要重新撒上孢子,再用灵气催动。淡红色的藤蔓很快就长了出来,和之前的火苔连成一片,形成一道更厚实的防风墙。
太阳渐渐升高,沙暴星的温度也随之上升,很快就突破了30℃。汗水透过防沙服渗出来,黏在皮肤上,很不舒服,但没有人抱怨。武小郎的额头上满是汗珠,他用袖子擦了擦,又继续盯着监测仪:“妈!这边的麦苗有点蔫,是不是缺水了?”
潘小园立刻跑过去,蹲下身查看。麦苗的叶片微微卷曲,这是缺水的信号。她立刻拿出灵晶粒子,碾碎后混入少量水,浇在麦苗根部:“是刚才移栽的时候,灵气消耗多了,补充点灵晶水就好。大家注意点,要是看到叶片卷曲,就立刻报告,别等它萎蔫了再处理。”
水泽族的成员听到后,立刻分出几个人,提着装有灵晶水的桶在田里走动,一旦发现有缺水的麦苗,就及时浇灌。沙暴星的族人也更加细心,移栽的时候,会特意在坑底多铺一层腐泥藻,增加保水性。
中午时分,5亩麦田终于种完了。所有人都坐在田边休息,拿出随身携带的营养剂或食物补充能量。石风族长分给潘小园一块晒干的沙虫干,有点像地球的虾干,嚼起来很有嚼劲。“这是我们平时吃的,虽然不如麦子好吃,但能抗饿。”他笑着说。
潘小园接过沙虫干,咬了一口,味道有点咸,但不难吃。“等麦子成熟了,我们可以用麦子做很多好吃的,比如面包、面条,还能酿酒。”她笑着说,“到时候请你们吃‘星际酱香饼’,比武大做的还好吃。”
武大立刻反驳:“我做的酱香饼己经很好吃了,上次在宇宙农业研究所,星尘族的族长还跟我要配方呢!”
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田边的气氛格外热闹。武小郎拿着光谱仪,又去监测麦苗的情况了,回来的时候,脸上带着兴奋:“妈!星铁微粒和蜡质层的共鸣更强了,保水性又提高了5%!而且根系己经开始往土壤深处扎了,比预期快了不少!”
潘小园接过光谱仪,看着上面的数据,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照这个速度,就算三天后沙暴来了,麦苗也能扎根站稳。”她转头对石风说,“下午我们种剩下的5亩,种完后,我们再教你们怎么用灵气护苗术,给所有麦苗加一层保护膜,这样就能更好地扛住沙暴了。”
石风用力点头:“好!我们都听你的!”
下午的移栽工作更加顺利,因为有了上午的经验,所有人的动作都快了不少。水泽族的灵气补充更加及时,羽星族的悬浮搬运器也调整到了最合适的速度,沙暴星的族人挖坑越来越熟练,甚至能一边挖坑一边和身边的人聊天。
武小郎则成了“移动监测站”,哪里需要监测,他就去哪里,偶尔还会帮着浇水、递工具。有一次,一个沙暴星的小孩跑过来,好奇地盯着他的监测仪,武小郎就蹲下来,耐心地给小孩讲解上面的数据是什么意思,虽然小孩不一定能听懂,但还是听得很认真。
傍晚时分,最后一株麦苗被移栽进土壤。潘小园站起身,看着眼前整齐的10亩麦田,心里满是成就感。夕阳的光芒洒在麦田上,淡绿色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耐热火苔的防风墙围绕着麦田,储水晶石在土壤里默默释水,腐泥藻在灵气的滋养下快速繁殖——这一片小小的麦田,凝聚了多个种族的智慧和努力。
“现在,我们教大家灵气护苗术。”潘小园走到麦田中央,对着所有人说,“这个术很简单,只需要调动体内的少量灵气,轻轻覆盖在麦苗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就行。我先做个示范。”
她闭上眼,双手结出简单的“护苗印”,淡青色的灵气从掌心涌出,缓缓落在面前的一株麦苗上,形成一层透明的膜。膜表面泛起淡淡的光泽,能清晰地看到里面的麦苗。
“大家跟着我做。”潘小园一边说,一边放慢动作。武大、武小郎、石风,还有其他种族的成员,都跟着她的动作,尝试调动体内的灵气。刚开始,很多人的灵气不稳定,要么太弱,形不成膜,要么太强,差点伤到麦苗,但在潘小园的指导下,慢慢都掌握了技巧。
沙暴星的族人学习能力很强,尤其是石风族长,很快就能熟练地施展出灵气护苗术。他看着自己掌心的灵气落在麦苗上,形成保护膜,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笑容:“太神奇了!有了这个,就算沙暴再大,也不怕了!”
夜幕降临时,所有的麦苗都被加上了灵气保护膜。站在田边望去,每一株麦苗上都泛着淡淡的光泽,像撒在绿色海洋里的星星。监测仪显示,所有麦苗的状态都很好,根系扎得更深了,叶片也更加舒展。
“好了,现在我们能做的都做了,就等沙暴来了。”潘小园松了口气,靠在武大身边,“希望一切顺利。”
武大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会顺利的,你看,这么多人一起努力,麦子肯定能扛过去。”
武小郎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麦穗模型——是用沙地上的细沙和灵气凝聚成的:“妈!爸!等麦子成熟了,我们就用沙暴星的麦子,在宇宙农业研究所办一场‘沙暴星麦宴’,邀请所有联盟的种族来吃!”
潘小园笑着点头,接过麦穗模型。模型很轻,却带着沉甸甸的希望。远处的星空下,耐热火苔的保温灯依旧亮着,监测仪的蓝光在麦田里闪烁,沙暴星的族人还在田边守着,一切都在安静而有序地进行着。
没有人知道三天后的沙暴会有多猛烈,但所有人都相信,这片麦田会在沙暴中存活下来,会在沙暴星的土地上,长出属于这里的第一茬麦子。而这,只是宇宙种田的又一个开始——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星球,因为这些带着希望的种子,变得生机勃勃。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去,穿成武大郎(http://www.220book.com/book/TBB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